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
搜索文档
中金公司:2025年投行储备项目充裕,A股IPO承销金额排名第一,港股IPO保荐项目承销规模及数量均排名第一
第一财经· 2025-10-16 15:59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中金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2025年,公司投行储备项目充裕,各项业务排名市场领先。根据 Wind和Dealogic数据,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A股IPO承销金额排名第一(按上市日),且牵头保荐 了今年以来最大的A股IPO项目,头部项目优势显著;港股IPO保荐项目承销规模及数量均排名第一,中 国并购市场财务顾问排名第一,投行优势地位稳固。未来,公司投行业务将继续坚持服务国家战略,聚 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巩固市场领先优势,深入把握重 点行业机会,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
浙商银行济宁分行以场景化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助力金乡大蒜产业发展
齐鲁晚报· 2025-10-16 15:40
金乡大蒜行业地位 - 金乡县是全国大蒜主产区、仓储地和物流集散地,大蒜年交易量占全国70%以上,出口量居全国首位[1] - 大蒜产业是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 - 金乡大蒜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多元化发展[1] 行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 大蒜种植户和经营户普遍面临抵押物不足、资金需求集中的双重困境[1] - 收储企业核心资产多集中于库存大蒜,动产管理困难且缺乏有效额外担保手段[2] - 企业经营模式和结算方式各异,导致财务管理不规范,银行所需信息难以匹配[2] - 蒜商普遍面临融资渠道碎片化、融资难度大、可获贷款额度有限及融资成本高昂等难题[2] 浙商银行的场景化金融解决方案 - 浙商银行济宁分行构建了本土化、特色鲜明且可定制的大蒜仓单质押融资服务体系[1] - 解决方案深度挖掘本土资源,与当地政府、农业龙头企业、仓储物流企业、农户等多方紧密协作[1] - 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对“冷库蒜”进行精准监控,将电子仓单作为质押物,解决质押物管控难题[3] - 为收储企业量身定制“货押+库方担保+三方监管”场景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3] 金融解决方案的实施成效 - 已服务五十余家金乡大蒜收储企业,融资超过3.6亿元[3] - 成功为案例中的朱先生提供了990万元的贷款额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3] - 该模式提升了企业的融资便利,为资金运作注入新活力[3] - 展现了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方面的社会责任和创新能力[4]
中国银行东营分行:以特色方案激活“黄河口滩羊”特色产业
齐鲁晚报· 2025-10-16 15:40
行业概况 - 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被誉为“中国肉羊小镇”,拥有集“母羊繁育—饲料加工—标准养殖—废弃物处理—屠宰深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1] - 黄河口滩羊产业园肉羊存栏量达150万只,年出栏量300万只 [1] 金融支持方案 - 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针对产业链设计专项服务方案,推出《东营分行“黄河口滩羊”养殖授信服务方案》 [1] - 方案通过“线上+线下”贷款模式,旨在满足养殖户日常生产经营资金需求 [1] - 该方案在“益农快贷”基础上开发,以破解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 业务推广与执行 - 东营分行组织“金融进养殖场”活动,在利津县养殖集中区设立宣传点,累计覆盖养殖户400余户 [2] - 分行强化与当地政府、农业部门、养殖合作社等机构的沟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深入了解需求 [2] - 截至2025年9月,中国银行东营分行已为黄河口滩羊养殖客群发放贷款7058万元,贷款余额6341.6万元,惠及养殖户110余户 [2] 社会经济效益 - 金融支持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助农增收致富 [2] - 金融力量的加持使滩羊养殖产业链焕发生机 [2] 未来战略方向 - 中国银行东营分行将持续探索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新路径,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点和堵点 [2] - 公司将积极开发符合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特点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2]
上海农商银行落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精准滴灌小微企业
新华财经· 2025-10-16 10:29
政策机制与银行响应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发改委于2024年10月联合推出小微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旨在打通金融资源直达市场主体的最后一公里 [1] - 上海农商银行第一时间成立总分支行三级联动工作专班,行领导挂帅,主动对接各区发改委,融入区域协调机制 [2] - 全行前中后台协同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2] 业务成果与规模 - 机制落地一年来,上海农商银行累计对接企业近10万户,为近2万户客户发放贷款超2300亿元 [1] - 通过专属营销二维码实现有需求的小微企业与银行双向奔赴 [4]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政策性产品方面,创担、农担业务规模保持同业首位,并拥有园区批次贷、鑫孵担保贷、汇率避险产品、政府采购贷、稳岗扩岗贷等 [4] - 标准化产品方面,打造个人房产抵押商e贷、小额类信用微贷、普惠易贷等标准化、场景化产品 [4] - 续贷服务方面,主动前置服务,完善无还本续贷流程,创新落地上海首笔创业担保贷款项下无还本续贷业务 [4] - 科技赋能方面,接入上海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依托大数据风控模型迭代线上信贷产品,如“积数贷”、“银税贷”,将企业流水、纳税数据转化为授信依据 [4] 客户案例与解决方案 - 为初创科技企业中碳科技提供1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该产品由市担保基金提供担保免收担保费,并可申请补贴实际利息的50% [3] - 为专精特新企业百善实业依托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批次贷方案高效办理续贷业务,解决其因订单增长及原材料预付款增加导致的资金周转压力 [5][6] - 为无人机研发企业歌尔泰克突破传统授信模式,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案,提供800万元授信额度 [8] 生态构建与服务模式 - 成立300人的普惠金融顾问团队,深入街道、园区、商会、协会,提供融资、政策解读、产业对接、咨询答疑的一站式服务 [7] - 与街道合作开展扫楼行动,协同走访楼宇企业及沿街商户,并主动走进产业园区参加各类线下活动,构建普惠金融生态圈 [7]
为攀枝花高质量发展 注入“支付活力” 中国人民银行攀枝花市分行以支付为笔描绘共富试验区民生幸福新图景
金融时报· 2025-10-16 10:12
深化普惠金融:释放民生潜力 共享共富成果 "支付为民"的本质是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人民银行攀枝花市分行以工会会员普惠服务 为抓手,联合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与商户,构建覆盖"食、住、行、游、乐、购"六大领域的职工普惠生 态,将支付服务嵌入职工日常生活场景,普惠金融落地开花。 通过设计专属优惠活动,职工会员在餐饮消费、交通出行、文旅体验等方面享受"满减""随机减"等实 惠。今年1-8月,职工专属普惠优惠总金额达1026.03万元,累计优惠206.85万笔,撬动工会会员消费 4914.34万元。"过去总觉得'普惠'离自己很远,现在买生活用品、加油洗车等都能用工会券,每月能省 好几百元,日子过得更滋润了。"攀钢集团职工李师傅笑着说。四川银行攀枝花分行负责人表示:"今年 我行预计投入480万元用于普惠活动,将通过'精准滴灌'的普惠模式,让职工从'被动受益'转向'主动参 与',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共享性与获得感。" 创新补贴发放:托起"一老一小" 增亮共富底色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动力源"。中国人民银行攀枝花市分行聚焦国家"以 旧换新""绿色智能"等消费补贴政策,联合四川银联及辖内工行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金融时报· 2025-10-16 08:50
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进展 - 中国人民银行系统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初步建成以“1+5”制度体系为引领的政策框架体系 [2] - 截至2025年8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达105.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38.7%,同比增长13.2%,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6.6个百分点 [3] - 科技、绿色、普惠、养老产业、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2.1%、23.8%、10.8%、52%、12.5%,均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3] 融资可得性与成本 - 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6000万户,覆盖约三分之一经营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接近50% [3] - 2025年8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同比下降40个基点 [3] - 创新型中小企业获贷率提升至66%,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贷率达72.3% [5] 科技金融政策与体系 - 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第一篇是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概括为“1+5”制度体系 [2][4] - 出台《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等文件,并支持济南、上海等7地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4] - 主要大中型银行均构建了突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超半数银行设立了科技金融专营部门 [7] 科技领域融资支持 - 截至2025年8月末,科技贷款新增额占各项贷款新增额比重为28.8%,成为信贷增长重要驱动力 [5]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22%,连续5年保持20%以上增速 [5] - 2025年8月科技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5] 科技创新金融工具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4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后升级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5000亿元提升至8000亿元,利率由1.75%降至1.5% [5] - 截至2025年8月末,银行与企业签订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合同金额达2.4万亿元,发放贷款余额9437亿元 [5][6] - 累计支持1.8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为5330个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6] 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科创类债券产品(科创票据),并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6] - 