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搜索文档
“无需露脸,会说话就能月入过万”?软色情语音厅围猎未成年人
新京报· 2025-05-27 20:27
语音厅行业现状 - 语音厅最早可追溯到二十年前的网络聊天室,现已发展为提供情感消费的专业语聊平台[1] - 部分平台通过培训主播使用软色情话术诱导打赏,形成完整产业链[1] - 行业提供语音和视频两种互动模式,语音厅内2元可基础互动,30元升级私密聊天,250元建立"虚拟恋人"关系[1] - 视频服务定价更高,首分钟免费后每分钟收费20元(视频)或15元(语音)[10] - 相关话题在某社交平台浏览量高达2.9亿次,讨论量近500万[1] 商业模式 - 平台抽成比例普遍为30%-40%,主播获得60%-70%分成[4] - 阶梯式抽成模式:打赏金额越高平台抽成越少,刺激主播引导消费[21] - 语音厅设置3000元/月流水考核标准,未达标扣70%薪资[13] - 平台通过"虚拟礼物"机制实现变现,188元礼物为常见消费金额[22] 运营模式 - 厅管角色关键:负责招聘、培训、制定规则和业绩指标[14] - 标准化招聘话术强调"无需露脸月入过万",选拔标准为"年轻、听话"[6] - 主播分类运营:甜美声线进情感厅,才艺突出进娱乐厅,沉稳嗓音进故事厅[5] - 客户分级维护:A类(金主)重点维护,B类普通互动,C类直接忽略[16] 用户特征 - 主播群体中未成年人占比显著,包括16-17岁男女学生[1][8][21] - 用户画像:25-35岁男性,生活单调、情感缺失、沉迷虚拟世界[19] - 主播通过"养鱼"策略培养客户依赖,逐步引导消费[16] - 维系客户采用"写作业"(主动搭讪)和"批作业"(客户回复)机制[18] 行业问题 - 存在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身份证注册的规避手段[6] - 专门代办实名认证的中介服务,收费150-200元[6] - 从"素聊"逐步转向"荤聊"的诱导模式普遍存在[15] - 平台举报机制形同虚设,违规内容处理不及时[38]
AI时代,如何让儿童远离网络侵害
环球网资讯· 2025-05-22 17:54
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现状 - 2023年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97.3%,互联网已全面融入未成年人生活和学习[1] - 77.09%未成年人每日上网时间不超过1小时,18.17%为2-3小时,4-5小时和5小时以上分别占2.23%和2.5%[8] - 日使用网络5小时及以上的未成年人遭遇网络侵害比例高达30%[8] AI技术带来的网络风险 - AI技术被用于制作"AI脱衣"照片和"AI换脸"淫秽视频,侵害未成年人肖像权[1] - AI聊天软件缺乏年龄限制和有效青少年模式,存在色情擦边、语言暴力内容,诱导未成年人进行不当对话[1][9] - 生成式AI可能对未成年人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如AI剧情聊天中的暴力、出轨等极端内容[9] 网络性侵现状与特点 - 2024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性侵未成年人罪犯4.1万人,占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61%[3] - 205起性侵儿童案例中,网络实施占比21.46%,其中40起为多次侵害,部分作案时间跨度超5年[4] - 网络性侵案件单案受害人数最多达79人,11起案件受害人数超5人[4] 平台保护措施与技术应用 - 抖音集团通过AI实时行为判定未成年人身份,形成青少年模式兜底体系[11] - 平台日均拦截风险内容超130万条,发送风险提示225万条,处理严重不良内容账号3万条[11] - 采用哈希算法等技术自动检测阻止儿童色情制品传播,通过实名制建立禁止名单[12] 行业协同与治理建议 - 需建立全国性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机制,实现虚拟与现实规则衔接[13] - 建议出台法规明确企业数据使用责任,建立平台间联动机制和统一识别标准[14] - 企业应在产品研发阶段进行未成年人安全评估,设计专属模式[12]
“一键启动真方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6 06:54
未成年人模式升级 - 未成年人模式实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三方联动,家长可一键启动形成独立安全的上网环境 [8] - 华为、OPPO、中兴在系统更新后提供该模式,小米、荣耀、vivo在新机搭载,应用商店建立未成年人专区 [9] - 功能包括上网时长控制、时段设置、休息提醒、应用管理及使用统计,家长可灵活调整设置 [9] 内容生态优化 - 平台建立年龄分层(3岁以下至16-18岁)、内容分类、推荐分众的梯度化内容体系,覆盖动物、科普、历史文化等17个品类 [12] - 抖音通过白名单机制筛选内容,2024年"青少年课外知识讲堂"活动吸引33万创作者参与,话题播放量超54亿次 [13] - 微信提供"纯享版"聊天工具,隐藏理财通等入口,家长可设置消费限额及临时访问授权 [11] 技术与社会协同 - 国家网信办2024年11月发布《建设指南》,此次升级为指南的具体落地,未来覆盖范围将持续扩大 [10] - 专家建议提升未成年人数字素养,需家庭、政府、企业、学校多方参与构建"疏堵结合"的保护机制 [15] - 行业通过精准推送博物馆、高校数字化资源,形成保护未成年人的正向激励网络生态 [13]
