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具身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新股消息 | 微亿智造递表港交所 为中国最大的EIIR供应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6:56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9月28日披露,常州微亿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亿智造)向港交所 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东方证券(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多场景、多行业商业化先行者:该公司是全球首批在多个复杂工业场景中实现具身智能规模化商业化落 地的领先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已在真实的工业场景中实现了规模商业化落地,包括对精度、稳定性 及可靠性要求极高的3C电子、汽车制造、新能源、快消品及半导体等行业。 基于平台化的技术能力,该公司形成了三条相辅相成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从核心技术部件到产线级解 决方案的全方位价值: EIIR产品:该公司提供标准化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可集成到生产线中执行任务并学习新任务, 无需人工编程,从而实现柔性生产。该公司的EIIR产品由AI模型完全驱动,具备端到端自主作业能力, 可通过智能感知、路径规划、实时轨迹生成与自适应工艺执行,无缝适应多种工业场景。 AI赋能的智能化产品:该公司为客户提供嵌入了人工智能能力的定制化工业装备。与该公司的旗舰EIIR 产品不同,此类产品的AI能力主要聚焦于视觉感知、数据分析及流程优化,而不涉及由AI驱动的复杂 机器人运动控制。通过将自研的核心技术模 ...
锚定“全球化”,江苏智造构建创新矩阵
新华日报· 2025-09-29 05:11
工博会江苏企业参与概况 -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汇聚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家中外展商,其中江苏工业企业及相关机构超过780家 [1] - 江苏一批中小企业如常州微亿智造、蓝昊智能等携带行业领先技术产品亮相,通过技术突破、品牌共创、生态协同与国际巨头平等对话 [1] 展会规模与观众数据 - 展会到场专业观众达22.4万人次,来自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专业观众数较上届同期增长11% [2] - 截至9月27日14时,超千项新技术新展品首展首发 [2] 创新技术与产品展示 - 常州微亿智造全球首发工业具身智能柔性生产线“创TRON”,由8台机器人组成,具备复合技能,通过算法实现故障瞬间处理与产线协同 [2] - 该技术破解制造业效率、柔性与成本的“不可能三角”,使产品切换从传统数小时甚至数天缩短至分钟级调整 [2][3] - 在万帮数字能源应用中,单台机器人可替代1—2人,投资回收期控制在一年内 [3] - 全球首套“抛槽一体设备”将传统两台设备功能集成一体,价格仅为传统方案的2/3 [3] - “AI+手持终端”自研36套OCR模型,2秒内完成整托盘标签识别,读码准确率达99.99%,上线3个月内成交近100家客户 [4] 国际合作与品牌升级 - 南京蓝昊智能与意大利萨瓦尼尼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创新品牌“Metevo”,开创工业母机领域由中方研发生产、外方负责中国以外全球销售的新模式 [5][6] - 洽兴包装欧洲新工厂将引入常州微亿智造整体解决方案,是中国工业包装领域首次向欧洲输出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3] - 苏州帕玛自研智能打磨设备已反销德国 [3] 产业生态与全球竞争力 - 江苏制造业呈现“大象与羚羊共舞”生态格局,M·Nanox展示纳米级旋转/直线电机,步进分辨率达0.5纳米,打破精密工程领域长期枷锁 [8] - 青量集团70%产品出口欧美,全自研高精度测量产品应用于航天、芯片等精密领域 [8] - 恒立液压墨西哥工厂投产,实现从“卖产品”到“本地化服务”跨越,新开发线性执行器进入国际人形机器人厂商供应链 [7] 行业增长数据 - 今年1—8月江苏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达10.7%,装备制造业贡献率达68.8% [9] - 细分行业中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增长13.2%,光纤光缆及锂离子电池制造增长12.4% [9]
优艾智合冲刺港股“移动操作机器人第一股”,创始团队为西安交大“90后”学霸
中国基金报· 2025-09-28 22:17
【导读】优艾智合冲刺港股IPO,2024年以收入计排名全球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第一 9月26日,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艾智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申请通过港交所18C章程在主板上市,中金 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这意味着,港股市场或即将迎来"移动操作机器人第一股"。 作为工业具身智能领域的先行者和领导者,优艾智合在招股书中披露了其高速增长的营收数据——2022年至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 80.9%。但另一方面,公司三年累计亏损近7亿元的现状,也揭示了高科技企业在商业化初期的典型挑战。 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排名全球第一 优艾智合将自己定位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工业具身智能科技公司",其核心业务可概括为"一脑多态"工业具身智能系统。所谓"一脑",指高 泛化工业具身智能模型MAIC,它赋予机器人感知、决策与交互能力。而"多态"则是指基于该模型的多种形态具身智能机器人。 这一技术架构支撑了优艾智合在两大应用场景的规模化落地——工业物流和巡检运维。从营收构成来看,工业物流场景贡献了主要收入, 2025年上半年占比达61.3%,巡检运维场景则占38.7%。 见习记者 夏天 目前,优艾智合客户已覆盖半导体、 ...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商微亿智造递表港交所
