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

搜索文档
打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上海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孵化 多维度助推专利从书柜走到货柜
解放日报· 2025-05-03 11:35
文章核心观点 上海激活创新生态,从遴选培育和放权松绑两方面多维度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孵化 [1] 遴选培育走出“最先一公里” - 华东师范大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门诊”等活动,吸引122人次参与,遴选出20个项目进入密切跟进及概念验证阶段 [2] - 华东师大孙越副教授在“转化门诊”帮助下明确泥炭藓种植技术转化路径,项目进入中试启动阶段 [2] - 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助力复旦大学李庆教授团队创立公司,牵线对接企业3个月制作出首台产品化样机 [2][3] - 上海交通大学概念验证中心联盟启动,未来将规划建设10多个分中心,整合1亿以上基金,资助超100个项目,培养1000多名人才 [3] - 上海理工大学成立16个跨学科创新团队,组织技术转移专员队伍,推动科研成果走出“最初一公里” [3] - 上海提升12家高质量孵化器服务能级,2025年一季度全市孵化载体平均月度新增孵化企业180家左右 [4] - 上海聚焦多领域开展高质量孵化器遴选培育,计划至年底累计建设20家左右 [4] 放权松绑助推“最后一公里” - 华东师大实行科技成果全部所有权赋权,2024年科研人员新设企业近40家,“全赋权”转化项目6个 [5][6] - 上海推行“赋予所有权+约定收益”模式,一季度22项成果实施全部所有权赋权,转化金额超10亿,孵化公司13家,吸引超6.5亿意向资本 [7] - 上海出台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4.3万余件专利入库,累计转化7600余件 [7] - 上海发挥产业基金作用,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选出4只合作子基金,完成首个直投项目决策 [7] - 上海成立目标总规模100亿的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推动实施并购投资 [7]
如何让“科技种子”长成产业“参天大树”?安徽交出科技成果转化“新”答卷
央视网· 2025-05-02 10:36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 -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对接金额超过千亿元 [5] - 展会展示近2600件产品 部分未入选产品在安徽科技大市场展示 [5] - 围绕安徽六大未来产业 十大新兴产业和16地市区域产业特征推动项目落地 [5] 科技成果评估与转化 - 新上线大模型可评估未上市专利价值 分析市场前景和方向 [7] - 未入选专利可查看弱项维度 针对性调整改进 [9] - 评估报告可用于银行贷款 专利定价更透明 转化过程更顺畅 [10] 科研成果转化生态 - 安徽设立首期50亿元引导基金 制定48项激励措施 投资损失容忍率最高80% [11] - 中国科大启动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将大部分权益让渡给科研团队 [15] - 科研团队可作价入股成立公司 专业团队负责产业化 [17] 孵化体系与服务 - 安徽打造"基地+基金+服务"全链孵化体系 建成22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17] - 孵化近万家企业 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和场景创新促进中心 [17] - 2024年安徽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5930亿元 同比增长25.3% [17] 技术经理人机制 - 技术经理人需具备技术 法律 市场等多领域知识 [23] - 科交会现场4000多项成果和1600多项需求从超2万条信息中筛选 [23] - 技术经理人将模糊需求转化为精确参数 促进供需理解 [25] - 安徽已有超3600名技术经理人提供全流程服务 [25]
青海召开盐湖产业领域科技成果推介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22:12
盐湖化工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 青海省召开"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启动会暨盐湖化工产业领域科技成果推介会,旨在加速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转化落地,推动盐湖产业链条延伸与价值链提升 [1][3] - 盐湖资源是青海第一大资源,主要分布于海西州,富含钾、钠、镁、锂、硼等多种元素,钾盐、镁盐、锂盐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潜在经济价值达百万亿元 [3] - 来自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就《镁基插层结构功能材料》《电控吸附法直接提锂技术》等多项技术作了报告 [3] 盐湖产业发展现状 - 青海盐湖相关产业已形成多元化发展,初步构建起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五大产业集群 [5] - 产业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配套、融合发展的一体化产业格局,正向着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目标稳步迈进 [5] - 青海省攻克了一系列盐湖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建成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6] 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 - 青海省汇聚了一批盐湖领域创新人才团队,形成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 [6] - 科技助力盐湖产业逐步由"资源开发型"向"科技创新型"跃升 [6] - 推介会为成果展示窗口和合作起点,旨在促进深入交流合作共赢,共同为科技赋能盐湖产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8]
又有高校闯入VC圈
FOFWEEKLY· 2025-04-30 18:00
