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科技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与创意共融解锁文旅产业新图景
北京晚报· 2025-08-27 16:10
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览 - 2025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首钢园9号馆和11号棚举办 展览主题为"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 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新质生产力、文商旅体融合和文化产品海外传播交流四大板块 [1] 北京文化产业业绩表现 -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万亿元 同比增长13.3% [1] - 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 同比增长15.9% 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72.1% [1] - 北京文化产业通过政策引领与科技赋能构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新业态生态体系 [1] 科技应用与创新体验 - 京东方中联超清推出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 实现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剧场演出高清同步共赏 [2] - 《梦回圆明园》VR体验运用全球最先进大空间追踪技术LBSS 1比1复刻历史古迹 [2] - 颐和园AI数字人、银河通用人型机器人Galbot G1、中影年年3D AI交互数字人、灵狐AI等人工智能产品将亮相 [2] - "隆福寺藻井"数字艺术展以全新视角展示传统建筑之美 [2] - "亚马逊探险狂想"MR超级混合现实体验让观众在虚实交织环境中互动 [2] 文化创意与经典再现 - 北京大视听重点项目《国色芳华》《归队》通过影院级裸眼3D技术复刻经典场景 [3] - 妙应寺白塔通过异形木质雕刻技术分层拼装实现场景复制 结合文化体验与商业活动创新开发文化资源 [3]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 展区搭建长城脚下主题景区 举办"京剧文化之旅""北京礼物""国潮文创店"系列文创市集 [3] - 推出"文化+科技""文化+体育""文化+商业"等融合型体验空间和消费场景 [3] - 展示博物馆文创、公园礼物、天桥演艺区等主题文创产品 [3] 文创产品展示 - 市属公园及园博馆展出最新文创品共计13大类506款 其中20余款首次亮相 [3] - 包括颐和园与服贸会联名冰箱贴"有燕来颐""福燕游颐"、北京动物园北动AI智能陪伴毛绒玩具、中国本土动物AR拼搭积木 [3] - 韩美林团队设计"河喜"IP与泡泡玛特开发"水运儿"IP文创首次亮相 推广大运河文化 [3]
“展+会+演+销”服贸会文旅专题将多维度联动
中国经济网· 2025-08-27 13:27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区举办 围绕"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主题设置四大板块并通过"展+会+演+销"多维度联动实现价值叠加 [1] - 文旅服务专题共吸引456家企业线下参展 包括85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 集中展示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及一系列新场景、新产品、新服务 [1] 文化科技展示 - 文化新质生产力板块以区块链、AIGC、AR/VR、影视后期制作等技术为核心 依托8K超高清摄录系统及大屏构建多元化"AI+"互动体验场景 [2] - 京东方中联超清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实现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剧场演出高清同步共赏 3A级画质VR体验《梦回圆明园》运用LBSS大空间追踪技术1:1复刻历史古迹 [2] - 颐和园AI数字人、银河通用人形机器人Galbot G1、中影年年3D AI交互数字人、灵狐AI等科技产品将与观众现场互动 [2] 传统文化创新 - 聚焦北京中轴线申遗、"博物馆之城"建设等成果 借助数字技术、新媒体时尚设计促进非遗产品跨界融合并组织潮玩时尚文化IP展示 [2] - "隆福寺藻井"数字艺术展展现传统建筑智慧 亚马逊MR超级混合现实体验实现虚实交织互动 影院级裸眼3D复刻《国色芳华》《归队》经典场景 [3] - 妙应寺白塔通过异形木质雕刻技术分层拼装实现场景复制 结合文化体验与商业活动创新探索文化资源多元开发 [3] 文商旅体融合 - 展区搭建长城脚下主题景区 举办"京剧文化之旅""北京礼物""国潮文创店"系列文创市集 推出"文化+科技""文化+体育""文化+商业"等融合型体验空间和消费场景 [3] - 北京市属公园及园博馆展出13大类506款文创品 其中20余款首次亮相 包括颐和园联名冰箱贴、北京动物园AI智能陪伴毛绒玩具、中国本土动物AR拼搭积木等产品 [4] - 韩美林团队"河喜"IP与泡泡玛特"水运儿"IP文创共同展示大运河文化 [4] 服务与国际化 - 首旅集团品牌酒店集群+老字号餐饮+交通服务+旅行服务等全链条企业矩阵展示"北京服务" 重点展示大型活动服务保障品牌输出案例 [4] - 入境旅游全链条企业展示优质入境游产品 宣传境外游客在签证、通关、住宿、交通、支付等方面的便利化措施 [4] - 设立国际图书展、主题创意展、插花艺术展等专区 推出丝路漫游打卡、迷你书创作等体验项目 邀请20余个国家驻华使馆及重要国际组织参与构建文化贸易与国际交流平台 [4]
