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产业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解答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新课题
经济日报· 2025-10-08 06:41
未来产业的重要性与战略意义 - 未来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有望发展成先导性支柱产业 [1] - 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是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动力,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和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 - 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能推动现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3] - 未来产业是全球竞争制高点,主要经济体均积极部署以抢占发展先机,是塑造发展新动能和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关键 [3] 发展未来产业的实践要求 - 发展未来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防止一哄而上和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 [4] - 培育未来产业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需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好节奏,对创新链各环节进行前瞻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 [5] - 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关系,形成融合互促、协同发力的发展格局 [6] 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与推进策略 - 未来产业孵化培育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高成长性,需加强谋划布局,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健全政策保障机制 [7] - 优化规划布局需分近期、中期、远期梯次培育,近期重点在若干有条件的赛道实现突破,中期打造未来产业集群,远期抢占战略制高点 [8] - 空间上应引导各地错位发展,东部发达地区可瞄准前沿技术打造领跑集群,中西部地区可立足传统优势产业孵化特色未来产业 [8] - 加强创新驱动是关键,需推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并建立前沿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9] - 健全保障机制包括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并探索构建包容审慎的治理监管机制和试错容错机制 [10]
10月7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7 21:09
今日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各地因地制 宜,不断壮大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壮美画卷。 李强将出席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庆祝活动并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欢度中秋佳节。 这个假期,全国消费市场活力足。 假期返程客流增长明显,交通部门增加运力,保障旅客出行。 "十四五"期间,甘肃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巴以冲突两年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经造成超过6.7万人死亡。 内容速览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壮美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金秋十月, 神州大地的广袤田野、美丽乡村一派忙碌。各地因地制宜,不断壮大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 道,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壮美画卷。 李强将出席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庆祝活动并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应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 将于10月9日至11日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出席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庆祝活动,并对朝鲜进行正 ...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甘肃产业富民提质增效
央视网· 2025-10-07 20:45
科技兴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十四五"以来,甘肃进一步壮大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牛羊菜果薯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928亿元,特色"甘味"农产品品牌企 业销售额突破300亿元,持续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2024年,甘肃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05元,同比增长7.4%,较2020年增长36.4%。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四五"期间,甘肃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甘肃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5年8 月底,甘肃累计新增新能源装机近5100万千瓦,总量达7463.23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65.17%,居全国前列。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甘肃·庆阳)数据中心成为全国增速最快、增量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 ...
上半年GDP出炉!31省排名更新:山东第3,福建领先上海,内蒙古20
搜狐财经· 2025-10-07 11:07
全国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国31省区市生产总值总值达66.05万亿元,实现4.25%的稳健增长 [1] - 广东省和江苏省作为经济领头羊,生产总值均超过6.8万亿元,分别达到68725.4亿元和66967.8亿元 [1][7] - 山东省以50046亿元的生产总值稳固全国第三的地位 [1][3] 头部省份经济表现 - 广东省2025年上半年生产总值为68725.4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085.22亿元,名义增长率3.13% [7] - 江苏省2025年上半年生产总值为66967.8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543.8亿元,名义增长率3.95% [7] - 山东省经济增速达4.5%,工业投资增长12.8%,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完整产业链 [3] - 浙江省以45004亿元生产总值实现5.76%的名义增长率,增量达2450亿元 [7] 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 福建省以27996.57亿元生产总值首次超越上海,跻身全国前八强,较上海领先1774亿元 [1][4] - 内蒙古自治区以12077.6亿元生产总值实现量级突破,进入全国前20阵营 [1][6] - 上海市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外资企业总部扩容至800家,外向型经济展现出爆发式增速 [4] 特色产业发展亮点 - 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值突破万亿元规模,青岛港、日照港等世界级港口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3% [3] - 福建省民营经济贡献75%以上的税收与GDP,拥有5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跨境电商带动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9.7% [4] - 内蒙古风光氢储四大绿色产业贡献六成以上工业增速,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3亿千瓦,文旅融合吸引游客1.2亿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1% [6] - 湖北省实现6.22%的高名义增长率,增量达1735.61亿元 [8] 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各省立足自身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的叠加效应下实现差异化发展 [1][10] -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牵引下,中国经济呈现活力充沛的发展图景 [10]
先进制造业 成都如何从区域中心到全国基地
四川日报· 2025-10-05 09:45
项目与投资 - 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有望在成都年内点亮,该项目是四川迄今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 [1] - 成都推进“3+22+N”产业园区体系重点项目599个,2024年1至7月完成投资116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9.4%,高于时序进度11.1个百分点 [5] 产业地位与目标 - 成都被国家赋予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任,目标是深化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1][3] - 成都提出构建“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9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10大未来产业领域 [8] - 成都力争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1.5万亿元,并推动该产业率先迈入世界级产业集群行列 [8] 产业集群与产出 - 成都已建成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2][7] - 成都大型无人机产量和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生产全球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近3年新药出海交易额累计约260亿美元 [2] - 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4年先进制造业城市研究》中,成都位列“2024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八名 [2] 产业园区发展 - 成都将全市90余个园区整合优化至51个,构建“3+22+N”产业园区新体系,要求每个重点园区主导产业原则上不超过3个 [5] - 园区引入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入围赛”和“排位赛”进行培育和绩效管理,以支持园区竞进争先 [6] 企业生态与产品 -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焊接机器人国内市占率近15%,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机器人核心零部件95%以上实现国产化 [10] - 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成都仅6家企业上榜,策略是“抓大育小”,增强龙头企业实力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0] - 成都围绕柔性显示屏、创新药、工业无人机等优势领域强化名企名品市场推介,推动“一个终端产品带动一条产业链”的发展态势 [11]
