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解码“大桥经济”下湾区发展四点新变化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23:52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核心数据 - 通车一年总车流量达3155万车次 日均8.64万车次占珠江口过江总车流量20% [1][2] - 重大节假日车流峰值四次刷新纪录 从国庆首日15.5万车次增至五一假期18.16万车次 [2] - 累计减少车辆行驶里程17亿公里 节约燃油1.1亿升 降低碳排放21.9万吨 [3] 交通效率提升 - 深圳前海至江门通勤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5小时 南沙至前海跨城通勤不足50分钟 [2] - 构建"驻点+巡查"双循环应急体系 设置8个应急驻勤点 事故处置效率提升 [5] - 采用无人机巡航+AI道路分析系统 视频异常事件检测成功率超97% [6] 智慧交通管理创新 - 首创"五桥十五路"智慧管控平台 整合虎门大桥等跨江通道及珠三角骨干高速 [6] - 部署800路监控视频+毫米波雷达 实现全路段覆盖及车流动态调控 [6] - 实施滴水式放行+车道优化策略 海底隧道事故率显著下降 [5] 区域经济协同效应 - 中山规划66平方公里深中经济合作区 两地签订50余份产业协作协议 [7] - 深圳中山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比增80% 形成"研发+转化"产业协作模式 [8] - 开通跨市公交及旅游专线 深中公交累计运送旅客280万人次 [8] 大湾区融合发展 - 珠江口过江车流诱增15% 推动"硬联通"向"软融合"转变 [10] - 实现735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 公积金等公共服务同城化 [10] - 中山旅游收入同比增23.47% 深中通道观景点成网红打卡地 [8]
超3100万车次!“数”看深中通道一周年深中一体化成效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22:42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成效 - 深中通道通车一年累计车流量超3100万车次,日均8.6万车次,单日最高车流量达18.16万车次("五一"假期首日)[1][2] - 通车后深中两地通行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车流高峰期通行时间约50分钟[2] - 同步开通的2条深中跨市公交专线累计发班10万车次,运送旅客280万人次,日均客流7600人次,最高单日达1.7万人次[2] 跨境运输与物流发展 - 中山至香港跨境运输班线增加37.5%至11条,乘车点增加57.9%至30个,日均发送班次106个(增长47.2%),日均旅客1655人次(增长47.2%)[2] - 累计开通10条深中"组合港"航线,2024年深中航线集装箱吞吐量26万标准箱(增长27%),中山"组合港"货运量6.09万标箱(增长103%)[2] - 新中山客运口岸累计验放出入境旅客37.7万人次,船舶5000余艘次[3] 交通与航空协同 - 深中航空港累计服务旅客25.3万人次,实现50分钟直达深圳机场[4] 政务服务与产业协同 - 深圳与中山政务服务"深中通办"事项增至735项,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2.9亿元,转移接续资金1960万元[5] - 2024年中山推动4352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较去年增1073家),转型率由65.9%提升至83.7%[5] - 中山与深圳工业设计协会签约,组织超100家企业对接深圳头部设计企业[5] 科技创新与资本合作 - 深中技术合同交易额2024年达1亿元(增长80%),深圳机构为中山企业提供8亿元融资支持,深广基金在中山新设5只私募股权基金[7] - 深圳高交会首次展出中山20家机构50项成果,深中创新对接会促成超30项合作项目签约[6][7] 土地开发与产业升级 - "工改"累计拆除低效工业用地4.8万亩,规划建设66平方公里深中经济合作区[5] - 2024年中山30宗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动工",涉及投资33.11亿元[5]
深中通道一周年,交通一体化显效,跨市公交客流破300万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22:18
深中通道开通一周年核心数据 - 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 全长24公里 连接深圳 中山 广州三地 [1] - 深圳至中山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内 广州南沙至中山仅需15分钟 珠海江门至深圳从2小时以上缩短至1小时内 [1] - 开通满月累计车流量超300万车次 日均10万车次 截至2024年5月底累计车流超2900万车次 日均8.6万车次 [2] - "五一"假期首日车流量达18.16万车次 创通车以来单日最高纪录 [2] 跨市公交运营成效 - 跨市公交客运量突破300万人次 日均客流量保持高位 单日最高客流量超1.7万人次 [3] - 跨市公交专线累计发车11.2万余班次 营运里程超700万公里 [4] - 深中机场快线累计发车超2.4万趟 运输旅客超25万人次 [4] - 每日跨市公交线路增至5条 包括T01A T01B T188 T168等线路 [6][7] - 推出惠民月票政策及智能潮汐调度系统 动态调整发车间隔提升运力 [7] 航空运输协同效应 - 深圳机场启用深中 深江航空港 推出特惠机票及"机+车"一站式产品 [8] - 南航深圳始发航班的中山旅客同比增长2倍 超3000人次享受免费深中快线权益 [8] - 计划下半年开通小榄 坦洲 三乡等地至深圳机场客运班线 继续提供免费车票优惠 [9] 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 串起广州南沙 深圳前海 珠海横琴三大自贸区 辐射三大都市圈 [2] - 形成深中"观光休闲"走廊 开通T192观光专线连接前海湾与大梅沙 [5] - 精准对接企业通勤需求 如T188线路服务湾区未来科技城至前海湾地铁站 [5]
“外贸优品 品质生活”山西省外贸优品太原行活动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6-30 21:14