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发展 山西发布15个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案例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案例 - 山西发布15个文化科技融合典型案例 涵盖考古发掘和数字文博等领域 包括10大典型案例和5个入围案例 [1] - 典型案例包括垣曲北白鹅墓地方舱考古 云冈石窟微生物矿化加固技术修复 大同花木兰3D超写实数字人 山西文旅云 AIGC全流程动画电影《团圆令》等项目 [1] - 入围案例包括晋阳古城中子成像技术 陶寺遗址科技考古 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化保护项目 [1] 数字技术应用成果 - 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体现在文化生产 消费 传播 保护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1] - 大同花木兰数字人智能体融合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 已应用于城市文旅宣传 [2] - 项目采用3D超写实数字人技术 展现数字化手段在文化传播中的创新应用 [1][2] 产业发展方向 - 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 加强文物保护与传承 升级传统业态并培育新兴业态 [2] - 构建多元文化生态 通过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发展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趋势 [2] - 利用现代科技和前沿技术 全方位展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最新成就 [1]
全省民营文化企业座谈会举行
河南日报· 2025-08-24 07:13
行业表现 - 全省2466家规上民营文化企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56.30亿元,同比增长9.2% [1] - 营收增速快于全部规上文化企业3.7个百分点 [1] - 文化旅游市场经营主体超过47万家 [1] 企业发展特点 - 企业经济效益显著且社会效益突出 [1] - 企业立足厚重文化资源,注重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1] - 涌现大批知名文旅文创品牌并有效提升区域文化形象 [1] - 企业不断拓展文化旅游消费新领域 [1] 政策支持方向 - 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支持科技水平高、融合发展好、内容创意新的优质项目 [2] - 政策聚焦加强资金扶持、营造良好氛围及加强政策支持 [2] - 鼓励企业在提升效能、创新升级、培育优势、吸纳人才等方面实现跃升 [2] 企业战略重点 - 需坚持正确导向并通过优质文化产品服务承担社会责任 [2] - 应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2] - 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以创作年轻人喜爱的新场景应用模式 [2] - 加快文旅深度融合以丰富多元化业态和高品质产品供给 [2]
“生动实践在京华”理论微宣讲市级示范团启动全市巡讲
新京报· 2025-08-20 11:28
活动概况 - 北京市于8月19日启动"生动实践在京华"理论微宣讲市级示范团巡讲活动 三个分团同步在西城区 朝阳区 海淀区 丰台区 房山区 昌平区开展宣讲[1] - 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市社会科学院共同组建 包含15名来自首都高校青年教师 各区委党校青年教学骨干和市社科院青年科研人员的宣讲员[1] - 宣讲内容聚焦"三个务必" 乡村振兴 "两山"理论 社区治理 文化科技融合 人民城市理念 北京中轴线 商业航天等主题[1] 宣讲实施细节 - 第一分团在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和丰台区东高地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宣讲[1] - 第二分团在西城区广外街道办事处和朝阳区麦子店街道国际中心宣讲[1] - 