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证监局执法长牙带刺,2024年度共罚没1.52亿元
券商中国· 2025-03-21 17:08
文章核心观点 深圳证监局2024年度稽查执法工作成果显著,在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严惩相关机构失职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案件承办、办结及查实数量等均创新高,罚没款达1.52亿元 [1] 分组1:重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 - 2024年承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21件,其中财务造假相关案件14件,占比66.67% [2] - 查办北交所欺诈发行第一案,查实某申报公司最高年份虚增收入达75% [2] - 2个工作日完成某上市公司涉嫌伪造函证事件核查及立案 [2] - 两个月完成某“累犯惯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事项调查,该公司已退市摘牌 [2] - 对拒绝阻碍监督执法的3名涉案人员每人顶格罚款100万元 [2] - 承办案件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连续2年超案件总数一半以上,本年度该类案件行政处罚罚没总金额近亿元 [3] 分组2:严惩相关机构失职违法 - 对14件财务造假案涉及的34家次中介机构开展核查,对5家次中介机构违法行为启动调查 [4] - 向上市及公众公司作出32单财务规范行政监管措施,向7家中介机构及18名从业人员作出10单行政监管措施 [4] - 某会计师事务所篡改审计底稿被罚没2700万元,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4] - 查处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交易类案件10件,同比增长20%,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类案件1件,私募机构违法违规类案件4件 [4] - 对37家私募机构及37名责任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向公安部门通报9家私募机构涉刑线索 [5] - 查实辖区首单私募机构提供虚假材料案 [5] 分组3:切身保护投资者权益 - 突出“三位一体”强化责任追究,推动首单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先行赔付案例落地 [7] - 向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提供2起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线索,探索“示范判决+专业调解+司法确认”新模式 [7] - 指导调解中心受理案件364宗,调解成功328宗并完成司法确认,帮助投资者挽回损失近3000万元 [7] - 承办7件异常交易类案件,拟对部分调查对象罚没金额超亿元 [7] - 移交利用内幕信息交易牟利人员涉嫌犯罪线索至公安机关 [7] - 2024年调查并移送8件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至公安机关,同期14件被刑事起诉,8件被判处刑罚 [8]
藏不住了,许家印前妻被曝半年花费近3000万元
凤凰网财经· 2025-03-19 20:35
来源|财经下午茶 3月18日,香港高等法院驳回了许家印前妻丁玉梅的两项申请,包括要求闭门聆讯以保护隐私,以及修订资产冻结令以明确其可自由动用的资产范 围。 法官强调需要公开聆讯以确保清盘透明、保护公众利益。法官更指丁玉梅试图造成混淆和拖延诉讼进程。 香港高等法院本次驳回的两项申请是丁玉梅在上个月提出的。 当时,面对寄来的300多封"催债"信件,丁玉梅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两项申请。 首先,丁玉梅要求修订资产冻结令,明确哪些资产不在冻结范围内,以便她能够自由支配部分资产。丁玉梅提出了一系列豁免要求,包括豁免她其中 一个银行户口的美金资产,不回答清盘人的某些问题,以及不持续更新其资产信息等。 其次,丁玉梅以保护隐私为由,申请闭门聆讯,避免公开审理对其生活造成尴尬和不便。 不过,香港高等法院驳回了上述两项请求。法官高浩文在判词中指出,恒大清盘案涉及公众利益,为确保清盘过程透明及司法公正,本案必须公开审 理,强调司法公开是保障公众知情权的重要原则,遂拒绝其不公开聆讯的申请。 在本次香港高等法院披露的法律文件中,有两个信息引人关注。 首先,丁玉梅在申请闭门聆讯的众多理由中,有一条显示其目前正与自己的两个未成年子女和两个未成 ...
