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洗钱
icon
搜索文档
法治在线丨男子网络相亲一个月被骗500万 警方摧毁15人诈骗团伙
央视新闻· 2025-09-10 20:01
案件概述 - 安徽合肥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被害人陈先生一个月内被骗500万元资金 [1] - 案件涉及虚假网络相亲身份诱导投资 最终通过新型洗钱手法转移资金 [1][3][8] 诈骗手法 - 诈骗团伙虚构"林姓女子"及其母亲身份 通过相亲信息获取信任后诱导投资 [3][5] - 冒充证券公司高管亲属 以内幕信息为名承诺保本收益 诱使被害人大额投资虚假黄金交易平台 [7] 资金追缴 - 警方跨五省同步抓捕 抓获15名犯罪嫌疑人 查扣40余部涉案手机 [11] - 成功追回涉案资金151万元 占被骗总额30.2% (151万/500万) [10][11] 犯罪模式创新 - 洗钱手法采用小麦等实物载体转手交易 替代传统银行卡转账模式 更具隐蔽性 [8] - 实物交易洗钱手段能有效规避反洗钱监管系统监测 增加案件侦破难度 [8]
内地卖淫团伙头目向境外汇款,被瑞银前高管私吞1.3亿港元,“在伦敦买楼,还登记了6辆豪车”!法院判了
新浪财经· 2025-09-05 18:13
案件概述 - 瑞银前副总监孙健荣因私吞客户资金1.3亿港元被裁定洗钱罪及藐视法庭罪成立 判处十年六个月监禁 并被终身禁止从事金融业 [2] - 孙健荣通过伪造瑞银对账单和虚假转账证明 欺骗客户于氏夫妇分37次向29个内地账户转账1.3亿元人民币 其中500万元直接进入其个人账户 [2] - 骗局于2018年孙健荣离职后由新顾问接管账户时曝光 真实账户余额比伪造数据少超1亿港元 [3] 资金流向 - 涉案资金流入孙健荣控制的汇丰账户(5062万港元/515万美元/16万英镑)和恒生账户(1062万港元/172万美元/143万英镑) [3] - 资金被用于购买伦敦4处房产(含27套公寓)及内地2处物业 总价值2900万港元 并登记6辆豪车包括法拉利、兰博基尼等 [3] - 孙健荣在收到全球资产冻结令后仍违规转让伦敦27套公寓权益至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 [3] 涉案人员背景 - 受害人于全利被香港法院认定资金极可能来自非法卖淫活动 其2019年因经营南京卖淫团伙被捕 2020年被内地法院判处15年徒刑 [5][7] - 孙健荣辩称客户利用其洗钱和逃避外汇管制 但法院以未提出合法性抗辩为由未采纳该主张 [6][7] 法院判决依据 - 香港法院基于欺诈侵权与不当得利原则 支持原告要求被告承担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 [7] - 判决书显示孙健荣在录音通话中承认挪用客户1.3亿港元用于炒股(约4000万港元)、伦敦购房(约5000万港元)及投资(约4000万港元) [6]
内地卖淫团伙头目向境外汇款,被瑞银前高管私吞1.3亿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6:03
案件概述 - 瑞银前副总监孙健荣因私吞客户资金1.3亿港元被裁定洗钱罪及藐视法庭罪成立 判处十年六个月监禁 并被终身禁止重投金融业 [1] 欺诈手段与资金流向 - 孙健荣通过伪造瑞银联名账户对账单及虚假转账申请照片 诱使客户分37次转账1.3亿元人民币至29个内地银行账户 其中500万元人民币直接进入其个人账户 [2] - 资金流入孙健荣控制的汇丰银行账户(港币5062万元 美元515万元 英镑16万元)及恒生银行账户(港币1062万元 美元172万元 英镑143万元) [3] - 资金被用于购买伦敦4处房产(含27套公寓楼宇)及内地2处物业 总价值2900万港元 并登记6辆豪车(法拉利、兰博基尼、保时捷等) [3] - 孙健荣在资产冻结令下达后仍违规转让伦敦27套公寓权益至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 [3] 客户背景与资金性质 - 受害人于全利为南京卖淫团伙头目 其转账资金极可能来自非法卖淫活动 孙健荣作为金融顾问对资金非法性应当知情 [4] - 于全利2019年因组织卖淫活动被捕 2020年被内地法院判处15年有期徒刑 [5][6] 法律裁决与赔偿 - 香港法院支持原告基于欺诈侵权与不当得利提出的诉讼请求 判令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6] - 法院认定孙健荣在微信录音中承认挪用客户资金购买股票(约4000万港元)、伦敦房产(约5000万港元)及投资(约4000万港元) [5]
