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美股策略:宽松预期不抵避险情绪:“蟑螂理论”发酵,避险情绪进一步升温
国泰君安国际· 2025-10-17 16:31
核心观点 - 美股市场面临贸易摩擦升温与区域性银行坏账风险的双重压力,但美联储宽松预期、企业亮眼财报以及APEC会议前的谈判窗口为市场提供了支撑,预计美股将维持震荡上行态势 [1][3][16] - "蟑螂理论"发酵警示潜在风险可能比表面更严重,避险情绪升温导致防御型板块表现强势 [1][15][18] 贸易摩擦影响 - 中美贸易摩擦升温是扰动美股的核心变量,10月10日特朗普威胁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全部出口产品加征100%关税,并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引发市场回调 [3][4][6]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加剧供应链担忧,中国占全球稀土开采量超60%,精炼产能占比超90%,新规要求稀土价值占比0.1%以上的商品需获出口许可 [5] - 贸易摩擦导致纳斯达克100指数单日大跌3.49%,VIX指数跳升至22点,但市场耐受度提升使跌幅小于4月初调整 [6][8] - 特朗普称不会取消中美元首会晤,副总统万斯释放重启谈判信号,市场情绪缓解,必需消费品和公用事业板块表现强势 [3][9][11] 货币政策支持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保留10月降息可能性,并暗示未来几个月可能停止缩表,为市场提供宽松预期支撑 [3][11][12] - 鲍威尔旨在避免重演2019年9月"钱荒"事件(隔夜回购利率飙升至10%),宽松政策将利好流动性敏感的科技和成长板块 [12][16] 企业财报与风险 - 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第三季度业绩超预期,投行业务强势回升,摩根士丹利股价单日涨幅超6% [3][13][15] - 科技板块需求强劲,阿斯麦订单金额超预期,台积电营收略高于指引,反映AI竞争推动需求增长 [3][13] - 区域性银行Zions Bancorp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因不良商业抵押贷款投资基金欺诈蒙受损失,引发"蟑螂理论"担忧,银行板块普跌拖累市场 [3][15] 未来市场展望 - 政府停摆影响有限,2018年12月停摆后市场很快反弹,投资者更关注政策解决路径而非风险本身 [16] - APEC会议(10月31日-11月1日)为中美谈判提供关键窗口,市场预期贸易冲突避免升级,为美股提供短期缓冲 [3][16] - 美联储宽松政策抬升估值,尤其利好科技和成长板块,叠加企业基本面支撑,美股或维持震荡上行 [3][16]
阿斯麦财报前景面临考验 AI订单与2026指引成焦点
格隆汇APP· 2025-10-14 17:44
格隆汇10月14日|阿斯麦欧股在一个多月内上涨了45%,9月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录得二十 年来表现最好的单月。在周三业绩公布前预期高企之际,关键问题在于其能否给出较7月更强的明年指 引。随着贸易局势不确定性持续,投资者也在寻找证据,证明芯片设备商能够从这波AI热潮中实现变 现。"投资者现在想看到,芯片制造商与AI相关的资本开支上升是否开始传导到ASML的订单簿 上,"Centive Global组合经理Reinder Wietsma说。摩根大通团队称,阿斯麦近期涨幅主要由对冲基金买 入推动,长线资金多在场外观望。尽管更乐观的2026年前景可能会受到欢迎,但担忧在于"管理层或许 仍无法给出足够清晰的说明。" ...
A股,临近尾盘,为何突然跳水了,原因是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9-27 07:25
沪指相对来说,走势收敛了一点,不过接近下午14点时也失去了盘中的抵抗,一路跳水到收盘,最终下跌了25点,跌幅达到了0.65%。 这是因为,盘中的抵抗以及下午的最终跳水,都离不开科创板指数的波动,其实科创50指数在13点49分之前都挺强的,分时里连跌了三次,每次都能拉起 来,如果拿沪指的分时走势与此对比,简直如出一辙。 还有一点,就是昨天文章中说得很清楚,芯片设备开始上涨的时候,说明了芯片指数已经出现了扩散的情形,往往这种状态预示着科技股走势已经没有之前 那么强了,换句话说有补涨的属性,也说明资金开始恐高了,所以这才是为什么今天科技股领跌的核心。 A股今天走势不太好,之前领涨的科技股出现了全面调整,比较典型的如创业板的两大算力龙头下跌幅度都超过了4%,还有像昨天表现比较好的宁德时 代,曾经带动了新能源板块创出了新高,而今天直接下挫3.17%,几乎将昨天的阳线快要吞吃了,正是因为创业板的两大核心力量,一个是算力,一个是储 能,这两大行业的龙头都出现了明显的跳水走势,才导致了创业板指数收盘时候重挫了2.6%,一度将昨天的新高阳线全部吞吃了。 第二,资金乏力现象。 咱别的不说,各位看看上证指数的走势图就会发现,从8月 ...
