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保护

搜索文档
屹唐股份:公司对应用材料公司提起诉讼
格隆汇· 2025-08-13 18:03
核心诉讼事件 - 屹唐股份指控应用材料公司非法获取并使用其等离子体源及晶圆表面处理核心技术秘密 [1] - 应用材料公司被指在中国境内通过申请专利方式披露技术秘密并据为己有 [1] - 诉讼金额为人民币9999万元 案件已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案(案号:(2025)京73民初908号) [1] 技术领域 - 涉及等离子体源及晶圆表面处理相关核心技术 属于半导体设备制造关键环节 [1] 法律程序状态 - 法院已出具《民事案件受理及举证通知书》 目前案件尚未开庭审理 [1]
屹唐股份:起诉应用材料公司侵犯商业秘密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17:48
核心诉讼事件 - 公司指控应用材料公司非法获取并使用其等离子体源及晶圆表面处理核心技术秘密 [1] - 应用材料公司在中国境内以申请专利方式披露技术秘密并将专利申请权据为己有 [1] - 诉讼金额为9999万元人民币 案件已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案但尚未开庭审理 [1] 技术领域与影响 - 涉及核心技术为等离子体源及晶圆表面处理相关技术 [1] - 侵权行为对公司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1]
屹唐股份起诉应材侵犯商业秘密,法院已立案
巨潮资讯· 2025-08-13 17:24
诉讼事件概述 - 屹唐股份针对应用材料公司非法获取并使用相关技术秘密一事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并立案,诉讼金额为9999万元 [1] - 公司关键技术涉及利用高浓度、稳定均匀的等离子体进行晶圆表面处理,广泛应用于干法去胶、干法蚀刻、表面处理及改性等半导体加工设备 [1] - 应用材料公司招聘了曾在屹唐股份全资子公司MTI公司工作的两名涉案员工,该两名员工了解公司核心技术并签署了保密协议 [1] 技术秘密侵权细节 - 证据显示应用材料公司招聘两名员工后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发明专利申请,主要发明人为前述两名员工,专利申请披露了屹唐股份与MTI公司共同所有的涉案技术秘密 [1] - 屹唐股份认为应材非法获取和使用公司技术秘密,并在中国境内以申请专利的方式披露该技术秘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4] - 应材涉嫌将使用涉案技术秘密的产品向中国境内客户推广销售,进一步侵害公司商业秘密权益 [4] 诉讼请求与影响 - 屹唐股份提出6项诉讼请求,包括判令被告停止使用技术秘密,并要求应材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合计9999万元(含3倍惩罚性赔偿) [4] - 公司表示本次诉讼系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合法权益的正当举措,不会对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4] - 案件尚未开庭审理,公司暂时无法判断对利润的潜在影响,最终实际影响取决于法院判决结果 [5] 公司立场与后续行动 - 公司一贯恪守原创性研发,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4] - 公司将密切关注案件进程,根据后续进展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5]
屹唐股份(688729.SH):公司对应用材料公司提起诉讼
格隆汇APP· 2025-08-13 17:12
知识产权诉讼 - 屹唐股份指控应用材料公司非法获取并使用其等离子体源及晶圆表面处理相关的核心技术秘密 [1] - 应用材料公司被指在中国境内以申请专利的方式披露该技术秘密并将专利申请权据为己有 [1] - 屹唐股份认为应用材料公司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构成侵犯商业秘密 [1] - 公司已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案件案号为(2025)京73民初908号 [1] - 诉讼金额为人民币9999万元 [1] 案件进展 - 法院已出具《民事案件受理及举证通知书》等相关材料 [1] - 案件已立案但尚未开庭审理 [1]
科技大厂与前员工知识产权侵犯纠纷不断 创投机构紧急加强投前尽调“避雷”
经济观察网· 2025-08-09 11:24
知识产权纠纷案例 - 尊湃通讯14名前海思员工因侵犯华为商业秘密被判处有期徒刑并罚金1350万元 [2] - 京东指控九识智能侵犯其知识产权并报案 九识智能创始团队曾任职京东无人车部门 [2] - 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海辰储能多位高管曾参与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研发 [5] 纠纷特点与原因 - 纠纷共同点为前员工创业时使用原公司技术专利或商业秘密 [2] - 科研人员常误认为自身研发成果可自由使用 实际归属权属于原公司 [4] - 纠纷类型包括技术专利侵犯和商业秘密侵犯两类 [8] - 部分创业者通过使用原公司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挤压原公司市场份额 [8] 行业影响 - 创投机构开始加强投前尽调 关注技术路径与原公司专利冲突 [3][11] - 部分创投机构直接前往原公司调查竞业限制协议执行情况 [3][11] - 纠纷可能导致初创企业产品上市延迟 影响创投回报 如九识智能刚完成3亿美元B轮融资 [3] - 创新药研发领域尤其需防范类似专利侵权风险 [12] 数据与市场表现 - 海辰储能2024年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三 2023年出货量35.1GWh 年复合增速167% [5] - 九识智能4月完成约3亿美元B轮融资 [3] 解决方案建议 - 需完善竞业限制协议并确保执行 同时给予合理补偿 [10] - 建议通过事先沟通解决技术专利合规使用问题 [4] - 创投机构可设置特殊条款惩罚侵权行为 如取消后续投资或要求股权回购 [13]