大华会计所,被推进火坑
商业洞察· 2025-03-19 17:21
以下文章来源于金角财经 ,作者Chong Lei 金角财经 . 城市新中产读本,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回顾过往,恒大、康美等财务造假大案中的审计机构,都因失职遭受了严厉惩处。值得警惕的是,作 为头部内资所的大华却重蹈覆辙,其执业质量屡遭监管警示。这引发出一个令人窒息的问题: 当系统性风险已然显现,为何专业机构的风控机制仍形同虚设?为何监管警示与市场预警不断发出, 却始终未能触动其整改决心? 作者:Chong Lei,CFA 来源:金角财经(ID: F-Jinjiao)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正深陷东方集团的造假风波。 不久前,证监会通报了东方集团财务造假案的最新进展,称后者披露的2020年至2023年财务信息严重 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连续造假4年"震惊市场同时,作为东方集团的审计机构,大华的角色也被放至聚光灯下。 作为对东方集团审计多年的专业机构,大华在数年间,面对那些连普通投资者都能察觉的财务数据异 常,如过百亿高营收与极低毛利率的诡异矛盾,仿佛视而不见,连续给出"标准无保留"意见。这不禁 让人发问,大华究竟是专业能力不足,还是另有原因? 此外,近年来,大华已多次出现在 ...
深度|监管部门重拳打击财务造假,审计机构却在“装聋作哑”?
证券时报· 2025-03-18 23:30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与内控失灵 - 东方集团通过虚构业务链条虚增收入160亿元 但审计机构连续四年出具无保留意见[3] - 80%被处罚公司在罚前五年内控审计未获非标意见 显示审计机制存在系统性缺陷[4][8] - 国中水务被关联方占用资金27亿元未披露 同期内控审计却均为标准无保留意见[7] 审计失效数据表现 - 2022年以来被罚公司中 895家(占比80%)在罚前五年内控审计无任何非标意见[8] - 财报违规公司中 178家(69%)在罚前五年内控审计未获非标意见 187家(73%)财报审计未获非标[12] - 退市公司样本显示 137家中有160份(48%)退市前内控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14] 审计失效原因分析 - 审计机构与监管存在能力差异 会计师缺乏执法权且需面对全面经营情况[17] - 低价竞争导致审计质量下降 费用年降10%-20%迫使事务所使用初级人员[19] - 资源分配失衡 审计机构更重视财报审计 内控审计投入不足[18] 行业改进建议 - 改企业委托为第三方委托 切断利益关联 实施穿透式监管[24] - 引入区块链存证 ERP系统筛查等数字化手段提升审计技术[25] - 整顿低价竞争 保证审计质量 打破恶性循环[26] 企业内控优化路径 - 通过ERP系统和AI工具实现流程自动化 减少人为干预[30] - 将合规纳入考核 实行一票否决制 建立内部举报奖励机制[31] - 优化治理结构 提高审计委员会独立性 强化"一把手"工程[29]
虚增收入超160亿!今日“披星戴帽”!这家上市公司面临双重退市危机
IPO日报· 2025-03-18 18:42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3月18日,由于2020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上交所上市公司 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东方集团")依规被实施退市 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东方(600811),日涨跌幅限制为5%。 另一方面,公司股价在经历连续数日跌停后已触及1元退市红线。 3月18日,公司开盘即跌停并一直封死跌停板,收盘价为0.87元,已经 连续两个交易日低于1元"生死线"。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如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交易所 终止上市交易。 这意味着,东方集团将面临重大违法退市及面值退市的双重退市危机。 制图:佘诗婕 这也意味着,东方集团在4年时间内虚增营业收入高达161.3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60.73亿元。 基于违法事实,证监会对东方集团相关责任人也作出了行政处罚。 其中,对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张宏伟(实控人)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孙明涛(时任 总裁)给予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罚款;对党荣毅(时任财务总监)给予警告,并处以350万元罚款;对康文杰(时任董秘)给予警告, 并处以300万元 ...
【投资者点题 代表委员共答】对财务造假者该罚得再重些
证券时报· 2025-03-10 12:03
我对财务造假深恶痛绝,那些造假公司获得投资者支持,进而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但又在财务数字里藏猫腻,欺骗投资者,实在不可原谅。近几年,资 本市场加大了对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但仍有造假者想着各种法子逃避监管。怎样才能从根源上铲除财务造假的土壤呢? 要切断财务造假利益链条,破除造假"生态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建议,增加第三方配合造假的追责依据,通过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释 明第三方配合造假的民事、刑事责任的认定标准,完善第三方配合造假的协同处置机制,对违法行为依法实施有效的联合惩戒。 从过往案件查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的客户、供应商、合作方、中介机构等第三方配合造假行为多发,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手法专业化的特 点,涉及范围广、领域多,且配合方往往不属于证监会监管对象,发现、查处难度加大,给打击财务造假造成了困难,有必要加大对第三方配合造假的打击 力度,遏制配合造假行为,对证券市场"看门人"打瞌睡,甚至为虎作伥等行为"零容忍",给上市公司的第三方戴上"紧箍"。 除了打击造假全链条的参与者,还得继续加大对造假者的惩戒力度。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提出,要完善刑法中关于财务造假和 ...
