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功能糖
icon
搜索文档
江南大学吴敬教授:新型功能糖的挖掘和绿色生物制造
代谢疾病与功能糖市场 - 现代生活方式导致代谢疾病患病率快速增长,成为社会严重负担,代谢疾病常伴随肠道菌群紊乱 [2] - 功能糖作为膳食调节剂可有效缓解肠道微生态失衡,近年来全球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 - 当前功能糖产品同质化严重,特定结构、靶向调控的新型功能糖获取困难,主要因构效机制不清、生物合成路径不明、分离难和制造智能化程度低 [2] 江南大学吴敬团队研究成果 - 团队突破新型功能糖绿色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实现阿洛酮糖、塔格糖、乳果糖、抗消化糊精及母乳低聚糖等系列功能糖的规模化生产 [2] - 研究成果对发展健康膳食调节剂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 - 吴敬将在SynBioCon 2025大会「未来食品&农业」专场发表《新型功能糖的挖掘和绿色生物制造》主题演讲 [2] 吴敬教授背景 - 现任江南大学教授、粮食发酵与食品生物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 [4] - 发表高水平论文330篇,授权发明专利206件(国际17件),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4] - 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4] SynBioCon 2025大会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及绿色化工、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产业化 [9] - 大会设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及科技成果对接等活动 [10] - 日程包括开幕式、三大专题论坛(绿色化工与新材料、AI赋能制造、未来食品&农业)及合成生物创新展览 [11]
政策护航未来食品产业 生物技术推动食品工业与农业变革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16:29
政策导向与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生物技术赋能食品工业 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1] -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 重点围绕生物育种 生物肥料 生物饲料 生物农药等方向 [1] - 构建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居民消费升级 [1] 技术发展方向 - 未来食品以合成生物学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等技术为基石 推动食品制造模式向工厂化生产转变 [2] - 食品资源开发方向包括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 人工淀粉 细胞培养肉等非农业途径 [2] - 小分子肽技术和功能糖研发满足银发群体营养需求 基因编辑改良菌种和酶制剂优化传统发酵工艺 [2] 资本市场关注 - 替代蛋白 功能性原料 合成生物学食品等概念成为投资热点 [2] - 替代蛋白技术研发突破推动健康食品原料成本降低 引发健康与可持续需求井喷式增长 [2] - 个性化营养设计满足Z世代健康需求 银发经济催生适老化食品细分赛道 [2]
国内年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 还不到膳食推荐量的一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1:21
农产品消费促进政策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举措,聚焦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1] - 政策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从"吃得饱"转向"吃得营养健康",重点引导大豆、牛奶等优质蛋白消费 [1][2] 营养健康消费现状与目标 - 国内居民营养不均衡问题突出: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年,低于膳食推荐量110-183公斤及亚洲国家80-90公斤水平 [2] - 大豆及豆制品摄入量低于推荐标准59%,存在显著增长空间 [2] - 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开展"奶豆添营养"主题活动,推动膳食结构调整 [2] 营养健康消费实施路径 - 研发推广营养健康食谱,重点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针对学生群体优化营养配餐,推动豆制品、豆奶进校园 [3] - 加强"减油增豆加奶"科普宣传,推出奶类牛肉美食地图,促进农产品与文旅消费融合 [3] 食品工业升级措施 - 工信部推动生物技术应用,优化传统发酵工艺,加速人工淀粉、细胞培养肉等未来食品产业化 [5][6] - 2023年遴选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如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深化农产品精深加工 [6] - 通过"中国消费名品大会"等活动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挖掘食品消费新场景 [6] 未来工作重点 - 农业农村部将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题科普,强化公共服务和健康消费引导 [3] - 工信部持续发力生物技术应用、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食品消费扩容,提升供需适配性 [6]
