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工代赈
icon
搜索文档
近期就业政策的4点观察
一瑜中的· 2025-07-14 23:11
就业政策核心观点 - 近期就业政策聚焦4个方面:以工代赈中央投资力度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提升、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扩展、社保缓缴政策重启[2] - 以工代赈中央投资2025年已达295亿元,较2024年115亿元显著增加[2][5] - 失业保险返还比例大企业上限从30%提至50%,中小微企业从60%提至90%,接近2022年力度[2][6] - 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从企业扩展至企业和社会组织,标准维持1500元/人[2][9] 以工代赈政策 - 定义: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受助者通过劳动获得报酬,面向脱贫人口、返乡农民工等群体[4][15] - 历史发展:2006年起中央预算支持,"十三五"累计投入近300亿元;2020年资金56亿元,劳务报酬比例从10%提至15%[4][16] - 近期调整:2025年中央投资295亿元(2024年115亿元),带动就业70万人(2024年36万人);劳务报酬占比从30%提至40%[5][18] - 实施效果:2024年通过三部分(专项投资、重点项目、农村基建)共拉动就业332万人[16] 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 定义:按比例返还企业上年度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用于稳定岗位[6][22] - 历史调整:2014年首推上限50%;2020年中小微企业提至100%;2022年大企业50%、中小微90%[6][23][24] - 近期变化:2025年返还比例大企业30%→50%,中小微60%→90%,力度与2022年相当[6][24] - 规模测算:2024年失业保险收入1971亿元,比例提升20-30个百分点对应返还金额394-591亿元[8][25] 一次性扩岗补助 - 定义:对吸纳16-24岁失业青年的企业/社会组织按1500元/人标准补贴[9][30] - 历史演变:2022年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2023年扩展至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及失业青年[31][32] - 最新调整:2025年支持群体聚焦16-24岁失业青年,新增社会组织为补贴对象[9][32] - 就业压力:2025年高校毕业生预计1222万人(+43万),5月青年失业率14.9%(同比+0.7%)[10][32] 社保缓缴政策 - 定义:允许困难企业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单位缴纳部分[11][36] - 历史执行:2020年允许缓缴6个月;2022年扩围至制造业困难企业,期限延至6-12个月[37][39] - 当前状态:2025年政策重启但未明确缓缴期限,免收滞纳金[11][39] - 潜在规模:2024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74052亿元,理论缓缴上限约21228亿元(6个月)[40]
近期就业政策的四点观察
华创证券· 2025-07-14 17:44
以工代赈 - 2025年截至6月已下达中央投资295亿元,较2024年115亿元明显增加,预计吸纳70余万人就业[2][4][14] - 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重从30%以上提至40%以上[4][14] - 2024年以工代赈拉动就业约332万人[4][13] 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 2025年大企业返还上限从30%提至50%,中小微企业从60%提至90%,力度接近2022年[2][5][23] - 2024年失业保险收入1971亿元,按返还比例提升估算企业可获394 - 591亿元[6] 一次性扩岗补助 - 补贴对象从企业扩展为企业和社会组织,标准1500元/人[7][8][31] - 2025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43万人,5月16 - 24岁青年失业率14.9%高于去年[8][32] 社保缓缴 - 2025年困难企业可申请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期限未明确[9][38] - 缓缴大头是养老保险,2024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74052亿,缓缴6个月理论上限可释缓21228亿元[39][41]
21社论丨以工代赈加力扩围,推动稳就业促增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08:10
政策背景与核心举措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聚焦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 - 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出台《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行动方案》,新增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实施1975个项目,预计带动31万名重点群体就业并发放45.9亿元劳务报酬[1][2] - 以工代赈作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手段,重点帮扶返乡农民工、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同时服务于扩大内需战略[1] 实施规模与成效 - 2023-2024年通过以工代赈累计吸纳500万人次低收入群体就业,发放劳务报酬660亿元[2] - 2024年已下达165亿元中央专项投资支持3900多个项目,预计解决38万困难群众就业[2] - 新方案将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提升至不低于40%,当前100亿元投资中劳务报酬占比达45.9%[3] 经济作用机制 - 直接效应:通过基建项目采购建材设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投资增长[3] - 间接效应:重点群体收入提升降低恩格尔系数,拉动消费市场并促进经济循环[3] - 乘数效应:收入增加可用于教育、住房等长期消费,提升生活质量与经济安全感[3] 实施优化方向 - 需平衡项目质量与用工规模,避免监管不力导致工程质量问题[5] - 加强精准识别机制,防止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群体覆盖偏差[5] - 配套技能培训以增强就业可持续性,实现短期政策与长期效果的衔接[5]
以工代赈并非“排斥先进生产力”
经济日报· 2025-07-12 06:17