活动概述 - "外贸优品品质生活"山西省外贸优品太原行活动在亲贤北街茂业天地购物中心二期启动 旨在推动山西省外贸企业拓展内销市场 提升优质外贸产品知名度 搭建外贸企业与流通企业 消费者的对接平台 [1] - 山西省商务厅 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改委等多部门领导出席活动 [1] 外贸产业现状 - 山西省每年出口约1000亿元外贸产品 包括朔州陶瓷制品 晋中和运城的玻璃器皿 雁北杂粮 临汾红酒等优质产品 [3] - 省商务厅作为内外贸一体化牵头部门 已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搭建外贸企业与省内商贸流通企业的合作桥梁 [3] 地方政府举措 - 朔州市怀仁市 晋中市祁县相关负责人分别推介了怀仁陶瓷 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和产品 [3] - 太原市小店区作为全省商贸流通核心枢纽 着力打造省城现代新型商业商务中心和区域消费中心 [4] - 小店区将以此活动为起点 全面加强服务保障 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 [4] 企业参与情况 - 茂业天地商场 京东电商平台 阿里巴巴等企业在活动中发言 [3] - 省零售商协会发布《关于助力外贸优品拓展国内市场的倡议》 [3]
滴滴、联发科、腾讯加持,四维智联冲刺港股车路云第一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20:31
公司上市与股东结构 - 四维智联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文件,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四维图新为第一大股东,持有27%股份并通过其他主体合计掌握45.32%表决权 [1] - 滴滴出行、联发科中国、腾讯分别持有16.46%、15.83%和4.13%股份 [1] 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国内第十大一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份额0.1% [2] - 全球以软件驱动的中国一级供应商中排名第三,舱泊一体解决方案服务量全国第二 [2] - 累计交付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超1590万套、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超155万套 [2]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被国内约250家整车厂中的20%采用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智能座舱及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分别为1.634亿、1.644亿和2.434亿元 [2] - 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分别为3.736亿、3.124亿和2.347亿元 [2] - 同期研发投入分别为1.13亿、1.03亿和2.09亿元 [3] - 归属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03亿、-2.65亿和-3.78亿元 [3] 客户覆盖与战略合作 - 覆盖中国15大畅销汽车品牌中的12个车型,对中国前十大车厂完成全面覆盖 [3] - 服务某大客户27款车型,占该车厂70%销售总额 [3] - 滴滴通过增资与四维智联建立深入合作,涉及网约车和智能驾驶产业链 [4][5] 行业竞争与趋势 - 2025年智能驾驶、座舱企业加速赴港上市,包括希迪智驾、驭势科技等 [8] - 四维智联基于"车路云"的解决方案面临泰博车联网等同质竞争 [9] 技术与资源禀赋 - 滴滴、四维图新、腾讯分别提供车、路、云资源,联发科提供芯片技术支持 [1][6] - 公司拥有独特数据要素来源,如滴滴行车数据、高精地图和云端算力 [6] - 差异化解决方案支持向舱驾融合中央域控领域拓展 [7]
范丛明:“以赛引才”助力形成深中一体化的人才高地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19:13
广东国际侨界创新创业大赛 - 大赛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 为全国侨联系统首个专项赛 [1] - 大赛将吸引项目和人才落地中山 对接当地龙头企业和投融资机构 [1] - 大赛旨在实现"以赛引资"和"以赛引才"的目标 [1] 深中一体化趋势 - 中山企业持续投资深圳 深中深度同城化趋势明显 [3] - 深中一体化带来的商机吸引众多国际企业 [3] - 大赛将助力形成深中一体化人才高地 [3] 中山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中智协引入深圳人工智能创新要素和资源 如记忆、视觉、语音大模型等 [3] - 人工智能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3] - 中山企业竞争力提升 加强在深圳投资布局 进军深圳产业供应链 [3] - 未来将实现深中产业同城化 [3]
中机认检(301508) - 301508中机认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30
2025-06-30 18:58
市场开拓举措 - 打造“认检研服”一体化服务能力,依托业务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全流程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2] - 布局“1+M+N”近地化服务平台,以多个城市为支点,构建服务平台,服务多种产品类型并提供相关评价和认证服务 [2] - 构建两级市场开发体系,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对知名企业组建专业团队营销,对其他客户凭借品牌吸引和服务留住 [3] 无人机装备检测技术 - 2022年取得无人机检测资质,可开展基础飞行性能等多项试验 [3] - 新投资建设智能应急装备检测产业园项目,拟建成极限环境综合模拟等多个实验室 [3] “认检研服一体化”服务 - 通过整合资源和技术优势,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体系 [3] - 依托业务协同效应,提供全流程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延伸增值服务,实现业务深度融合 [3]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由北京搬至天津,有员工称遭停缴社保
