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

搜索文档
美国至5月2日当周EIA车用汽油总产量引伸需求数据 969.2万桶/日,前值980.26万桶/日。
快讯· 2025-05-07 22:34
美国车用汽油需求数据 - 美国至5月2日当周EIA车用汽油总产量引伸需求数据为969 2万桶/日 较前值980 26万桶/日下降11 06万桶/日 [1]
美国至4月25日当周EIA车用汽油总产量引伸需求数据 980.26万桶/日,前值1008.8万桶/日。
快讯· 2025-04-30 22:36
美国EIA车用汽油需求数据 - 美国至4月25日当周EIA车用汽油总产量引伸需求数据为980.26万桶/日 [1] - 前值为1008.8万桶/日 [1] - 周环比下降28.54万桶/日 [1]
工信部今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聚焦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安全、新业态标准化等 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
广州日报· 2025-04-30 05:32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工信部发布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安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和汽车芯片标准等领域,通过“硬标准”补齐筑牢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软环境”,推动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1][2] 政策要点 - 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推动相关标准发布实施并开展预研 [1] - 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供给,推动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构建安全基线 [1] - 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完善基础评价方法,推动关键产品标准发布实施 [1] - 超前布局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换电、飞行汽车等前沿方向和新业态 [1] 焦点内容 高度关注动力电池安全 - 聚焦新能源汽车安全,推进动力电池相关标准审查报批和研制,优化性能要求 [3] - 加快充电及换电相关标准制定,开展商用车兆瓦级充电标准预研,提升使用便利性 [3] 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 - 针对智能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系统安全问题,加快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 [4] - 修订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标准,推动倒车辅助等标准研制,提升驾驶辅助产品安全水平 [4] 超前开展新业态标准化需求研究 - 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推动关键产品标准实施,完善标准体系,提升零部件质量 [5] - 前瞻布局前沿领域标准研究,推动制定发布标准子体系,启动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5] 业内分析 - 2025年工作要点高频词是“安全”,聚焦新能源汽车多方面安全,推动传统汽车安全标准发布 [6] - 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一要务,中国应“一手抓安全,一手抓发展” [6][7]
工信部,大动作
中国基金报· 2025-04-28 23:09
前瞻布局前沿领域标准研究 - 推动制定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 [1] - 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需求研究 [1] 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优化 - 推动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等标准发布 [3] - 推进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标准实施及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标准审查报批 [3] - 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安全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预研 [3] 动力电池性能提升 - 推进动力电池耐久性、热管理系统等标准审查报批 [3] - 加快全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在役检测、动力电池标识标签等标准研制 [3] 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标准 - 推动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自动泊车、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等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 [3] - 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 [3] - 修订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标准并推动倒车辅助等标准研制 [3] 汽车电子标准研究 - 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安全等标准研制 [3] 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 - 加快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通用规范、信息安全、一致性检验等标准制定 [4] - 推动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等标准发布实施 [4] - 完成智能座舱计算芯片、卫星定位芯片、红外热成像芯片、底盘控制芯片等标准审查报批 [4] - 推进控制芯片、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等产品标准研制 [5]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供给 - 加快LTE-V2X直连通信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标准宣贯实施 [5] - 推进列队跟驰、数字钥匙、网联信息辅助等标准制定 [5] - 推进智能座舱功能评价、交互安全、生物滞留监测等标准研制 [5] 汽车标准国际化 - 实现汽车行业国际标准转化率达85%以上 [6][7] - 牵头自动驾驶系统、车载电池耐久性等重点国际法规研制 [7] - 加快推进车载雷达、燃料电池系统、电动汽车换电等国际标准研制 [7] - 重点推动电动汽车动力性、乘用车外部保护、电磁兼容等国际标准立项 [7] 全球标准合作 - 加强与东盟国家标准法规交流合作 [7] - 拓展与欧洲、中亚、非洲、南美洲等国家在汽车标准法规领域的合作 [7]
4月28日晚间新闻精选
快讯· 2025-04-28 22:08
证券行业监管 - 中证协拟规范证券从业人员投资行为 防范违规买卖股票、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等行为 [1] 科技行业算力资源 - 腾讯向字节跳动购买价值约20亿元的GPU算力资源 阿里一季度也向字节跳动下单GPU [2] - 字节跳动目前拥有约100万张GPU卡 算力资源规模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2] 汽车行业标准化 - 工信部推动制定2025年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 [3] 公司动态 - 徐工机械拟3亿元-6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减少注册资本 [5] - 顺丰控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6.9% 拟5亿元-10亿元回购股份 [5] - 太辰光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50% [5] - 葫芦娃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ST葫芦娃 [5] - 4连板东贝集团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5.85% [5] - 药明康德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9.06% [5]
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
快讯· 2025-04-28 18:56
工信部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核心观点 - 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前瞻布局前沿技术领域标准化研究 推动车用人工智能 固态电池 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建设 [1] 前瞻技术标准化布局 - 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 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 [1] - 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标准子体系 覆盖智能驾驶 车联网等应用场景 [1] - 推动固态电池标准子体系建设 解决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瓶颈 [1] - 完善电动汽车换电标准子体系 促进换电模式规模化应用 [1] 新兴领域标准研究 - 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涵盖汽车数据安全 共享机制等 [1] - 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需求研究 为未来交通形态提供技术支撑 [1]
王瑞平谈中国车用动力的世界贡献 | 高端访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8 13:18
行业趋势 - 2024年上海车展显示混合动力车型持续火热,车用动力多元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晰 [2] - 全球乘用车总销量7600万辆中,配装发动机车型占比85%以上,纯电动车占比每年仅上升2-3% [10] - 混动车型销量超1200万辆,较2022年接近翻倍 [10] - 预计到2040年全球50%车辆仍将依靠内燃机或混动系统 [12] 公司技术优势 - Aurobay极光湾科技荣获美国PACE大奖,其BHE15混动发动机与3DHT100变速器组成的混合动力总成已广泛应用 [6][9] - 2016年启动第一代P2.5构型插混技术开发,后又开发更高效节能的双电机驱动系统 [6] - 拥有从高效发动机、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到电控等系统化开发生产能力 [6] - 开发出体积缩小40%的Gemini小型增程器,采用水平对置双缸四冲程结构 [10] 合资公司战略 - 浩思动力由吉利和雷诺合资组建,覆盖中国、欧洲和南美等9个国家17座生产基地及5大研发网络 [3][5] - 合资公司整合了雷诺中小型发动机技术、沃尔沃高性能发动机技术及吉利中大型发动机与混动系统技术 [4] - 产品组合可覆盖全球乘用车80%以上市场需求 [4] - 将着力推进小型化、模块化、平台化产品开发,提高系统性能同时保持成本优势 [11] 市场表现 - 搭载Aurobay混动系统的雷诺Grand Koleos车型在韩国上市两个月后月销达6500辆 [9] - 混动产品已在吉利汽车广泛应用,并逐步打开外部客户市场 [6] - 国际市场上海外客户对混合动力产品极为认可 [6]
