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两媒体报道华熙生物交”最差中报” 赵燕回归一线已半年
中国经济网· 2025-09-03 16:1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61亿元,同比下滑19.57%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滑35.38% [1][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滑45.00%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8亿元,同比增长17.49% [1][2] 资产负债状况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0.3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27% [2] - 总资产85.7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97% [2] 历史盈利趋势 - 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2022年9.709亿元、2023年5.926亿元、2024年1.743亿元 [2][3] - 扣非净利润同步下滑:2022年8.521亿元、2023年4.905亿元、2024年1.073亿元 [2][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0.59%,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78.13% [3] 收入与毛利变动 - 营业总收入从2022年63.59亿元降至2024年53.71亿元 [3] - 毛利润从2022年48.96亿元降至2024年39.78亿元 [3] - 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1.61% [3] 管理层与组织变动 - 创始人赵燕于2025年3月回归业务一线并推行反腐改革 [3] - 2025年上半年董监高人员11人离任 [4] - 原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及业务副总裁樊媛、邹松岩先后离任 [4] 负面舆情与法律风险 - 2025年7月前员工指控公司财务造假,公司声明称内容纯捏造并已报案 [4] - 因爆料人身处境外,案件仍在侦办中 [4]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时间为2000年,注册地位于山东省济南市 [4] - 注册资本4.82亿元,实缴资本4.8亿元 [4] - 曾用名华熙福瑞达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4]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司尔特被立案调查
齐鲁晚报· 2025-09-03 11:14
立案调查事件 - 公司于2025年9月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1][3] - 截至9月2日午间收盘公司股价收跌7.71%报5.03元/股总市值42.93亿元 [4] - 公司表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该事项不会对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4] 财务造假与职务侵占事件 - 2023年底公司发现金某辉黄某利等原管理人员存在虚构成本费用套取公司资金情况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6] - 2025年4月21日公司收到安徽证监局《责令改正措施决定》认定2021-2023年全资子公司贵州路发实业有限公司劳务工程业务不真实导致定期报告披露不准确 [5] - 安徽证监局要求公司对相关财务核算及定期报告信息披露进行整改并追偿被侵占资金 [5] 整改措施与影响 - 公司于2025年5月21日发布整改报告已加强对子公司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货币资金成本费用等方面的控制 [6] - 因涉嫌职务侵占犯罪一案尚未侦破对公司2025年1-6月财务报表相关重要数据期初数的影响仍不能完全消除 [6] 近期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83亿元同比增长7.15%主要受益于磷复肥销量增加 [7]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3.60%至9518万元主因国际硫磺价格攀升导致原材料成本激增 [7] 法律依据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7]
司尔特涉信披违规被立案股价跌7.7% 中报净利降44%两董事称无法保证真实
长江商报· 2025-09-03 07:49
立案调查与信息披露违规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1][4] - 立案调查可能与前审计部副部长黄席利等涉嫌职务侵占犯罪有关[1][4] - 公司此前发现原管理人员虚构成本和费用套取资金[4] 财务造假与监管措施 - 安徽证监局认定公司2021-2023年劳务工程业务不真实且成本核算不符合会计准则[5] - 监管措施要求公司对财务核算及定期报告进行整改并记入诚信档案[5] - 财务造假主要发生在2021年 2022-2023年涉及金额较小[5] 职务侵占案件进展 - 黄席利案件自2024年1月报案后仍未侦破[1][4][10] - 公司未能获取黄席利个人银行卡流水以确认作案细节和损失金额[6] - 案件复杂性导致对公司财务报表期初数影响持续存在[9][10] 财务报表真实性争议 - 两名董事无法保证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中报的真实性[2][9] - 2024年营收42.83亿元同比增长9.44% 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137.79%[9]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83亿元同比增长7.15% 但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下降43.60%[1][10] 市场反应与业绩影响 - 立案调查公告后股价单日大跌7.71%[3][7] - 净利润下降主因国际硫磺价格攀升导致磷肥成本上升和毛利率下降[10] - 财务造假事件对报表准确性的影响尚未消除[1][8][10]
又一家上市公司被立案!
