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
搜索文档
结“粮”缘·听“粮”言·谋“粮”策
郑州日报· 2025-10-14 08:57
专业展区里,智慧农业板块的无人植保机模拟演示吸引大量目光,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区的绿色肥 料、节水灌溉设备前,专家耐心解答企业技术咨询。展区内小麦元素随处可见,从麦浪造型展架到麦穗 图案宣传册,"中原粮仓"标识醒目,大会官方IP吉祥物"豫小丰""豫小满"更是人气十足,与观众合影并 带领参与趣味农事游戏。 品鉴区是现场热门区域,胡辣汤醇厚香气与东盟咖喱独特风味弥漫,工作人员分发刚出锅的灌汤 包、越南春卷,观众边品尝边交流;一旁的非遗体验区,剪纸艺人教观众剪小麦图案,木版年画摊位拓 印农业元素年画,传统文化与粮农主题巧妙融合。 洽谈区则务实氛围浓厚,企业代表手持产品手册深入沟通,部分企业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大会 还开通线上通道,方便无法到场观众通过直播观展、参与话题讨论。 记者 李莉 赵冬 刘盼盼 杨柳 数字赋能粮农合作,创新驱动区域发展。10月13日上午,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在此开 幕。国内外政要嘉宾、知名专家学者与行业龙头企业代表齐聚,交流声、快门声与欢笑声交织,共同开 启这场聚焦粮农领域的"盛宴",一系 ...
农发行四川旺苍县支行:深植红色文化沃土 赋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3 17:37
深植产业促发展,托举民生护粮安。金风爽,稻浪飘香。近日,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中国农民丰收 节"广元庆丰主场活动在旺苍县黄洋镇举行,活动用艺术形式展现了旺苍县农业丰收景象与乡村振兴活力。在这充满 丰收喜悦的背后,离不开农发行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 旺苍县地处丘陵地区,是典型的山地地貌,受制于耕地较少且耕地质量较差,长期以来粮食产量较低。该行结合县域 情况,围绕旺苍县建设"天府粮仓"的目标,按照"全粮、全链、全行、全力"的发展思路,向旺苍县共计投放政策性资 金5亿元用于木门镇、龙凤镇等19个乡镇的14.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该笔资金主要用于乡镇耕地的土地平整改良以及 相应基础设施建设。随着项目深入实施,建设地耕地土层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水平偏低的现象得以改善,土地 改造成更为平整的梯田,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真正实现了"田好一半谷,地好一半福"的美好愿景。同时, 该行还积极探索延长农产品产业链,聚焦储备、交易、流通等关键环节,为旺苍县白水镇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投 放1.8亿元专项贷款,为提升产业附加值全方位"保驾护航"。 夯实基建兴乡村,城乡融合焕新颜。旺苍县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双汇 ...
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在郑州启幕 数智赋能粮农合作 创新驱动区域发展
河南日报· 2025-10-13 07:36
展览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近3万平方米的规模全面呈现农业全产业链的成果与亮点。展览现场布局 合理、内容多元,设置了国际展区、河南省情综合馆、河南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特色展馆,以及农机 装备、农业社会化服务、智慧农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等专业展区,集中展示国内外粮农领域的新产品、新 技术和新模式,带来一场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到的农业盛会。 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将携优质农产品、农业机械和粮油加工成果集中亮相,国内各省份也将带来各具 特色的农产品与农业新成果。河南展区将重点展示"中原粮仓"的实力与优势,全面呈现粮食生产、农产品加 工、现代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成就。智慧农业、智能农机、绿色农业、食品加工、电商消费、乡村振兴等板 块交相辉映,大会不仅是一场汇聚农业科技与产业成果的高端盛会,更是一场全民共享、互动融通的精彩体 验。 黄河奔腾,沃野生金。中原大地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当今更以"中原粮仓"的战略担当,肩负着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历史使命。河南常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500万吨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 和良种繁育能力稳居全国首位,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3000万吨以上,凝聚成端稳"中国 ...