社交媒体该不该对未成年人说“不”
广州日报· 2025-05-09 05:59
社交媒体行业监管趋势 - 新西兰拟立法禁止16岁以下人群使用社交媒体 违反规定的社交媒体公司将面临高额罚款 [1] - 美国犹他州要求未成年人需家长明确同意才能注册社交网站 澳大利亚通过全球最严禁令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多数平台 [2] - 中国2019年推出青少年模式 2024年实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并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 [2] 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 -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青少年社交媒体问题比例从2018年7%升至2022年11% 表现为使用失控和负面心理影响 [1] - 网络暴力 不良内容 沉迷等问题导致未成年人价值观扭曲 心理问题加剧 [1] - 社交压力引发青少年攀比虚荣 过度关注网络形象而忽视现实人际交往 [1] 监管措施的实际挑战 - 完全禁用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转向更隐蔽平台 隐私保护与年龄审核存在执行矛盾 [3] - 现有方案面临效果质疑 需解决数字素养提升与严格监管的平衡问题 [3] - 国际共识认为需传递保护信号 但实施过程难以完美 类比未成年人禁酒令的执行困境 [3]
软硬件企业集中发布未成年人模式使用手册
快讯· 2025-04-30 10:38
政策法规与行业响应 - 国家网信办制定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指导智能终端厂商和重点网站平台推进未成年人模式建设工作 [1] - 政策依据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软硬件企业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措施 [1] 企业行动与功能升级 - 近期软硬件企业集中上线未成年人模式,提供便捷使用功能并丰富适龄优质内容 [1] - 企业强化信息内容安全防护,系统介绍模式的主要功能和特色亮点 [1] - 多家企业发布未成年人模式使用手册,帮助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功能服务以最大化保护效能 [1]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模式进展如何?网信办:呈现功能完善等特点
南方都市报· 2025-04-29 14:54
4月29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正式开幕。中央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在主论坛上介绍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模式的最新情况。 未成年人做了精选,又保证可观的丰富度,都会提供几十万乃至上千万条的内容,涵盖科学素养、历史文化、艺术体育、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且日均以数 万计的条数在增加。 4月29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中央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介绍当前网络未保模式的特点。摄影:南都记者李玲 张拥军称,相信随着未来未成年人模式的推广,还会有大量的专属 App 开发上线,提供更多丰富优质的内容。 张拥军提到,去年 11 月,网信办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检测指南;在各手机厂商、互联网平台的共同努力下,今年 4 月打造了全新的互联网未成 年人模式,其中华为、OPPO 和中兴手机从现在起更新系统即可使用,小米、荣耀和 vivo 在已经发布的新机上可以使用。 中央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摄影:南都记者李玲 他谈到,当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模式有三个显著特点: 首先,操作更加简便,一键进入专属空间。手机开机即呈现显著的未成年人模式提醒,同时还可在手机桌面、系统设置、控制中心等点击进入未成年 ...
