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国九条’
icon
搜索文档
南方基金旗下红利低波50ETF(515450)突破100亿元
新浪基金· 2025-07-01 10:13
红利低波策略ETF表现 - 南方红利低波50ETF(515450)规模突破100亿元 得益于红利低波策略在震荡市中的优势 [1] - 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指数股息率达5.45% 显著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 凸显低利率环境下的配置价值 [3] - 指数采用股息率加权 严格限制行业和个股集中度 覆盖银行、公用事业、交运等多行业 增强组合稳定性 [3] 指数编制与抗风险能力 - 红利低波50指数优先筛选高股息且波动率低的标的 在市场震荡中表现出较强抗跌能力 [3] - 新"国九条"政策强化分红监管 叠加央行"双降"释放万亿流动性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探至历史低位 进一步提升红利资产吸引力 [3] 基金管理团队能力 - 南方基金指数团队在数学、计算机、金融工程等领域背景多元 指数产品开发和量化研究经验丰富 [4] - 招商证券数据显示 南方基金股票ETF近10年跟踪准确度同类第一(规模加权跟踪误差排名1/18) [4]
新疆证监局深化联合走访常态化机制 助力辖区上市公司提质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6-08 10:58
政策落实与走访机制 - 新疆证监局联合自治区政府走访辖区内超过60%的上市公司,覆盖制造、采矿、金融、信息技术等行业,累计走访13家[1] - 通过调研收集17条问题建议,涉及产业政策、融资、生产经营等,其中7条已解决,10条持续推进[1] - 建立跨部门协同台账,针对行业政策诉求、融资需求等分类攻坚,对接协调相关部门[1] 政策宣贯与上市公司行动 - 新疆证监局向上市公司宣传新"国九条"及"1+N"政策体系,引导运用并购重组、回购增持、分红等方式开展市值管理[2] - 辖区33家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总额116.08亿元,占盈利公司的82.5%[2] - 11家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总金额12.24亿元,2家获得1.64亿元专项贷款用于回购增持[2] 未来监管与服务方向 - 新疆证监局将深化央地监管协作,强化精准施策,提升监管服务温度,优化上市公司治理效能[2] - 目标培育优质上市主体价值创造能力,构建监管引导-价值提升-经济赋能的良性循环体系[2]
东海证券:把握新“国九条”下券商三大主线 关注大型券商及优势险企配置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06-04 20:01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政策影响 - 顶层设计明确了培育一流投资银行的有效性和方向性 [1] - 活跃资本市场的长逻辑不变 建议把握并购重组 高"含财率"和ROE提升三条逻辑主线 [1] - 个股建议关注资本实力雄厚且业务经营稳健的大型券商配置机遇 [1] 非银金融行业行情回顾 - 上周非银指数上涨0.2% 相较沪深300超涨1.3pp [2] - 券商与保险指数表现分化 分别为下跌0.1%和上涨0.5% [2] - 市场股基日均成交额13090亿元 环比降低5.8% 两融余额1.8万亿元 环比基本持平 [2] 券商行业动态 - 中办 国办发布《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 重在以制度创新赋能企业发展 [3] - 证监会将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规则 加大对组织指使造假 资金占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3] - 6月18日陆家嘴论坛预计发布重大金融政策 更多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有望出台 [3] 保险行业动态 - 1-4月人身险公司累计保费达19469亿元 同比+1.3% 其中4月单月同比增速达11.6% [4] - 寿险4月单月同比增长16.8% 意外险和健康险单月分别同比下降6.5%和2.9% [4] - 产险公司1-4月累计保费6486亿元 同比增长5.2% 车险单月同比增长4.5% [4] - 5月LPR年内首降 一年期和五年期分别下调0.1pp至3.0%和3.5% [4] 投资建议 - 券商方面建议关注资本实力雄厚且业务经营稳健的大型券商 [5] - 保险方面建议关注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综合险企 [5]
保险证券ETF(515630)小幅上涨,新“国九条”见效,7家头部券商去年合计分红33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6-03 14:04
市场表现 - 中证800证券保险指数(399966)上涨0.77%,成分股国泰海通(601211)上涨4.07%,光大证券(601788)上涨3.50%,红塔证券(601236)上涨1.60%,国海证券(000750)上涨1.34%,国投资本(600061)上涨1.29% [1] - 保险证券ETF(515630)上涨0.58%,最新价报1.22元 [2] 券商分红情况 - 东北证券以每10股派0.7元的方案实施年度分红,合计派发1.63亿元,叠加中期已实施的1.17亿元分红,全年累计派息2.8亿元,分红比例达32.15% [2] - 国海证券以每10股派0.3元的标准派发1.91亿元,加上中期0.38亿元分红,全年累计派息2.29亿元,分红比例高达53.45% [2] - 2025年全行业全年累计分红金额突破560亿元,同比增幅达28% [2] 行业观点 - 华泰证券认为龙头券商具备更稳健的投资策略与更领先的用表能力,且部分头部券商固收投资业务的OCI占比较高,仍有利润释放空间,有望凸显业绩韧性 [2] - 轻资本业务有望在交易持续活跃的背景下延续修复趋势,经纪净收入或继续贡献增量 [2] - 东吴证券认为行业推荐排序为保险>证券>其他多元金融,非银金融目前平均估值仍然较低,具有安全边际,攻守兼备 [3] 保险行业前景 - 保险行业受益于经济复苏、利率上行,储蓄类产品销售占比大幅提升,负债端预计持续改善 [3] - 长期仍看好健康险和养老险发展空间 [3] 证券行业前景 - 证券行业转型有望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受益于市场回暖、政策环境友好,券商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本中介业务等均受益 [3] 指数成分 - 中证800证券保险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中国平安(601318)、东方财富(300059)、中信证券(600030)、国泰海通(601211)、中国太保(601601)、华泰证券(601688)、中国人寿(601628)、招商证券(600999)、东方证券(600958)、广发证券(000776),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3.46% [3]
以投资者为本 筑牢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根基
中国证券报· 2025-05-15 04:55
投资者保护制度完善 - 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二)等法规构建立体化追责框架 [2] - 新"国九条"及配套"1+N"政策体系从严把上市关到优化退市机制 [2] - 加快推动集体诉讼常态化 研究制定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民事赔偿司法解释 [3] 监管执法与维权机制 - 证监会行政处罚案件连年增加 体现"长牙带刺"执法 [3] - 先行赔付、示范判决、特别代表人诉讼等机制降低维权成本 [3] - 2024年4月四部门发文加大财产刑适用 严格控制缓刑适用 [3] 上市公司质量管控 - 强化发行上市监管 严控IPO"带病闯关" 严格募集资金使用 [4] - 巩固常态化退市机制 对"僵尸企业"和"害群之马"应退尽退 [4] - 强化分红、减持、信披约束 引导上市公司重回报 [4] 中介机构责任压实 - 全面核查涉案中介机构履职情况 实施"一案多查" [4] - 对机构和人员实施"双罚" 强化"资格罚"与"声誉罚" [4] - 推动提升行业执业规范水平 发挥"看门人"作用 [4] 投资文化与生态建设 - 构建多层次投资者教育体系 加强适当性管理 [5] - 完善12386热线、调解中心等维权渠道 [5] - 优化公募基金费率 丰富金融产品类型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5] 市场参与规模 - 我国资本市场拥有超2.2亿股民、7亿基民 [3]
吴清主席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证监会发布· 2025-05-07 13:58
资本市场稳定措施 - 证监会会同多部门推出稳市"组合拳",包括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等措施,中央汇金公司果断出手,全国社保基金、证券基金机构等积极参与,A股市场经历短暂波动后持续反弹[2][3] - 强化市场监测和风险研判,动态完善应对预案,支持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健全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长效机制[3] -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证监会将坚持"两强两严",在市场运行上体现"稳",在激发活力上体现"进"[3]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 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推动典型案例落地[4] - 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及相关监管指引,优化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功能[4] - 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券,优化发行注册流程,完善增信支持,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4] 中长期资金入市 - 引导上市公司完善治理、改善绩效,提升投资者回报,协同各方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4][5] - 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促进"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良性循环[4][5] - 权益类基金规模从7万亿元增长至8.3万亿元,未来将加强监管引导,优化分类评价机制,推动权益类基金发行[18] 上市公司应对关税冲击 - A股上市公司超九成收入来自国内,2024年四分之三公司盈利,五成利润增长,人工智能相关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3.2%、12.9%,沪深300股息率达3.6%[8] - 上市公司出口收入从2018年4.9万亿元增至2024年9.4万亿元(增长92%),对美出口占比降至不足10%的企业占比达91%[8] - 近350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计划,证监会将加大走访帮扶,优化股权质押、再融资等监管包容度,支持并购重组转型升级[8][9][10]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证监会将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扩大投资范围,支持外资机构申请业务资格[12][13] - 