尊湃芯片窃密案细节曝光:有人白天在华为,晚上去尊湃
观察者网· 2025-08-08 21:05
案件背景与细节 - 尊湃窃取华为芯片商业秘密案导致14人被判刑,首犯张琨为美国籍,早在2020年底便开始拉拢华为海思原下属刘某等人形成核心团队 [1] - 2021年初尊湃成立,专注WIFI6芯片研发,创业第一年海思前员工占比高达60%,员工涉及芯片射频、SoC、数字、算法等各环节共近百人 [1] - 为规避华为竞业限制,涉案人员分批离职并化名,如高管周某化名胡某,顾某某化名杜某某 [2] - 20多位原华为员工离职前通过抄写、拍照、截图等方式窃取芯片电路图、版图、规格参数等保密信息作为"投名状"入职尊湃 [2] 窃密手段与融资情况 - 尊湃研发过程中,刘某等人与华为在职员工内外勾结,通过手抄、截屏方式窃密,何某某甚至绕过安全系统获取机密并通过内部通讯工具外传 [4] - 尊湃在2022年5月获10余家机构数亿元Pre-A轮融资,11月再获Pre-A+轮投资,2023年1月完成A轮融资 [4] - 为逃避法律责任,尊湃将窃取信息做出的第一版芯片改头换面成第二版后删除第一版,并伪造刘某离职假象 [4] 案件侦破与判决 - 2023年底上海警方侦破此案,抓获14人,查扣7台服务器,侵权芯片技术40个技术点与华为商业秘密90%以上同一性 [5] - 首犯张琨曾紧急清理转移证据并尝试反向工程规避侵权,但未成功 [5] - 14人被判刑,其中5人实刑,总罚金1350万元,首犯张琨被判6年罚300万,核心人员周某判5年罚120万,刘某判4年6个月罚150万 [5][6] 涉案人员案例 - 刘某曾为北大清华学霸,因高薪及期权诱惑非法利用职务之便勾结海外工程师,被判1年6个月缓刑罚70万 [7] - 工程师赵某某未收受好处但帮助校准技术方案,被判1年缓刑罚20万 [7] - 工程师王某某曾因窃密被华为处罚仍不改,化名后通过劳务派遣递交"投名状",被判1年9个月缓刑罚70万 [7] 案件影响与警示 - 该案体现公司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员工智力成果的决心,警示企业需加强商业秘密保护 [8] - 案件表明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提升,警示试图投机取巧者勿挑战法律底线 [8]
前海思14名员工窃取华为商业秘密被判刑
华尔街见闻· 2025-08-08 20:00
案件判决结果 -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公司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一审判决14人获刑 其中5人实刑 首犯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其余13人分别被判处1至5年不等刑期并处罚金20万至150万元不等 总计罚金1350万元 [1] - 侵权芯片技术经鉴定有40个技术点与华为商业秘密密点具有90%以上同一性 构成实质性相同 [1] 案件事实经过 - 2021年2月华为海思原高管张某、刘某等人离职后设立科技公司 通过高薪和股权利诱方式诱导原公司研发人员跳槽 [1] - 涉案人员在离职前通过摘抄、截屏等方式非法获取华为芯片技术信息 并运用于同类型芯片设计 [1] - 窃密行为导致华为商业秘密灭失 损失根据研发成本及收益等商业价值认定 [1] 案件侦破过程 - 2023年12月上海警方在公安部指挥和江苏警方配合下侦破此案 抓获14名犯罪嫌疑人并查扣7台存储侵权技术的服务器 [2] - 该案为侵犯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件 随着法院宣判正式尘埃落定 [2]
台积电2nm泄密,日企解雇一人
观察者网· 2025-08-08 14:14
8月7日,彭博社报道称,东京电子株式会社宣布解雇其台北分公司的一名员工,这是自台当局逮捕六名 涉嫌窃取台积电商业机密的嫌疑人以来,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表声明。 这家日本芯片设备制造商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正在配合正在进行的调查,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任何数 据与第三方共享。 8月6日,据智通财经报道称,台积电全力冲刺年底前量产2纳米先进制程之时,却被曝出重大泄密事 件。台积电8月5日证实,因2纳米制程商业秘密泄漏开除多名员工。 台积电指出,近期在常规的监控情况下侦测到违规行为,经内部调查发现涉及商业秘密泄漏情况。由于 公司建立全面及完备的监控机制,得以及早发现,已对涉事违规人员进行严厉惩处,并采取相关法律行 动,此案已进入司法程序。 台积电强调,对任何违反公司保护商业秘密规定,以及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秉持零容忍的态度,绝对从 严处理,追究到底。 经调查,此次事件约有10人涉案。其中1人为跳槽至东京电子的台积电前员工,已被收押。他与过去在 台积电工作期间认识的先进制程研发人员取得联系,从而获得台积电商业秘密。 智通财经称,有6人为研发中心人员,因在职期间通过网络传送2纳米相关资料,已被台积电调离原单 位。 另3人为2纳米试 ...