高校成为创投新力量 - 高校群体正成为创投行业的一股新力量,通过设立基金或母基金的方式积极参与创投领域 [2][3] - 武汉理工大学发起设立武理科创基金,首期募资规模为10亿元,并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6] - 上海交通大学设立「交大-云启AI天使基金」,规模3亿元,重点布局大模型行业应用、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 [9][10] 高校创投布局形式 - 高校通过设立基金、成为LP、与产业资本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股权投资 [10] - 2024年高校总计新成立4只基金,整体规模达到170亿元人民币,全部专注于科技成果转化 [10] - 高校基金集中于985、211等知名院校,围绕学校优势学科选择知名管理机构合作 [10] 高校创投的具体案例 - 武汉理工大学与14家单位签署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协议,签约金额4.37亿元 [6] - 上海交通大学推出"AI光临计划荣誉基金"(1000万元)、"AI全球链计划"(2亿元引才基金)支持AI领域人才和科研 [10] - 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成立的企业获得近亿元投(增)资 [6] 高校创投的行业背景 - 机器人、人工智能、半导体等行业热潮涌动,创投市场掀起新一轮科技投资风暴 [6] - 2025年以来,AI、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赛道持续火热,高校凭借科研底蕴与资源优势强势入局 [8] - 高校从基础研究端突破转向通过资本纽带深度介入产业化进程 [10] 高校创投的未来趋势 - 高校基金集群效应深化,运作模式成熟,未来将在股权投资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12] - 高校为硬科技孵化、产业升级输送"源头活水",为股权投资行业带来全新发展契机 [12] - 地方政府、龙头企业、投资机构与高校建立紧密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6]
哈尔滨:“链”上发力 壮大六大产业引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30 08:48
哈尔滨市招商引资战略 - 哈尔滨市将挖掘资源和产业优势,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精准靶向招商 [1] - 建立以链主需求为导向的招商模式,引进高关联上下游企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1] - 2024年新入统落地招商项目242个,签约额1383.9亿元 [2] 航空航天产业进展 - 国内最大、年产180颗卫星的工大卫星总部基地项目竣工,计划2024年上半年投产 [2] - 联合飞机大型无人机完成主体工程,2025年建成后具备年产1万架无人机产能 [2] 装备制造业动态 - 哈锅氢能综合性试验基地项目计划入驻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造基地,预计2024年内开工建设 [2] - 钦实新能源船舶与绿色港航融合发展示范基地预计2024年9月开工建设 [2] 电子信息产业成果 - 全国最大国产化单集群中国移动万卡智算中心建成运营,算力规模达6900P,服务20户企业 [2] - 科友半导体碳化硅产业园产能加快扩增,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 生物医药产业进展 - 三联药业大输液(二期)、东方基因研发生产基地、华大基因超级测序工厂建成投产 [2] 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 - 龙江学子创业园(一期)项目8条产线和检测中心建成投产,超高纯铜材料产线预计2024年内投产 [2] - 总投资77亿元的亚布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国网待批复,预计2024年内开工建设 [2] 招商创新举措 -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文旅资源优势,深化市校所合作,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3] - 巩固拓展文旅综合效应和"后亚冬"效应,引进冰雪运动、文化、装备、旅游全产业链项目 [3] - 借助亚布力论坛、中俄博览会等平台开展招商引资,优化项目落地服务体系 [3]
杭州科创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4-29 18:00
杭州科创基金2025年度子基金管理机构征集公告 - 杭州科创基金是"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之一 由杭州资本管理 功能定位为政策性的千亿级政府引导基金 [1] - 投资方向为"投早 投小 投科技" 重点支持初创期科创项目 包括人才创业 中小企业创新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 [1] - 重点投资智能物联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 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五大产业生态圈及未来产业的科创类项目 [1] 基金出资方式 - 创投类基金:支持具有一定规模或营收的快速成长的科技型企业 [2] - 天使类基金:支持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 [2] - 成果转化类基金:围绕高校 科研院所 研发平台等 支持具有市场前景 可产业化的科技成果 先进技术等项目 [2] 其他相关信息 - 运营主体为杭州市科创集团有限公司 [1] - 基金目标助力杭州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 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颠覆性技术转移先行地 [1]
反黑飞无人机走进“初阳台”科创沙龙
杭州日报· 2025-04-29 09:52
"初阳台"杭州博士后科创沙龙为促进博士后产学研一体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搭建了新的平台。 今后,"初阳台"还将走进更多科研平台,来到更多拥有行业领先科研成果的博士后身边,努力促进他们 的项目落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本次活动由杭州市人力社保局主办,萧山区有关单位承办。 这些项目的科技含量高、对标国际一流水平,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团队负责人也都有创业意 愿。但是,他们的项目在市场化方面处于早期,并且都有资金等方面的需求。"初阳台"旨在挖掘、筛选 出优质项目,邀请投融资机构、产业界代表来到活动现场与他们对接,并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投早、投 小,更多优势资源扶早、扶小,帮助前沿科技尽早迈向市场。 当前,博士后日益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活动以"初阳台"为名,寓意杭州要不断激发博士后 群体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精神,精心呵护博士后人才初出茅庐的创业情怀。 "对于黑飞无人机,我们研发的这套侦测、干扰系统不仅'看得远、分得清、打得准',而且设备体 积小、成本低。"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尹圣带着科研项目走进"初阳台"杭州 博士后科创沙龙第三期活动,刚路演完,台下的投资机构代表、产业界代表、技术专家就为他提 ...
