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贷联动

搜索文档
这张牌照,兴业银行等了很久
36氪· 2025-05-15 16:26
大势下的牌照 - 兴业银行全资设立的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兴银AIC)于5月7日正式获批,标志着公司期盼八年的AIC牌照落地[2] - 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设立AIC的请示也相继获批,反映监管对商业银行设立AIC的态度发生实质性转变[3] - AIC初期主要功能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和企业高杠杆问题,业务范围已从债转股延伸至股权投资及深度合作[3] - 五大国有行AIC资产规模均不超过2000亿元,最小的是交通银行AIC不到700亿元,不足五大行平均总资产规模的1%[3] AIC的业务贡献 - 五大行AIC作为重要股权投资平台,参与政府引导基金设立和债转股项目,例如北京经开区联合中银AIC和建行AIC设立三支总规模300亿元的基金[4] - 截至2025年2月,五大AIC在18个试点城市的股权投资签约规模达3500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并强化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6] - 2019年五大行AIC共实施债转股项目363个,到位资金4250亿元,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7] - 建行AIC参与甘肃能源债转股项目投资11亿元,促成建行后续向甘肃电投集团提供155亿元授信和74亿元贷款[8][9] 兴业银行的AIC布局 - 兴业银行早在2017年五大行首批AIC获批后即启动牌照筹划,但因资管新规过渡期和监管担忧AIC成为表外通道而延迟[9] - 2024年底资管新规整改完成,兴业银行表外投资规模从2017年的2.67万亿元压降至1.21万亿元,信托计划从9159亿元降至3350亿元[11] - AIC牌照为兴业银行在净息差收窄背景下打通"投贷联动"提供新路径,有望缓解公司增长乏力问题[13] 兴业银行的业务短板与机遇 - 公司对公贷款规模3.44万亿元居股份制银行首位,但权益投资仅通过兴业国信资管开展,净资产规模仅110亿元且受监管限制[16][17] - 缺乏AIC牌照导致兴业银行错失四川能投50亿元债转股项目,被中信系机构联手拿下[17] - AIC将帮助兴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2024年广东区域不良贷款余额同比翻倍并亏损17.21亿元[19] 管理层与牌照落地 - 兴业银行AIC牌照的获批是几代管理层接力成果,高建平任内提出申请但受表外业务整改拖累,吕家进任内完成关键突破[20][21][22] - 吕家进曾主导邮储银行IPO,调任兴业后避开闽系房企风险,并推动跨境理财通和AIC牌照落地[22] - AIC需与兴业国信资管整合以实现业务协同,顶层设计和人才机制是下一步重点[22][23]
“一人行”启篇 “众人行”谋远 ——来自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一线报道
金融时报· 2025-05-14 14:30
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发展 - 济南作为全国首个获批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城市,通过"六专四价"金融服务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1] - 试验区获批后,济南推动直接融资加速对接科技企业,引导银行机构创设88款科创企业专项信贷产品,驻济保险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3500亿元 [6] - 济南建立"金融辅导+科技辅导"服务模式,组建242支金融辅导队和200名科技辅导员,为科创企业提供精准化金融服务 [8] 企业融资案例 - 山东北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从200万元信贷起步,通过投贷联动模式获得2000万元股权融资,实现1亿元营收并打开京津冀市场 [2][4] - 山东麦港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获得齐鲁银行300万元远期共赢利率贷款,该产品采取前低后高利率模式支持中期流动资金需求 [5][6] - 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通过"人才贷"业务获得1000万元授信额度,解决种质基地建设资金需求 [7][8] 金融产品创新 - 齐鲁银行推出"科研贷"产品,贷款期限达10年,支持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被央行评为优秀金融创新产品 [6] - 建设银行开发科技企业"技术流"评价体系,从五大维度评估创新能力,为山东省齐鲁细胞治疗工程公司投放6000万元贷款(3000万信用贷+3000万知产质押贷) [9] - 济南农商银行完善"人才有价"体系,根据人才等级动态调整信贷额度(如泰山学者从500万增至1000万) [8] 数字化服务平台 - 济南高新区"园区通"平台构建数据通、融资通等四大模块,实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化测评和全景信息展示 [11] - "泉融通"平台整合113家机构、416款产品,累计发布融资需求435.4亿元,实现放款345.16亿元,开发"数据可用不可见"解决方案 [12][13] - 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专利评估"一键导出",与"泉融通"平台互通提供知产交易、质押融资等服务 [13]
招行、中信银行拟设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南方都市报· 2025-05-12 07:11
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动态 - 招商银行拟出资150亿元全资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将成为公司全资一级子公司 [1][2] - 中信银行拟以自有资金100亿元设立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将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及试点业务 [1][2] - 兴业银行已获准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为首家获批股份行 [4][5] 政策背景与行业趋势 - 金融监管总局3月5日将AIC股权投资试点从18城扩至14省 明确支持商业银行发起设立AIC [1][4] - 原有5家国有大行系AIC(工银/农银/中银/建信/交银)成立于2017年 现试点扩容旨在加大对科创和民企支持 [4] - 分析师指出头部股份行及地方大型商业银行因资金实力和客户基础优势最可能率先布局 [4] AIC业务功能演变 - 初期定位为债转股工具 通过债权转股权帮助企业降杠杆 [6] - 现已扩展为综合投资平台 业务涵盖并购重组、夹层投资 近年重点转向支持科创企业 [7] - 银行系AIC可整合母行资源实施"投贷联动" 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7] 公司战略表述 - 招商银行称设立AIC有助于丰富综合化经营牌照 完善投商行一体化经营 [2] - 中信银行强调此举系响应国家"科技金融"战略 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3]
