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设备

搜索文档
“不要内卷,要联合”!中微公司董事长重磅发声:芯片设备业存在15种内卷形式,产业链过分垂直整合带来不公平竞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3:51
行业挑战与内卷现象 - 半导体微观加工设备产业面临十大挑战 包括恶性竞争和15种行业内卷表现形式 如现场解剖复制设备 设备商与零部件商不公平条款 利用媒体诋毁竞争者等[1] - 垂直整合垄断尝试指大型芯片制造公司同时涉足芯片制造 设备及关键零部件领域 通过产业链过分垂直整合达到垄断目的[1] 垂直整合的不公平竞争 - 国际芯片制造商与设备商高度分工 芯片制造以台积电 三星 格罗方德为代表 设备商以阿斯麦 应用材料 泛林集团为代表[2] - 国内同样高度分工 芯片制造商包括中芯国际 华虹公司 晶合集成 设备商包括中微公司 北方华创 盛美上海[2] - 垂直整合导致芯片制造厂商担忧技术机密泄露 其他芯片制造公司忌讳购买垂直整合公司的设备[3] - 垂直整合厂商可能通过芯片制造工厂将Know How知识透露给其设备厂商 ASML强调信息安全是全球化工商业基本承诺[4] 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现状 - 去胶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 基本实现国产化 热处理 刻蚀设备和清洗设备国产化率约20% CMP和PVD设备国产化率约10% 涂胶显影设备正实现从0到1突破[5] - 半导体设备研发需要巨额资金和漫长时间 加工微观纳米结构接近物理极限 需集成50多个学科知识和技术[5] - 微观加工设备开发需要大量研发经费 研发资金可达设备售价的10倍 30倍乃至100倍[5] 行业发展建议 - 应鼓励小型设备公司与规模较大公司合作 降低国内设备产业内耗 促进半导体设备产业健康发展[6] - 中微公司推出六款半导体设备产品 覆盖等离子体刻蚀 原子层沉积及外延等关键工艺 展示技术硬实力[6]
中微公司董事长重磅发声:芯片设备业存在15种内卷形式 产业链过分垂直整合是一种不公平竞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2:13
行业垂直整合问题 - 历史上大型芯片制造公司曾尝试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实现垄断 但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1][3] - 垂直整合模式导致不公平竞争 可能造成芯片制造公司的技术和商业机密泄露[3] - 国际和国内芯片行业均保持高度分工格局 制造与设备领域由不同企业主导[2]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现状 - 去胶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0%以上 基本实现国产替代[6] - 热处理 刻蚀设备和清洗设备国产化率约20% CMP和PVD设备国产化率约10%[6] - 涂胶显影设备正在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6] 行业发展挑战与建议 - 半导体微观加工设备开发需要集成50多个学科知识 且研发资金可达设备售价的10倍至100倍[6] - 应鼓励小型设备公司与规模较大企业合作 减少产业内耗[6] - 行业存在15种内卷表现形式 包括解剖复制设备 不公平条款和媒体诋毁竞争者等[5] 企业动态 - 中微公司推出六款新设备 覆盖等离子体刻蚀 原子层沉积及外延等关键工艺[7] - 中微公司当前股价195.40元 市值达1223亿元[5]
半年赚到161亿,中国最强芯片设备企业,杀进全球前6名
搜狐财经· 2025-08-29 12:14
全球芯片设备行业格局 - 历史上全球前10大芯片设备企业全部被美国、日本、荷兰垄断 国产厂商无一进入前十[1] - 国内半导体企业高度依赖进口设备 设备成为海外制裁的关键卡点[1] 国产设备替代进展 - 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通过产品种类和工艺节点突破持续提升设备性能[3] - 北方华创成为国产替代进程中表现最突出的企业 近年发展迅猛[3] 北方华创排名跃升 - 公司2022年未进入全球前十 2023年跃升至全球第8名 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全球第6名[5] - 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全球第6排名 仅次于ASML、应用材料、泛林、东京电子、科磊[7] 北方华创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1.42亿元 同比增长29.51%[5] - 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32.08亿元 同比增长14.97%[5] 公司竞争优势 - 业务覆盖众多产品线 提供全种类设备满足芯片生产线配套需求[7] - 技术达到14nm水平 部分领域甚至实现7nm、5nm工艺突破[7] 产业链发展前景 - 中国芯片产业需要EDA、材料、设备、制造技术等全产业链协同突破[9] - 更多企业需像北方华创持续努力 才能彻底解决芯片产业卡脖子问题[9]