“不要内卷,要联合”!中微公司董事长重磅发声:芯片设备业存在15种内卷形式,产业链过分垂直整合带来不公平竞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3:51
行业挑战与内卷现象 - 半导体微观加工设备产业面临十大挑战 包括恶性竞争和15种行业内卷表现形式 如现场解剖复制设备 设备商与零部件商不公平条款 利用媒体诋毁竞争者等[1] - 垂直整合垄断尝试指大型芯片制造公司同时涉足芯片制造 设备及关键零部件领域 通过产业链过分垂直整合达到垄断目的[1] 垂直整合的不公平竞争 - 国际芯片制造商与设备商高度分工 芯片制造以台积电 三星 格罗方德为代表 设备商以阿斯麦 应用材料 泛林集团为代表[2] - 国内同样高度分工 芯片制造商包括中芯国际 华虹公司 晶合集成 设备商包括中微公司 北方华创 盛美上海[2] - 垂直整合导致芯片制造厂商担忧技术机密泄露 其他芯片制造公司忌讳购买垂直整合公司的设备[3] - 垂直整合厂商可能通过芯片制造工厂将Know How知识透露给其设备厂商 ASML强调信息安全是全球化工商业基本承诺[4] 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现状 - 去胶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 基本实现国产化 热处理 刻蚀设备和清洗设备国产化率约20% CMP和PVD设备国产化率约10% 涂胶显影设备正实现从0到1突破[5] - 半导体设备研发需要巨额资金和漫长时间 加工微观纳米结构接近物理极限 需集成50多个学科知识和技术[5] - 微观加工设备开发需要大量研发经费 研发资金可达设备售价的10倍 30倍乃至100倍[5] 行业发展建议 - 应鼓励小型设备公司与规模较大公司合作 降低国内设备产业内耗 促进半导体设备产业健康发展[6] - 中微公司推出六款半导体设备产品 覆盖等离子体刻蚀 原子层沉积及外延等关键工艺 展示技术硬实力[6]
中微公司董事长重磅发声:芯片设备业存在15种内卷形式 产业链过分垂直整合是一种不公平竞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2:13
行业垂直整合问题 - 历史上大型芯片制造公司曾尝试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实现垄断 但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1][3] - 垂直整合模式导致不公平竞争 可能造成芯片制造公司的技术和商业机密泄露[3] - 国际和国内芯片行业均保持高度分工格局 制造与设备领域由不同企业主导[2]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现状 - 去胶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0%以上 基本实现国产替代[6] - 热处理 刻蚀设备和清洗设备国产化率约20% CMP和PVD设备国产化率约10%[6] - 涂胶显影设备正在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6] 行业发展挑战与建议 - 半导体微观加工设备开发需要集成50多个学科知识 且研发资金可达设备售价的10倍至100倍[6] - 应鼓励小型设备公司与规模较大企业合作 减少产业内耗[6] - 行业存在15种内卷表现形式 包括解剖复制设备 不公平条款和媒体诋毁竞争者等[5] 企业动态 - 中微公司推出六款新设备 覆盖等离子体刻蚀 原子层沉积及外延等关键工艺[7] - 中微公司当前股价195.40元 市值达1223亿元[5]
半年赚到161亿,中国最强芯片设备企业,杀进全球前6名
搜狐财经· 2025-08-29 12:14
全球芯片设备行业格局 - 历史上全球前10大芯片设备企业全部被美国、日本、荷兰垄断 国产厂商无一进入前十[1] - 国内半导体企业高度依赖进口设备 设备成为海外制裁的关键卡点[1] 国产设备替代进展 - 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通过产品种类和工艺节点突破持续提升设备性能[3] - 北方华创成为国产替代进程中表现最突出的企业 近年发展迅猛[3] 北方华创排名跃升 - 公司2022年未进入全球前十 2023年跃升至全球第8名 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全球第6名[5] - 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全球第6排名 仅次于ASML、应用材料、泛林、东京电子、科磊[7] 北方华创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1.42亿元 同比增长29.51%[5] - 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32.08亿元 同比增长14.97%[5] 公司竞争优势 - 业务覆盖众多产品线 提供全种类设备满足芯片生产线配套需求[7] - 技术达到14nm水平 部分领域甚至实现7nm、5nm工艺突破[7] 产业链发展前景 - 中国芯片产业需要EDA、材料、设备、制造技术等全产业链协同突破[9] - 更多企业需像北方华创持续努力 才能彻底解决芯片产业卡脖子问题[9]