十部门出台方案促进农产品消费 专家:意在遏制低质低价“内卷式”竞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7 21:0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旨在贯彻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扩大农产品消费并优化供给端、流通端和市场端 [1] - 方案核心目标是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引领供需结构升级 [1] 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 方案将提升"三品一标"(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包括推进品质评价、质量分级、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和创新地方特色食品 [2] - "三品一标"被视为优质农产品的"牌照"或"身份证",有助于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并引导生产端摆脱低价竞争 [2] - 提升"三品一标"水平可形成农产品消费的良性内循环,通过优质优价释放市场潜力并带动农民增收 [3] 新型食品研发与加工技术 - 方案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人工淀粉、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研发 [4] - 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即烹、即热产品,并开展气调保鲜、品质调控等关键技术研究 [4] - 新型食品配料面向细分市场,深加工可提升附加值并带动整体农产品消费 [4] 电商平台与农产品销售 - 方案提出发挥电商平台优势,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业态 [5][6] - 电商平台有效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提升曝光度和溢价率,典型案例包括陕西柞水木耳、江西赣南脐橙等 [6] - 平台还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和组织化,带动农业企业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型 [7] 电商平台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 - 当前平台存在服务不够精准、生态不够健全、规则不够公平等问题,如流量调度未按"农时农需"匹配、农民主播队伍未成熟等 [8] - 建议推动平台从"流量导向"转向"价值导向",完善扶农机制并打造公平的农产品电商生态 [9] - 方案明确指导电商平台以公益方式培育农民主播,优化算法推荐权重以促进优质优价 [9][10]
周末利好!10部门,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7-27 13:14
农产品消费政策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九方面23条具体举措,旨在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 [2][3] - 政策重点包括提升直播电商水平、挖掘网络销售潜力、开发新型加工产品、推动牛肉品质评价、提升营养健康公共服务等 [4][5] 电商与网络销售 - 指导电商平台以公益方式扶持特色乡村,培育农民主播,开展主题直播活动,打造农产品直播专区 [4] - 深化"数商兴农",发展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业态,拓展生鲜超市、便利店等本地零售供给 [4] - 鼓励电商平台优化算法推荐权重,促进优质优价,避免不正当竞争 [4] 产品创新与品质提升 - 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人工淀粉、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 [4] - 推动牛肉主产省建立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地理标志水果质量分级标准,推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5] - 开展气调保鲜、精准保鲜等技术研究,开发即配、即烹、即热产品 [4] 营养健康与公共服务 - 科学优化学生餐计划,推动豆制品、优质豆奶进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扩大学生饮用奶推广 [5] -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食品营养与健康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教学内容 [5] 内外贸与金融支持 - 推动出口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国内"三品一标"体系衔接,支持企业通过"同线同标同质"认证 [5] -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展订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加大农产品营销促销支持力度 [5] 消费设施与监管 - 支持完善农产品市场、冷链集配中心等现代流通网络,提升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 [6] - 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试行产地准出分类监管制度,推进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6] 大消费趋势 - 消费场景创新、补贴政策落地、入境消费增长等因素将助力下半年消费"稳中有增",全年社零总额预计超50万亿元 [7] - 专家建议扩大消费政策范围,从商品消费延伸到服务消费,从耐用消费品扩展到必需品 [8] -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消费和科技赛道投资机会,如AI、能源转型、先进制造业及内需消费等领域 [8]
十部门:推动人工淀粉、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研发
