节粮减损
搜索文档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节粮减损成效显著——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新华网· 2025-10-14 20:23
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 长刘焕鑫,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钱毅、副局长秦玉云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节粮减损成效显著——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新华社记者古一平、韩佳诺、王悦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粮食收购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十四五'时期,我们把粮食收购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畅通农民售粮渠道,持续优化为农为企服务。我国年 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刘焕鑫介绍,我国粮食库存充裕、市场平稳。 今年的秋粮收购工作正在陆续展开。针对今年秋粮收购工作重点,刘焕鑫表示,将着力推进市场化收购,强化人员、仓容、资金、运力等要素保 障,多措并举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入市,活跃市场购销;精心组织政策性收储,及时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同时,合 理把握各级各类储备收储轮换时机节奏,精准落实调控措施,推动粮 ...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节粮减损成效显著——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新华网· 2025-10-14 19:13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题: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节粮减损成效显著——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 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新华社记者古一平、韩佳诺、王悦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粮 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粮 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进展符合预期,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经 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粮食市场供应充足,粮食流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从产业发展看,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产业强、供给优,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 万亿元。 粮食收购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十四五'时期,我们把粮食收购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畅通 农民售粮渠道,持续优化为农为企服务。我国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刘焕鑫介绍,我国粮食库 存充裕、市场平稳。 今年的秋粮收购工作正在陆续展开。针对今年秋粮收购工作重点,刘焕鑫表示,将着力推进市场化 收购,强化人员、仓容、资金、运力等要素保障,多措并举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入市,活跃市场购销;精 心组织 ...
《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修订草案)》提请审议
南方农村报· 2025-10-10 11:02
(修订草案)》 审议结果的报 告。 《广东省粮食安 全保障条例(修 订草案)》提请 审议_南方+_南 方plus 10月10日,省十 四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一次会议 召开,会上听取 省人大法制委关 于《广东省粮食 安全保障条例 查措施更加有 效,补充了运用 信息化手段加强 联网监控、实现 远程动态监管的 内容。 采写:南方农村 报记者杨雪 版权声明:未经 许可禁止以任何 形式转载 编辑 杨雪2 强化科技创新对 粮食安全的支撑 作用,细化上位 法规定,增加了 科技创新的内 容;为推动粮食 产业高质量发 展,增加了支持 粮食产业发展的 内容;为推动全 链条节粮减损, 强化粮食安全宣 传教育,将粮食 节约与宣传教育 的内容分成两条 表述,并补充完 善相关内容;为 强化粮食作物种 源保障、提高粮 食生产效率,补 充完善了种源保 障、农业机械 化、农业技术推 广等相关条款内 容;为使粮食储 备体系、政府粮 食储备承储主体 条件、粮食应急 等规定更加明 确、合理和完 善,分别对相关 条款进行了修改 和补充,如修改 完善粮食储备体 系规定,调整政 府粮食储备承储 主体条件的表 述,增加制定粮 食应急预案、建 设跨区域粮食应 ...
从“靠天吃饭”到筑牢“齐鲁粮仓” 山东用“芯”端稳饭碗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9:02