日本芯片设备业,推动大合并?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6 09:2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日本芯片工具真空部件制造商尚未从人工智能热潮中获益 尽管AI刺激英伟达芯片等硬件投入数十亿美元 [2] - 日本真空部件国内销售额不足1000亿日元(6.8亿美元) 属于利基但关键领域 [2] - 行业存在数十家专业公司竞争 市场高度分散 [2][3] - 小型供应商面临利润率压力 难以要求涨价 客户利润率达30%而部分供应商利润率不足10% [3][4] 公司战略与行动 - 丸前株式会社以90亿日元收购同行KM铝业公司 推动行业整合 [2] - 公司年收入约50亿日元(3450万美元) 在日本真空腔体市场占有7%份额 [3] - 营业利润率显著改善 截至5月的九个月达20% 上一财年仅3% [3] - 潜在目标包括芯片制造最终阶段组件工具商及树脂技术公司 同时关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 [2] 整合障碍与竞争环境 - 私营竞争对手获地方银行强力支持 拒绝出售意愿普遍 [4] - 客户芯片设备公司反对供应商联合 因真空组件定制化可能泄露芯片制造技术 [4] - 外国公司(如台湾国巨)竞购日本资产 寻求获取日本数十年积累的芯片技术 [4] - 丸前拟采用控股结构构建防火墙 解决客户对商业机密泄露的担忧 [4]
美股异动丨应用材料大跌超13%,业绩展望逊预期
格隆汇· 2025-08-15 21:57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应用材料盘初一度跌超13%,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 [1] - 上财季营收同比增长7.7%至73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估均值72.1亿美元 [1] - 上财季每股收益为2.48美元,高于预估的2.36美元 [1] 财务展望与分析师预期 - 预计本财季营收约为67亿美元,远低于分析师平均预估的73.2亿美元 [1] - 预计剔除部分项目后每股收益为2.11美元,低于分析师预估的2.38美元 [1] - 多家投行下调目标价,花旗下调至205美元,瑞穗下调至200美元,富国银行下调至205美元 [2] 行业与市场挑战 - 来自某些客户的需求正在减少,技术出口面临审批延迟 [1] - 关税谈判久拖不决及其他经济因素促使大客户推迟部分采购 [1]
中国芯片设备公司起诉美企窃密
环球时报· 2025-08-15 19:48
诉讼事件 - 屹唐股份起诉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诉讼金额为人民币9999万元 [1] - 诉讼已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案 [1] - 应用材料公司被指控非法获取并使用屹唐股份的等离子体源及晶圆表面处理核心技术秘密 [1] 技术争议 - 争议技术涉及等离子体的产生和处理方法的核心技术,包括相关设备结构及技术工艺 [1] - 应用材料公司通过招聘屹唐股份前员工获取技术秘密 [1] - 应用材料公司以专利申请方式在中国披露该技术秘密 [1] 涉案人员 - 两名曾在屹唐股份全资子公司Mattson Technology工作的员工涉案 [1] - 该两名员工作为主要发明人参与了应用材料公司的相关专利申请 [1]
美国芯片设备巨头应用材料业绩展望逊色
格隆汇APP· 2025-08-15 08:17
业绩展望 - 公司预计本财季营收约67亿美元 远低于分析师平均预估的73.2亿美元 [1] - 公司预计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11美元 低于分析师预估的2.38美元 [1] - 上财季营收同比增长7.7%至73亿美元 高于分析师预估均值72.1亿美元 [1] - 上财季每股收益2.48美元 高于分析师预估的2.36美元 [1] 市场反应 - 公司股价盘后一度重挫12% [1] 行业环境 - 贸易争端抑制芯片设备需求 部分客户需求减少 [1] - 技术出口面临审批延迟问题 [1] - 关税谈判久拖不决及经济因素导致大客户推迟采购计划 [1]
芯片设备巨头,关闭深圳工厂
半导体芯闻· 2025-08-11 18:09
公司战略调整 - 关闭深圳宝安区厂房以优化全球供应链 影响约950名员工[2] - 预计提升关键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全球制造运营的成本竞争力、灵活性及运营韧性[2] - 附属公司自愿清盘产生一次性重组成本约3.6亿元人民币 主要包含遣散费、停产相关成本及存货撇销[3] 财务影响 - 被关闭实体AEC去年录得公司内部营业收入约4.9亿元人民币 净收益2060万元人民币[2] - AEC年度盈利占公司整体盈利5%或以上[2] - 预计自愿清盘后每年可节省成本约1.15亿元人民币[3] 运营保障 - 全球其他关键制造基地运营不受关厂影响[2] - 供应链体系已全面协调一致 确保为客户提供不间断供货[2] - 产品及服务品质与供应情况不会受到任何影响[2]
