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
搜索文档
吴清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答记者问
证监会发布· 2025-03-06 18:37
资本市场政策落实与改革进展 - 新"国九条"政策体系已制定修订50多项制度规则,形成"1+N"政策体系,系统性重塑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 [3] - 2024年办理各类案件739件,罚没款153亿元,金额超过上一年两倍,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178件,同比增长51% [4] - 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规模从2024年年初的5.1万亿元增长到目前的6万亿元,增幅17.4% [5] - 2024年全市场分红达到2.4万亿元,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超300家上市公司在今年春节前2个月实施分红,金额超3400亿元 [7] - 沪深300指数股息率达到3.4%,市场的分红回购已远超IPO、再融资和减持的总规模 [7] 科技创新支持措施 - 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9成,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超过4成 [10] - 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到1.2万亿元 [13] - 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 [11] - 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机制,在估值定价、审核流程、支付工具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堵点 [11] - 鼓励私募基金投资人、管理人坚守长期主义,支持科技企业专注主业、潜心研究 [12] 中长期资金入市成效 - 人民银行指导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开展两批互换便利操作,金额超过1000亿元 [15] - 超4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信息,贷款额度上限近800亿元 [15] - 金融监管总局启动了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春节前批复了520亿元,前天又批复了600亿元 [15] - 去年9月以来,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在A股市场净买入约2900亿元 [16] - 权益类基金规模从6.3万亿元增长到7.7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比例从20%提高到24% [16] - 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增幅达到22% [17] 监管与市场基础制度建设 - 健全程序化交易监管制度,依法全面暂停转融券,优化北向信息披露机制,严惩违规减持 [5] - 推动出台背信罪司法解释、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等,加快修订证券公司监管条例 [8] - 完善"吹哨人"制度,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8] - 优化市场定价机制,评估完善交易结算制度 [8] - 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境外上市备案制度 [10]
入市“长钱”明显多了!吴清,重要表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6 18:18
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入市 -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入市"长钱"明显增多,人民银行指导证券基金公司开展两批互换便利操作,金额超过1000亿元 [1] - 超4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信息,贷款额度上限近800亿元 [1] - 将逐项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多渠道增强战略性力量储备 [3] - 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积极推进长期资金考核政策文件修订,已征求公司意见建议 [3] 公募基金改革与权益类基金发展 -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将进一步提高3年期以上长周期考核制度,引导长期价值投资 [3] - 权益类基金发展明显加快,去年9月至今共注册459只,占同期注册基金产品总数的70% [3] - 权益类基金规模从6.3万亿元增长到7.7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比例从20%提高到24% [3] - 推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分阶段降低综合费率,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节省超过450亿元成本 [3] 中长期资金市场表现 - 去年9月以来,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的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增幅达22% [4] - 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在A股市场净买入约2900亿元,有力支持市场企稳向好 [4] - 2024年全市场分红达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沪深300股息率达3.4% [4] 监管制度与投资者保护 - 新"国九条"推出以来,证监会制定修订50多项制度规则,系统重塑监管逻辑 [5] - 依法严惩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及内部交易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6] - 依法全面暂停转融券,优化北向信息披露机制,严惩违规减持包括技术性离婚等行为 [7] 科技企业支持政策 - 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 [10] - 加大支持科创的金融产品供给,稳步发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 [11][12] -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不仅通过上市,债券、可转债、优先股等均可发挥作用 [12] 市场关注热点 - 经济主题记者会科技含量提升,DeepSeek等科技创新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9]
刚刚,吴清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3-06 16:00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 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重点包括增强多层次市场包容性 投融资协同性 监管执法有效性 市场基础制度适配性 [1][3] - 深化科创板 创业板 北交所改革 促进资源向新产业 新业态 新技术领域集聚 [1] - 持续推动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落地 制定修订50多项制度规则 系统重塑监管逻辑 [4] 中长期资金入市 - 逐项打通社保 保险 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 多渠道增强战略性力量储备 [2] - 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 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从5.1万亿元增至6万亿元 增幅17.4% [7] 监管执法与投资者保护 - 2024年办理案件739件 罚没款超上年两倍 移送公安案件线索同比增长51% [6] - 严打财务造假 欺诈发行 操纵市场 内部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全链条强化监管 [5] - 研究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硬招实招 推动中小投资者与大股东形成有效制衡机制 [8] 上市公司回报 - 超300家上市公司春节前分红 规模超3400亿元 [7] - 优化市场评价机制 完善交易结算制度 提升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能力 [3][8]
"保险"被提及7次!行业最新解读!
