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

搜索文档
新一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7月下达
北京商报· 2025-06-27 00:20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1]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3000亿元,前两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分别于1月、4月下达 [6] - 今年以来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4万亿元 [6] -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五大品类带动销售额达1.1万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1.3万亿元的规模 [7] - 国补额度翻倍,拉动产品销量并带动上游制造、物流等环节需求 [7] - 今年国补首次对手机等数码产品补贴,放宽汽车以旧换新范围,家电补贴品类从8类扩至12类 [8] 以工代赈政策 - 发改委联合财政部下达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900多个,预计解决38万名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问题 [4] - 《行动方案》将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占中央对项目投入资金的比重由30%以上提高至40%以上 [4] - 发改委将抓紧下达新增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推动此前已下达计划的项目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 [4] 设备更新政策 - 设备更新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2000亿元,第一批约1730亿元资金已安排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 [5] - 第二批资金正在同步开展项目审核筛选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推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融资成本 [6] 电商平台表现 - 抖音电商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平台国家补贴已覆盖全国29省,个护电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20% [7] - "6·18"期间,淘宝国补品类成交总额较去年"双11"增长116%,家电家装、3C数码等行业整体成交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 [7] - 3C数码品牌表现亮眼,苹果iPhone 16 Pro首次纳入国补,开售20分钟成交额超去年"6·18"首日全天 [7] - 富士相机开售首小时成交同比增长200%,影石Insta360同比增长160% [7] - 家装家居领域,林氏家居、水星家纺等品牌成交额翻倍,小天鹅洗衣机销量增长超3倍 [7]
存量政策加快落地见效 新的储备政策陆续出台实施
新华社· 2025-06-26 18:42
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6.2%(增速环比提高0.2个百分点)[2] - 消费投资持续扩大: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2024年以来最高水平),前5月制造业投资增长8.5%[2] - 出口保持较快增长:5月以人民币计价的货物出口增长6.3%,对东盟、欧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分别增长17.5%、13.7%、13.8%[2] - 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预测维持稳定(世界银行、OECD未下调),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行上调预测[2] "两新"政策实施进展 - 设备更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2000亿元,第1批1730亿元已安排至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第2批资金审核中[3] - 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3000亿元,前两批1620亿元已下达,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4万亿元[3] - 7月将下达第三批以旧换新资金,制定按月/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3] - 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将加力实施,降低融资成本[3] 以工代赈政策 - 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支持3900多个项目,预计解决38万困难群众就业[4] - 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群体集中地区,首次纳入城乡融合中小型基建[4] - 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重从30%提至40%[4] - 正推进新增投资计划下达,挖掘用工岗位规模并提高劳务报酬比例[5] 能源保供措施 - 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电力供需形势好于去年[6] - 加强煤炭、天然气稳产稳供和产运需衔接,确保电源电网项目按期投产[6] - 利用大电网资源配置优势,预置抢险力量应对自然灾害冲击[6]
回应经济形势、“两新”政策实施进展等问题,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声
贝壳财经· 2025-06-26 18:34
经济形势与政策 - 国内经济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宏观政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 - 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预测,发改委有信心将外部冲击影响降到最低 [2] - 以工代赈政策加力扩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支持重点群体就业 [2][3] 以工代赈政策进展 - 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支持3900多个项目,解决38万困难群众就业 [3] - 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由30%以上提高至40%以上 [3] - 发改委将推动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挖掘用工岗位规模并提高劳务报酬比例 [3] "两新"政策实施 - 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2000亿元,第一批1730亿元已安排到7500个项目 [4] - 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3000亿元,前两批1620亿元已下达 [5] - 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4万亿元,家电、家具、通讯器材销售快速增长 [5] 下一步政策计划 - 7月将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5] - 设备更新将推出贷款贴息政策,降低融资成本 [5] - 分领域制定"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保障政策有序实施 [5]
国家发改委:全国新型储能超80GW,电力现货市场盈利模式和空间将扩大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6-26 14:45