VAMA&GONVVAMA:以技术革新引领汽车用钢变革 赋能汽车轻量化与安全性能升级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8 10:26
汽车用钢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用钢材料正向更高强度、更轻量化和更低碳环保方向迭代升级 [1] - 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技术加速演进对车身材料提出全新要求 [1] VAMA&GONVVAMA的技术创新 - 联合展出驭简™多零件集成解决方案,包括内外单门环、内外双门环、前地板总成及后车一体式骨架总成等典型案例 [3] - 驭简™方案通过集成化设计与激光拼焊工艺,减轻车身重量、提升安全性能、减少零件数量并简化生产流程 [5] - 方案精准切中行业轻量化突破、安全性能跃升与成本效率优化的三重目标 [3] 钢制电池包解决方案 - 推出全新钢制电池包解决方案,相较传统铝制电池包降本40%以上,同时控制重量并大幅提升强度 [7] - 热成形钢在电池包上的应用体现公司对汽车产业智电转型的深度赋能 [7] 先进钢种技术引入 - 母公司安赛乐米塔尔将向公司转让24个先进钢种,包括Ductibor®1500和Fortiform®系列 [7][9] - Ductibor®1500突破材料强度和韧性组合上限,Fortiform®系列兼具强度、成型性和轻量化性能 [9] - 这些钢种填补国内汽车用钢市场空缺,为产品矩阵注入新活力 [9] 公司发展战略与行业影响 - 公司过去十年完成从量产爬坡到二期扩产的跨越式发展,持续引入国际先进钢种技术 [10] - 先进钢种转让体现安赛乐米塔尔深化在华本土化布局的战略决心 [10] - 公司以本土化创新为引擎,助力中国汽车用钢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方向发展 [10]
台积电,赢麻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2 08:49
核心观点 - 2024年AI芯片需求爆发推动半导体行业结构性转型,台积电凭借技术领先、产能扩张和全球战略布局巩固行业领导地位 [2] - 公司全年营收达900亿美元(+30%),净利365亿美元(+35.9%),毛利率56.1%创历史新高,7nm以下先进制程营收占比提升至69% [3] - 技术研发投入占营收7.1%,在2nm及更先进节点取得突破,同时通过3D封装技术延伸摩尔定律极限 [12][13] - 全球产能布局形成"台湾中心+多点扩张"模式,美国N4厂/日本特殊制程厂相继投产,德国车用芯片厂启动建设 [11]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合并营收900亿美元(同比+30%),税后净利365亿美元(同比+35.9%),毛利率56.1%和营业利益率45.7%均创新高 [3] - IDM 2.0市场份额从28%提升至34%,晶圆出货量达1,290万片12英寸当量(同比+7.5%) [3] - 北美市场贡献70%营收,高效能运算产品占比51%成为最大收入来源,智能手机占35% [3] - 7nm及以下先进制程营收占比从58%提升至69%,3nm制程单独贡献18%晶圆销售额 [3][7] 技术平台布局 逻辑制程 - 3nm平台形成N3E/N3P/N3X产品矩阵,N3X专为AI/服务器设计预计2025年量产 [7] - 4nm节点推出N4C精简版提升晶体管密度,5nm强化版(N5P)持续服务智能终端市场 [7] - 低功耗平台N6e/N12e优化物联网设备能效,22ULL技术支撑蓝牙/Wi-Fi芯片制造 [7] 特殊制程 - 车用领域推出N3A平台(基于N3E)和N5A车规制程,射频技术N4C RF支持5G毫米波需求 [8] - 嵌入式存储器N12e RRAM平衡成本与可靠性,COUPE光子堆叠平台实现三维光互连 [8] - 拓展GaN功率器件、OLED驱动等新兴技术,覆盖AR/VR和智能电源应用 [9] 全球制造能力 - 台湾四座GIGAFAB年产能达1,274万片12英寸晶圆,覆盖0.13μm至3nm全节点 [11] - 美国亚利桑那N4厂良率对标台湾基地,日本熊本特殊制程厂实现优异良率 [11] - 德国德勒斯登车用芯片厂启动建设,智能制造系统延伸至后段封装环节 [11] - SMP超级制造平台统一良率管控,AI/ML技术提升故障预测与制程调整效率 [11] 研发与前沿技术 - 2nm平台完成定义进入良率提升阶段,A16采用晶背供电+纳米片架构,A14兼顾HPC/移动需求 [12] - High NA EUV光刻技术取得突破,优化线宽均匀性至1nm以下节点 [12] - 3DFabric封装平台包含SoIC/CoWoS/InFO等技术,5nm芯片堆叠已量产,3nm方案2025年投产 [13] - 探索碳纳米管晶体管(CNFET)和二维材料MoS₂通道器件,展示p型SnO和n型IWO氧化物晶体管 [16] 战略定位 - 坚持纯代工模式,五大技术平台覆盖HPC/智能手机/物联网/车用/消费电子全领域 [3][4] - 通过开放创新平台和TSMC大同盟强化生态合作,不涉足自有品牌芯片 [14] - 研发投入聚焦逻辑微缩、材料创新和系统集成三大方向,布局5-10年技术储备 [16]
推荐苗圩部长新书《志在超车》
董扬汽车视点· 2025-04-13 14:21
认真读完了 苗圩部长新著《志在超车-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 ,感觉写得特别好,有很强的知 识性和工作指导性,又通俗易懂。 特郑重向各位同仁推荐。 一、知识丰富,条理清晰,是一本很好的通识书。 苗圩部长 是汽车专业科班出身,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汽车行业或与汽车有关,做过汽车大 企业领导,又多年在汽车行业主管政府部门工作, 对汽车有关科学技术、企业管理、产业发展熟悉, 自不待言 。但从书中可以看出, 他对于通信、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都有从产业层面 的通透了解 ,对这些行业的先进技术也有相当的理解。这显然不是简单通过当领导听汇报可以得到 的, 是下过功夫学习和梳理的 。另外,书中对于行业主要企业,整车企业包括新造车势力和国际大企 业,以及零部件创新企业、新技术创新企业、新进入汽车行业的互联网企业的最新技术进展都有深入的 描述。 显然在成书之前做过广泛的调研。 本书涉及的知识和叙述的技术进展情况,应该对绝大部分业 内专家和企业中上层领导很有用。正如作者在前言中讲的, 这是一本关于行业趋势的通识读物 。 对于当下业内争议较多的敏感技术问题, 如纯摄像头方案和多感知融合方案,对分段式智能化和 端到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