格隆汇APP· 2025-09-28 21:15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览 - 公司于2024年9月28日向港交所提交主板上市申请 独家保荐人为东方证券[1]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 专注于通过全栈式软硬件系统开发自主感知、决策和执行复杂任务的EIIR产品[1] - 按2024年收益计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EIIR供应商 业务覆盖3C电子、汽车制造、新能源、快消品及半导体等高要求工业场景[2] 财务表现 - 收益从2022年人民币2.21亿元增长至2024年人民币6.00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达人民币4.12亿元[3] - 年/期内溢利2022年亏损人民币9201万元 2024年实现盈利人民币1573.9万元 2025年上半年盈利人民币668.4万元[3] - 旗舰产品EIIR收益从2022年人民币33.8百万元增至2024年人民币271.8百万元 两年间先后增长237.5%和138.2%[2] 产品结构与盈利能力 - EIIR产品收益占比从2022年15.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53.6% 成为主要收益驱动力[2] - EIIR业务线毛利率从2022年45.7%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54.1% 显示强劲盈利能力[2] - 公司通过自研技术实现高度柔性、开箱即用的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1] 全球化布局 - 2025年起正式启动海外拓展战略 已进入欧美市场并服务超过25家世界五百强及国际行业龙头企业[2] - 业务遍及欧洲、美国 正在布局日本、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新市场[2] - 通过全球子公司工厂获得多个海外直接交付订单[2] 融资用途 - 募集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研发以提升EIIR产品智能水平和性能[3] - 计划建立本地化海外销售服务网络 深化全球业务布局[3] - 资金将用于战略投资收购、扩大生产能力及营运资金等一般企业用途[3]
微亿智造申请香港IPO
新浪财经· 2025-09-28 20:36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常州微亿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成立至今, 微亿智造已完成多轮融资,股东包括工业母机基金、深创投、洪泰基金、普华资本、成为资本等投资机 构。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4年收益计算,微亿智造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商。商业 价值方面,公司在IDC《中国AI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份额2024》报告中位列第一。(中证报) ...
微亿智造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证网· 2025-09-28 20:34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4年收益计算,微亿智造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商。商业价值 方面,公司在IDC《中国AI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份额2024》报告中位列第一。 作为多场景、多行业应用先行者,公司已实现规模商业化及迅速增长的财务表现。财务报告显示,公司 营收已由2022年的2.2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6.00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64.7%。此 外,微亿智造在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盈利,成为业内少数率先实现盈利的头部企业之一。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王辉)港交所9月28日披露,常州微亿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亿智造)正式 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微亿智造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领先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致力于通过前沿技术重 塑制造业未来。通过自研的全栈式软硬件系统及深厚的系统工程能力,公司成功开发了能自主感知、学 习、决策并执行复杂任务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为客户提供开箱即用、高度柔性且具备卓越智能 水平的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 成立至今,微亿智造已完成多轮融资,股东包括工业母机基金、深创投、洪泰基金、普华资本、成为资 本等投资机构 ...
兴发集团李国璋:加快AI技术赋能将成为化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新浪财经· 2025-09-28 14:42
大会及合作背景 - 中控技术于2025年9月28日在宜昌举办工业具身智能TPT+UCS落地应用成果展示大会 首次系统展示以时间序列大模型TPT和通用控制系统UCS为核心的流程工业具身智能体系 [2] - 兴发集团作为精细磷化工企业受邀参会 与中控技术合作始于2022年 坚信数字化转型是必然选择 [3] 中控技术行业地位与技术成果 - 公司是我国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领军企业 以创新为引擎开创流程工业智能化新路径 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构建工业互联生态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3] - 持续深耕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 打造可落地可复制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为化工等多个行业注入智慧动力 [3] 具体合作项目成果 - 内蒙兴发全面引入中控技术智能控制系统 实现无人巡检、无人操作、无人记录 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成为氯碱行业智能化转型标杆 [3] - 宜昌40万吨/年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应用中控技术控制系统 建成国内首座全面集成的有机硅智能工厂 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3] - 2025年携手打造兴瑞公司数字化工厂示范项目 形成生产全流程协同决策创新应用 为行业智能升级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样板 [3][4] 行业发展趋势与战略规划 -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工业形态 AI技术赋能成为化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 [4] - 大会为产业链上下游搭建思想碰撞与技术交流平台 加速AI技术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 为中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智慧动能 [4] - 兴发集团将深化与中控技术战略合作 围绕人工智能+拓展智慧矿山、智能工厂、安全环保管控、智慧供应链协同等领域合作 探索工业AI在化工生产中的创新场景 [4]