藏粮于地:盐碱地破"碱"重生 盐碱地既是亟待唤醒的耕地后备资源,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潜在粮仓"。山东拥有的近900万亩盐碱 地,使其成为探索盐碱地治理路径的"天然试验场"。 从"靠天吃饭"到筑牢"齐鲁粮仓" 山东用"芯"端稳饭碗 中新网济南9月25日电(李欣 李明芮 孙婷婷)从与黄河三角洲盐碱荒滩艰苦博弈,到在一粒种子间寻求关 键突破,再到向产业链全程要效益、挖掘"无形良田",山东保障粮食安全的步履沉稳而有力,系统性筑 牢"齐鲁粮仓"。这条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的扎实路径,彰显了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的担当。 "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黄河入海口流传的这句顺口溜,曾是农民与盐 碱地抗争的苦涩注脚,也凸显了盐碱地治理的困境。 如今,盐碱地的命运正被改写。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敬东介绍,山东将盐碱地综合利用纳入黄河 重大国家战略,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种地相适、多元利用、科技支撑"的盐碱地综合利用 新路径。 2025年6月,在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唐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盐碱地麦田,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抢收 小麦。刘智峰 摄 循着分区分类的治理思路,山东为不同区域量身定制土壤改良、地力 ...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发达面粉集团:保障粮食安全,推动节粮减损
中国发展网· 2025-09-23 16:16
加强技术改造投资,保障粮食加工技术的先进性和有效性。集团时刻关注业内关于食品安全的新技术、 新设备的引进应用,只要是有益于消费者,有益于食品安全的投资从不吝啬。生产加工设备始终紧盯世 界前沿,以全球视野敏锐捕捉行业动态,生产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目前集团拥有16条瑞士、意大利世界 一流的制粉生产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电脑自动化控制,在生产中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始终保 持国内领先,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面粉生产线率先使用色选机、空气净化器,价格昂贵的色选机能有 效识别并去除小麦中掺杂的煤块、石块、黑胚粒、霉变粒等杂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质量,保障了 食品安全。 中国发展网讯 位于鲁北的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大型股份制粮食加工集 团企业,总部驻地德州夏津县,在山东省内拥有八家子公司,广东佛山一家全资子公司,两个科研机构 ——山东省(发达)小麦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小麦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员工950多人。 目前,集团各公司合计小麦加工能力1万吨/日,产品销往全国三十个省区,在2017年—2019年的中国好 粮油评选中深得专家组的好评。近年来,集团积极响应德州市扛牢"粮食安全"政治 ...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齐河:探索保障粮食安全新路径
中国发展网· 2025-09-23 16:13
中国发展网讯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基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齐河县粮食安全保障中心认真贯彻落实 上级部门系列决策部署,不断探索保障粮食安全新路径。 强化地方储备粮油管理,确保储存安全 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地方储备粮总量计划。齐河县按照"产区保持三个月、销区保持六个月"、"每人一 天一斤粮"口粮储备要求,已足额落实储备标准,可满足全县口粮供应。同时,按照山东省政府关于地 方成品粮油储备要达到10天以上供应量,确保应急状态发生初期的供应要求,落实成品油储备及成品面 粉储备。 强化督导储粮企业提升储粮水平。为确保储粮数量真实,质量完好,中心不断强化日常监管,建立储备 粮定期监管机制,每月对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定期开展地方储备粮管理和储存安全专项检查。在此基础 上,强化信息化手段在粮食监管工作中的运用,切实发挥信息化"利剑"作用,储备粮油实现信息化和动 态监管全覆盖。 推进粮食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全县建设应急供应网点共16处,其中包括县政府驻地示范网点1处,各乡镇(街 道)政府驻地基层网点15处,并为全部网点购置了货运三轮车等保障物资。 定期开展粮食应急供应演练活动。8月20日,中心联合鲁粮 ...
耕好“无形良田”,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
齐鲁晚报网· 2025-07-24 10:37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 - 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将于7月24日至26日在济南举办 主题为"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全球携手共促粮食安全" [1] - 中国首部《粮食安全保障法》于2024年6月1日施行 首次对粮食节约作出专章规制 [1] 山东粮食生产概况 - 山东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常年居全国第三 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3] - 2024年粮食单产达452.51公斤/亩(同比+3.03公斤) 总产1142.04亿斤(同比+10.98亿斤) [3] - 建成高标准农田7759万亩 农机总动力1.22亿千瓦时(全国第一)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7.4% [3] 全链条节粮减损措施 生产环节 - 推广精量播种机3.7万台 亩均用种节约2.5公斤 单产提升8%以上 [5] - 小麦"一喷三防"作业1亿亩次/年 农药利用率提升50倍 病虫危害损失率<5% [5] - 更新农机装备30余万台 小麦/玉米机损率分别降至0.81%(-0.18pct)和1.57%(-0.06pct) 相当于增产1.29亿斤 [6] 仓储环节 - 发放科学储粮仓98.8万个(总投资3.71亿元) 损失率降低5pct 年减损4.9万吨 [8] - 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280家(投资8.9亿元) 覆盖区域损失降低4pct 2024年减损18.76万吨 [8] - 绿色仓储升级改造仓容405万吨 新建仓容455万吨 储备粮综合损耗率0.38%(低于国标1%) [8][9] 加工环节 - 粮食工业总产值连续3年突破5000亿元(占全国1/8) [12] - 深加工产能利用率超90% 小麦麸皮利用率100% 玉米原料利用率98% 开发大豆产品210余种 [12] - 营收超百亿企业9家 小麦加工损耗率0.55%(行业平均<1%) [12] 科技创新成果 - 建成5个国家局技术创新中心 85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 [12] - 应用智能扦检系统(效率提升100%) 移动液压翻板卸车机(清理效率+40%) [9] - 集成"空调控温+内环流控温"等绿色储粮技术 [9]
全链条节粮减损,山东有“粮”策
大众日报· 2025-07-24 09:10
粮食减损重要性 - 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粮食产量的14% 每降低1%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 够7000万人吃一年 [3] - 节粮减损相当于无地"增产" 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3] -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 粮食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今年夏粮单产水平和总产增量均居全国第一 [3] 生产环节减损措施 - 山东小麦 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8%以上 小麦机收损失率降低0 1个百分点可挽回5000多万斤粮食 相当于多种6万多亩小麦 [3] - 2024年全省小麦 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分别为0 81% 1 57% 均控制在目标以内 较上年度分别降低0 18和0 06个百分点 相当于增产小麦9700多万斤 玉米3200多万斤 [4] 储存环节减损成效 - 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 新建高标准粮仓并改造旧仓 应用智能扦检一体化系统使效率提升1倍 全省地方储备粮综合损耗率降至0 38% 低于国家1%标准 [4] 加工环节技术创新 - 德州发达集团研发"六皮九心三渣两尾"制粉工艺使出粉率从77%增至79% 年加工270万吨小麦可增产面粉5万余吨 [5] - 滨州中裕食品将小麦加工成600多种产品 副产物利用率提升 全省小麦加工损耗率控制在1%以下 平均0 55% 粮食加工转化利用率达98%以上 [5] 消费环节节约行动 - 全省6830家限额以上餐饮单位实行分餐制 推广"光盘行动"使厨余垃圾总量大幅减少 剩餐打包成为消费者自觉行为 [5]
从智能烘干到轮式吸粮机 节粮减损“黑科技”让粮食“常储常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4 14:13
夏粮收购与运输优化 - 国铁郑州局郑州北站作为中原重要铁路货运枢纽,平均每3分钟发运一列粮食等重点物资列车[4] - 国铁郑州局推广"一箱到底"全程物流方案和散粮入箱运输,降低运输损耗[6] - 货检环节对列车车顶等部位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车体有效加固[8] 粮食产后处理与金融支持 - 安徽临泉粮食合作社新建智能烘干塔和加工车间,每日烘干粮食上百吨,将小麦水分控制在12.5%-14.5%区间[10] - 邮储银行临泉支行向粮食收购企业投放贷款2.3亿元,支持300余户粮食相关企业发展[12]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指导各地优化产后烘干等五项为农服务,推进全链条协同[14] 绿色储粮技术应用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计划三年内建成100个绿色储粮技术示范库点,构建"五位一体"技术体系[15][29] - 广东东莞直属库展示多项绿色储粮技术,包括轮式吸粮机等设备[17][19] - 轮式吸粮机采用负压环境工作,整合四种机械装备但仅需一人操作,提升效率并保证粮食完整性[21][23] 粮食减损数据与目标 - 全球粮食全环节损失约占产量14%,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产2700万吨粮食[25]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将联合相关单位,围绕五大核心领域推进储粮技术升级[29]
多措并举保障夏粮市场购销活跃、节粮减损 绿色科技筑牢大国粮仓根基
央视网· 2025-07-04 11:03
夏粮收购进展 - 全国夏粮收购进入高峰 累计收购量超5000万吨 [1] - 河南 安徽 河北三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托市收购量达180万吨 [3] - 中储粮集团在河南17地市部署176个收购库点 安徽启动53个最低收购价库点 [3] 收购与储运体系 - 中国供销粮油公司在湖北 江苏 安徽启用12个码头和物流基地 13个库点开展收购及烘干加工服务 [5] - 国铁郑州局郑州北站平均每3分钟发运一列粮食等重点物资列车 [6] - 安徽临泉粮食专业合作社新建智能烘干塔 日处理量达百吨 将小麦水分控制在12.5%-14.5% [8] 绿色储粮技术应用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五位一体"绿色储粮技术体系 目标三年建成100个示范库点 [12][18] - 轮式吸粮机实现多机联动单人操作 集成伸缩机 输送机等四种装备 [14][16] - 全球粮食全环节损失率约14% 每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产2700万吨 [16] 政策与科技协同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进收购 加工 转运全链条协同 优化五项为农服务 [11] - 绿色储粮技术聚焦仓房性能提升 智能监测预警等五大核心领域 [18] - 科研单位与储备企业将形成技术耦合效应 提升产后减损效率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