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陪伴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陪伴」不是个好赛道,但却是个至关重要的「技术栈」
Founder Park· 2025-08-17 09:33
以下文章来源于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作者张鹏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 超 12000 人的「AI 产品市集」社群!不错过每一款有价值的 AI 应用。 邀请从业者、开发人员和创业者,飞书扫码加群: 进群后,你有机会得到: 01 一个残酷的答案: 聊科技,谈商业。 在上一篇( 拆解 AI 陪伴:有效的主动性才是关键内核 ),我们一起拆解了「陪伴」这团迷雾, 发现了「陪伴」并非单一的需求,最基础的是用户要能够「被感知」,借助现实社会中「向下、 向上、平层」关系,拆解到「陪伴」在不同关系层中有「被需要、被给予、被接住」等多面的需 求。推导到产品技术层面,就是对产品「有效的主动性」这种全新能力的呼唤。 这自然引出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如此之难、要求如此之高,「陪伴」作为一个独立的「赛 道」,真的能成立吗? 经过将近一年的观察和思考,我的答案是: 大概, 很难… 为什么「陪伴」不是好赛道 乍一看,「陪伴」这个方向的需求非常明确:现代社会的孤独感是一种普遍情绪,谁不想要一个 「随时在线、永不厌烦」的陪伴者呢? 但是,今天几乎所有打着「AI 陪伴」旗号的独立产品,都面临着一个残酷的现实:用户因新奇 而来,也因新奇感消退而去。留存率 ...
拆解 AI 陪伴:有效的主动性才是关键内核
Founder Park· 2025-08-12 11:04
AI陪伴行业分析 核心观点 - AI技术首次使产品具备"主体性",从而可能建立与用户的"新关系",这是AI Native产品的核心[5] - "陪伴"需求可分解为三类关系:向下关系(被需要)、向上关系(被给予)、平层关系(被接住),构成多面体需求结构[6][7][9][10] - 有效主动性是AI陪伴产品的技术内核,需具备持续观察、主动交互、高质量闭环等能力,形成"关系"延伸资产[11][12] 行业现状 - 大厂普遍布局陪伴类AI产品,但行业存在概念模糊问题,资本和创业者面临方向性挑战[4][5] - 日本市场已出现Lovot、Moflin等陪伴机器人产品,成为行业研究样本[5] 产品能力要求 - 向下关系产品需强化"被需要"属性,建立单向价值循环[6] - 向上关系产品需解决信任维系难题,避免用户产生被索取感[7] - 平层关系产品需构建双向动态交互系统,实现情感层面的"接住"能力[9][10] 技术突破方向 - 从被动工具转向具备有效主动性的系统,需突破适时交互、方式适配、结果正向等技术难点[12] - 需建立用户深度理解模型,支撑关系的持续演进[11][12] 商业模式思考 - 向下关系商业模式最顺承,不易破坏用户体验[6] - 向上关系需谨慎设计付费机制,避免损害信任基础[7] - 平层关系产品开发难度最大,但用户LTV提升空间显著[10][12] 行业争议 - 陪伴作为独立赛道的成立性存疑,可能被重新定位[13] - 产品能力要求极高,存在商业可行性挑战[13]
探索脑机接口应用 喜临门迈向全场景AI睡眠管理新征程
合作背景与意义 - 全球睡眠健康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睡眠产业正经历深度变革 [1] - 喜临门与强脑科技达成独家战略合作,为全球睡眠科技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公司深耕睡眠科技领域超40年,累计服务超6000万家庭,是亚洲床垫行业龙头 [5]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合作核心在于强脑科技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填补睡眠监测领域技术空白 [3] - 技术突破传统监测局限,实现脑波数据精准采集,安全可靠 [3] - 研发"床适应人"主动式睡眠优化系统,实时监测脑波、心率等数据,通过智能算法自动调节床垫参数 [3] - 技术升维从材料力学、环境调节迈向"脑波级睡眠优化",构建行业最高技术壁垒 [5] 战略升级与生态构建 - 合作推动公司从产品向生态战略跃迁,加速向"全场景睡眠管理服务商"转型 [7] - 整合智能设备检测、产品推荐、健康数据跟踪等环节,打造一站式睡眠管理服务体系 [7] - 构建覆盖精准检测、科学干预、健康管理的全链条服务生态 [7] 产学研合作与行业影响 - 双方经过两年联合技术攻关,优化数据采集精准度与算法适配性 [8] - 此前与清华大学共建"智慧睡眠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探索AI与睡眠科学融合 [8] - 未来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睡眠健康产业共同体",推动行业智能化变革 [10] - 合作成为行业破局范本,为转型企业提供可参照路径 [10]
AI陪伴“有爱”但不能“越界”
南方都市报· 2025-06-21 07:08
行业概况 - AI陪伴产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互动,为用户提供情感支持、日常陪伴或功能性服务,近年来进入公众视野 [1] - 全球范围内,AI陪伴产品凭借个性化交互体验和随时在线特性赢得用户青睐,尤其吸引快节奏生活中感到孤独的人群及渴望交流的青少年 [1] 行业风险事件 - 知名AI陪伴产品"筑梦岛"App因生成低俗擦边内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被上海市网信办约谈并要求立即整改 [1] - 202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14岁男孩因长期沉迷AI陪伴应用中的虚拟角色而自杀,涉事公司被起诉且法院驳回撤销案件请求 [1][2] 未成年人保护问题 - 未成年人缺乏判断力和自控力,易受AI陪伴产品中不良信息影响,低俗内容可能扭曲价值观甚至引发悲剧 [2] - 中央网信办将未成年人AI问答服务安全风险列入专项治理行动,上海市网信办依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规约谈违规企业 [3] 监管与合规要求 - 行业需在技术创新中兼顾内容合规与社会责任,企业应承担主体责任,面向未成年人的产品需在代码底层嵌入安全机制 [2] - 未来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AI陪伴产品内容标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并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 [3]
