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票根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市场观察】 持续放大“票根经济”功效 激活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证券时报· 2025-06-13 01:51
票根经济模式 - 多地兴起"票根经济"新经济模式,消费者凭借交通出行、文旅活动等票务凭证在后续消费场景享受折扣、积分兑换等权益,形成"消费链"延伸 [1] - 该模式推动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上海已将其纳入今年扩消费六大专项行动,明确与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协同发展 [1] - 通过"票根+"效应解决文旅复苏中流量大消费少的问题,实现多方共赢 [1] 商业价值分析 - 票根赋予消费额外价值,提升消费者意愿,商家可借此拓展客源并精准识别潜在消费人群 [2] - 成功核心在于联动餐饮、娱乐、购物等组合消费场景,配套优质供给形成撬动消费效应 [2] - 通过跨界合作串联孤立产品或服务,产生"1+1>2"效应,创造新消费增长点 [3] 发展建议 - 需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明确文旅、商务、交通运输等部门权责 [2] - 建议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参与 [2] - 应搭建合作平台构建机制,鼓励开发更多票根相关消费产品和服务 [2]
消费时评 | 票根让单一消费产生乘数效应
搜狐财经· 2025-06-12 10:01
票根经济模式创新 - 票根从单一消费凭证升级为跨场景消费串联工具 通过联动文旅 交通 商业场景将一次消费延伸为消费链[1] - 票根引流具备精准性优势 针对票根消费关联场景促进二次消费 消费概率显著高于传统促销方式[1] - 同类票根消费者共性特征明显 可通过票根实现精准用户画像 引导同类消费群体延伸消费行为[2] 票根经济实践案例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特展期间 凭票根享购物餐饮优惠 带动城市综合消费比例达1:30 创百亿级消费规模[2] - 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 凭票根可解锁30多个商圈及1100多个商户优惠 吸引客流7666万人次 带动消费251.7亿元[2] - 具体应用场景包括景区门票联动周边餐厅折扣 纪念品商店专属优惠以及免费专线巴士等跨场景消费激励[2] 行业应用前景 - 票根经济模式为消费领域创新提供新思路 当前主要应用于文旅市场但具备向其他消费领域拓展的潜力[3] - 该模式通过精准引流和场景串联将单次消费转化为持续消费动力 为消费市场注入新增长动能[3] - 在拉动消费提振经济背景下 票根经济作为创新路径对行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3]
小票根也可撬动文旅大消费
广州日报· 2025-06-12 04:12
票根经济发展现状 - 天津推出特色喜剧节,游客凭演出票根可享受50多个商家的餐饮、购物专属优惠 [1] - 河南洛阳游客凭火车票可在知名景区享受门票优惠 [1] - 平台数据显示一张门票平均带动相当于门票价格1.5至2倍的二次消费 [1] - 演出、赛事等票根拉动周边酒店玩乐等总消费增长超100% [1] - "为一张票奔赴一座城"已成文旅消费新热点 [1] 票根经济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双重驱动票根经济发展 [1] - 上海将"票根经济"纳入扩消费六大专项行动 [1] - 北京、洛阳、杭州等地提供税收优惠、打破数据壁垒等政策 [1] - 商家将票根作为低成本吸引消费者的突破口 [1] - 消费场景串联创造"1+1>2"的协同效应 [1] 票根经济现存问题 - 目前主要依赖政府补贴和商家让利,需形成长效收益分配机制 [2] - 需加强多平台合作实现跨行业数据共享 [2] - 部分联动仅停留在简单折扣层面,同质化可能降低吸引力 [2] 票根经济未来展望 - 票根经济是消费升级的缩影,需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支撑 [2] - 独特旅游体验检验城市管理者的社会治理水平 [2] - 未来票根将撬动更强劲消费活力,从消费终点变为城市通行证 [2]
上海即将切换“电影节模式”:银幕亮起来、人气聚起来、消费火起来
财联社· 2025-06-10 16:15
根据官方日程, 本届电影节活动依旧丰富。 其中,产业活动板块业界精英齐聚,在金爵电影 论坛、电影学堂、国际影视市场传递行业新风潮。此外,"一带一路"电影周、科幻电影周、未 来影院、传媒关注单元等活动,将聚焦行业具体领域,以期助力业界拓宽视野、扩展交流空 间。 此次科幻电影周进入了第三届,将聚焦"科技创制",以科技赋能内容创制,以沉浸体验推动产 业升级。依托上海科技影都在全球影视创制以及AI最新技术方面的成果和产业落地,融合影 视、科技、文旅、教育等多维力量,展现中国科幻电影与高新技术交汇的产业图景。 已举办六届的"一带一路"电影周,今年将继续通过电影促进跨文化交流。包括举办圆桌论坛、 产业论坛、生活市集、魅力浦东电影之夜等活动;展映继续走进长三角,南京、苏州、杭州、 宁波、合肥连同上海一起展映来自"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员机构推荐的精选影片。 据悉,本届电影节金爵奖5个单元共收到来自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00余部影片报名,创历史 新高。其中,报名参赛作品超过2800部,美洲与非洲地区的报名影片数量显著增长,短片单 元报名数量相较去年增长18%。此外,本届报名参赛作品中1820余部为世界首映,520余部 为国 ...