快讯· 2025-07-27 10:24
政策支持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开发新型加工产品 [1] - 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人工淀粉、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研发 [1] 产品创新 - 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开发美味多样的休闲食品、营养健康的饮品 [1] - 推进开展食药物质等保健食品原料复方配伍备案试点工作,丰富高质量供给 [1] 技术研发 - 开展气调保鲜、精准保鲜、品质调控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1] - 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即烹、即热产品 [1]
国泰海通晨报-20250724
海通证券· 2025-07-24 11:51
报告核心观点 - 宏华数科受益于数码印花转型,业绩持续增长,维持增持评级和目标价 [1][2] - 2025Q2 主动基金股票仓位提升、配置集中度下降,增配通信等行业,港股配置创新高 [1][5] - 2025 年 Q2 以来 IPO 受理节奏回暖,打新市场向好,机构参与热度高 [1][11] - 新疆水泥因地理优势价格维系好,中吉乌铁路开工将提升水泥需求,利好相关企业 [1][15] 各公司及行业报告总结 宏华数科 - 2025H1 营收 10.2 - 10.6 亿元、归母净利润 2.4 - 2.6 亿元,单二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均有增长 [3] - 数码喷印设备增长快,书刊数码印刷设备优势明显,聚焦绿色工艺,坚持“设备先行、耗材跟进”战略 [3] - 印染、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新装机增速高,直喷机占比有望上升 [3] 基金动向 - 2025Q2 主动偏股基金逆势加仓,仓位升至 84.2%,持仓集中度下降,增配港股至 19.5% [5] - 行业配置上增配通信等行业,减配食饮等行业,科技成长和大金融板块内部有分化 [6] - 被动基金持仓市值超主动基金,二者资金行为共识度高,需重视被动资金定价权提升 [5] 新股研究 - 筛选 314 只打新基金分析底仓和收益,2025H1 新股受理提速,发行预期好,首日涨幅超 220% [10][11] - A/B 类账户申购收益同比大增,2 亿内打新基金 Q2 增厚收益率 1.76%,5 亿内是主流选择 [11][12] - 打新基金前五大重仓行业为银行等,Q2 增持银行等行业,减持家电等行业 [70] 建材行业 - 新疆水泥因“三山夹两盆”优势,价格维系好于全国,2025 年 1 - 6 月固投增速 13.0%,产量同比增 5.4% [15] - 中吉乌铁路开工,吉国段和中国段预计催生水泥需求 400 - 600 万吨 [16] - 利好吉国当地产能和新疆水泥企业,推荐青松建化、天山股份、华新水泥 [17] 海外策略 - 7 月以来铝等价格上升,6 月固定资产等投资增速下降,动力煤价回升,钢材价格上升 [21] - 6 月社消额累计同比增速不变,汽车销量同比上升,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扩大 [22] - 6 月对美、日、东盟出口同比增速上升,对欧盟下降,7 月 CCFI 下降、BDI 上升 [23] 策略观察 - 上周周期资源品价格上涨,地产销售磨底,水泥价格下行,耐用品内外需求分化 [26] - 下游消费中地产销售差,耐用品销售内外分化,农牧产品价格有波动,服务消费待提振 [27] - 中游制造中周期行业反内卷预期增强,制造业开工景气分化,资源品价格提升 [28] 机器人行业 - 星动纪元发布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星动 L7,具备高性能和全栈技术,商业化落地订单足 [30][31][32] - 新型摆线减速器有望弥补谐波和行星减速器短板,提升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渗透率 [44][46] 核电设备行业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获约 114.92 亿元增资,国内核聚变行业格局清晰 [35][36] - 建议关注核聚变上游设备环节和中核体系上市公司 [35] 综合金融行业 - 二季度券商、保险、多元金融及金融科技板块获增配,非银板块仍欠配,看好相关标的 [41][42][43] TCL 电子 - 2025 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符合预期,全年股权激励目标达成确定性高 [49] - 提质增效进入业绩兑现期,电视主业 Miniled TV 出货占比提升,下半年净利润率有望修复 [50][51] 丘钛科技 - 安卓手机摄像头模组升规,手持影像设备等新兴光学下游需求爆发,看好公司成长 [52][53] 苏州天脉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和目标价,苹果有望导入钢铜 VC,安卓机 VC 板下沉,公司业绩弹性足 [54][55][56] 保龄宝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和目标价,乘大健康浪潮,产品发展好,海外市场布局和高管激励有利发展 [56][57][60] 智微智能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和目标价,传统板块创新拓展,新兴智算业务放量,业绩增速或超预期 [62] 厦钨新能 - 上调 2025 - 2027 年 EPS 和目标价,2025 年上半年业绩增长,钴酸锂和动力正极材料出货增加 [65][66] 商业航天 - 天舟九号发射成功,星图维天信发布产品,文昌打造航天经济枢纽,SpaceX 多次发射星链卫星 [73][74] - 一级市场 3 家企业融资,二级市场商业航天指数上涨 2.2%,部分公司股价有涨跌 [74][75] 基金季报 - 2025Q2 国内公募基金份额(不含货币基金)增加 3.76%,来自新发基金和存量基金份额增长 [76] - 指数型、主动债券基金份额有增长,主动股混基金发行热度低、份额下滑 [76][77]
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宁波见!