发挥合作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经济日报· 2025-10-13 06:05
合作经济组织的定位与作用 - 2025年被联合国宣布为第二个国际合作社年,主题为“合作社共建更美好的世界” [1] - 合作经济组织是通过联合所有、民主控制和共享收益方式创办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 [1] - 该组织已成为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加速器,通过组织农户联合生产有效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1] - 组织通过引进技术、推广良种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科技素养和生产能力 [1] - 通过农资统购、农机共享和市场对接等社会化服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 国际经验与发展动力 - 全球合作社的绿色发展理念与标准化实践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1] - 许多国家的合作社通过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和获得绿色认证,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收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 - 合作经济组织以市场化方式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持续动力 [1] 未来发展路径与要素优化 - 应发挥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核心枢纽的作用,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 [2] - 目标是促进农业发展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 [2] - 需优化要素配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2] 组织内部建设与风险管控 - 应立足本地资源与农户需求,科学规划发展路径以推动组织健康发展 [2] - 需完善内部治理与规章制度,提升运营专业化水平 [2] - 要优化农技、市场等社会化服务,建设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政策与市场信息高效流通 [2] - 建立风险预警与应急机制可增强抗风险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 人才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 - 打造“头雁”引领、“群雁”协同的人才队伍对合作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 - 应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通过专业培训提升管理者的战略视野与规划能力 [2] - 需注重成员专业技能与合作意识培养,构建人才梯队并完善激励机制以激发全员活力 [2] 多元化合作模式与数字技术应用 -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可探索股份合作、资源联合、租赁经营、托管服务等多元模式 [3] - 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参与产业链各环节,善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拓展市场、创新服务 [3] - 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合理分享增值收益,保障小农户权益 [3] 外部政策与金融支持体系 - 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应精准长效,有关部门需针对需求精准对接技术、市场和品牌资源 [3] - 应优化政策和资金支持,创新农村金融,丰富信贷工具,完善担保体系以保障生产资金 [3] - 建立评估监督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可构建多元支持体系 [3] - 结合“国际合作社年”契机加强国际交流互鉴,能增强组织竞争力和发展韧性 [3]
刘宁王凯会见参加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的重要外宾
河南日报· 2025-10-12 18:50
缅甸农业、畜牧和灌溉部副部长波波觉,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副国务秘书洪纳里,柬埔寨暹粒省副省长英 ·金良,省领导张巍、安伟、张敏、陈星、张建慧、李酌、孙运锋参加会见。(记者 刘婵 张笑闻) 责任编辑: 王靖 刘宁、王凯代表河南省委、省政府向各位外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刘宁说,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 粮食生产核心区。当前,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 精神,加快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 化,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朝着建设农业强省目标不断迈进。河南与东 盟在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上各有优势、互补性较强,近年来合作交流日益密切,成果更加丰硕。希 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同东盟各国深化农业产业、农业贸易、农业科技等方面合作,强化互联互通,促 进人文交流,加强文明互鉴,共同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共同绘就粮农合作新蓝图,为构建更为紧密 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活力。 史忠俊、颇钦·蓬拉军、穆扎基尔·马纳夫、图蒂亚蒂和杜德利·托马斯先后发言。他们表示,河南农业资 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产业体系完备,在保障粮食 ...
“一条鱼”游出的产业革命
齐鲁晚报网· 2025-10-09 14:24