一张票根,如何成为青岛新的“流量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6-09 10:15
票根经济的模式与定义 - 票根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指消费者将文旅体活动的票务凭证在后续消费场景中转化为优惠凭证,获得折扣、积分兑换等权益,从而刺激更多消费行为 [2] - 该模式以票根为纽带,串联不同消费领域,推动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为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提供新增长路径 [5] 票根经济的乘数效应与案例数据 - 青岛马拉松期间,18家景区面向参赛选手提供景点免票或折扣,52家酒店推出专属优惠 [2] - 赛事前后5天黄金期内,周边景区接待人数环比增长79%,营收环比增长78%;酒店入住率环比增长28%,营收环比增长22%;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消费超过1.3亿元 [4] - 抖音足球嘉年华活动全网流量突破15亿,借助赛事高关注度拉动零售、娱乐等多领域消费 [4] - 2025亚洲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期间,总观赛人数达16414人,决赛日出票2624张,单日票房达65万元 [7] 票根作为情感与社交载体 - 对于年轻群体,票根消费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情感溢价和社交货币属性上 [8] - 华晨宇演唱会期间,歌迷会与数十家当地餐饮品牌及购物商场合作,歌迷进店消费可享折扣并参与打卡互动,将粉丝经济与在地消费相结合 [8] - 票根被视为情感记忆的实体化,从瞬时狂欢到持续消费,情感变现是消费者深层次的刚需 [9] 青岛票根经济的当前实践与未来规划 - 2025年6月,青岛举办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连演五场,凤凰传奇连开三天演唱会,周深举办演唱会,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等重点文体活动密集 [10][13] - 作为演唱会举办地,城阳区推出包括酒店住宿优惠、餐饮优惠、免费班车等一系列大礼包 [13] - 针对沙排巡回赛,青岛开展沙爱(Share)青岛系列文旅宣传活动,并推出乘船开启狂欢PARTY、海洋奇幻双节季等海洋类文旅消费活动 [13] - 公司致力于让票根拓宽消费边界,形成多赢局面,重构体验—消费—再消费的价值链 [13]
演唱会票根“薅羊毛”,300元可住豪华酒店?
36氪· 2025-06-09 10:02
上海演艺活动带动文旅消费 - 上海启动"跟着演出游浦东"主题活动 消费者在指定票务平台购买演出票后可上传电子票根至携程或美团平台 审核通过后可获得住宿与景区优惠券 住宿客房单一订单最大优惠1000元 景区单张门票最大优惠100元[2] - 活动指定演艺场所包括东方体育中心 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等5家场馆 优惠酒店近50家[2][3] - 案例显示消费者通过500元优惠券将743元酒店房间价格降至243元 使演唱会之旅人均消费控制在千元左右[3] 票根经济与二次消费转化 - 票根经济成为演艺带动城市商旅发展的重要推手 上海推行后商圈二次消费转化率暴涨63%[4] - 演艺活动带动周边消费增长 2024年上海授牌演艺空间举办演出20351场 吸引观众323.67万人次 创收2.85亿元 带动周边餐饮酒店等消费增长超5亿元[6] - 业界采用"1:4.8"比率描述演唱会带动消费效应 即每投入1元门票消费带动同期周边消费4.8元[11] 上海演艺市场发展数据 - 2024年上海举办营业性演出5.7万场 接待观众2545万人次 取得票房51.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5.2% 28.1% 56.2%[5] - 上海剧场数量曾占全国一半以上 2019年通过区域整合构建"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 并推出演艺新空间概念[5][6] - 2024年国际剧目中国首演率接近90% 上海首演率超过85% 形成对全国优秀演艺人才及作品的虹吸效应[7] 年轻消费者行为特征 - 18至34岁观众群体占据演出市场超过70%份额 Z世代和千禧一代成为观演主力军[11] - 年轻人呈现"理性消费但愿意为演艺付费"特征 案例显示消费者愿意节省日常开支但购买1588元内场票[9][10] - 观演支出中交通和住宿开销占比高达65% "为演出赴一座城市"成为常态化经济现象[11] 全国演出市场规模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达796.29亿元 其中票房收入579.54亿元[10] - 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296.36亿元 其中大型演唱会票房超260亿元 占总体票房近一半[10] - 演唱会成为最具吸引力和商业变现潜力的演出种类[10]
“票根宠粉”花样上新 “跨界优惠凭证”释放更多消费新增长点
央视网· 2025-06-09 06:41
