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搜索文档
齐心协力共绘“三农”新画卷
新华社· 2025-09-23 08:58
今年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23日将在山东省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举办,招远穗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杨瑞山正忙着为当天的活动做准备。"每年丰收节,我们都会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农民送上的问 候,让我们倍感温暖、备受鼓舞。"杨瑞山说。 金秋时节,江西万安县五丰镇西元村高岭自然村,成片的古银杏树正染上点点金黄,令人陶醉。曾 经的"空心村"焕然一新。 9月22日,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 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温暖人心、催人奋进,要积极 投身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齐心协力共绘"三农"新画卷。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我们克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实现夏 粮稳产、早稻增产,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杨瑞山介绍,今年合作社管理的1300多亩地的夏粮亩均增产50多斤。"秋粮生产克服了夏季高温干 旱等考验,再过十多天就要迎来收获。根据前不久测产结果,玉米亩产预计将超1500斤。我们要继续挑 好种、种好粮,带着乡亲们把腰包再鼓一鼓!"他说。 在祖国的"大粮仓"黑龙江省,融沃(黑龙 ...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人民日报· 2025-09-23 08:43
秋分时节,东北黑土地,玉米浆汁灌注收获前的饱满;南国水乡,成熟蜜柚香气氤氲……五谷丰登,硕 果累累,沃野田畴铺展新画卷。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亿万农民喜庆丰收。 丰收里满载幸福,丰收里饱含牵挂。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 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 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着力提升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充分 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 好未来。"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 年,"三农"答卷,分量尤重。 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 领,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秋粮丰收在望,全年粮食产量有望继 续站稳1.4万亿斤台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 ...
跑山货郎的“移动超市”:担起大山深处柴米油盐 当前信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3 08:29
谭千红:有时候村民需要带快递的,我一样给他们带到家。像种子化肥,只要一句话,我都给他们 带上去。还有比如说农忙时节,家里有种的蔬菜有多余的,有时候也帮他们带到城里去销售。 不仅如此,碰到有村民头疼脑热需要就医的,谭千红也会当一把免费司机,把他们送到医院去。 谭千红,是一名来自重庆石柱县的跑山货郎。每天早上在菜市场完成采购后,他都要驾驶着自己 的"移动超市"在大山深处奔走100多公里,将生活物资送到山区群众的家门口。谭师傅十多年如一日的 坚守,不仅为老乡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温暖与便利,也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资料图) 谭千红今年53岁,家住石柱县桥头镇赵山村,他的移动超市主要服务的就是家乡20多个偏远山村。 他会根据季节和海拔合理规划路线,每天大概跑五六个村,小货车要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100多公里, 四五天就可以把这20多个村跑个遍。 谭千红年轻时和妻子一直在外地打工,孩子都是父母在家照料。2010年大女儿小学毕业,为了方便 照顾孩子读书,他与妻子商量决定返回家乡。 谭千红:为了谋生,我们就想到了卖菜,开始是在集镇上赶场。慢慢地,我们发现有很多老年人走 路也不方便,背东西也很麻烦。我就和我老婆商量,我们是不 ...
欢庆丰收 共享美好
经济日报· 2025-09-23 08:04
每一次丰收都来之不易。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藏粮于 地、藏粮于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产量迈上新台 阶。同时,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中国饭碗越端越牢,百姓餐桌越 来越丰富。当前,夏粮丰收到手,早稻实现增产,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正常偏好,夺取丰收有基 础、有条件。 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5年来,全国各地用现代设施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4年,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保持 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1降到2024年的2.34∶1,缩小的趋势明显。乡村基础设施条 件大幅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村字号"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农民日子越来越好。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今年丰收节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 村"的宗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 ...
沃野欢歌绘新景——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河南日报· 2025-09-23 07:21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 广袤的中原大地上,玉米挺直了腰,花生鼓起了肚,石榴咧开了嘴,苹果的脸颊红艳艳。 9月23日,秋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在这个满载喜悦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见证着沃野 中原仓廪实的丰饶,更欣喜于河南农业现代化的理念革新与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金穗盈秋,"压舱石"的分量更重了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河南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粮 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农业是基础产业、弱势产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沉甸甸的收获背后,是河南始终扛牢 粮食安全责任的坚定决心,是河南向科技要粮、向管护要粮、向防控要粮、向市场要粮的坚实行动。 "今年年景不算顺,但灌溉有机井、打药有大疆,农技人员还经常下来指导,麦子没受太大影响。"今年 夏收,郏县白庙乡胡坡村种粮大户胡国现的麦子亩产突破1400斤。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今年,我省夏粮生产遭遇冬季旺长、春夏持续高温干旱等重重挑战。 天公不作美,人力定乾坤。作为全国夏粮主产区,在这场与自然博弈的过程中,河南通过"人努力"降低 自然灾害损失,今年以来夏粮累计抗旱浇灌1.14亿亩次,干旱之年总产 ...