梧桐树下V· 2025-09-02 17:27
公司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 公司于2025年9月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0232025004),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2][3] - 立案调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进行 [3] 公司前期违规问题及整改情况 - 2025年4月24日安徽证监局对公司出具责令改正决定(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5〕29号),认定2021-2023年全资子公司贵州路发实业有限公司存在虚假劳务工程业务 [4][6][8] - 虚假业务涉及贵州开阳3家劳务公司、浙江某建工、温州某建设、福建某建设及陕西某建设集团,导致成本费用核算不符合会计准则,定期报告披露不准确 [4][8] - 上述行为系公司资金被侵占所引发,公司被要求追偿资金、完善内控并在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8] - 公司审计部副部长黄席利等涉嫌职务侵占犯罪,已于2024年1月披露并报案 [9] 董事对财务报告异议说明 - 2025年8月30日披露半年报时,董事吴玉光、朱克亮在董事会弃权并无法保证报告真实性 [12][13] - 弃权理由为职务侵占案尚未侦破,可能存在监管认定范围外的虚构交易影响财务报表期初数 [13]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1.86亿元,同比增长7.15% [15] - 归母净利润9518.08万元,同比下降41.96% [15] - 扣非归母净利润9010.83万元,同比下降42.47% [1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434.85万元,同比下降62.04% [15] - 基本每股收益0.11元/股,同比下降45% [15] 前期会计差错追溯调整 - 对2021年度调整:减少长期待摊费用4580万元,减少未分配利润5938万元,调减归母净利润5938万元至3.97亿元 [16] - 对2022年度调整:减少长期待摊费用2846万元,减少未分配利润4894万元,调增归母净利润1044万元至5.41亿元 [17] - 对2023年度调整:减少长期待摊费用1111万元,减少未分配利润3987万元,调增归母净利润907万元至1.31亿元 [18] 公司基本情况 - 司尔特成立于1997年11月,2011年1月深交所主板上市,主营高浓度磷复肥及专用肥生产销售 [15]
上市8年造假8年,创始人套现 20.2亿后离场,国资 24亿投资全亏光
搜狐财经· 2025-09-01 14:48
2023年奇信事件,是A股界的"造假传奇"。那年,奇信刚上市满八年,外表风光无限,在新余市当地都 是横行霸道的存在,实则内里空虚败絮其中,虽然坑惨了当地国资委,却把创始人养得肥肠满肚。 2021年到2023年,奇信经历了最大动荡的几年。业内人士最先开始意识到不对劲,是在2021年月初。那 时候,深交所向该集团发送了一纸信函。一个经营了二十多年的集团,平日里难免与证券交易所打交 道,不足为奇。 但是这次的信函内容让管理层大惊失色,内容里罗列出了奇信内部存在的作弊行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一项内容,是用停牌方式减缓股票下滑危机,这种滥用停牌的行为一旦详查确凿,将面临巨大处罚。 交易所对于此类信息公开透明,很快,奇信的丑闻就在行业内传开了。监管处罚的罚款事小,影响诚信 名声事大,这需要载在档案里,也会产生很多生意合作商的阻碍,毕竟再狡猾的管理者,也会对"骗 子"有所忌惮。 这不是个好苗头,一家集团的倒台,往往从突发的负面舆论开始,很快,嗅觉灵敏的业内从业者已经暂 缓动作了。果然,集团的股价一夜之间像瀑布一样飞流直下,一字跌停。 为了挽回局面,奇信内部紧急召开大会,商讨出了应付眼下局势的对策,最终决定发布一条安抚人心的 ...
ST葫芦娃中报净利润大降94%,董事长因财报重大差错被通报批评
经济观察报· 2025-08-31 12:1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08亿元 同比下降42.89% [1] - 归属净利润240.98万元 同比下降94.14% [1] - 扣非净利润为-1878万元 由盈转亏 [1] -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15.96%和77.74% [1] 业务概况 - 拥有111个在产在销品种 其中54个具有明确儿童用法用量 [1] - 产品覆盖0-14岁全年龄段儿童 涉及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抗病毒 抗感染等儿童高发疾病 [1] - 明星产品包括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和肠炎宁颗粒 [1] 业绩下滑原因 - 呼吸系统用药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减少 [1] - 市场需求波动与行业竞争加剧等综合因素影响 [1] 会计差错问题 - 2023年部分销售业务存在提前确认收入 [2] - 部分销售业务存在销售价格异常 [2] - 2023年年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调减约9564万元 占调整前金额比重89.81% [2] - 2024年半年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调减3765.91万元 占调整前金额比重47.82% [2] 审计问题 - 2024年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 - 控股股东通过个人银行账户向客户提供资金支持 [3]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排名前10的部分客户期后无回款或回款金额较小 [3] - 2024年度向关联方海南中旺外购研发项目8个并支付4205.37万元 [3] - 海南中旺法定代表人与公司实际控制人存在亲属关系 [3] 监管处罚 - 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及董事长刘景萍予以通报批评 [1] - 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1]
ST葫芦娃中报净利润大降94% 董事长刘景萍因财报重大差错被通报批评