票根经济兴起 - 票根从消费凭证升级为优惠凭证,串联文旅消费场景并激发二次消费[1] - 电影票、演出票、火车票、飞机票等票根成为消费者"薅羊毛"工具[2] - 根据去哪儿旅行统计,一张门票平均带动1.5-2倍门票价格的二次消费,高铁机票带动40%持票用户增加旅游消费[12] 电影票的多重功能 - 上海虹口将影院与48家周边店铺联合推出"一票回本"套餐[4] - 长春推出"影视剧之旅精品线路"串联多个景点,拓展银幕故事体验[5] - 四川九龙山、理塘等景区凭电影票可免费游览[6] - 电影票打通吃住行游玩购娱,成为跨界优惠凭证[7] 其他票根的联动效应 - 北京簋街音乐节专属套餐使店铺营业额提升15%[8] - 江西机场机票联动优惠使航班客座率提升3%,合作商家客流量和营收增长超20%[9] - 河南洛阳推出《洛书寻迹手册》包含50多张专享券,总优惠超千元[10] 票根经济的成功因素 - 真实惠是关键,多地优惠力度达对折[13] - 各地文旅持续创新,探索"一票玩转一城"模式[14] - 票根从入场券升级为流量支点,推动"文旅+"业态升级[15]
世界女排联赛北京站销售额超千万元,“票根经济”激发消费活力
新京报· 2025-06-08 22:05
赛事票房表现 - 2025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北京站)票房销售额达到1080万元 [1][3] - 单日入场人数最高达到1.6万余人 [1][3] - 中国女排与土耳其队比赛时观众席接近满员 [3] 特许商品销售 - 赛事组委会推出20款特许商品 [3] - 吉祥物"V宝"线上与线下销售比为2:1 [5] - "V宝"线下销售量大幅提升,工作人员从杭州调运8000个快递到场馆但仍被抢购一空 [5] 票根经济与商业合作 - 赛事组委会联合100余家商户推出专属观众福利,凭电子票根可享受优惠 [5] - "鸟巢""水立方""冰丝带"等奥运场馆加入活动,观众凭票根可优惠参观或体验 [5] - 文体商旅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票根经济"成为赛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赛事经济与区域发展 - 国家体育馆以赛事为引领,促进奥林匹克中心区局部区域经济发展 [5] - 未来将在品牌建设、无形资产开发方面加大力度 [5] - 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将继续推广"票根经济"成功经验 [5]
小票根撬动文旅新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6-08 06:01
票根经济激活消费潜力 - 票根经济通过将观演流量转化为持久消费留量与增量,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的拉动比高达1∶4.8,83%的演出观众会规划相关旅游行程 [2] - 上海浦东通过"跟着演出游浦东"主题活动,上传票根可获取文旅消费优惠,旨在延长观演人群停留时间 [1] - 截至4月底,浦东举办营业性演出8856场(次),其中万人及以上大型演出44场(次),占上海全市69.84%,吸引观众478万人次,票房收入近5亿元 [1] 票根经济的核心价值与挑战 - 票根经济折射全国消费升级需求在特定场景下的集中迸发,但面临跨行业协同长效性、用户体验流畅度、数据安全防控三重挑战 [2] - 当前活动依赖财政补贴驱动,需建立可持续利益分配机制以维持企业参与热情 [2] - 电子票根流程繁琐可能影响用户积极性,跨平台信息流转需加强隐私保护 [2] 票根经济的升级路径 - 机制上建立动态激励体系,如杭州"文旅消费积分"模式,将票根消费与城市积分挂钩以增强黏性 [3] - 技术上构建统一文旅消费数据中台,整合票务、酒店、景区平台,实现票根信息跨区域流通 [3] - 生态上将票根串联城市文化地标与商业设施,使其成为探索城市的起点而非消费终点 [3] 消费市场竞争趋势 - 未来消费竞争是生态与生态的系统较量,票根有望成为连接供需的数字纽带 [1][3] - 票根经济推动消费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依赖技术与生态的完善 [1][3]
世界女排联赛落地北京 多元消费场景打造“赛事主场”新体验
新华网· 2025-06-07 08:25
赛事概况 - 2025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北京站)于6月4日至8日在国家体育馆举行,这是北京自2008年奥运会后首次承办国际排球赛事[1] - 参赛队伍包括中国、比利时、波兰、泰国、土耳其和法国队,5天内共进行12场比赛[2] - 中国女排新奥运周期阵容中超过一半运动员为首次入选国家队[2] 赛事经济 - 赛事官方特许商品包括吉祥物"V宝"及徽章、冰箱贴等约20款产品,供应商目标销售额为100万元[7] - 特许商品供应商强调单项赛事需精准设计商品,创意为核心竞争力[7] - 组委会联合百余家商户推出票根专属福利,覆盖餐饮、零售、文旅等领域,首旅集团旗下全聚德、东来顺等品牌参与活动[9]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鸟巢"、"水立方"等场馆提供凭票根优惠参观及滑冰体验[9] 产业融合 - 北京市体育部门提出文体商旅融合为新趋势,将推广"票根经济"作为赛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10] - 首旅集团表示通过票根福利融入国际赛事可拓展赛事覆盖面并激发消费活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