中控技术崔山:TPT+UCS构建的“工业具身智能”体系将开启工业AI新纪元
新浪财经· 2025-09-28 14:08
公司技术成果 - 公司推出以时间序列大模型TPT与通用控制系统UCS为核心的"工业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深度融合AI与工业知识体系 依托完全自主的底层控制系统与AI大模型 [2][3] - TPT大模型在石油化工行业实现量化应用:中石油兰州石化榆林化工项目预测准确率达99.79% 单炉乙烯收率提高0.373% 年效益预计1,500万元 [4] - 内蒙兴发电解槽集群控制优化项目实现日均电耗降低6,700多度 按5年生命周期计算可累计节电超1.2亿度 相当于70.4万户农村家庭年用电量 [4] - TPT 2版本发布满月即实现湖北兴瑞现场应用 在线总部署用户量超7,000名 覆盖4,000家以上企业 月内预估创造年效益超1亿元 [5] 行业影响与价值 - 202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约40.5万亿元 流程工业占比45% [4] - TPT大模型可减少30-50%人力资源投入 提升工业生产效益1-3% 降低能耗1-3%以上 [4] - 全行业推广预计实现中国制造业年碳排放减少1-3% 为工业企业创造万亿级价值空间 对国家GDP经济增长贡献率近1% [4] - 技术方案适用于石化、化工等复杂工业环境 从预测预警到全流程智能决策形成完整解决方案体系 [3][4] 技术应用特性 - 工业具身智能通过UCS系统实现"手眼配合" 使工厂具备感知、思考及自主完成复杂任务能力 从自动化迈向自主化 [3] - 解决方案构建于真实工业场景 能应对涉及化学反应的复杂工业环境 实现从"辅助驾驶"到"无人驾驶"的跨越 [3] - 技术正重构人机协作边界、管理边界及企业资产隐形竞争力 计划向高耗能、高附加值场景推广复制 [5]
优艾智合招股书解读:营收增136.7%仍亏损,毛利率升24%暗藏风险
新浪财经· 2025-09-28 08:33
来源:新浪港股-好仓工作室 "一脑多态"驱动业务发展 优艾智合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具身智能科技公司,构建了"一脑多态"工业具身智能系统。"一脑"指高泛 化工业具身智能模型MAIC,赋予机器人感知、决策与交互能力;"多态"是具备多种形态的具身智能机 器人 。该系统融合多项能力,为多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并在工业物流和巡检运维两大场景规模化落 地。其商业模式通过技术、场景、产品三位一体的成长飞轮运转,凭借技术突破打造产品,通过场景深 化反哺技术,进而拓展行业边界。 营收增长显著但仍深陷亏损 公司在业绩记录期内持续亏损,2022 - 2024 年净亏损分别为 2353 万元、2600 万元、2002 万元 。2024 年较 2023 年亏损有所减少,减幅为 23.0%。但截至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399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 增加35.7%。主要原因是公司处于爬坡阶段,在产品创新、技术提升、扩大生产及拓展客户群等方面投 入巨大。 年份2022年2023年2024年2024年H12025年H1净亏损(百万元) 毛利率稳步上升 毛利率呈上升趋势 公司毛利率呈稳步上升态势,2022 - 2024 年分别为 11.2%、26. ...
优艾智合递表港交所 冲刺“移动操作机器人第一股”
智通财经· 2025-09-27 18:26
公司上市申请 - 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6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1] 发行信息 - 发行股份面值为每股人民币0.10元 [2] - 发行价格包含每股H股需另加1.0%经纪佣金、0.0027%证监会交易征费、0.00015%会财局交易征费及0.00565%香港联交所交易费 [2] 业务定位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具身智能科技公司 专注于移动操作机器人领域 [4]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公司中排名全球第一 [5] - 在中国半导体产业排名第一 在能源及化工产业排名第二 [5] - 业务覆盖半导体、能源化工、锂电、3C制造及公用事业等行业 [4] - 产品已销售至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等30余个国家及地区 [4]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7789.6万元 2023年增长至1.08亿元 2024年大幅提升至2.55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27亿元 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5] - 毛利率持续改善:2022年11.2% 2023年26.1% 2024年35.2%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38.1% [6] - 研发开支占比显著下降:从2022年103.6%降至2024年24.5% 但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33.6% [6] - 亏损额呈现收窄趋势:2022年亏损2.35亿元 2023年2.6亿元 2024年降至2亿元 [5] 技术优势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工业具身智能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2017年即实现具身智能产品销售 [4] - 是全球最早探索具身智能技术并实现规模应用的机器人厂商之一 [4] - 在半导体和能源化工等高技术壁垒领域率先实现规模销售 [4] - 提供"一脑多态"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包含高泛化智能模型和多形态机器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