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林下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林下经济铺就“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生态富民路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13:34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 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 森林面积达2.31亿公顷 林下空间资源丰富[2] - 林下经济规模化经营面积超6亿亩 从业人数超3400万人 人均年增收超1万元[5] - 目标2030年经营面积稳定在10亿亩以上 年产值突破1.5万亿元[6]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务院2012年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2020年十部门联合发布促进高质量发展意见[2] - 国家林草局出台系列规划纲要和发展指南 包括《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2] - 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向林下经济倾斜 部分地区试点自然灾害保险[4] 创新模式与典型案例 - 浙江安吉打造"竹林+生态旅游"融合模式 以全国1.8%竹林面积创造20%竹业产值[3] - 安吉竹林碳汇项目累计分红近5亿元 带动167个村集体均增收100万元 5.1万户林农户均增收6500元[3] - 贵州毕节发展"林药+特色产业"立体模式 2024年前三季度林下经济面积416.55万亩 产值90.68亿元[3] - 毕节天麻种植产业规模占全省57% 综合产值达40亿元[5] - 福建三明推行"菌+智慧农业"科技模式 综合亩产均值超2.8万元 较传统模式增长12倍[3] 技术应用与机制创新 - 建立林下经济大数据平台 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溯源[3] - 应用智能监测系统控制温湿度 使用自动化喷淋系统降低管理成本[3] - 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林-禽/林-蜂/林-菌/林-药/林-游复合模式[4] - 政府开设用地审批绿色通道 完善产权制度与承包权经营权改革[4]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 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配套加工车间生产天麻酒黄精膏等高附加值产品[3] - 发展养生酒 药食 美妆 康茶等多元化产品线[3] - 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壮大市场主体[4] - 带动加工物流电商等关联产业创造多类就业岗位[5] 生态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 形成以菌养林生态闭环 实现生态反哺提升森林覆盖率与质量[3][5] - 通过不砍树也致富模式激活生态资本价值 实现守绿换金添绿增金[2] - 将生态红利转化为生活实利 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5][6]
海南琼中:林下经济成为“绿色银行”
经济日报· 2025-08-16 17:58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琼中县依托森林资源推动"林下+"产业模式 包括"林+药""林+菌""林+果""林+旅游"等多种形态 [1] - 2023年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约3793万元用于发展林下种植 养殖 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项目 [1] - 形成"橡胶+柊叶+广地龙"生态立体种植养殖模式 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并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1] 广地龙养殖产业 - 2024年3月投入乡村振兴资金60万元建设20亩养殖基地 投苗6000斤 采用"公司+村集体"发展模式 [2] - 与惠龙种养家庭农场签订购销合约 解决技术和销售问题 并与3个乡镇签订64亩保底收购协议 [2] - 生长周期3-4个月 每亩活体产量达1500斤 产值达数万元 未来5年计划打造50亩人工养殖示范基地 [2] 新寨鸡林下养殖 - 长征镇新寨村散养4000余只新寨鸡 预计出栏销售额达60万元 [2] - 养殖周期9-10个月 以玉米饲料和虫草为食 肉质紧实口感鲜甜 成立"海岛新寨鸡"品牌 [3] - 合作社提供种苗供应 技术服务和疾病防治全程托底 农户仅需负责日常养殖管理 [3] 草豆蔻种植规模 - 草豆蔻种植从200亩试验田扩大至1200亩 实现规模化跨越式增长 [3] - 公司承包农户874.99亩林地 支付50元/亩年租金 承包农场103.77亩支付150元/亩年租金 [4] - 雇佣农户参与种植管理和采摘 形成资源共享 风险共担 利益共赢的合作模式 [3] 产业经济效益 - 林下经济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 形成多业态融合格局 [4]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林下经济总面积超24.2万亩 实现"不砍树 能致富"的绿色发展 [5] - 黎苗药发展被纳入产业规划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4]
海南琼中—— 林下经济成为“绿色银行”