券商中国· 2025-03-05 23:12
保险业在"十四五"规划中的角色 - 保险业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将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发挥重要作用 [1] - 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险"字眼出现7次 涉及出口信用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多个领域 [1] - 金融领域相关内容如"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与保险业高度相关 [1] 中长期资金入市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人保资产表示将依托保险资金规模大、周期长、来源稳定的优势 深耕价值投资 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 - 政策部署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2] - 金融监管总局今年新增6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规模 前期试点规模已超1000亿元 [4]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和长护险 -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相较2024年表述从"积极发展"升级为"加快发展" [6] - 报告要求"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024年表述为"推进建立" [7] - 上海财经大学专家指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 行业需加大产品创新和资产管理 [7] - 代表委员建议制定全国性长护险制度框架 明确覆盖范围、筹资渠道等基本要求 [8] 出口信用保险 -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11年提及出口信用保险 今年要求"扩大承保规模和覆盖面" [10][11] - 出口信用保险对扩大国际贸易规模、降低企业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11] - 有提案建议健全港澳出口信用保险制度 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性金融服务互联互通 [11] 保险业相关金融领域 - 报告提及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 [13] - 要求积极防范金融领域风险 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 [13] - 专家建议保险业从巨灾保险、农业保险、健康保险等多领域发力 做好风险减量管理 [13] 其他保险相关内容 - 新型城镇化战略中提到畅通参加社会保险渠道 [14] - 基本医疗保险将推动省级统筹 健全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 [14] -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部分再次强调"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14]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怎么看?怎么干?丨两会时间
和讯· 2025-03-05 14:29
文/李悦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 告。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 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 "可以看出,今年资本市场的支持重点是支持并购重组、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最终目标是形 成'政策支持—资金入市—企业成长—回报反哺'的良性循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民生银行 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中长期资金入市是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再一 次强调了其重要性。 此前,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曾作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 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求。 今年初,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 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干 货"满满的举措。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机构投资者占比较少,中长期资金占比较少,散户投资者占 比较大, ...
25年两会报告解读:财政加力,科技兴国【广发策略】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2025-03-05 14:24
宏观经济目标 - 2025年GDP目标设定为5%左右 赤字率目标4%左右 均符合预期 [2] -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 同比增加2.9万亿元 [2]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特别提及优化工具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2] - 财政赤字率目标4%创新高 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 特别国债5000亿元 地方专项债4.4万亿元均上调 [2] - CPI涨幅目标由3%下调至2% 单位GDP能耗目标上调至2021年"降低3%左右"水平 [2] 扩内需政策 - 2025年首要工作任务为扩内需 重点补消费短板 [2] - 资金端推出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 [2] - 需求端发展数字 绿色 智能"新型消费" 优化休假制度刺激旅游消费 扩大免税政策促进入境消费 [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重点发展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具身智能 6G等未来产业 其中具身智能和6G为首次提及 [3] - 新增产能监测预警机制防范制造业产能过剩 [3] - 数字化转型重点培育数字服务商 [3] - 数字经济领域明确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三大AI应用端 AIPC AI手机 机器人首次提及 [3] 资本市场改革 - 需求侧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加强战略力量储备与稳市机制建设 [3] - 供给侧优化IPO和并购重组流程 [3] 地产新模式 - 新增调减限制性措施 给予地方更大自主权收购存量房 [3] - 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 [3] - 完善新一代安全 舒适 绿色 智慧住房标准 [3] 人口生育政策 - 细化社区养老措施 提及发放育儿补贴 [4] 国企改革 - 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 [5]
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激发耐心资本入市积极性 完善政府基金分类管理机制
证券时报· 2025-03-03 12:27
耐心资本发展 - 耐心资本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推动科技革命的关键支撑要素,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1] - 建议通过政府引导基金领投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出台税费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长期投资 [4] - 需拓展资金来源,鼓励社保基金、保险、养老基金等长期资金增加对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配置 [4] - 完善退出机制需推动注册制走深走实,提高上市包容度,畅通并购渠道,推广实物分配股票试点 [4] 政府投资基金优化 - 政府投资基金同质化竞争可能导致资源配置错位,需明确差异化定位,聚焦战略领域和薄弱环节 [9] - 应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机制,防止重复投资,通过整合重组同类基金提升效率 [10] - 未来需放宽金融机构参与限制,鼓励"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 [12] - 建议优化考核要求,实行项目"打包"考核,完善容错免责机制以提升创新包容度 [13] 中长期资金入市 - 需明确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比例,如对养老金、保险资金设定具体配置要求 [7] - 完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降低短期指标权重以避免投资行为短期化 [7] - 优化资本市场生态需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丰富投资工具,加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 [7] 央行金融工具创新 - 央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和互换便利工具增强了市场流动性,但需优化贷款条件和资金分配机制 [15] - 平准基金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时有设立必要性,其直接干预能力优于互换便利工具的间接支持 [16] - 建议央行扩充宏观审慎职能,开发绿色金融、科技创新专项信贷产品,推出跨境人民币工具 [17]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 - 宏观调控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财政政策需加大民生领域支出,货币政策需降低融资成本提振消费 [18] - 政策协同需总量匹配与结构平衡,财政支持基建与民生,货币侧重信贷可得性 [19] - 加强财政贴息与货币工具结合,完善部门沟通以提升政策时效性和精准性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