内地卖淫团伙头目向境外汇款,被瑞银前高管私吞1.3亿港元,“在伦敦买楼,还登记了6辆豪车”!法院判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3:49
案件核心事实 - 瑞银集团前副总监孙健荣因私吞客户资金逾1.3亿港元,被裁定洗钱罪及藐视法庭罪成立,判处十年六个月监禁,并被终身禁止重投金融业界 [1] - 孙健荣在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间,通过微信指示客户于全利分37次将1.3亿元人民币转入29个内地银行账户,其中一笔500万元人民币直接进入其本人招商银行账户 [1] - 孙健荣通过伪造瑞银联名账户对账单及发送其表姐汇丰账户的“转账申请”照片等方式,使客户信以为真 [1] 欺诈手段与资金流向 - 孙健荣的骗局在其2018年6月从瑞银辞职后,由接任顾问提供真实对账单而揭露,账户余额比伪造数字少了超过1亿港元 [2] - 资金流入孙健荣控制的两个香港银行账户:汇丰银行账户接收5062万港元、515万美元及16万英镑,恒生银行账户接收1062万港元、172万美元及143万英镑 [2] - 孙健荣将资金用于在英国伦敦购买4处房产(包括一栋含27套公寓的楼宇)及在内地购置2处物业,总价值2900万港元,并登记了6辆豪车 [2] - 孙健荣在被下达全球资产冻结令后,仍将其在伦敦的27套公寓权益转让给一家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 [2] - 孙健荣本人承认,将客户资金中的约4000万港元用于购买股票,约5000万港元购买伦敦房产,约4000万港元用于其他投资 [5] 客户背景与资金性质 - 本案受害人于全利及楼小洁夫妇的1.3亿元资金,香港法院判决书指出极可能来自有组织的非法卖淫活动 [3] - 孙健荣在陈述中称,于氏夫妇利用其洗钱并逃避内地外汇管制,并提及于全利在南京经营卖淫团伙 [4] - 于全利2019年因故被捕,2020年因在南京经营大规模卖淫团伙被内地法院定罪,判处15年有期徒刑 [4][7] 法院判决依据 - 香港法院赞同原告律师观点,认为当事人违反内地外汇管理规定之行为,并不妨碍其基于不当得利原则提出主张 [7] - 法院基于欺诈侵权与不当得利,支持原告向被告提出的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8]
“黑吃黑”?瑞银前副总监私吞卖淫团伙头目1.3亿港元
新浪财经· 2025-09-04 08:39
案件背景 - 瑞银集团前副总监孙健荣因洗钱刑事罪名成立及藐视法庭罪 被香港证监会终身禁止重投业界[1] - 案件发生于2016至2018年期间 涉及跨境洗钱及欺诈客户资金[1][5] - 受害人于氏夫妇为内地卖淫团伙头目 已因非法卖淫活动被内地法院判处15年监禁[2][12] 欺诈手段 - 孙健荣向客户讹称协助跨境汇款 实际转走客户1.34亿港元[1][3] - 通过伪造汇丰银行转账照片及瑞银虚假月结单掩盖资金流向[5][10] - 要求客户分14天通过37笔转账 将1.324亿元人民币转入其指定的29个内地银行账户[5] 资金流向 - 赃款用于购买27个英国伦敦物业单位及5处内地与英国房产 总值超2900万港元[8] - 持有法拉利 兰博基尼 保时捷等豪华汽车[9] - 账户存在266个交易对手 其中24个为共同收款人[9] - 资金用途包括偿还信用卡 证券交易及海外物业购买[9] 案件发现 - 2018年6月客户对比月结单发现1.249亿港元差额[6] - 瑞银调查确认虚假账户后报警[6] - 法证会计报告显示孙健荣账户存款超1.3亿港元 与其申报的400多万港元收入严重不符[9][10] 司法判决 - 2024年6月香港高等法院裁定两项洗钱罪名成立 判处10年监禁[1][14] - 2023年12月因违反全球冻结强制令转让英国物业 被加判藐视法庭罪监禁6个月[14] - 2024年9月香港证监会终身禁止其重投业界[1][14]
瑞银前副总监吞1.3亿赃款,猎物竟是南京卖淫团伙头目
新浪财经· 2025-09-03 17:04