第三分团在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昌平区城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宣讲[1] - 宣讲采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和"小案例阐释大道理"的方式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轻巧化传播[1] 基层反馈与案例 - 麦子店街道社工李奕萱表示亮马河国际滨水区改造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教材 体现政府引导 社会参与 居民共治模式[2] - 朝阳公园社区居民孟长海指出亮马河改造既美化环境又满足居民需求 包含健身步道 休息座椅和灯光夜景等设施[2] - 公共文明引导员陈安忠强调亮马河环境改善体现城市治理成果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 需要硬件改造与软件保护相结合[2] 活动规划与扩展 - 市级示范团从8月19日至21日深入16区和经开区基层单位开展全市巡讲17场[3] - 9月中上旬将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云宣讲[3] - 9-10月将组成"1+X"宣讲矩阵开展"七进"巡讲100场 包含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和各区各系统各单位特色分团[3]
主题宣讲用小案例阐释大道理
北京青年报· 2025-08-20 02:39
活动概况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实践在京华"理论微宣讲市级示范团巡讲活动于昨日启动 近700名党员干部群众现场参与 [1] - 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和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共同组建 包含15名来自首都高校青年教师 区委党校青年教学骨干和市社科院青年科研人员的宣讲员 [2] - 巡讲活动从8月19日至21日深入16区和经开区基层单位开展全市巡讲17场 9月中上旬将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云宣讲 [3] 宣讲内容 - 宣讲聚焦"三个务必" 乡村振兴 "两山"理论 社区治理 文化科技融合 人民城市理念 北京中轴线 商业航天等主题 [2] - 采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和"小案例阐释大道理"的方式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轻巧化传播 [2] - 具体案例包括海淀区委党校吴佳佳通过《觉醒年代》《大山的女儿》等影视剧讲述革命故事和新时代青年事迹 [2] - 朝阳区委党校黄玥以亮马河40多年治理实践展示从传统河道到国际风情水岸再到世界级滨水经济区的发展成效 [2] - 房山区委党校张宇吉以《落实"七有""五性" 增进民生福祉》为题 展示房山区在教育提质 医疗优化 养老服务升级 就业保障强化等方面的实践 [2] 后续计划 - "强国复兴有我——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将组成"1+X"宣讲矩阵 [3] - 9至10月开展"七进"巡讲100场 10至11月开展云宣讲并进行直播和短视频展播 [3]
资阳方特国色春秋盛大启幕 开启川渝文旅新篇章
第一财经· 2025-08-08 13:34
项目概况 - 资阳方特国色春秋于8月8日开业 是华强方特集团以中华五千年文明为核心打造的旗舰级文旅项目 [1] - 项目由方特国色春秋 方特水世界 熊出没酒店三大板块构成 共同形成"水陆双体验+酒店住宿"一站式文旅矩阵 [4][18] - 项目定位为中华传统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标志着资阳方特正式升级为川渝文旅协同发展新引擎 [3][4] 文化特色与内容构成 - 项目融合儒释道文化 巴蜀文化 石刻文化等资阳特色地域文化 分为七大区域 [6] - 包含10项独家室内大型高科技项目 28项室外游乐项目 数百项休闲景观和特色餐厅文创商店 [6] - 设有五大特色餐厅和近百种特色小吃 涵盖星巴克 德克士等连锁品牌及龙抄手等地域特色品牌 [14] 科技体验与项目亮点 - 采用行业领先的球幕飞行影院 幻影成像 4D动感特效等高科技手段 [8] - 重点项目包括旋转平台剧场《万世春秋》 室内轨道球幕《古蜀历险》 无轨道球幕《石窟奇遇》等 [10] - 实行开放式运营模式 游客可免费进入并按需付费体验项目 [8] IP开发与客群定位 - 依托"熊出没"IP打造特色街区 设置《森林时光》《熊熊探险》等亲子游乐项目 [12] - 配备《飞龙在天》《飞跃神兽谷》等大型刺激类项目吸引年轻客群 [12] - 设有熊出没礼品屋和资阳文化特色城市礼品店"资舒适礼"等商业配套 [14] 区域协同与发展意义 - 项目将与安岳石刻 陈毅故里等资阳核心文旅资源协同联动 [6] - 助力资阳从"成渝过境地"向"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转型 [6] - 方特水世界开业不到两个月已成为当地合家欢戏水胜地 [16]
