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D视觉感知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奥比中光(688322):5月扭亏,“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加速落地催化
浙商证券· 2025-06-30 17: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1 - 5月奥比中光实现营收3.63亿元,同比增长117%,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扭亏,“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加速落地催化 [1] - 公司技术实力雄厚,居人形机器人竞争格局最好的赛道之一,α+β共振有望业绩高增 [1] - 基于公司创新业务布局及下游AI端侧应用发展,公司迎来经营拐点,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为10.3、16.3、21.6亿元,同比增长82%、58%、32%;归母净利润为1.4、2.1、2.9亿元,同比扭亏、增长54%、增长35%,对应PS为23、15、11倍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公司完成2025年1 - 5月主要经营数据初步核算,实现扭亏,营收3.63亿元,同比增长117%,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扭亏 [1] 公司技术实力及赛道优势 - β: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产业扩张期,预计2030年中美制造业、家政业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约210万台,市场空间约3146亿元;机器人视觉承载80%信息获取,国内外龙头采用3D视觉感知技术,预计人形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需求随量产快速放量,潜在市场空间从2025年的1.4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91.5亿元,CAGR=132%,3D视觉行业集中度高,是竞争格局最优赛道之一 [1][2] - α:公司位居全球3D视觉感知技术第一梯队,具备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和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产品多行业渗透,服务1000多家客户;持续研发投入,累计获950件专利,推出多种尖端产品,升级产品矩阵 [3] - 公司股东+大客户蚂蚁集团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双方此前有业务合作,后续有望在机器人视觉传感器领域深化合作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为10.3、16.3、21.6亿元,同比增长82%、58%、32%;归母净利润为1.4、2.1、2.9亿元,同比扭亏、增长54%、增长35%,对应PS为23、15、11倍 [5] 财务数据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64|1029|1628|2155| |(+/-) (%)|57%|82%|58%|3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3|139|214|290| |(+/-) (%)|/|/|54%|35%| |每股收益(元)|-0.16|0.35|0.54|0.72| |P/S|42|23|15|11| |ROE|-2%|5%|7%|9%|[7] 三大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呈现公司各年度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现金流等多方面财务数据及变化情况,如2025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增长,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等 [13][14]
走进“机器人之眼”:21世纪卓越董事会系列调研之奥比中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8:15
行业趋势 - 机器视觉作为智能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正引起广泛关注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具身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一起列为需要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 [1] - 3D视觉技术成为决定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关键一环,能够实时采集空间、人体、物体三维数据 [1] - 3D视觉感知技术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基础共性技术,支撑三维扫描、3D打印、MR/AR/VR等应用及元宇宙发展 [1] - 全球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专用领域向通用化、拟人化发展的深刻变革 [2] 公司概况 - 奥比中光是国内最早深耕机器人视觉赛道的企业之一,自2016年起为服务机器人提供3D视觉感知能力 [2] - 2022年公司专门为机器人业务设置产品线,加大对机器人业务的布局 [2] - 在中国服务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领域,奥比中光市占率超过70%,领跑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 [2] - 公司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助推了工业、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 [2] 财务表现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31.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309.5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预计2025年1-5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3.63亿元,同比增长117.18% [2] - 预计2025年1-5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55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643.86万元 [2]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科技金融列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方向 [2] - 2022年4月国务院提出加快制定面部识别、指静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和安全规范 [3] - 2024年6月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提出规范人工智能应用在移动终端领域的技术要求 [3] 行业展望 - 以奥比中光为代表的底层技术企业将推动机器人视觉感知技术加速突破与应用普及 [3] - 相关技术进步将助力智能机器人产业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正循环 [3]
奥比中光预计前五月营收增长117% AI端侧应用快速发展助推业绩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18:33