推进期货期权向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深化交易所债市开放,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标的[13] - 优化境外上市备案机制,支持上海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13] 公募基金改革 - 改革基金运营模式,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机制,业绩差少收管理费,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16] - 设定清晰业绩比较基准,要求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减少"风格漂移"和"追涨杀跌"[17] - 加快推出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发展权益类基金,股票ETF注册效率提升至5个工作日[18]
退市新规显威 首个年报季精准出清经营风险公司
环球网· 2025-04-30 09:57
文章核心观点 退市新规首个年报季接近尾声,一批净利润亏损且营收不足3亿的主板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直接退市,新规精准识别“壳公司”,加速“劣币”出清,与全面注册制协同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1][3][4] 触及退市指标公司情况 - 截至4月29日晚,48家主板公司触及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涉及社会服务、机械设备、纺织服饰等行业,普遍亏损年份长、主营业务转型未见成效,个别面临多重退市风险 [3] - 艾艾精工2024年年报显示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扣非后营收低于3亿,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艾艾” [3] - 威尔泰、星光股份(现“*ST星光”)、四通股份、原尚股份等因“净利润亏损+营收不足3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3] 新规典型案例及影响 - 退市新规将主板亏损公司营收指标从1亿提升至3亿,*ST龙津因连续亏损且营收低于3亿被停牌,最终触及终止上市条件,2022 - 2024年营收徘徊在1亿左右,归母净利润三年累计亏损额高 [4] - 退市新规与全面注册制协同效应逐步显现,新“国九条”政策确保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运行,助力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4]
新“国九条”一周年观察①丨“进退有序” 市场主体更新提质
搜狐财经· 2025-04-16 21:49
文章核心观点 - 新“国九条”发布一年来,资本市场聚焦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市场主体更新提质,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逐步健全,稳定与高质量发展态势显现;未来资本市场改革需在“进、退、整、合”中构建健康市场生态,以市场韧性护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1][2] 严把上市关 门槛提升与结构优化并行 - 新“国九条”全面压实主体责任,完善发行上市制度,IPO审核质效双升;2024年4月12日至2025年4月12日,累计380家企业IPO撤否,反映审核倒逼企业“挤水分”和市场定价约束增强两大信号 [3] - 上市门槛提升将不合格企业挡在门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维护市场和投资者利益,促使企业审慎对待上市,提前做好规范与信息披露工作 [3] - 新“国九条”发布一年以来,A股新增上市公司98家,其中科创属性较强的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75家,占比约76%;2024年新增科创企业IPO募资中,70%投向研发和产能升级,机构资金向战略新兴行业倾斜,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IPO估值溢价超传统行业30%以上 [4] - 未来A股上市公司中,科创企业将成上市主力,结构向新兴产业倾斜,传统产业占比下降;建议政策在融资端增强制度包容性,完善科技企业相关体系,投资端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 [4] - 要实现A股上市公司结构优化、创新力提升,不仅要让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还要让存量公司聚焦主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 [5][6] - 截至2025年4月12日,A股上市公司合计5418家,总市值96.98万亿元,约为2024年中国GDP的135万亿元的72%;未来A股政策重点需从“扩容”转向“调结构”,强化并购重组整合、存量公司提质,推动证券化率向国际均值靠拢 [6] 监管“长牙带刺” 筑牢市场防线 - 新“国九条”与50多项制度规则形成“1+N”政策体系,健全全链条、各环节监管制度机制,提升监管效能 [7] - 2024年以来,首发上市新申报企业现场检查、现场督导覆盖面从原先10%左右大幅提高到不低于1/3;证监会办理各类案件739件,罚没款153亿元,金额超过2023年两倍;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178件,同比增长51% [7] - 