新能源消纳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 新能源消纳已成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1][3][12] - 统筹电力外送和就近消纳:加快建设"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支持新能源直接向单一用户供电 [1][12] - 统筹电网和调节能力建设:已投运特高压输电通道43条,全国新型储能规模超8000万千瓦,充电基础设施超1400万台 [2][12] - 统筹能源需求和供给:通过虚拟电厂等方式引导需求侧资源参与调峰,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高效配置 [2][3][12] 电力保供与迎峰度夏准备 - 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好于去年 [7] - 提升发电能力: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 [7] - 加强输电通道建设:甘肃送山东、新疆送重庆等特高压直流通道建成投运,跨省区互济能力提升 [7] 新能源产业发展数据 - 截至5月底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分别达5.7亿、10.8亿千瓦,合计占全部装机比重45.7%,超过火电 [12] - 新型储能规模超8000万千瓦,充电基础设施超1400万台,特高压通道43条 [2][12] 农业与粮食生产 - 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耕地灌溉面积达10.8亿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8] - 夏粮产量约占全年1/5,当前夏收进程总体顺利,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有保障 [8] 以工代赈与就业支持 - 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支持项目3900多个,预计解决38万人就业 [9] - 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重由30%提至40%,新增城乡融合小型基建项目 [9] 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政策 -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2000亿元,首批1730亿元已安排至7500个项目 [13]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3000亿元,前两批1620亿元已下达,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4万亿 [13] 中国—中亚合作 - 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6741.5亿元,较2013年翻倍 [18][19] - 中吉乌铁路启动,中哈第三条铁路推进,中欧班列合作倡议推动跨里海运输走廊扩容 [19]
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于7月下达!
证券时报· 2025-06-26 12:36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于7月下达 分领域制定落实到每月、每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 保障政策全年有序实施 [2][3] 设备更新资金安排 - 超长期特别国债对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为2000亿元 第一批1730亿元资金已安排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 第二批资金正在同步审核筛选 [4] 以工代赈政策加力扩围 - 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 支持3900多个项目 预计解决38万名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问题 [5] - 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占中央投入资金比例由30%以上提高到40%以上 已完成新增资金的重点群体摸底和项目申报 正在推进投资计划下达 [6] 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 - 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需统筹电力外送和就近消纳 统筹电网和调节能力建设 统筹能源供给和需求 重点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7] 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 - 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 电力供需形势好于去年 全国电力供需平衡总体有保障 [8][9]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11:51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7月将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全年有序实施[1] - 前两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分别于1月、4月下达[1] - 今年以来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4万亿元[2] 设备更新政策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2000亿元[1] - 第一批约1730亿元资金已安排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1] - 第二批资金正在同步开展项目审核筛选[1] 新能源发展 -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5.7亿、10.8亿千瓦[12] - 新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45.7%,超过火电[12] - 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12] 电力保供 - 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4] - 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4] - 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较高水平[5] 农业生产 - 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0亿亩[6] - 耕地灌溉面积发展到10.8亿多亩[6]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6] 以工代赈 - 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7] - 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900多个[7] - 预计解决38万名困难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7] 生态保护补偿 - 2024年中央层面生态保护补偿资金首次突破2000亿元[10] - 全国一半以上的森林、草原纳入补偿范围[10] - 长江、黄河横向补偿机制的顶层设计加速出台[10] 体育文旅产业 - 支持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18] - 推动体育赛事活动与非遗民俗、旅游观光等深度融合[18] - 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18] 中国-中亚合作 - 2024年双方贸易额达6741.5亿元人民币[19] - 中国在中亚国家建成4个鲁班工坊、5个中医药海外中心[19] - 友城数量突破100对[19]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快讯· 2025-06-26 10:23