业绩表现 - 2025年1月至5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6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17.18%左右 [1] - 2025年1月至5月净利润5500万元左右,较上年同期增加8643.86万元左右 [1]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05.63% [2]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431.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309.5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2025年4至5月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72亿元,同比增长约131.63% [2] - 2025年4至5月预计实现净利润约3068.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3334.29万元 [2] 业务发展 - 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打造"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 [1] - 主要产品包括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 [1] - 已在AIoT、生物识别、机器人、三维扫描等市场实现多项商业应用 [1] - AIoT领域业务呈现较快增长态势,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利润转正 [2] - 形成"技术迭代-量产提速-成本优化"的正向循环驱动范式 [2] - 全栈式研发能力和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为创新提供底层动力 [2] -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AI端侧硬件升级等赛道具备先发和技术优势 [2] 行业趋势 - 3D视觉感知技术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快车道 [1] - 有望持续受益于各类AI端侧硬件及AI应用场景发展浪潮 [1] - 智能终端市场需求持续扩张 [2] - 智能制造基地产能快速提升 [2] - 技术壁垒与规模效应产生战略纵深优势 [2] 公司战略 - 依托3D视觉感知一体化科研生产能力和创新平台孵化新产品 [1] - 持续关注新兴领域与产品,探索技术结合应用场景 [3] - 围绕自研核心技术和产品在全球范围开拓潜在客户 [3] - "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加速落地 [2]
“杭州六小龙”的背后是一个懂企业需求的政府和一群执着创新的“极客” “我负责阳光雨露 你负责茁壮成长”
广州日报· 2025-05-27 03:32
杭州民营经济与科创生态 - 杭州形成以"六小龙"为代表的科技新锐集群,重构民营经济版图,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等高精尖领域[1] - 余杭人工智能小镇、萧山机器人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创新聚落构成城市产业图谱,推动数字经济发展[1] - 2025年杭州将实施"三个15%"科技投入政策,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超15%,集中培育新质生产力[17] 脑机接口行业突破 - 强脑科技实现全球首个便携式高精度脑机接口产品10万台量产,与Neuralink并列全球融资超3亿美元的两大脑机接口企业[2][3] - 公司攻克脑电信号采集难题(仅50微伏),开发自适应AI解码算法,使系统响应延迟低于300毫秒[6] - 产品线覆盖智能仿生手/腿,用户可实现钢琴演奏(《大鱼》演奏流畅度达专业级)和极限运动[2] 机器人技术商业化 - 云深处科技"绝影"机器狗实现95%国产化,落地29城400+项目,防护等级达IP67(-20℃至55℃工况)[7][9] - 技术突破包括:深度强化学习多专家体系(Science Robotics封面)、自适应步态算法、电力系统海外首单[8] - 2023年推出人形机器人DR01,八年累计融资超B+轮,浙大系员工占比初期达50%[10][11] 3D视觉感知技术 - 蓝芯科技开发全球首批3D视觉感知移动机器人,拥有156项专利(41项发明),服务30国1000+客户[13][15] - 技术迭代使生产线物流效率提升3倍(光伏花篮搬运案例),SMT上下料延误率保持0%[12] - 2019年订单达1500万元,现筹备IPO冲刺"3D视觉机器人第一股",研发人员占比超50%[14][16] 政府支持体系 - "春晖计划"2024年减负450亿元,发放2.5亿元/年算力券,政策兑付最快8分钟到账[18][19] - 产业基金集群规模2442亿元(民营项目占90%),专精特新贷担保费率低至0.24%[18] - 人才政策覆盖A-E五类人才,应届生补贴标准:本科1万/硕士3万/博士10万,2024年已发放23万人次[21][22] 产学研协同机制 - 浙大系形成"斯坦福-硅谷"模式,"六小龙"中50%与浙大深度关联,教师创业政策支持成果转化[27] - 良渚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提供脑机接口研发支撑,政府协助对接电网/湿地等测试场景[6][10] - 企业需求驱动政策创新,如余杭区打造"六小龙"联合展区降低接待压力,实现"无事不扰"[29]
专注让机器人看懂世界,这位广东青年企业家掀起3D视觉浪潮
搜狐财经· 2025-05-16 18:22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人工智能带动的机器人浪潮积厚成势,行业与资本期待机器人产业"奇点"时刻到来 [1] - 公司以3D视觉感知技术为核心,服务全球超过100家机器人企业,帮助机器人与世界互动 [1] - 3D视觉感知技术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能够实时精准采集三维数据,实现环境感知、避障、导航等功能 [4] - 公司定位为"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机器人业务是核心业务 [4] 技术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少数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路线的企业,专利申请近2000项,授权专利近1000项,比肩微软、苹果 [7] - 在中国服务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市场份额达71.09%,位列行业第一 [7] - 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和优必选Walker X系列机器人,提供智能感知能力 [7] - 技术赋能多样智能产品,包括手机扫码、刷脸支付、送餐机器人、3D打印、VR眼镜、无人出租车等 [8] 研发与商业化历程 - 2013年成立,初期专注工业相机,后转向3D视觉感知底层技术研发,聚焦核心芯片和摄像头模组生产线 [9] - 2015年推出首颗自主知识产权3D深度引擎芯片和第一条3D传感摄像头生产线,成为全球少数量产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的企业 [12] - 2018年与OPPO合作推出国内首部搭载3D结构光摄像头的手机,验证技术实力 [12] - 2024年佛山3D视觉感知产业智能制造基地投产,占地面积超10万平方米,整合研发与制造能力 [12] 财务表现与战略布局 - 2025年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营业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05.63%,净利润2431.50万元 [15] - 业务从手机拓展至智慧零售、智能制造、AR/VR、智能安防、智慧交通、工业测量等领域,服务全球客户超1000家 [12] - 2025年战略聚焦稳扎稳打和全球化布局,技术领先是核心优势 [14] 团队与未来展望 - 研发团队近800人,研发占比超36%,硕博学历占比近20%,实现从底层芯片到应用方案的完整技术闭环 [14] - 关键供应链环节实现国产化适配,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14] - 未来10年计划完善机器人产品矩阵,提升产品性能,让机器人拥有更智能的视觉能力 [14] - 创始人黄源浩目标是将创新技术转化为大众消费得起的产品,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