界面早报 | 就理想i8碰撞测试相关方发布联合声明;特朗普对印度加征25%的额外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8-07 07:16
电影行业 - 2025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突破2亿[1] 汽车行业 - 理想汽车、中国汽研及东风柳汽联合倡议行业严格自律 杜绝不当竞争行为 聚焦车辆安全性能提升与技术创新[2] 半导体行业 - 台积电因2纳米制程商业秘密泄漏事件开除多名员工 涉案约10人 包括1名前员工被收押 6名研发人员调离 3名试产人员被开除并移交司法部门[3] 上市公司监管 - *ST东通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黄永军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4] 国际贸易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印度商品加征25%额外关税 以回应印度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5] 科技公司投资 - 苹果将增加1000亿美元的美国投资承诺[6] 货币政策 - 美联储官员卡什卡利表示今年降息两次似乎合适 若通胀因关税上升可能暂停降息或加息[7]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道指涨0.19% 纳指涨1.21% 标普500涨0.73%[8] - 苹果股价大涨超5% 亚马逊涨4% 特斯拉涨超3%[8] - 知名零售商及消费电子板块涨幅居前 Shopify涨超21% 沃尔玛涨超4%[8] - 减肥药及化学制品板块跌幅居前 陶氏化学跌超4% 诺和诺德跌近4%[8] - AMD因业绩不及预期跌超6% 超微电脑跌超18% Snap跌超17%[8]
董明珠那句话含金量还在上升!国产芯片监管需加强,堵住“后门”
搜狐财经· 2025-08-05 18:46
案件判决与处罚 - 上海第三人民法院于2025年7月28日对张琨等14人侵犯商业秘密罪作出判决,主犯张琨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及5年行业禁入 [1][20] - 14人犯罪团伙合计罚金达1350万元,尊湃通讯公司账户9500多万元现金被冻结清算,公司强制解散且所有技术资料依法销毁 [22] 技术窃取细节 - 尊湃通讯通过U盘拷贝、拍照、截屏、手抄及隐藏加密硬盘等方式窃取华为芯片核心技术,服务器中查获证据显示40个关键技术点与华为商业秘密达90%以上同一性 [9][18][25] - 被窃取的WiFi6芯片项目投入超9亿元人民币研发资金及数年工程师心血,14名核心研发人员涉及违规离职 [14][16] 资本运作与公司发展 - 尊湃通讯2011年成立后获A轮融资3亿元人民币,公司估值迅速攀升至15亿元,资本过度追捧创始人背景而忽视技术来源审查 [5][7][12] - 行业自主研发WiFi6基带代码需消耗数千万美元及3年时间,但资本快速涌入助长技术窃取投机行为 [10][31] 行业影响与自主创新进展 - 案件印证内部监管重要性,华为承认经济损失赔偿无法弥补核心竞争力流失及技术领先窗口期延误 [16][18] - 同期国内芯片领域取得突破:湖北梦芯科技发布全球首款北斗优先全频点高精度芯片,龙芯中科推出100%自主知识产权工控芯片,华为昇腾算力达英伟达同级系统1.6倍 [26][27] 人物背景与争议言论 - 创始人张琨具美国留学及高通工作经历,曾任华为海思技术总监,其海归背景加剧行业对"内部挖墙脚"风险的关注 [5][16][26] - 董明珠4月22日"防海归间谍"言论引发争议,但案件判决结果间接佐证其关于内部监管加强的观点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