经济观察网· 2025-08-31 09:3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08亿元 同比下降42.89% [1] - 归属净利润240.98万元 同比下降94.14% [1] - 扣非净利润-1878万元 由盈转亏 [1]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5.96%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77.74% [1] 业务概况 - 拥有111个在产在销药品品种 其中54个为儿童专用药 [1] - 产品覆盖0-14岁全年龄段儿童 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抗病毒、抗感染等领域 [1] - 明星产品包括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和肠炎宁颗粒 [1] 业绩下滑原因 - 呼吸系统用药销售额同比减少 [1] - 市场需求波动与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收入下降 [1] 财务数据问题 - 2023年部分销售业务存在提前确认收入问题 [2] - 2023年年报净利润调减9564万元 占调整前金额89.81% [2] - 2024年半年报净利润调减3765.91万元 占调整前金额47.82% [2] - 2024年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 关联交易问题 - 控股股东通过个人账户向客户提供资金支持 [3]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前10客户期后无回款或回款金额较小 [3] - 2024年度向关联方海南中旺外购研发项目8个 支付4205.37万元 [3] - 2023年度向海南中旺外购研发项目4个 支付1800万元 [3] - 海南中旺法定代表人与公司实际控制人存在亲属关系 [3]
一审判决出炉,判赔超2.74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8-29 21:35
案件判决结果 - 一审判决龙力生物赔偿1618名投资者投资差额损失2.74亿元 律师费80.9万元 五名原告代表人另获通知费8.06万元 [6] - 实际控制人程少博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中介机构国联民生承销保荐在5%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6] - 国联民生证券公告称案件仍可上诉 最终判决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9] 财务造假事实 - 龙力生物2015年至2017年通过直接删改财务账套实施造假 2015年虚增资产5亿元 虚减负债17亿元 虚增利润1.4亿元 [8] - 2016年虚增资产1.3亿元 虚减负债28亿元 虚增利润2.5亿元 2017年上半年虚减负债29亿元 虚增利润2亿元 [8] - 证监会2021年将其列为典型违法案例 认定属于直接删改会计资料的财务造假案件 [8] 公司退市过程 - 因2017年及2018年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且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 2019年5月15日起暂停上市 [7] - 2019年净资产持续为负且审计报告再度无法表示意见 2020年5月22日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7月15日正式摘牌 [7] - 2018年1月11日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21年1月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 [8] 主体机构信息 - 龙力生物成立于2001年6月 主营玉米芯生物质综合利用 2011年由原华英证券保荐在深交所上市 [7] - 中介机构国联民生承销保荐(原华英证券)为上市保荐机构 此次被判5%连带赔偿责任 [4][6][7]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同被投资者列为连带责任被告 但判决未披露其具体责任比例 [9]
1618位股民把上市公司告了,获赔超2.75亿元
扬子晚报网· 2025-08-28 19:06
案件判决结果 -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龙力生物向1618名投资者赔偿投资差额损失2.74亿元、律师费80.9万元及通知费8.07万元,合计超2.75亿元 [1][4] - 龙力生物实控人程少博承担全部债务连带清偿责任 [1][4] - 国联民生承销保荐承担5%连带赔偿责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承担30%连带赔偿责任 [1][4] 龙力生物财务造假及退市过程 - 龙力生物2011年深交所中小板上市,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通过删除修改财务核算账套等手段系统性虚增利润 [2] - 公司2018年1月因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被实施ST风险警示,2020年6月被终止上市,2020年7月转入新三板交易 [2] - 证监会2021年对龙力生物处以60万元顶格罚款,实控人程少博个人罚款150万元,18名责任人员合计罚款338万元 [2] 诉讼程序及公司回应 - 案件采用普通代表人诉讼机制,由5名投资者代表代理1618名原告,2022年8月国联民生首次公告涉诉时索赔金额超9亿元 [4] - 法院驳回原告关于佣金、印花税及利息损失的索赔请求 [5] - 国联民生强调一审判决尚未生效,原被告可上诉至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预计不会对当期或期后利润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5] 中介机构责任与投资者保护 - 律师认为严控中介机构责任是杜绝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中介机构是及时发现和制止造假的最关键环节 [5] - 退市企业有90%以上概率失去赔付能力,建议通过企业董监高强制保险和增加中介机构责任比例来保护投资者 [5]
龙力生物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一审判决结果出炉 1618名投资者合计获赔超2.75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02:45
案件判决结果 - 济南中院一审判决龙力生物向1618名投资者赔偿投资差额损失2.74亿元 律师费80.9万元 通知费8.07万元 合计超2.75亿元[1][2] - 龙力生物实控人程少博承担全额连带清偿责任 中介机构国联民生承销保荐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承担5%和30%的连带赔偿责任[1][2] - 法院驳回原告关于佣金 印花税及利息损失的索赔请求[3] 财务造假与处罚情况 - 龙力生物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通过删除修改财务核算账套等手段系统性虚增利润 掩盖经营亏损[1] - 证监会2021年对龙力生物处以60万元顶格罚款 实控人程少博被罚150万元 18名责任人员合计被罚338万元[1] - 公司2018年1月因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被实施ST 2020年7月从深交所退市转入新三板[1] 诉讼程序与公司回应 - 案件采用普通代表人诉讼机制 由5名投资者代表代理1618名原告 2022年8月国联民生首次披露涉诉 原索赔金额超9亿元[2] - 国联民生强调一审判决尚未生效 原被告可上诉至山东省高院 公司财务状况稳健 预计不会对当期或期后利润产生重大不利影响[3] 司法监管导向 - 司法机关重点打击实控人主导的财务造假 程少博作为主谋承担全额连带责任 体现对资本市场关键少数从严监管[3] - 法院区分保荐机构与审计机构职责 国联民生因保荐业务瑕疵承担5%责任 立信因审计失责承担30%责任 反映对中介机构看门人角色的差异化要求[3] - 全面注册制改革推进下 中介机构责任预计将进一步压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