经济日报· 2025-08-16 06:43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琼中县依托86.17%森林覆盖率优势 推动"林下+"产业模式 包括林+药、林+菌、林+果、林+旅游等多业态融合 [1] - 2023年累计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793万元 用于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及森林景观利用项目 [1] - 形成"橡胶+柊叶+广地龙"立体种植养殖模式 充分发挥土地效益 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1] 广地龙养殖产业 - 黎明村建设20亩养殖基地 投苗6000斤 采用"公司+村集体"模式 与家庭农场签订购销合约 [2] - 生长周期3-4个月 每亩活体产量达1500斤 产值达数万元 可加工成广地龙粉提升附加值 [2] - 与3个乡镇签订64亩保底收购协议 未来5年计划打造50亩人工养殖示范基地 [2] 新寨鸡林下养殖 - 新寨村成立农民合作社 规模化散养新寨鸡 养殖周期9-10个月 肉质紧实口感鲜甜 [3] - 4000余只鸡出栏预计销售额60万元 形成"海岛新寨鸡"品牌 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3] - 鸡粪为林地提供有机肥料 减少饲料成本 形成生态循环 带动农户参与养殖管理 [3] 草豆蔻种植产业 - 种植规模从200亩扩展至1200亩 公司承包农户874.99亩林地 支付50元/亩年租金 [4] - 与农场合作103.77亩林地 支付150元/亩年租费 促进垦地融合与资源共享 [4] - 雇佣农户参与种植管理采摘 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赢 被列为林下经济"1+N"模式代表 [4] 产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截至2025年上半年 林下经济总面积超24.2万亩 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 [4] - 将黎苗药发展纳入产业规划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践行"两山"理论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4]
守好“绿色银行”百姓吃上“生态饭” 擦亮“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新名片
央视网· 2025-08-15 10:23
核心观点 - 贵州省毕节市海雀村从森林覆盖率仅5%的石漠化贫困地区转变为森林覆盖率达77.21%的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 通过生态修复、林下产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人均收入显著增长 [1][32][35] 生态治理历程 - 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毕节试验区 成为全国首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农村改革试验区 [7] - 村民连续3个冬春开展植树造林 组建护林队并制定村规民约严禁乱砍滥伐 [9][11] - 2008年国家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 毕节所有县区纳入试点范围 [13] - 森林覆盖率从1980年代不足5%提升至2024年的77.21% 林地面积达1.37万亩 [3][32] 产业发展模式 - 林下经济:2024年发展仿野生天麻种植 2025年扩展至1000余亩 因凉爽湿润环境适宜中药材生长 [17][19] - 有机农业:利用海拔2300米昼夜温差优势种植免农药有机蔬菜 租用200亩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 [23] - 碳汇交易:林业碳票碳排放量达34000余吨 价值超300万元 户均增收1.3万元 [35] - 乡村旅游:依托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大迁徙舞》和生态资源吸引游客 [28][30] 基础设施与荣誉 - 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建小洋楼 公路贯通促进农产品外销和旅游客流 [3][26] - 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国家级称号 [35]
守护青山,就是守护未来(山水间的财富密码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5 06:10
生态保护与转型 -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护林员月薪从不足2000元提升至近5000元,并缴齐"五险一金" [4] - 护林员巡护范围扩大,37本巡护日记详细记录生态变化,如红松年增粗1.2厘米 [4] - 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狍子、野鹿等野生动物活动区域逐年增加 [4][8] 林下经济发展 - 五味子种植从亩产不足300斤提升至1500斤,形成20多户连片种植基地,药企直接到林场收购 [4][6] - 中药产业年产值达1.2亿元,提取罐等加工设施持续运转 [8] - 林场利用黑土、山泉、日均7小时光照等生态条件发展特色种植,带动村民增收 [4][6] 生态旅游产业 - 鸳鸯峰景区形成以漂流、森林康养为特色的旅游格局,开发多条研学线路,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 [7][8] - 农家乐"福禄祥酒店"去年暑期收入超15万元,抵过去伐木5年积蓄,带动山野菜、土鸡蛋等农产品销售 [7][8] - 旅游配套设施升级,200平方米房屋改造为特色农家乐,提供铁锅炖山鸡等纯天然食材菜品 [7] 产业转型成效 - 从"砍树人"转为"看树人",从"卖木头"转为"卖风景",实现生态与民生协同发展 [8] - 林业局出台扶持政策,形成中药产业与生态旅游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 [7][8] - 20年间油锯轰鸣被山鸟啼鸣取代,斧凿伤痕被新绿覆盖,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8]
【看见美丽中国】生态“含绿量”成发展“含金量” 看石漠化山村的绿色蜕变