朱巍:“网红儿童”的治理是协同问题,板子不一定只打平台或家长
贝壳财经· 2025-04-23 14:51
近日,新京报贝壳财经举办"网红儿童"现象下的未成年人保护难题研讨会。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出席研讨会并强调,"网红儿童"的"口 子"不能放开,而相关治理责任则属于协同问题,"板子不一定只打在平台或家长身上"。 在利用未成年人牟利方面,朱巍尤其反对通过暴力打压、虐待等方式呈现儿童的内容,例如送走孩子的宠物并拍下他们哭喊的画面等,"滥用同理心获取关 注、变现绝对不行"。 甚至对于未成年人成为生产教育、科普等相对正能量内容性质的网红,朱巍也持较为保守的态度。"无论内容是否正能量,孩子都不能作为被消费的对象。 首先因为(网络)容易翻车,其次这些内容背后或多或少有家长或MCN机构运作的可能。" 对此,他表示,按照去年中央网信办《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 记虚构或演绎标签。 "互联网实际上鱼龙混杂,它仍然是一片丛林。"朱巍说。他表示,哪怕是正能量内容账号底下有时也会出现负面评论,孩子难以承受这类压力。另据他观 察,网络暴力参与主体以年轻人居多,而未成年人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对未成年人来说,真正的危险可能来自身边的网络暴力、校 ...
禁言、关闭!这些账号,从严处置→
证券时报· 2025-04-20 08:12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整治行动 - 网信部门今年以来持续清理利用未成年人形象发布的违法不良信息 对1 1万余个违规账号采取禁言 取消营利权限 关闭等处置措施 [1][4] - 违规行为将童真童趣异化为流量变现工具 违背未成年人主观意愿 对其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 涉未成年人违规问题新动向 - 部分账号通过低幼装扮 添加"学生"标签 定位学校地址等方式假借未成年人名义发布不良导向内容 企图混淆视听牟利 [4] - 违规形式包括:恶搞儿童博取眼球(如道具刀砍肢体 扔食物惩罚) 虚假摆拍亲子冲突剧情 教唆模仿成人行为(抽烟) 未成年人网络炫富(奢侈品开箱 现金展示) [5] - 隐蔽违规手段:以"举牌"定制图片 舞蹈等名义引流 通过"一对一"交流传播低俗色情内容 [5] 平台治理与技术防护措施 - 网信部门指导平台从严审核涉未成年人内容 配合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4] - 未成年人模式提供一键启动 时长管理 专属内容等功能 需家长和用户主动开启以强化保护效果 [4]
让教育更接地气、产业更有人才
新华日报· 2025-03-26 05:52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黄平的履职轨迹始终紧扣民生关切。今年全国两会,他将目光再次定格在 未成年人这一"最柔软的群体",提出《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共治的建议》,呼吁构建"四位 一体"防护体系:强制游戏、直播平台落实"人脸识别+动态核验",推行游戏分级制;将网络素养纳入中 小学课程,培养青少年信息甄别能力……"家长多一次陪伴,平台多一道审核,邻居多一份警觉,才能 让防护网真正密不透风。"黄平说。 到泰州文旅集团、东城集团访企拓岗,组织优秀校友事迹宣讲会和毕业生招聘会……黄平的工作日 志,安排了满满的行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每年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黄平说,学 院通过落实"一生一策"精准就业画像、落实全员责任构建就业合力、深耕就业市场,让每一名大学生都 能在奋斗中实现梦想。本学期他已先后赴泰福娃艺术院等企业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助力学子"青春 留泰"。近期黄平还将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进行联合访企拓岗,加强与泰州东城产业学院共建市级"文化 创意产业学院"力度,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让教育更接地气、产业更有人才 3月20日,泰州市侨联、泰州市教育局传达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报告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