董希淼解析金融增量政策:房地产新模式转向“租购双轨”,险资入市或催生蓝筹红利
搜狐财经· 2025-05-09 19:51
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会上,除降准、 降息等货币政策大动作,金融监管总局针对稳楼市、稳股市、健全科技金融体制等问题推出的8项增量 政策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增量政策包括: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 点范围;进一步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尽快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 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修订出台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 资公司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 展意见。 什么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增量保险资金将如何影响、牵动A股市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如何助力科 创企业发展?带着这些问题,5月8日,搜狐财经特别连线了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就百姓关心的政策 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董希淼表示,此次出台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可以看作去年924政策的2.0版本。对于此次政策推出的背 景,董希淼认为,当前,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加大,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并不乐观。在促内需、抗外部冲击 的背景下,亟需新的政策措施出 ...
股份行加速布局AIC:招行、中信银行拟设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南方都市报· 2025-05-08 21:30
股份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动态 - 招商银行拟出资150亿元全资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将成为公司全资一级子公司 业务范围待监管批复 [2][3] - 中信银行拟以自有资金100亿元设立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将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等业务 [3][4] - 兴业银行成为首家获批筹建AIC的股份行 5月7日获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复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6] AIC政策背景与市场格局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3月5日发布通知 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AIC 试点机构数量将稳妥有序增加 [5] - 此前我国仅有5家国有大行系AIC(工银/农银/中银/建信/交银投资) 均于2017年设立 主要开展债转股业务 [5] - 政策鼓励下 具备资金实力和客户基础的头部股份行及地方大型商业银行成为新设AIC主力 [6] AIC业务功能演变与战略意义 - AIC功能从最初债转股工具扩展至综合投资平台 业务范围新增并购重组、夹层投资等领域 [7] - 当前AIC重点转型为产融结合枢纽 通过"投贷联动"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7] - 中信银行强调设立AIC是响应国家科技金融战略 将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4] 行业影响与实施进展 - 兴业银行获批筹建标志着AIC市场破局 距国有行首批设立已间隔8年 [7] - AIC可结合银行母体资源 为科创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增强资源配置能力 [7] - 招商银行表示设立AIC有助于完善投商行一体化经营 对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 [3]
股份制银行AIC破冰 开启多元竞争新篇
经济观察网· 2025-05-08 14:48
行业格局变化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兴业银行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六家持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也是首家由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发起设立的AIC,打破此前五大国有行垄断的市场格局 [2] - 兴业银行需在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兴银AIC注册资本为100亿元,为该行全资子公司 [2] - 兴业银行设立专业AIC是响应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将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开展债转股业务,助力降低企业杠杆率,并加大对科创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2] 政策演变与试点进展 - 我国银行系AIC的发展始于2017年,首批五家机构分别隶属于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初期主要围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展开 [2] - 2018年原银保监会发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为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打开制度空间 [2] - 2021年上海试点开展非债转股目的的科技企业股权投资,2024年试点城市扩展至北京、天津等18个地区,并放宽投资金额与比例限制,2025年3月进一步出台政策扩大试点范围 [3] - 当前AIC股权投资试点签约意向金额已突破3800亿元 [3] 股份行入场与行业影响 - 兴业银行作为首家获批的全国性股份行,其布局被视为行业转折点 [3] - 头部股份制银行资本实力雄厚,且有强烈的综合化经营需求,通过设立AIC可整合集团资源,提供"投贷联动"等综合金融服务 [3] - 允许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AIC,体现了监管层支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明确导向 [3] - 市场预期其他头部股份制银行的AIC筹建申请也将陆续获批 [4] 行业挑战与建议 - 股权投资的高风险属性与商业银行审慎经营原则存在内在冲突,在流动性管理、资本配置、风险管控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均需建立配套机制 [4] - 业内人士建议监管机构可引导商业银行优化考核体系,给予股权投资业务合理的风险容忍度 [4] - 银行系AIC的发展有望为实体经济特别是科创领域注入更多资本活水 [4]