观察者网· 2025-06-30 18:47
【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6月28日,一汽丰田正式宣布,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正式将办 公地址从北京迁至天津,这是其成立22年来首次跨省域搬迁。 一汽丰田 视觉中国 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5月,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住所或经营场所信息发生变更,由北京市海淀 区马甸冠城园冠海大厦七层变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大街62号泰达MSD-B区B2座26-30层。 不过对于许多生活在北京的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员工而言,此次搬迁将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大影 响。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将给予离职员工"N+7"补偿,共有400多人跟随搬迁。其中。涉 及搬迁的400多名员工中有超过100多名员工就地离职,一些核心业务部门更有近一半人员离职。 但据部分网上自称一汽丰田销售公司的员工的人士透露,最晚在6月17日,他们就被一汽丰田销售公司 停缴了社保医保,并在不知情的前提下从北京被转移至天津。而对于外地员工而言,在北京社保必须连 续缴纳五年,才可以取得购房和购车摇号资格。 有自称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员工称被公司停缴北京社保 抖音 更有员工控诉称,一汽丰田以搬迁为名行裁员之实。 目前,网传一汽丰田销售公司仍有十几名员 ...
海南矿业:与控股子公司签订锂辉石包销协议
快讯· 2025-06-30 18:46
海南矿业锂辉石包销协议 - 公司与控股子公司Kodal Mining UK的全资子公司LMLB签订锂辉石包销协议 [1] - 协议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 LMLB在布谷尼锂矿项目一期生产的锂辉石将全部出售给海南矿业 [1] - 协议采用底价机制 年度底价为双方协定的公式价格 [1] 战略布局 - 协议的签署是公司持续落地锂矿采选和锂盐加工业务一体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 [1] - 该举措将提升公司在新能源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1]
21对话|叶桂平:琴澳产业一体化更注重深度与广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8:21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核心内容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9年)》正式印发,明确未来五年产业发展路径,聚焦制度体系、要素流动、特色产业及琴澳一体化 [1] - 到2029年目标:澳资产业增加值达90亿元,"四新"产业占GDP比重约65%,电子围网系统及跨境金融管理体系全面建立 [1] - 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为核心监管模式,优化货物、资金、人员跨境流动机制,构建国际高标准营商环境 [1][3] 四大产业功能布局与协同效应 - 规划构建四大片区十一个产业功能组团,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精准对接澳门产业需求,吸引优质企业落地 [2] - 重点发展中医药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及会展商贸产业,采用"澳门注册+横琴生产"模式加速中医药国际化 [3] - 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打破金融壁垒,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 未来产业与科技创新布局 - 前瞻培育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等六大未来产业,打造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增长极 [5] - 澳门依托中葡双语人才及国际网络,构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协同创新体系 [5][6] - 探索设立国际风险投资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推动量子信息、新能源材料等前沿领域创新集群 [6] 高等教育与产学研融合 - 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将重构澳门高等教育生态,推动"一校两区"模式,解决土地资源瓶颈 [8][9] - 澳门高校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生物医药等学科,构建"教育─科研─产业"三位一体创新循环 [7][11] - 澳门城市大学计划延伸横琴办学,对接四大新产业人才需求,深化与内地高校合作 [11] 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 - 琴澳两地法律体系差异可能影响科研合作效率,需建立统一政策框架 [12] - 澳门高校需避免同质化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国际人才引进 [12][13] - 通过联合实验室、共享课程资源等方式提升教育质量与科研水平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