以工代赈政策解读 -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增下达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75个项目实施预计发放劳务报酬45.9亿元助力31万名重点群体稳就业促增收 [1] - 截至6月底2025年度已下达以工代赈中央投资295亿元支持实施以工代赈项目近6000个有望吸纳带动70余万名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将发放劳务报酬超过110亿元 [1] - 以工代赈政策自1984年启动以来经历了从专项扶贫到综合性帮扶的转型升级在为低收入群体创造就业机会开展技能培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 政策实施特点 - 以工代赈吸纳的人群限定为低收入群体实施项目多位于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以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如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公路修建、河道整治等 [2] - 这些工程一般投资规模较小用工技能要求不高但对于基础劳动力需求较大非常适合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务工 [2] - 《办法》提出推广"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管护岗位开发"等综合赈济模式 [3] 政策争议与回应 - 新修订《办法》中"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要求被一些人解读为"工业化的倒退""对先进生产力的排斥" [1] - 以工代赈与市场经济主要追求高效率不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就业帮扶手段更加侧重对就业的兜底和保障 [2] - 以工代赈是政府利用"有形的手"进行二次分配的重要举措通过提升受赈济者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实现"既拿报酬又长技能" [3] 政策效果与意义 - 以工代赈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成效显著帮助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提升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 - 政策实现政府基建投资的"一钱多用""一举多得"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3] -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但欠发达地区就业困难群体对以工代赈仍有现实需求 [4]
以工代赈加力扩围,推动稳就业促增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06:01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旨在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部委出台《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行动方案》,新增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作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关键举措 [1] 以工代赈实施规模与成效 - 2023-2024年以工代赈项目累计吸纳500万人次低收入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660亿元 [2] - 2024年已下达165亿元中央专项投资,支持3900多个项目,解决38万名困难群众就业 [2] - 新增100亿元投资覆盖1975个项目,带动31万名重点群体就业,预计发放劳务报酬45.9亿元 [2] 政策机制优化与收入提升 - 《行动方案》将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提至不低于40%,本次100亿元投资中劳务报酬占比达45.9% [3] - 收入增长直接改善重点群体生活条件,可用于教育、住房等长期需求 [3] 经济拉动效应分析 - 以工代赈项目通过基建投资带动建材、设备等产业链发展,形成内需重要组成部分 [3] - 重点群体收入提升推动消费能力增强,降低恩格尔系数,促进消费市场整体上行 [3] 政策实施挑战与优化方向 - 需平衡项目质量与用工规模,避免因监管不足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4] - 需精准识别符合条件的重点群体,防止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政策执行偏差 [4] - 需加强技能培训与就业衔接,确保重点群体就业可持续性 [4] 政策定位与长期意义 - 以工代赈是稳就业、增收入、扩内需的核心政策工具,需确保落地实效 [5] - 政策实施将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注入动力,为重点群体创造实质性福祉 [5]
学习笔记|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扩大就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21:31
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 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要求各地深化政银合作并拓展合作银行范围 [1] - 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力度,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提至90%,大型企业由30%提至50%,政策执行至2025年底 [1] - 上年末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备付期限超1年的地区可提高返还比例 [1] 以工代赈与技能培训 - 新增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以工代赈,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 [2] - 企业组织职工在岗培训可按规定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符合条件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2] - 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可获25%社保补贴,期限1年 [2] 企业用人激励措施 - 吸纳16-24岁失业青年就业的企业可获每人不超过1500元一次性扩岗补助 [3] - 企业需为员工足额缴纳失业、工伤、养老保险费3个月以上 [3] - 补贴发放旨在提升企业招聘吸引力并直接惠及就业者 [3] 经济基础与就业潜力 - "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预计达140万亿元,增量超35万亿元 [4]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20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首位 [4] - 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创新与产业融合,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4]
北京: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 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快讯· 2025-07-10 11:45
北京市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政策 -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旨在通过高质量就业推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 [1] -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并归集发布适合岗位 [1] - 加强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 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发展 鼓励新业态带动就业增收 [1] -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制 推进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1] -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1] - 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基建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 带动劳动力增收 [1]