央视网· 2025-08-15 00:28
海雀村历史背景 - 20世纪80年代森林覆盖率不足5%,水土流失严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性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6] - 村民居住条件恶劣,生活极端贫困,与牲畜同居一室 [6] - 曾被称为"石头村",四周山头光秃秃 [3][4] 生态治理与政策支持 - 1988年毕节试验区成立,首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农村改革试验区 [7] - 老支书文朝荣带领村民连续奋战三个冬春,种植1.3万亩华山松 [10] - 2008年国家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毕节所有县区纳入试点 [12] - 2018年毕节确立建设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推动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 [12] 产业发展与转型 - 初期尝试种植半夏、丹参、魔芋失败,因高海拔气候不适应 [14] - 2024年起发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面积扩展至1000多亩 [15][18] - 高海拔气候优势使蔬菜无需打农药,成为纯天然绿色产品 [20] - 依托万亩林海发展碳汇经济,碳票价值300多万元,户均增收1.3万元 [25] 乡村旅游与文化振兴 - 公路修通促进特产外销和游客进入 [21] - 打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大迁徙舞》表演,吸引游客 [23] - 发展27户民宿,解决30余人就业,可容纳200多人住宿 [24] 生态与经济成果 - 截至2024年森林覆盖率达77.21%,拥有1.37万亩山林 [25] - 获评"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称号 [25] - 村民将万亩林视为"绿色银行",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27]
康欣新材: 康欣新材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
证券之星· 2025-08-14 00:23
根据康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以下是关键要点的总结: 公司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8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3.01亿元下降38.22%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728万元亏损扩大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9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5万元大幅下降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0元/股,较上年同期的-0.06元下降 [2] 主营业务分析 - 营业收入下降主要系集装箱市场需求放缓导致订单减少和销售价格回落 [20] - 营业成本下降26.89%,但产品销售量下降及产线固定成本转入影响盈利 [20] - 集装箱地板直接生产成本较2024年下降约20% [16] - 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主要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 行业市场状况 - 2025年集装箱市场需求明显回落,全球集装箱设备闲置率攀升至15% [3] - 民用板材行业受房地产市场需求低迷影响,面临产能过剩风险 [4] -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市场迎来发展机遇期,政策目标占比达30%以上 [5][6] - 林业碳汇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462亿元 [9] 业务发展进展 - 集装箱地板入库产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1,717% [15] - 成功研制OSL、GOSL等木结构建材产品,获B1等级防火认证 [16] - 完成78%权属林地林权证换发不动产权证工作 [13] - 新签装配式木结构建筑项目5个,合同金额约3500万元 [16] 研发创新成果 - 新研木构建材产品获中国木材保护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16] - 获批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16] - 推进海外市场认证工作,加速布局海外木结构建筑市场 [16] - 被授予"新质生产力领航企业"和"绿色板材领军企业"荣誉称号 [17] 控股股东支持 - 控股股东无锡建发提供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的借款额度支持 [32] - 通过股份增持和回购措施稳定市场预期,报告期内股价上涨14.42% [29] - 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完善产业链布局 [19]
800亿“绿色钱景”官宣!绿美广东林下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出炉!| 绿美热榜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09:32