日本芯片设备业,推动大合并?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6 09:2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日本芯片工具真空部件制造商尚未从人工智能热潮中获益 尽管AI刺激英伟达芯片等硬件投入数十亿美元 [2] - 日本真空部件国内销售额不足1000亿日元(6.8亿美元) 属于利基但关键领域 [2] - 行业存在数十家专业公司竞争 市场高度分散 [2][3] - 小型供应商面临利润率压力 难以要求涨价 客户利润率达30%而部分供应商利润率不足10% [3][4] 公司战略与行动 - 丸前株式会社以90亿日元收购同行KM铝业公司 推动行业整合 [2] - 公司年收入约50亿日元(3450万美元) 在日本真空腔体市场占有7%份额 [3] - 营业利润率显著改善 截至5月的九个月达20% 上一财年仅3% [3] - 潜在目标包括芯片制造最终阶段组件工具商及树脂技术公司 同时关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 [2] 整合障碍与竞争环境 - 私营竞争对手获地方银行强力支持 拒绝出售意愿普遍 [4] - 客户芯片设备公司反对供应商联合 因真空组件定制化可能泄露芯片制造技术 [4] - 外国公司(如台湾国巨)竞购日本资产 寻求获取日本数十年积累的芯片技术 [4] - 丸前拟采用控股结构构建防火墙 解决客户对商业机密泄露的担忧 [4]
美股异动丨应用材料大跌超13%,业绩展望逊预期
格隆汇· 2025-08-15 21:57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应用材料盘初一度跌超13%,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 [1] - 上财季营收同比增长7.7%至73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估均值72.1亿美元 [1] - 上财季每股收益为2.48美元,高于预估的2.36美元 [1] 财务展望与分析师预期 - 预计本财季营收约为67亿美元,远低于分析师平均预估的73.2亿美元 [1] - 预计剔除部分项目后每股收益为2.11美元,低于分析师预估的2.38美元 [1] - 多家投行下调目标价,花旗下调至205美元,瑞穗下调至200美元,富国银行下调至205美元 [2] 行业与市场挑战 - 来自某些客户的需求正在减少,技术出口面临审批延迟 [1] - 关税谈判久拖不决及其他经济因素促使大客户推迟部分采购 [1]
中国芯片设备公司起诉美企窃密
环球时报· 2025-08-15 19:48
诉讼事件 - 屹唐股份起诉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诉讼金额为人民币9999万元 [1] - 诉讼已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案 [1] - 应用材料公司被指控非法获取并使用屹唐股份的等离子体源及晶圆表面处理核心技术秘密 [1] 技术争议 - 争议技术涉及等离子体的产生和处理方法的核心技术,包括相关设备结构及技术工艺 [1] - 应用材料公司通过招聘屹唐股份前员工获取技术秘密 [1] - 应用材料公司以专利申请方式在中国披露该技术秘密 [1] 涉案人员 - 两名曾在屹唐股份全资子公司Mattson Technology工作的员工涉案 [1] - 该两名员工作为主要发明人参与了应用材料公司的相关专利申请 [1]
美国芯片设备巨头应用材料业绩展望逊色
格隆汇APP· 2025-08-15 08:17
业绩展望 - 公司预计本财季营收约67亿美元 远低于分析师平均预估的73.2亿美元 [1] - 公司预计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11美元 低于分析师预估的2.38美元 [1] - 上财季营收同比增长7.7%至73亿美元 高于分析师预估均值72.1亿美元 [1] - 上财季每股收益2.48美元 高于分析师预估的2.36美元 [1] 市场反应 - 公司股价盘后一度重挫12% [1] 行业环境 - 贸易争端抑制芯片设备需求 部分客户需求减少 [1] - 技术出口面临审批延迟问题 [1] - 关税谈判久拖不决及经济因素导致大客户推迟采购计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