AI+舞蹈!北京舞蹈学院与中关村“两院”共建联合研究中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4 13:43
战略合作签约 - 北京舞蹈学院与北京中关村学院、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 - 合作内容包括"AI+舞蹈"联合研究中心揭牌[1] - 合作聚焦人才培养、学科共建、数据平台建设、技术攻关、应用场景探索、成果转化、文化传播等七大领域[3] 合作意义 - 合作被定位为艺科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3] - 北京舞蹈学院作为国内顶尖舞蹈学府与中关村创新型科研机构形成优势互补[3] - 合作将推动舞蹈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命题[3] 各方表态 - 政府代表强调合作是强强联合,将产生良好成效[3] - 北京舞蹈学院领导称合作具有历史性意义,将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3] - 中关村学院方表示合作将融合艺术情感与科技理性,提升中国艺术国际影响力[3] 发展愿景 - 合作旨在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3] - 计划通过数字化手段向世界展示中国舞蹈文化[3] - 目标是为舞蹈与人工智能领域带来新突破[3]
全省完成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达128家
四川日报· 2025-07-06 09:19
实验室优化重整 - 四川省完成121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 目前全省共有128家省重点实验室 其中7家为在人工智能、深地科学、文化科技融合等新兴领域新建[1] - 优化重整方式包括资源整合(如两个川茶实验室合并)、研究方向调整(如脑成像实验室转向脑机接口)、依托单位调整(如固态发酵实验室新增高校合作)[2] - 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始建于2003年 与国家实验室等共同构成四川特色科研体系 截至2023年原有137家 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1] 管理机制改革 - 科技厅将统筹实验室管理 制定政策制度 规划布局方向 并建立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3] - 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协调解决运行问题 落实政策经费支持 依托单位需保障人才、资金和场地等资源[3] - 各实验室需制定3年科研攻关清单 明确创新成果产出和人才培养目标 推动能级提升[3]
山东千万资金助力文艺精品创作孵化
齐鲁晚报· 2025-07-05 05:09
山东省文化和科技融合政策支持 - 山东省发布《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包含5个方面23条措施 重点支持文化科技研发 文化智能装备 文化应用场景等方向 [1] - 对符合条件的文化科技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后补助 对原创性文化技术类 应用类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对文化元宇宙"名品""名景"给予资金奖励 [1] - 每年统筹1000万元资金支持文艺精品创作传播孵化 对"好苗子"创作项目给予10万元至100万元扶持 [2]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规划 - 《山东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突破20项以上重大关键技术 打造10个以上标杆应用场景 培育20家左右重点企业 [2] - 山东省已培育1659个首版次高端软件 包括齐鲁文化大模型 73个首件套电子产品 16个元宇宙创新"名品" 18个应用"名景" [3] - 11个大模型产品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1% [3] 文旅数据平台建设 - 山东省整合齐鲁文化大模型 山东公共文化云等现有平台 高标准建设文旅领域人工智能数据平台 [4] - 通过整合版本资源 文献资源和算力资源等核心要素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大模型产品 [4] - 加速文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技术动能 [4] 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 山东省选取11家单位试点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 构建齐鲁文化基因数据库 [6] - 推动文化基因的数字化 版权化 商标化 实现文化资源资产化和价值化 [6] - 将形成省市县三级文化基因资源清单 开发沉浸式文旅项目 数字演艺等数字化产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