涉低俗擦边,AI虚拟陪伴平台“筑梦岛”被网信部门约谈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20:53
公司动态 - 阅文旗下潇湘书院孵化的"筑梦岛"App因AI生成内容存在低俗擦边问题被上海市网信办约谈 要求整改AI内容审核机制并加强未成年人保护 [1] - "筑梦岛"App由上海筑梦岛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2025年1月独立运营后完成超1000万美元融资 投资方包括商汤国香基金和阅文集团 [1] 行业监管 - 2024年AI陪伴产品赛道因14岁男孩沉迷虚拟角色后自杀事件引发舆论关注 Character.AI被起诉要求承担法律责任 [2] - 中央网信办4月底将未成年人AI问答服务安全风险纳入"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要求平台履行主体责任防范技术滥用 [2] - 上海市网信办强调需依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规平衡技术创新与内容合规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2] 产品风险 - AI陪伴类产品存在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风险 具体表现为低俗内容传播和过度沉迷问题 [1][2] - 行业需健全AI生成内容审核技术 重点整治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 目前"筑梦岛"已承诺全面整改 [1][2]
盛天网络20250606
2025-06-09 09:42
纪要涉及的公司 盛天网络[1][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表现与预期**:2025 年一季度业绩超出预期,主要因自研格斗游戏《心之翼》在日本市场表现优异[3];预计 2025 年二、三季度业绩持续改善,同比和环比呈良好趋势,因 2024 年不及预期的游戏项目已计提,公司轻装上阵,且手持约 10 亿元现金有并购预期[2][4] - **AI 应用布局**:已布局 AI 应用,“给麦”产品月流水约 300 - 400 万元;计划暑期推出 AI 陪伴产品,海外市场有望实现千万级月流水;国内版本计划增加 AI 虚拟人功能如占星师角色吸引年轻女性用户[2][5] - **游戏产品情况**:《三国志战略版》月流水稳定,《心之翼》计划进军韩国和东南亚市场应对日本市场下滑;《心之翼》团队开发的新格斗游戏因日本 IP 审核严格修改完善,预计暑假测试[2][6][7] -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测 2025 年利润在 1 至 1.5 亿元之间;随着 AI 陪伴产品上线,公司有望从偏游戏标的转向偏 AI 应用标的,估值水平有望提升[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
100岁老人如何理解AI
虎嗅APP· 2025-05-08 21:13
基辛格对AI的战略视角 - 将AI类比为冷战时期的"核武器",认为其将重塑全球权力格局并导致世界分裂 [5][7] - 强调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投入位居全球前两位,需尽早开展对话以避免分歧扩大 [6] - 指出AI技术比核武器更复杂,因其民用化特性导致各国投入不透明且难以控制 [9] AI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AI可能重新划分全球格局,融入国家治理和军事战略的国家(如中美欧)将获得优势 [9] - 预测各国将建立国家级AI管理部门,对内确保技术领先,对外形成国际监督联盟 [10] - 认为实体战争不会发生,外交手段(如威慑、协商)将成为管理AI冲突的主要方式 [11][12] 历史经验与AI时代关联 - 基于核战略经验提出"有限战争"概念,主张将AI转化为政治工具而非全面对抗 [6][12] - 指出AI的不可预测性(如算法介入战争)使传统核威慑策略难以直接移植 [9] - 警示AI可能引发新型安全威胁,例如民用产品(如AI陪伴应用)成为潜在武器 [9] 基辛格的政治立场与AI观点 - 其外交策略核心始终围绕维护美国全球领导地位,AI被视为战略筹码 [13][14] - 对AI持中立态度,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度担忧,强调其作为国际谈判工具的价值 [14][15] - 临终主张通过"管理冲突"而非消灭冲突来应对AI时代的国际竞争 [16][17]
100岁老人如何理解AI
虎嗅· 2025-05-08 15:39
基辛格对AI的战略定位 - 将AI类比为冷战时期的核武器,认为其将重塑全球权力格局并导致世界分裂 [5][11] - 强调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投入位居全球前两位,需尽早开展对话以避免分歧扩大 [6] - 指出AI技术比核武器更复杂,因其民用化特性导致投入不透明且可能通过非军事场景(如社交媒体算法)引发冲突 [13] AI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预测AI将重新划分全球优势,融入国家治理和军事战略的中美欧将获得更大话语权 [13] - 认为AI时代超级大国间的猜疑将加剧,小国面临更大安全威胁,并以TikTok在美国的遭遇为例说明技术竞争的地缘政治化 [15] - 提出AI应作为"核威慑"工具,通过外交协商实现均衡而非实体战争 [18][19] 基辛格的外交策略延伸 - 主张建立国家级AI管理部门,对内确保技术领先,对外协调全球监督与沟通 [17] - 反对"中美必有一战"的论调,强调灵活外交手段(对话、威慑、妥协)是维护利益的最低成本方式 [18] - 延续其"离岸平衡"理念,将AI视为维护美国领导地位的战略筹码 [22][23] AI技术的双重性 - 认为AI既是危险(加剧冲突不可控性)也是机会(重构国际秩序) [12][13] - 区别于硅谷的乐观或哲学界的伦理担忧,基辛格以实用主义视角将AI定位为政治谈判工具 [24][25] - 临终建议美国政客通过"管理冲突"而非消灭冲突来应对AI时代的挑战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