智通财经6月26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李超介绍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的行动 方案。通过这一项增量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去年11月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 合财政部下达了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900多个,预计能 够解决38万名困难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在此基础上,这次的行动方案提出,要新增安排一批中央预算 内投资项目,对于重点群体较为集中的地区予以支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观察|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发力稳就业 夯实民生之本
新华社· 2025-06-17 10:55
以工代赈政策实施 - 宁夏隆德县神林乡菌菇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是2025年以工代赈重点项目,将新建50座标准化大棚及配套设施,已吸纳12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日薪达260元 [1] - 2024年我国通过以工代赈政策累计吸纳带动332万名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同比增长31%,发放劳务报酬478亿元,同比增长32%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下达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50亿元,支持地方实施1008个项目,计划吸纳12.3万名农村脱贫人口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发放劳务报酬超过17.1亿元 [1] 重点地区投资倾斜 - 以工代赈资金主要投向832个脱贫县等欠发达地区,并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革命老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较重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地区倾斜 [2] - 优先吸纳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因灾需赈济人口、易地搬迁脱贫群众等参与项目建设 [2] 职业技能培训建设 - "十四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支持地方建设250个公共实训基地,扩大公共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供给 [2] - 广西(柳州)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2024年共开展培训214期,累计培训超6万人次,聚焦服务本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 [2] - 2024年9月发布的政策文件要求加强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2] 返乡入乡创业就业 - 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吸引大批人员返乡入乡创业 [3] -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工作现场会,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 [3] 青年就业促进措施 - 将通过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资、稳外贸等方式释放需求潜力,提升各类经营主体创造就业活力 [3] - 加大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优化教育培训供给,通过技能提升促进青年就业 [3] - 提升服务保障青年就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做好就业困难青年帮扶保障 [3]
“三北”生态行:“以工代赈”让农牧民由治沙“看客”变“主角”
新华网· 2025-06-12 21:40
内蒙古"三北"工程创新参与机制 - 内蒙古通过"以工代赈"模式累计带动10.4万农牧民参与治沙,发放劳务报酬10.2亿元[1] - 巴彦淖尔市光伏治沙项目年发电量将达3.6亿千瓦时,配套治理沙地2.4万亩,带动2000名农民参与建设[2] -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1万多名农牧民通过参与治沙项目人均增收近1万元,部分农户年劳务收入超10万元[3] 区域治沙项目成效 - 巴彦淖尔市带动3.7万农牧民参与治沙,人均年增收1.5万元,通过劳务公司实现"家门口"就业[2] - 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治理中,村集体和家庭林场户通过自主造林带动全民参与[3] - 内蒙古规定"以工代赈"劳务报酬不低于治沙项目总投资的10%,建立生态与增收联动机制[3] 典型项目案例 - 临河区新华林场光伏项目6月底并网,农民日收入达300元,同步完成林草种植全流程作业[2] - 达拉特旗官井村村民通过沙柳柠条平茬作业实现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3] - 两地治沙项目均采用铺设沙障等工程措施,照片显示农民直接参与现场施工[2][4]
《意见》解析:民生关切下的「上好学」之路
36氪· 2025-06-10 12:31
早幼教行业 - 政策明确提出10年内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实现嵌入式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2] - 支持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 鼓励社区嵌入式托育和家庭托育点模式[2] - 普惠托育将纳入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体系 相关支出可从职工福利费列支[2] - 嵌入式托育模式将社区作为服务载体 提升服务便利性与家长接送效率[3] K12教育行业 -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将扩大优质中小学及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4] - 推动义务教育薄弱校纳入优质校集团化办学 5年内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4][5]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 重点改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5] - 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向农村学校倾斜以促进教育公平[5][6] 高等教育行业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 支持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学[6] - 扩大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 推动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发展[6] 职业教育行业 - 深化产教融合改革 引导高校根据经济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7] - 强化行业企业实践培养 推出"微专业"建设应对紧缺技能需求[7][8] - "微专业"提供短期集中培训 提升灵活就业人员技能适配性[8] 就业保障领域 - 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惠及2.8亿农民工和8400万新业态从业者[9] - 以工代赈制度化优先吸纳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 将工程转化为增收平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