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陕西日报· 2025-09-23 06:4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的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在陕西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 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温暖人心、鼓舞干劲,要牢记嘱托,积极投身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 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信息处干部刘世博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丰 收庆祝活动,把丰收节作为传递丰收喜悦、促进城乡消费、凝聚乡村合力的重要抓手,把各项活动办到 群众心坎上,通过开展产销精准对接活动,邀请外地客商来陕感受'陕农优品'产地环境,组织我省企业 前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抱团闯市场,帮助群众增产增收,共同书写更加美好的未 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为我们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指明了方向。"安康市平利 县长安镇中原村党支部书记华彬说,中原村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核桃、中药材、绞股蓝等产业,不 断优化"企业+基地+农户"联动机制,通过资金入股、资源盘活、资产租赁等方式,让村集体经济强起 来、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将农户家庭卫生与"民风积分超市"挂钩,激发村民参与 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
丰收中国 斑斓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9-23 06:21
洛川县永乡镇果农正在采摘苹果。 陕西洛川苹果红满园。 孙艳艳摄(人民视觉) 李 进摄(人民视觉) 山东日照市岚山区码头上,渔民们正将新鲜的鱿鱼装上冷 链运输车。 马朝纲摄(人民视觉) 湖南常德市鼎城区尧天坪镇,"小蜜蜂"有机农场主李丹 (中)和农户们交流秋茄子收成。 邢修宇摄(人民视觉) 岚山区网箱养殖三文鱼迎来收获期,养殖工船正准备收 鱼。 崔 恒摄(人民视觉) 玉堂村村民将机械收割出仓的稻谷进行装袋。 肖定怀摄(人民视觉) 四川南江县红光镇玉堂村农田里,收割机抢收水稻。 肖定怀摄(人民视觉) 李丹在采摘秋茄子。 邢修宇摄(人民视觉) 新疆江布拉克草原,羊群在草原上觅食。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稻菽卷起千层浪,沃野田畴尽丰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 礼赞丰收,致敬耕耘。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克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全国 夏粮产量2994.8亿斤,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全国早稻产量570.3亿斤,同比增长1.2%,亩 产首次突破400公斤,秋粮面积稳中有增,丰收有基础,"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品种丰富,丰收答卷 成色十足。 瓜果飘香是珍贵馈赠,五谷丰登是最美画卷。丰收田野,五 ...
讲好乡村故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9-23 06:21
秋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在各地富有地域特色的庆祝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宜居宜业和 美乡村的画卷。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辛庄村,便是千千万万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乡村之一。 当晨光漫过燕山南麓,村庄市集上飘来手冲咖啡香,研学木工坊里传出沙沙声。这是辛庄村的寻常周 末。近年来,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带动下,一批高学历新村民来到辛庄村,在政府引导下参与建 立整村运营机制。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的村子,在原有的草莓种植之外,培育了新业态。今年"五一"假 期,辛庄村吸引了8万余名游客。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辛庄村的变化启发我们思考:现代化的乡村是什么样 的? 先说"业"。乡村土地"长"出新产业新业态,离不开包容的市场环境和文化氛围。在北京市昌平区、大兴 区、密云区的很多村庄,一方面可以看到草莓、西瓜等农业产业正朝着数字电商和农文旅融合的方向转 型升级;另一方面可以看到经现代艺术、美学设计、文化创意元素改造过的乡村新型文化空间,民宿、 餐饮、手作、教育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再看"村"。人们向往的乡村,一定是环境优美的乡村。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提升人居环 境,实践空间广阔。 ...
中国农业银行深耕乡村 书写“农民丰收”美好篇章
人民日报· 2025-09-23 05:51
公司业务发展 - 中国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突破10万亿元 占境内贷款比重达40.9% [1] - 惠农e贷余额达1.79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2979亿元 增速19.97% 累计服务农户超1800万户 [2] - 粮农e贷余额1401亿元 较年初增加429亿元 [4] - 商户贷余额1140亿元 专业大户贷余额155亿元 [4] -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户贷款余额870亿元 三区三州农户贷款余额894亿元 [4] - 富民贷产品余额1241亿元 较年初增加300亿元 [4] 产品服务创新 - 推出手机端惠农e贷申请服务 实现随借随还功能 [3] - 建立农银商城电商平台 交易额超7亿元 消费帮扶交易笔数超千万笔 [6][7] - 针对新市民推出12306购票优惠及电商平台消费满减活动 累计惠及农民工近50万人次 [7] - 发布1.1亿元绑卡礼包及3000万元信用卡消费返现活动 [6] - 在5000个惠农通服务点开展缴费优惠和积分权益兑换 [6] 产业支持成效 - 通过惠农e贷支持陕西延安苹果产业安装防雹网 覆盖400亩果园 [2] - 推动南沟村实现农旅融合 两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3500万元 [2] - 向黑龙江七星农场种植户提供930万元贷款 实现交售1020万斤粮食 [4] - 支持宁夏吴忠家庭农场60万元贷款发展电商直播 带动100余户农户增收 [5] 客户覆盖范围 - 累计服务新市民超过1.3亿人次 [7] - 聚焦832个脱贫县及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提供电商服务 [6]
第一观察|丰收节到来之际,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寄予新期望
新华社· 2025-09-23 00:31
在高起点上端稳中国饭碗,需要在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下苦功夫、开拓新空间。沿着 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继续抓好耕地保护,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并深入 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我国农产品供给将得到更高水平的保障。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这是总书记对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进一步要求。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从黄土地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了解 农业、关心农村,对农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里,接续发力的政策帮助脱贫县农村居民收 入明显增长,还培育形成了地方特色产业。 对过渡期结束后帮扶政策的走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过渡期结束后,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还 要搭把手,要建立统一监测、分类帮扶机制,把民生底线兜牢。"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9月22日,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 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总书记对新时期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出的更高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