广东省林下经济三年行动方案 - 广东省林业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6][7] - 目标到2027年林下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以上 [5] 地市生态建设与绿化进展 - 广州市推进绿化管养品质提升百日行动 举办物业绿化精细化管理公益培训 [19][20][21] - 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凤凰片区交通改善工程包含6条道路 总长3.37公里 [23][24] - 深圳市南山区环西丽湖碧道示范段建设"小微湿地+"项目 [29][30][31] - 珠海市累计建成碧道268.5公里 [35][36] - 珠海香山云道全长11.2公里 近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修复 [38][39][40][41] - 茂名市圩镇绿化新增面积21.12公顷 新增绿化长度225.43公里 新增树木54644棵 [88][89] - 阳山县森林覆盖率达73.53% 林地面积402.55万亩 [104] - 潮州市打造生态茶园5.7万亩 推广"以草治草"生态种植模式 [107][108] 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 - 广东省林业局印发《广东省保护鸟类工作方案》 每年9月至次年4月开展鸟类保护 [14][15] - 江门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植物新种"七星坑球子草" [73][74][75][76] - 湛江市烟草专卖局组织青年植树活动 助力红树林湿地保护 [80][81][82][83] 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博罗县横河镇依托环南昆山—罗浮山最美旅游公路带动民宿产业和旅游发展 [58][59][60] - 电白区霞洞镇上河古荔园总面积1300亩 为茂名四大古荔园之首 [91][92]
社会化服务全链条覆盖!清远首个西牛麻竹笋产业服务中心在英德成立
南方农村报· 2025-08-10 10:36
产业服务中心成立 - 清远首个西牛麻竹笋产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及媒体+清远西牛麻竹笋融合发展工作室在英德揭牌成立,为产业提供全链条专业化服务支撑 [1][2][3][4][6] - 服务中心采用"政府引导+协会推动"双轮驱动模式,有效统筹整合各方资源,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 [9][10] - 服务中心采用"1+10+N"运作模式(1个县级服务中心、10个产业核心镇服务站、N个产业服务联络点)进行实体运营 [23][24] 服务中心功能与服务 - 服务中心聚焦综合管理、种植技术、产品研发、生产资料、人力资源、市场营销、金融创新及法律咨询等八大核心服务 [25][26] - 组建专家团队提供覆盖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29] - 为种植主体提供优质笋苗、高效肥料、除草设备等生产资料 [30] - 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提供信贷支持、保险咨询等普惠金融服务 [31] 产业发展背景与政策支持 - 服务中心成立是紧扣省委、省政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12] - 《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发展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培育壮大清远麻竹笋等20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13][14] - 《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聚焦林下经济,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竹笋竹虫类等林下产品采集业 [15][16][17]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底清远西牛麻竹笋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0965亿元,成为清远首批突破百亿产值的农业产业 [57] - 2025年上半年清远西牛麻竹笋种植面积10053万亩,总产量4332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3245亿元,增长298% [58][59]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西牛麻竹笋为客语、海底捞、蒙自源等知名餐饮企业长期供应益生菌发酵笋、酸笋、清水笋等笋制品 [61][62] - 粤港澳大湾区33家知名餐饮品牌联合研发出"清远西牛麻竹笋一桌菜" [66][67] - 2025年上半年清远企业出口笋及笋制品约2400吨,货值约1亿元人民币 [70][71] - 西牛麻竹笋笋干产品长期占据日本市场95%以上的份额 [69]
青州仰天山“点绿成金”:千亩林下参园绘就“两山”新画卷
齐鲁晚报· 2025-08-08 12:33
生态种植模式创新 - 潍坊青州仰天山建成规模逾千亩的生态人参种植基地,实现人参从移栽到自然繁殖的完整生命周期[1] - 采用林下药材生态种植模式,推动"林""参"深度融合,成为精准开发林下空间资源的典范[1] - 人参种植成功的关键在于仰天山独特的"森林小气候":夏季最高温28度、郁闭度0.8、pH值5-6的微酸性腐殖质土壤[5]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 人参种植从原料销售延伸至保健品、药品、护肤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6] - 通过食品厂、实验室、化妆品研发中心等多渠道释放人参价值,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6] - 林下经济模式形成种植、养殖、采集与森林旅游相结合的复合产业体系[6] 区域经济发展示范 - 仰天山人参基地的成功带动更多林下经济项目在青州市落地,形成产业集群效应[7] - 林下经济成为连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黄金纽带,投入轻巧且回报较快[6] - 该模式是深化林权改革、推动绿色增长的有效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