新“国九条”对市场全链条严格监管,事前“长牙带刺”,2024年现场检查覆盖率提至30%,现场检查终止率超50%;事中“精准拆弹”,2024年操纵市场案平均查处周期缩短至45天;事后“立体追责”,实现民事赔偿、刑事追责与行政惩戒联动,违法成本陡增 [8] - 有关部门打出“组合拳”防风险、稳信心,强监管下,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持续提升;2024年走访1622家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交易2131单,上市公司实施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8] -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资本市场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平稳有序发展的资本市场能给投资者明确、稳定预期,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9] 应退尽退 市场化出清加速推进 - 新“国九条”要求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新一轮退市改革优化完善四类强制退市指标,突出对财务造假、内控失效等乱象的打击;A股市场探索“强制退市保底线、主动退市优结构”的复合型退出路径 [10] - 新“国九条”实施一年来,A股退市公司达54家,其中面值退市34家,占比63%;面值退市成主流,显示市场“用脚投票”机制激活;财务类退市标准细化,避免“保壳”操纵 [10] - 未来资本市场需进一步提升退市率,实现强制退市与主动退市双轮驱动,退市渠道多元化 [10] - 退市更强调市场行为,是市场化“劣汰”机制的表现;公司退市要考虑投资者利益保护,让退市符合投资者利益 [10][11] - 退市改革要平衡“出清”与“保护”,建立动态平衡框架;出清端实现退市标准刚性化,辅以“软着陆”机制;保护端明确完善先行赔付、集体诉讼,加强退市整理期风险提示和中小投资者保护;最终实现“退得下、退得稳” [11] - 我国资本市场形成“申报质量提升-持续监管强化-劣质公司出清”的良性循环,正加速向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方向迈进 [11]
入市“长钱”明显多了!吴清,重要表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6 18:18
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入市 -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入市"长钱"明显增多,人民银行指导证券基金公司开展两批互换便利操作,金额超过1000亿元 [1] - 超4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信息,贷款额度上限近800亿元 [1] - 将逐项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多渠道增强战略性力量储备 [3] - 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积极推进长期资金考核政策文件修订,已征求公司意见建议 [3] 公募基金改革与权益类基金发展 -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将进一步提高3年期以上长周期考核制度,引导长期价值投资 [3] - 权益类基金发展明显加快,去年9月至今共注册459只,占同期注册基金产品总数的70% [3] - 权益类基金规模从6.3万亿元增长到7.7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比例从20%提高到24% [3] - 推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分阶段降低综合费率,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节省超过450亿元成本 [3] 中长期资金市场表现 - 去年9月以来,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的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增幅达22% [4] - 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在A股市场净买入约2900亿元,有力支持市场企稳向好 [4] - 2024年全市场分红达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沪深300股息率达3.4% [4] 监管制度与投资者保护 - 新"国九条"推出以来,证监会制定修订50多项制度规则,系统重塑监管逻辑 [5] - 依法严惩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及内部交易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6] - 依法全面暂停转融券,优化北向信息披露机制,严惩违规减持包括技术性离婚等行为 [7] 科技企业支持政策 - 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 [10] - 加大支持科创的金融产品供给,稳步发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 [11][12] -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不仅通过上市,债券、可转债、优先股等均可发挥作用 [12] 市场关注热点 - 经济主题记者会科技含量提升,DeepSeek等科技创新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