“深圳商行+香港投行”有何想象空间 跨境“商投联动”直指这些企业丨跨境新金融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4:53
深港金融业优势互补 - 深圳提出"深圳商行+香港投行"模式 旨在结合深圳间接融资和香港直接融资优势 为科技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综合融资服务 [1][9] - 该模式首次出现于2023年深圳相关文件 2025年"深圳创投十九条"进一步优化 提出畅通上市渠道 丰富并购工具 加强金融机构协同等要求 [1] - 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025家 催生更大科技金融需求 "投贷联动"成为突破口 [1] "商投联动"主力机构 - 深圳商业银行分为总部在深的招行 平安银行等 以及国有大行 股份行深圳分行 [3] - 香港中资银行子公司如招银国际 建银国际等持有境外投行牌照 与母行联动提供一站式服务 [3] - 部分香港子公司回深设立PE/VC机构 如招银国际资本(深圳) 建银国际(深圳)等开展境内股权投资 [3] 模式运作机制 - 同一体系内协调紧密 可实现融资快速落实 最小化知情范围提升信息保密性 [4] - 香港子公司发挥业务前端切口作用 总分行提供信贷基础并引流客户 [3] - 典型案例包括招银国际参与比亚迪H股配售 中银设立50亿大湾区科创基金等 [7] 深港金融定位协同 - 深圳定位产业金融中心 香港定位国际金融中心 共同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5] - 2024年多家银行联合举办赴港上市主题活动 如中行与中银国际 农行与农银国际等 [5][6] - 深圳举办"星耀鹏城"系列活动 包括"走进港交所"等上市培训论坛 [5] 模式创新方向 - 除集团内协同外 "深圳创投十九条"鼓励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新合作模式 [10] - 深圳银行加强同香港外资机构联系 如平安银行与渣打 东亚银行等举行业务交流 [10] - 未来"股债结合 商投一体"或成深港支持科技产业的战略选择 [11]
记者观察|核心一级资本充足,大行为何还“补血”?
券商中国· 2025-03-31 22:34
财政部注资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 - 财政部发布5200亿元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方案,创我国银行业单批次股权融资总规模纪录 [1][2] - 四大国有行A股股价在方案发布后首个交易日悉数上涨:建设银行涨幅3.64%,中国银行上涨1.82%,交通银行上涨1.22%,邮储银行上涨0.19% [1] - 定增价格较A股溢价8.8%~21.5%,增量资金预计可撬动银行信贷增量约4万亿(按8倍乘数效应) [3] 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现状 - 截至2024年末,国有六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最低要求1.5个百分点以上 [3] - 除交行外,其他五家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2023年下半年均有提升,建行最高达14.48% [3] - 截至2024年2月末,大行总资产规模188.55万亿,占银行业42.5%,同比增长7.6%,增速高于商业银行平均增速7.2% [4] 资本补充的必要性分析 - 大行作为资产投放主力军,信贷投放扩张增速(7.6%)高于行业平均,长期需补充资本以维持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4] - 国信证券归因三重因素:总资产高增速、资产结构调整(风险权重大的资产占比提升)、ROE回落或分红率提升导致资本内生能力减弱 [5] - 投贷联动等创新业务(如股权直投)资本消耗大,五大行旗下AIC试点已签约3500亿元,表内投资占比从4%提高到10% [6][7] 资本补充的战略意义 - 邮储银行表示注资有利于形成稳健信贷结构及拓展非信贷业务(如投贷联动)发展空间 [8] - 补充资本不仅撬动信贷增量,更支持大行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领域以多元化方式服务实体经济 [8] - 大行需通过资本补充实现金融活水"上量"(规模)与"提质"(结构优化)的双重目标 [9]
投贷联动试点合作银行扩围!民企融资顽疾有望纾解? | 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04 18:36
文/《清华金融评论》 白浩辰 2 0 25年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深化投贷联动试点合作工作推 进会,会议公布了第二批合作银行试点范围,包含中国进出口银行、交通 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五家银行。随着第二批试 点银行的加入,试点范围扩围至12家政策、国有、股份银行,投贷联动合 作机制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创新成果峥嵘初现,但民营企业发展仍" 资金短缺 " 随着DeepSeek、宇树科技等多家科技初创企业的横空出世,我国民营科技创新力量正逐步显现。雨后 春笋般的创新技术为我国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也证明了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 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 2023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首次明确了新时代民营经济的 功能定位,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及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尽管被寄予厚望,许多民营初创企业却仍需面对资金短缺的严峻现实。一方面,受制于其轻资产、高风 险的特征,再加上信息不对称、信用缺失等问题,部分初创企业较难通过传统信贷方式获取资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