武汉控股携手高校举办第二届青年双创大赛 共筑水务环保创新新高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21:34
公司战略与创新 - 公司作为全国领先的水务与环保综合服务商,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战略,重视青年创新创业,挖掘水务环保及工程领域创新潜能[1] - 通过举办双创大赛吸引9支参赛团队,项目涵盖离心脱水机主轴承降温技术革新、碳源智能投加系统、蓝藻水华高效采收及资源化处置技术等细分领域[1] - 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绿色工程材料与水生态治理联合实验室",材料学科获国家科技奖励23项(主持),国际学术奖励28项,构建水生态创新平台[2]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拥有武汉市主城区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及汉口地区供水区域绝对优势,保障供排水业务稳健发展[2] - 2024年实现营收37.7亿元,同比上升21.6%,扣非净利润增长约3.17亿元[2] 产学研合作 -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团队联合举办第二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3] - 通过"产学研用创"立体式人才培养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落地[1]
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湖北准备这么干
第一财经· 2025-04-28 19:42
科技创新目标 - 力争到2030年湖北新增1-2家国家实验室或基地 [1] - 到2030年武汉科研城市和创新集群排名进入全球前10 [1] - 到2030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占全省境内上市公司的比重超过50% [1][2] - 到2035年建成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全国成果转化优选地、全国创新生态高地 [1] 实验室与基础设施 - 湖北将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锻造高水平实验室体系 [1] - 力争到2030年已建在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10个左右 [1] - 培育一批龙头型、高速成长型科技领军企业 [1] 区域创新布局 - 以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全域创新"金三角"为引擎,打造创新增长极 [2] - 力争到2030年排名进入全国前50的国家级高新区达到5家左右 [2] - 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省域创新枢纽 [2] - 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转变 [2] - 长江中游技术创新共同体基本形成 [2] 科技成果转化 - 湖北将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关键,提升成果转化效能 [2] - 构建"数据增信"与"财政增信"联动的增信体系 [2] - 力争到2030年布局概念验证中心100家、制造业中试基地200家 [2] - 发布典型应用场景600个 [2] 战略支撑 - 湖北将以科技创新先行支撑服务能级跨越、产业倍增、区域联动等其他战略实施 [2] - 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2] - 提升湖北作为中部地区崛起支点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
力合科创(002243) - 002243力合科创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8
2025-04-28 18:14
行业发展前景 - 2024年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创投生态优化、耐心资本培育等领域密集出台政策,公司将把握政策机遇,履行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培育新质生产力,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业务 [2] 投资孵化领域 - 投资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行业,重点孵化企业包括氢致能源、纳氟科技等,涵盖海水制氢、纳米新材料等细分赛道 [3] 产学研合作 - 深度参与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共建的孵化体系,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深圳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达成战略合作并签署成果转化协议 - 2024年完成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转化多所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挖掘早期优质项目,扩容优质项目矩阵 [3] 投资孵化业务回报与退出 - 重视已投项目退出工作,推动股权转让、并购、二级市场减持等多样化退出方式 - 2024年直投及管理基金项目退出回笼资金约1.8亿元 [3] 概念验证基金作用 - 凭借在科技创新服务领域二十余年形成的独特优势,参与高校科研成果概念验证环节,与南山区引导基金、南山创投发起设立概念验证基金与中试基金 - 为早期科技项目提供资金、产业化方向建议和指引,连接关键产业重点需求,为科研成果找寻应用场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和落地效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