东方集团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证监会刚刚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8 23:36
东方集团财务造假案调查进展 - 证监会初步查明东方集团2020年至2023年财务信息严重不实 涉嫌重大财务造假 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 案件正在调查中 证监会将从严从快查处 强化行政 民事 刑事立体追责 [1] - 东方集团2月25日公告提示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若证监会认定事实触及规则 股票将被强制退市 [1] 东方集团重整及资金问题 - 公司因被立案调查且存在退市风险 对照《重整纪要》第9条 不符合重整条件 [2] - 2024年3月6日使用6 29亿元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 因资金紧张预计无法按期归还至专用账户 [2] 监管动态与市场影响 - 证监会强调财务造假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 将严格执行退市制度 坚决出清问题上市公司 [1] - 东方集团案例显示监管层对财务造假"零容忍"态度 可能对同类上市公司形成警示效应 [1][2] 注:原文中未涉及行业数据或横向比较 故未提取行业相关内容
600811,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证监会最新通报→
证券时报· 2025-02-28 21:20
东方集团财务造假案调查进展 - 证监会初步查明东方集团2020年至2023年财务信息严重不实 涉嫌重大财务造假 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 该案正在调查过程中 证监会将尽快查明违法事实并依法严肃处理 [1] - 2023年6月20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证监会对东方集团立案 [1] 监管机构对财务造假的立场 - 证监会表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 将从严从快查处各类造假行为 [1] - 对于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上市公司 将严格执行退市制度 坚决出清此类公司 [1] - 2024年证监会查处信息披露违法案件135件 同比增长17% 居各类案件数量之首 [1] 案件后续影响 - 东方集团多次发布公告指出 若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公司股票存在强制退市风险 [1] - 证监会强调将强化行政 民事 刑事立体追责 让造假者付出惨痛代价 [1]
证监会: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这家A股公司存在强制退市风险
券商中国· 2025-02-28 21:08
2月28日,证监会通报东方集团(600811)财务造假案阶段性调查进展情况,证监会表示,初步查明,东方 集团披露的2020年至2023年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该 案目前正在调查过程中,证监会将尽快查明违法事实,依法严肃处理。 去年6月20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对东方集团立案。随后东方集团多次发 布关于立案调查进展暨风险提示公告,其中指出,若后续经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触及《上海证券交易 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 证监会表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证监会将从严从快查处各类造假行为,强化行政、民 事、刑事立体追责。对于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上市公司,将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坚决出清此类"害群 之马",让造假者付出惨痛代价。 据统计,2024年证监会查处包括财务造假在内的信息披露违法案件135件,同比增长17%,居各类案件数量之 首,证监会多次重申,不断强化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投资者最关切、最痛恨、"最不能忍"的违法行为的打 击惩治。 责编: 战术恒 校对: 彭其华 ...
又一A股暴雷,公司财务造假,实控人拒绝、阻碍执法
梧桐树下V· 2025-02-17 20:39
文/梧桐兄弟 近期,上市公司紫天科技(300280), 因涉嫌拒绝、阻碍执法 ,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 公司董事长兼董秘宋庆、总经理李琳、财务总监LIXIANG(李想)及实 际履行公司负责人相当职务人员姚小欣均被福建证监局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据公告,紫天科技及宋庆等4人涉嫌违法的事实如下: 2024年4月1日,我局对紫天科技启动现场检查。 因公司披露的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无人办公,经沟通,我局工作人员于2024年5月13日至紫天科技孙公司宁波麦 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麦粒")办公地点开展现场检查工作,并出具《监督检查通知书》(闽检查字2024061号)和《指定方式报送文件资料通知书》(证监 指报字0262024101号), 要求紫天科技于2024年5月17日前向我局报送与被检查事项有关的公司2021年至2023年财务报告、财务明细账、相关会计凭证和原始凭证等 文件资料。姚小欣系公司原董事长兼宁波麦粒董事,并实际负责紫天科技日常管理,其签收了前述执法文书。 因紫天科技未按要求报送文件资料并配合相关检查工 作,我局又先后向其出具《监督检查通知书》(闽检查字2024279号)《指定方式报送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