生物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领域 是我国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后推进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 [1] - 各地政府正通过"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模式发展合成生物 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 [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 [1] 大会核心内容 - 设置"1+4"主题:1个热门赛道(AI+生物智造)+4大应用领域 探讨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 [1] - 目标包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品规模化及人才挖掘 邀请国际企业、专家、资本等多方参与 [1] - 高层闭门研讨会将聚焦"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与增长点 30位行业领袖参与深度讨论 [9] 技术应用方向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领域关注:大宗化学品生物制造路径开发(苹果酸、己二酸等有机酸)、化学法与生物法协同产业化案例 [13] - AI+生物智造领域重点:AI辅助发掘关键酶、合成生物大语言模型应用、工业发酵动态控制 [13] - 未来食品领域突破:高值蛋白/油脂生物合成、功能糖/乳铁蛋白制造技术、非粮生物质转化 [13] 产业活动亮点 - 设置100+融资项目路演 覆盖合成生物新产品/工艺/技术团队 [4][12] - 青年创新论坛将安排30+场报告 聚焦原始创新与价值创新 搭建高效对接平台 [12][13] - 科技成果展示专区公开征集100个从0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 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 [14] 行业生态构建 - 大会汇聚头部企业、顶尖高校、园区资本及产业上下游资源 [4]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上海未来产业专委会等权威机构 [2] - 往届会议已形成行业影响力 2024年第三届会议在宁波成功举办 [18]
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宁波见!
生物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领域,是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1] - 各地政府正通过"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1] 大会核心内容架构 - 采用"1+4"模式:1个热门赛道(AI+生物智造)+4大应用领域[1] - 设置30+场专题报告,覆盖生物基化学品/精细化学品/一碳生物制造/生物基材料等技术方向[13] - 包含100+融资项目路演,重点展示从0到产业化的100个创新成果[4][14] 技术应用方向 - 绿色化工领域:开发生物基苹果酸/己二酸等平台化学品,探索化学法与生物法协同路径[13] - AI应用场景:包括酶发掘/大语言模型构建/工业发酵控制/菌株基因型分析等[13] - 未来食品方向:涉及新质蛋白/功能糖/乳铁蛋白等食品配料的生物合成技术[13] - 美妆原料突破:聚焦虾青素/类胡萝卜素等功效成分的绿色制造工艺[13] 产业生态建设 - 设置生物制造青年论坛,发掘30+个科研团队创新成果,搭建人才对接平台[12][13] - 组织第3期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邀请30位头部企业高管探讨"十五五"发展趋势[9] - 往届大会已形成产学研联动机制,2024年第三届大会获得宝山合成生物学研究院等机构支持[18] 活动组织形式 - 首日开展审核制闭门研讨会,后续两天设置全体大会+4大分论坛[9][13] - 设置科技成果展示墙,公开征集100个阶段性创新成果进行现场对接[14] - 由DT新材料主办,获得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上海未来产业专委会等机构支持[2][18]
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宁波见!
生物制造行业趋势与大会背景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领域,是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1] - 各地政府正结合自身优势推动合成生物"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和四大应用领域[1] 大会组织架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2] - 协办单位包括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机构[2]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等多个专业组织[2] - 大会顾问为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2] 大会亮点内容 - 设置论坛和闭门活动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探索新产品、新技术[5] - 举办青年创新技术分享和人才对接活动[5] - 组织100+融资项目路演,发掘合作机遇[5] - 汇聚头部企业、顶尖高校、园区资本和产业上下游资源[5] 大会日程安排 - 8月20日举办生物制造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聚焦"十五五"发展趋势,邀请30位行业专家[10] - 设置优质项目路演与对接活动,邀请头部园区和投资机构参与[13] - 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设置30+场报告,发掘创新成果[14] - 8月21-22日举行全体大会和四大分论坛[14] 分论坛专题内容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分论坛关注生物基化学品、精细化学品、一碳生物制造和生物基材料[14] - AI+生物智造分论坛探讨AI在酶发掘、合成生物模型、工业发酵等应用[14] - 未来食品&农业分论坛聚焦新质蛋白、功能配料、非粮生物转化等技术[14] - 美妆原料分论坛讨论功效原料开发、蛋白质新原料等技术突破[14] 同期活动 - 设置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专场,公开征集100个创新成果项目[15] - 往届大会已在2022-2024年成功举办三届,2024年第三届由DT新材料主办[19] 行业服务平台 - 提供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官网为www.bio-basedlink.net[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