截至2025年8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有244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超6000亿元(6112.8亿元) [3][6] - 绿色债券余额2.2万亿元,累计发行4.6万亿元 [3] 金融支持消费政策体系 - 牵头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并联合出台支持养老、体育、文旅等消费重点领域政策文件 [8] - 取消个人自用汽车贷款首付比最低要求,优化调整汽车消费信贷政策 [8]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投放 [8] 消费领域融资成效 - 截至2025年8月末,全国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8万亿元,同比增长5.12% [8] - 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13万亿元,同比增长4.9% [9] - 2025年1至7月,汽车金融公司等发行金融债券215亿元,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484亿元 [9] 消费支付服务 - 推动构建银行卡、移动支付、现金等并行发展的多元化支付服务体系 [9] - 结合外籍来华人员重点消费场景,推动外卡受理改造,改善移动支付体验,助力扩大入境消费 [9]
财信证券以数字化锻造发展引擎 书写“五篇大文章”动能源源而来
证券时报· 2025-10-16 06:33
公司战略与组织架构 - 公司成立由党委书记、董事长担任组长的"五篇大文章"工作领导小组,并分设五个专项工作专班,由相应业务条线的公司分管领导任组长,全面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的创新落地 [1] 科技金融业务 - 公司辅导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嘉盛德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新三板"绿色通道"快速转板,从湖南股交所专精特新专板到新三板用时不足一年 [2] - 公司陪伴迪亚环境于2022年挂牌区域股权市场,2023年迅速过审新三板,同年定向融资1200万元跻身创新层,目前正冲刺北交所上市 [2] - 公司深入湖南省14个地市州,在8个重点园区设立"金芙蓉"跃升行动服务站,派驻党员、骨干团队,发起"早春行动""盛夏计划"等专项服务,精准对接创新型中小企业 [3] - 公司依托金融全牌照协同优势,制定"投行+投资+研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并"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 公司累计推荐140余家企业挂牌湖南股交所,仅2024年就完成31单,其中28家为专精特新企业 [3] 绿色金融业务 - 公司于2025年4月承销全国首单农村"两水"业务绿色乡村振兴公司债券,该债券也是湖南省首单区县级产业类债券、长沙县近三年来首只新增公司债券 [4] - 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助力湖南城际铁路有限公司于2025年非公开发行全国首单同时贴标"乡村振兴"与"低碳转型"的公司债券,并首次融合长株潭一体化概念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承销低碳转型债券家数位列行业第一,乡村振兴债券家数与金额稳居行业前三 [5]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绿色债券投标规模超150亿元,总持仓规模近5亿元,共投资绿色债券18只 [5] - 公司主动缩减对煤炭、钢铁等过剩产能行业的投资 [5] 数字金融业务 - 公司实施"数智325"人才发展计划,覆盖全员,聚焦3类人群,打造2大赛事,开展5类培训,系统构建数字化能力 [7] - 2024年,公司40个部门的208名员工在90天赛事中产出数据分析报告25份、开发项目22个、数字化建议101条 [7] - 公司深度融合业务与科技,打造数字化支持平台,经纪业务运营监控平台实现关键业务异常管理与闭环管控,客户对账单自动处理效率提升数十倍 [7]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获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79项,另有2项专利受理中 [7]
普惠金融再晋2000亿级 这次又是深圳分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20:30
国有大行深圳分行普惠贷款规模 -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2025年9月底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累计服务普惠客户数超10万户 [1] - 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2025年8月普惠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该余额从1000亿到2000亿仅用时约两年 [2][6] - 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在2020年率先突破2000亿元,目前余额已突破3500亿元,为全国首家小微企业贷款超3500亿的银行分行 [3][7] - 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2025年3月普惠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普惠小微有贷客户数超过4万户 [3] 深圳普惠金融整体市场概况 - 深圳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接近2万亿元,连续数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4] - 深圳是中小微企业最活跃、创业密度最大的城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2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1万家 [5] - 深圳银行业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达4108.32亿元,同比增长15.80% [5] 政策驱动与银行战略 - 普惠金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监管部门要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6] - 