氪星晚报|茅台旗下基金、中信证券投资等入股乐聚机器人公司;SHEIN:累计研发超170项精益工具;因信息系统故障,俄航取消42个航班
36氪· 2025-07-28 18:35
半导体与芯片设备行业 - 阿斯麦等欧洲芯片设备股因三星赢得特斯拉AI芯片生产合同而上涨 同时美欧贸易协议缓解贸易战忧虑为行业提供额外提振 [1] 人工智能与跨境电商 - 阿里国际跨境电商AI解决方案Marco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之星 头部跨境服务商如妙手 店小秘等均已接入其AI服务 外部生态伙伴AI调用量增长23倍 [1] 汽车与新能源行业 - 韩国环保型汽车注册量首次突破300万辆 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需求增长是主要驱动力 内燃机汽车注册量减少24.9万辆 [3] - 岚图汽车注册资本增加19%至约36.7亿人民币 原股东赣锋锂业等退出 新增东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股东 [6]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 - SHEIN累计研发170余项精益工具 向供应商交付近6000件 相关工序效率平均提升80% [2] - 乐聚机器人获茅台旗下基金 中信证券投资等入股 注册资本增至约227万人民币 新增股东包括东方精工等 [3] - 富维股份与月泉仿生成立机器人应用实验室 联合产业链企业探索仿生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 [6] - 宇树科技指出人形机器人面临"伪智能"困局 核心缺陷包括环境感知碎片化和多任务泛化能力不足 [8] 医疗与生物科技 - 以色列理工学院开发新型可穿戴设备 可实时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药物浓度 技术可适配多种慢性病管理 [7] - 百时美施贵宝在中国获批首个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双免疫疗法 为特定患者提供无化疗治疗方案 [8] 消费电子与智能硬件 - 酷赛智能中标荣耀AI NAS相框项目 负责全链条服务 产品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量产 [7] 投融资动态 - 宁德时代子公司"时代智能"首轮融资投后估值超百亿元 资金将用于滑板底盘项目量产及新技术研发 [4] - 包子连锁品牌"堂上堂"完成数百万元Pre-A轮融资 资金用于供应链建设和人才团队组建 [5] 政策与区域经济 - 上海发放3亿元模型券和1亿元语料券 支持企业采购大模型API和高质量语料 最高补贴500万元 [9] - 马来西亚央行下调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至4%-4.8% 主因贸易和关税不确定性影响全球前景 [10]
Meta(META.US)拒签欧盟AI行为准则 称其“过度监管”将扼杀创新
智通财经网· 2025-07-18 23:54
Meta拒绝签署欧盟《人工智能行为准则》 - Meta Platforms拒绝签署欧盟针对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制定的《人工智能行为准则》,认为该准则存在"监管过度",会抑制企业创新发展 [1] - 公司全球事务负责人Joel Kaplan公开表示欧洲在AI监管上走"错误的道路",认为准则引入法律不确定性并超出《人工智能法案》原意 [1] - Kaplan指出过度监管将限制前沿AI模型在欧洲的开发与部署,并扼杀基于AI模型的欧洲商业模式 [1] 欧盟《人工智能行为准则》背景 - 欧盟委员会上周公布准则最终版本,采取"自愿签署"原则,企业可自主决定是否参与 [1] - 该准则将于下月生效,是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延伸,旨在提高通用AI模型透明度与安全性 [1] - 准则目标是为开发者和用户提供更清晰的合规框架 [1] 行业对欧盟新规的反应 - Meta并非唯一反对新规的科技公司,荷兰ASML和欧洲空客等公司曾联名致信欧盟要求延后执行时间两年 [1] - 与Meta相反,OpenAI已承诺签署该准则 [1] Meta人事变动 - Joel Kaplan于今年接替Nick Clegg出任Meta全球事务主管 [2] - Kaplan曾在Facebook担任美国政策副总裁,并在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政府任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