国办: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 拓展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合作银行范围 为每名困难毕业生推荐3个以上优质岗位
上海证券报· 2025-07-10 02:22
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 持续深化政银合作,拓展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合作银行范围,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贷款便利程度 [1] - 上年末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备付期限1年以上的地区可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提至90%,大型企业由30%提至50%,政策执行至2025年底 [1] - 允许困难企业申请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1] 激励企业扩岗吸纳就业 - 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与重点群体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的,按个人缴费额25%给予1年社保补贴 [2] - 吸纳16-24岁失业青年就业且足额缴纳3个月社保的企业/社会组织,按每人不超过1500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执行至2025年底 [2] - 扩大以工代赈政策覆盖范围,在县域实施城乡融合/农业农村中小型基建项目,挖掘工程建设、服务保障等环节用工岗位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 - 省级教育部门汇总未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为每人推荐3个以上优质岗位 [3] - 离校前由教育与人社部门联合帮扶,离校后由人社部门提供"1131"服务(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培训/见习机会) [3] 就业援助与失业保障 - 失业人员可在常住地办理失业登记,享受当地就业创业服务及税收优惠政策 [3] - 失业保险缴费满1年且非自愿中断就业者,按时发放失业保险金并代缴医保,兑现价格临时补贴等待遇 [3] 政策执行与协调机制 - 要求各地强化稳就业政治责任,跟踪存量政策落实,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4] - 重大政策/项目实施前需评估对岗位创造、失业风险的影响,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4]
东兴证券晨报-20250709
东兴证券· 2025-07-09 20:06
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经济要闻、重要公司资讯、行业研究等方面展开,涉及政策动态、公司合作与创新、行业发展趋势等内容,为投资者提供多维度信息以把握投资机会和风险,如美越贸易协议影响纺织业、户外行业持续火热、家居行业期待地产政策向好等 [2][6][8] 经济要闻 - 国家发改委新增100亿以工代赈投资,支持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75个项目,预计发放劳务报酬45.9亿,带动31万重点人群就业,2025年度累计投资295亿,预计带动70余万人就业,发放报酬超110亿 [2] - 发改委等三部门支持零碳园区建设,鼓励地方资金支持、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及企业发债融资 [2] -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三项举措,包括深化市场联通、提升投融资便利化、丰富离岸产品体系 [2] - 香港金管局扩大离岸人民币回购业务范围,8月底实施改进措施,南向通投资者范围扩大至非银机构 [2] - 2024年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939.4亿,同比增18.4%,政务专属云、公有云、云运营服务市场规模分别为663.3亿、172.4亿、103.6亿,云运营服务增长最快 [2] - 7月7日美债收益率全线上涨,10年期突破4.37%,反映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调整 [2] - 2025年上半年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5461只,同比增53.61%,环比增100.48%,股票策略和量化策略产品备案较多 [2] - 湖南省商务厅调整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规则,实行每日限额领券,调整领券和使用时间及有效期 [5] - 浙江省商务厅等12部门启动2025年暑期促消费行动,7 - 8月计划举办超2000场活动 [5] -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对等关税”暂缓期延长至8月1日,为各方提供谈判窗口期 [5] 重要公司资讯 - 申通快递与菜鸟无人车合作,推进末端配送无人车规模化应用,联合开发新车型,扩大智能配送网络 [6] - 华为公布“辅助驾驶方法和装置”专利,提升驾驶员对障碍物感知能力,降低剐蹭风险 [6] - 深圳罗马仕科技多个“CCC认证”证书暂停或撤销,公司及关联企业近期有人员变更 [6] - 京东推出“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扶持品质商家,助力商家线上生意增长 [6] - 朗博科技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49.51% - 66.12% [7] 行业研究 纺织制造 - 美越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对越关税从46%降至20%,越南对美零关税,限制转口贸易,有利于申洲国际、华利集团等企业订单稳定 [8] - 越南对中国原材料依赖度高,但长期将减少依赖,纱线、面料企业产业转移将持续 [8] 服装家纺 - 2025亚洲(夏季)运动用品与时尚展数据显示户外行业持续火热,国际市场看好中国运动户外消费潜力 [9] - 国内户外行业受政策推动发展,目标到2025年产业总规模超3万亿,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9] 家居 - 住建部调研,地产利好政策有望加大力度,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当周同比+19.4%,但年初以来同比-0.3%仍承压 [10] - 家居自然需求受竣工下行压制,国补助力,重点公司PE低位且分红意愿高,建议关注龙头公司 [10] 轻工出口 - 美国“对等关税”暂缓期结束,关税政策或变,若协议超预期将扰动出口预期 [10] - 美国家居需求有增长空间,我国优质出口企业有竞争力,但短期受政策扰动,建议跟踪业绩稳定、估值低位企业 [10] 市场回顾 - 当周纺织服装行业涨1.36%、轻工制造涨0.58%、商贸零售降0.16%、社会服务涨0.74%、美容护理降0.55%,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分别排第12、21、27、17、29名 [11] - 上证指数涨1.40%,深证成指涨1.25% [11] 重点推荐 泡泡玛特、顾家家居、索菲亚、志邦家居、欧派家居、安踏体育、李宁 [12]
国办:扩大以工代赈政策覆盖范围和项目实施规模
快讯· 2025-07-09 17:09
政策内容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 [1] - 扩大以工代赈政策覆盖范围和项目实施规模 [1] - 指导地方在县域范围内谋划实施一批城乡融合发展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业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 实施细节 - 充分挖掘工程建设、服务保障、建后管护等各环节用工岗位 [1] - 广泛吸纳相关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