商业银行将普惠金融提升至战略优先地位,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工作专班,将内部资源向普惠业务倾斜 [6] - 深圳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设立市区两级工作专班,并启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 [5] 金融科技的应用与成效 - 国有银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将普惠业务流程数字化,提升效率,例如AI工具可将企业尽调报告生成时间从一周缩短至一小时,效率提升90%以上 [10] -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运用“中银企易达”和“中银科创夸腾系统”进行企业画像筛选和贷前贷中贷后管理 [10][11] - 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实现抵押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单笔业务时长压缩至8小时内,为客户经理人均年节省41个工作日 [11] - 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利用行内外大数据构建预警模型,对存量客户进行风险监测和提前预警 [11] 场景普惠与园区贷模式 - 深圳银行业以“园区贷”为切入口推动普惠金融,深圳园区数量达4423个,居全国首位 [14][15] - “园区贷”产品具有高额度、低利率、无抵押优势,通过银行、园区管理方、担保公司三方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15] - 深圳于2024年启动“园区贷”试点,2025年9月启动“园区贷2.0”,计划将经验复制到外贸、供应链等八大场景 [16] - 园区贷模式下,银行可获取企业入驻年限、租金、水电费等数据辅助风控判断 [15] 市场竞争格局与银行差异化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在银行业中占比达45.11%,农村金融机构占比为25.86% [17] - 国有大行凭借资金成本和信用背书优势在普惠金融领域占据主导,部分中小银行经营压力加剧 [17] - 微众银行2024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破2000亿元,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商业可持续 [17] - 深圳农商行通过数字化转型等措施,截至2025年6月末小微贷款余额超1900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超50% [18]
工行北海分行:“四轮驱动”赋能普惠金融提质增效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5 19:55
普惠贷款总体业绩 - 截至2025年9月末普惠贷款余额超12亿元较年初增加超38亿元增幅达464% [1] - 普惠贷款业务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超千户 [1] - 累计新增拓展小微企业贷款户442户 [3] 产品创新与业务模式 - 推广经营快贷累计投放超9亿元以解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资金需求 [1] - 推出银政通业务累计发放贷款2328万元以破解小微企业担保难问题 [1] - 创新集群商户e贷模式服务客户220户贷款余额超2亿元实现集中营销和批量管理 [2] 涉农金融服务 - 将服务三农作为核心阵地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突破4亿元 [2] - 深入乡村推广兴农e贷等产品精准对接蛋鸭养殖鱼虾养殖果蔬种植等特色产业融资需求 [2] - 为涉农主体提供账户开立便捷结算存款理财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2] 机制保障与政策执行 - 单独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整合结算管理贵金属等职能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3] - 强化无还本续贷服务累计为182户小微企业办理续贷385亿元续贷金额同比大幅增长57% [3] - 开展普惠金融拓户增量劳动竞赛并配套专项奖励以激发全员热情 [3]
工行梧州分行:深耕普惠金融 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5 19:37
普惠贷款业务增长 - 截至2025年9月末,普惠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4.2亿元 [1] 普惠金融服务策略 -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围绕普惠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部署 [1] - 加大信贷资源投放,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精准滴灌实体经济薄弱环节 [1] 普惠金融产品创新 - 依托场景化、数字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推广线上创新产品 [1] - 打造集群商户e贷、兴农e贷等特色场景,运用交易e贷、e抵快贷、种植e贷、个人组合贷款等产品 [1] - 产品涵盖专精特新企业、科创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商户等客群 [1] - 利用行内结算、代发等数据,结合税务、工商、电力等外部信息构建客群精准画像 [1] 客户服务与拓展 - 推进"普惠+零售"融合发展,组建普惠青年先锋队开展"工银普惠行"及"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 [2] - 深入工业园区和县域园区,主动走访对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 [2] - 提供"一企一策"、"一户一策"个性化解决方案,了解经营状况和融资痛点 [2] - 加大科创型小微企业及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走访力度,扩大客户覆盖面 [2] 内部机制建设 - 深化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推动业务下沉网点 [2] - 优化网点普惠人员专业配置,完善尽职免责机制 [2] - 强化分支行网点高效联动,加强组织推动和问题解决的指导支持 [2] - 做好普惠贷款储备及首贷续贷户动态管理,协同推进业务快速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