行业转型核心观点 - 山东水产养殖业正经历一场贯穿“种苗—养殖—推广”全链条的深刻转型,从解决“有没有”到追求“好不好”,从“引进来”到“自己造” [1] - 行业从“靠天吃饭”和“粗放耗水”转向“靠数据吃饭”和“循环智能”养殖理念的根本转变 [1] - 农业现代化被视为从理念到技术、从生产到推广的系统性革命,需要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链条融合” [3] 养殖技术与模式创新 - 数字化车间采用循环水系统精准调控溶氧与温度,并配备鱼类行为识别系统洞察鱼群状态 [1] - 封闭式养殖模式实现节水节能九成以上,单位水体养殖容量提升至传统模式的五倍 [1] - “陆海接力”模式串联陆基车间与海上围栏,保障了高品质鱼类的稳定产出 [2] 种质资源与育种突破 - 公司与科研机构合作在二十年间突破二十多种海水鱼的人工繁育,从表型选育走向全基因组育种 [2] - 构建本土化良种体系,实现对种质资源的掌控,为行业安上“中国芯” [2] - 黄河口大闸蟹通过培育“黄河口1号”新品种,打破对南方蟹苗的依赖,具备耐盐碱、早成熟、品质稳的特点 [2] 产业链整合与推广 - 产业链向后延伸至设备研制和网衣开发,形成“育—繁—养—推”一体化的闭环式推广体系 [2] - 该路径不仅提升产业附加值,也为养殖户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发展模板 [2] - 全链条模式有望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新名片,通向粮食安全与产业振兴 [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金融需求更待关注
金融时报· 2025-10-09 10:12
农业发展核心成就 -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1]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 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 [1] - 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超过200万家 家庭农场超过400万个 [1] -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超过110万个 2023年服务面积超过22.9亿亩次 [1] 农业经营主体转型趋势 -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从小农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转换 [2] - 经营主体从单一种养向延伸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转型 [2] - 经营重点从追求规模效益转向提升产品质量和打造自身品牌 [2] - 经营策略从产业链补强转向专注市场需求并敏捷调整 [2] 新型农业金融需求变化 - 金融机构需调整信贷策略以贴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需求 [3] - 经营主体为获取稳定大额订单 产生流转土地和购买加工设备的资金需求 [3] - 资金需求用于增加环保和质检设备 需要信贷额度和期限的匹配 [3] 规模化生产与绿色金融支持 - 消费者对农产品健康安全的需求日益迫切 推动生产物理环境改善 [4] - 达到一定规模的主体在土壤改良和精细化种养方面的资金需求突出 [4] - 金融机构需借助绿色信贷指标 为绿色有机生产等需求定制金融服务 [4] 农业劳动力结构与金融倾斜方向 - 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平均年龄约57-58.6岁 部分省份60岁以上务农者占比超40% [5] - 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应更多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5] - 金融支持重点包括土地流转、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新型农机具购买租赁等 [5]
“有中国朋友的地方,就有希望的田野”(新时代中非合作) ——中国企业助力埃及乡村脱贫与畜牧业振兴
人民日报· 2025-10-08 05:56
公司业务与运营 - 新希望集团于2011年进入埃及市场,并于2013年投产首家工厂[3] - 公司在埃及拥有4家饲料工厂和1家种禽公司[3] - 2024年,公司在埃及销售饲料70万吨、鸡苗2500万只[3] - 公司员工超过1000人,本土化比例超过90%,管理人员一半以上是埃及人[4] - 公司带动埃及当地员工直接就业1200余人[4] 技术引进与行业影响 - 中方带来生物饲料与科学管理技术,使当地料肉比从1.8下降至1.5甚至1.4[3] - 家禽成活率从约80%提高到95%[3] - 公司每年为成百上千家农户提供免费课程和上门指导,内容涵盖家禽饲养、疫病防控和市场对接[5] 社会影响与本地合作 - 公司与当地社会组织共同发起公益项目,帮助百名妇女获得鸡苗、饲料和工具,并接受完整养殖周期培训[2] - 一些参与项目的员工月收入已增长到约4万埃镑[4] - 当地养殖户的养殖规模从最初的3000只发展到几十万只的规模化养殖[4] - 埃及投资和外贸部部长表示欢迎此类投资,认为中国企业为埃及创造了财富和价值[4]
“有中国朋友的地方,就有希望的田野”(新时代中非合作)
人民日报· 2025-10-08 05:51
公司业务与运营 - 中国新希望集团于2011年进入埃及市场并于2013年投产首家工厂[3] - 公司在埃及拥有4家饲料工厂和1家种禽公司[3] - 2024年公司在埃及销售饲料70万吨并销售鸡苗2500万只[3] - 公司员工超过1000人本土化比例超过90%且管理人员一半以上是埃及人[4] - 公司带动埃及当地员工直接就业1200余人[4] 技术引进与行业影响 - 中方带来生物饲料与科学管理技术使当地料肉比从1.8下降至1.5甚至1.4[3] - 家禽成活率从八成左右提高到95%[3] - 公司技术帮助当地养殖户从3000只养殖规模发展到几十万只规模化养殖[4] 社会影响与社区参与 - 公司发起公益项目让百名妇女获得鸡苗、饲料和工具并接受完整养殖周期培训[2] - 公司每年为成百上千家农户提供免费课程和上门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家禽饲养等知识[5] - 一些参与项目的员工月收入已增长到4万埃镑左右[4]
秋收进度近三成 现代化农机助丰收
央视网· 2025-10-05 06:37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进度近三成。各类现代化新型农机装备涌入秋收 一线,助力粮油作物颗粒归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