10月4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4 20:43
国内宏观经济与消费活力 - 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累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12.49亿人次,同比增长5.7% [6] - 假期消费市场新意满满,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彰显中国经济蓬勃活力 [5] - 前三季度广州销售免税品货值超过10亿元 [8] - 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超过11亿元 [8] 区域产业发展与基建 - “十四五”期间,贵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云南探索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 [7] - 平陆运河青年枢纽船闸人字门吊装完成 [8] -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通车 [10] 企业动态与科技成就 - 中国移动有效专利总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运营商第一 [8] - “蛟龙”号实现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 [8]
贵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云南:农文旅融合 助推乡村振兴
央视网· 2025-10-04 20:23
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聚焦新型工业化,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从“十四五”初期的17.1%提升至36.7% [6] - 加速建设“六大产业基地”,目标形成3个5000亿元级和3个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3] - 全力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电池级硫酸锰等原辅料产量全国领先 [3] 贵州数字经济发展 - 算力规模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居全国前列 [6] -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已集聚企业超过1300家 [6] 云南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实施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全省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超过600万 [11] - 盘活闲置房资源,拓展康养、文体、研学等新业态,培育联农带农紧密的新型旅居经营主体 [11] - 将文旅发展与培育乡村富民产业结合,持续做大鲜切花、咖啡、牛油果等特色产业 [11] 云南乡村经济成效 - 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50元,同比增长6.7% [11] - 曲靖土瓜冲村通过改造老房子为旅居民宿,国庆假日每天接待上千名游客 [9]
10月4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新浪财经· 2025-10-04 19:57
假期消费与经济活力 - 假期前四天累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12亿人次 [5] - 前三季度广州销售免税品货值超10亿元 [7] - 2025国庆档电影票房超11亿元 [7] 公司动态与行业成就 - 中国移动有效专利总量连续三年居全球运营商第一 [7] - "蛟龙"号实现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 [7] - 平陆运河青年枢纽船闸人字门吊装完成 [7] 区域产业发展 - 贵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6] - 云南通过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6] - 世乒联中国大满贯赛中国队夺得两项冠军 [7] 国际项目与合作 -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通车 [10] - 中方代表多国呼吁坚决遏止单边强制措施 [10] - 高市早苗当选日本自民党新总裁 [10]
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经济日报· 2025-10-04 06:11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核心观点 - 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物质支撑 [1] - 各地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传统产业是制造业主体,主要指标占全部制造业约80%,是经济增长和群众就业的基本依托 [2] - 中国建材通过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推动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截至2025年6月,集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水泥熟料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基期分别下降15.51%和5.74%,建成13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每年可实现碳减排71万吨 [2] - 政策与市场双向发力助力智能化,山东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企业牵头实施省重大科技项目比例等保持80%以上,去年6570个省级设备更新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18亿元 [3] - 河南完善实验室创新平台体系,今年前5个月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36%,2025年重大技术装备产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3000亿元,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20%以上 [3] - 工信部支持的46个城市开展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1000万吨 [4] 新兴产业发展 - 新兴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5] - 理想汽车工厂自动化生产,每天有近2T数据信息被处理,车辆制造数据全记录,工厂由数据和智能驱动 [5] - 新能源汽车产业年产销规模均超1200万辆,2025年8月生产133万台,同比增长23%,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5] - 山东海化依托浪潮海岳大模型打造盐化工智控大模型,实现年增产纯碱8760吨,氯碱能耗降低450万千瓦时,综合效益近1亿元 [6][7]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相当于2020年的9.5倍,光伏和风电装备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7] 未来产业布局 -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研发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进入临床验证阶段,多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实现运动想象脑控 [8] - 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从2019年后5年间由500多亿元增长至1.06万亿元,在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制造等领域保持技术领先 [8] - 各地因地制宜布局未来产业,四川布局工业元宇宙,湖南2024年长沙新增人工智能研发机构1178家,江苏苏州重点培育纳米产业 [9] - 脑机接口应用向教育、工业等领域拓展,人形机器人具备全产业链制造能力,超导量子计算机等实现量子优越性验证 [9] - 有关部门部署未来制造等六大重点方向,累计部署揭榜挂帅攻关任务100多项,指导地方建设63家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9]
科学客观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
人民日报· 2025-10-02 06:11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经济增速明显高于绝大部分经济体,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锚 [1] - 前8个月出口增速达6.9%,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动能产品出口增速超过20%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工业增速,现代服务业占比稳步提升 [2] - 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股市稳中有升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动能 -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涌现出深度求索大模型(DeepSeek)、国产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标志性科技创新产品 [2] - 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应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 [2] - 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科技创新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2] - 人工智能相关行业薪酬增速是其他行业2倍 [4] 行业分化与转型 - 产业转型升级有快有慢,不同区域、行业、群体出现分化,宏观数据同部分微观主体感受存在“温差” [4] - 智能化、信息化运用好的行业,企业效益和职工待遇显著提升 [4] - 转型慢的传统行业企业和从业者面临困难,房地产相关行业吸纳就业减少、薪酬缩水 [4] 外贸与出口竞争力 - 外贸展现强大韧性,出口竞争力持续提升 [1] - 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动能产品出口表现强劲 [1] 绿色低碳发展 - 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进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 [2] - 经济发展底色更绿 [2] 发展潜力与支撑 - 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很多发达国家水平 [5] - 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消费和投资潜力巨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