案件概述 - 瑞银前副总监孙健荣因私吞客户资金1.3亿港元并被裁定洗钱罪及藐视法庭罪成立 判处十年六个月监禁 同时被终身禁止重投金融业 [1] 客户背景与账户情况 - 受害人于全利与妻子楼小洁2014年3月在瑞银香港分行开设联名账户 账户余额一度达894.9万美元 [3] - 于全利因在南京经营卖淫团伙被内地法院判处15年有期徒刑 其用于转账的1.3亿元人民币极可能来自非法卖淫活动 [5] 诈骗手法与资金转移 - 孙健荣以协助跨境汇款为名 设计虚假中转通道 诱使客户分37次将1.3亿元人民币转入29个内地银行账户 [6] - 通过伪造瑞银对账单及汇丰账户转账申请照片维持骗局 实际资金流入其控制的香港汇丰与恒生银行账户 [6] - 赃款总计1.3亿港元 包括汇丰账户港币5062万元 美金515万元 英镑16万元 恒生账户港币1062万元 美金172万元 英镑143万元 [6] 赃款使用与收入对比 - 资金被用于购买英国伦敦4处房产(含27套公寓楼宇)及内地2处物业 总价值2900万港元 另购置6部豪车 [7] - 2014至2018年四个报税年度 孙健荣累计申报收入仅406.7万港元 远低于其资产规模 [7] 司法判决与刑期认定 - 法庭认定孙健荣两项洗钱罪涉案金额超1.34亿港元 因认罪时间较晚获25%刑期折扣 最终刑期合计10年 [8] - 另因违反全球资产冻结令 擅自转让伦敦房产权益至英属处女群岛公司 被加判藐视法庭罪6个月监禁 总刑期增至10年6个月 [8] - 法庭驳斥其关于"不知资金非法""转移为税务安排"等辩解 强调其作为金融从业者主观故意明显 [9] 资产处置进展 - 孙健荣名下中英房产与豪车已被依法扣押 资产处置及受害人损失追偿仍在进行中 [10]
美国财政部对俄、吉多家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
商务部网站· 2025-08-24 00:53
美国财政部制裁行动 - 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对加密货币交易所Garantex Europe OU、Grinex及其关联的俄罗斯与吉尔吉斯斯坦实体与个人实施新制裁 [1] - 制裁对象涉嫌参与洗钱、服务网络犯罪集团及规避制裁 [1] - 所有受制裁方在美国资产立即冻结 严禁美国公民和实体与其交易 违者面临民事或刑事追责 [1] Garantex交易所违规活动 - 交易所被控自2019年起为勒索软件运营商等犯罪团伙提供服务 处理非法交易超1亿美元 [1] - 2022年被吊销爱沙尼亚牌照后转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基地运营 [1] - 2025年3月6日遭美国、德国、芬兰三国联合执法 服务器被查封 域名被没收 超2600万美元加密资产被冻结 [1] - 联合创始人谢尔盖·门捷列夫等核心成员被美方悬赏通缉 [2] Grinex交易所与规避制裁机制 - Grinex被认定为Garantex员工为规避制裁创建的新平台 [1] - 利用俄罗斯卢布锚定稳定币A7A5转移客户资产并延续核心业务 [1] - 吉尔吉斯斯坦注册实体Old Vector被指定为A7A5稳定币名义发行方 [1] - 俄罗斯企业A7、A71、A7 Agent及摩尔多瓦商人伊兰·肖尔关联的PSB银行实际参与项目运作 [1] 其他受制裁实体 - InDeFi银行与Exved交易所被指控协助俄罗斯通过加密货币规避制裁进行跨境结算 [1]
继高盛之后,摩根大通(JPM.US)同意向马来西亚支付3.3亿美元以了结1MDB欺诈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21:27
摩根大通1MDB和解事件 - 摩根大通同意向马来西亚支付14亿林吉特约合3.3亿美元以了结与1MDB相关的所有索赔事宜 [1] - 此次和解将结束该银行与2015年曝光的1MDB丑闻相关的所有风险 [1] - 1MDB是一家主权财富基金 曾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欺诈案的焦点 [1] 其他金融机构1MDB相关和解 - 2020年高盛与马来西亚达成39亿美元和解协议 解决其在为基金筹集65亿美元债券销售中误导投资者的指控 [1] - 美国司法部确定1MDB中有4.5亿美元资金被挪用 [1] - 2021年1MDB起诉摩根大通 德意志银行及Coutts & Co等公司 指控其存在疏忽 违反合同 合谋诈骗等行为 [1] 瑞士监管处罚 - 瑞士司法部长对摩根大通处以300万瑞士法郎约合370万美元罚款 [1] - 处罚原因是该银行未能采取所有合理且必要的组织措施来防止从1MDB被挪用的资金进行洗钱活动 [1] 和解协议具体安排 - 根据马来西亚相关协议 摩根大通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地将款项存入马来西亚资产追回信托账户 [2] - 摩根大通表示已加强内部管控 赢得瑞士及其他地区监管机构的信任 [2] - 公司称问题已得到彻底审查并解决 将继续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 [2] 1MDB资金流失时间线 - 从2009年起数亿美元资金从1MDB机构流出 [2] - 资金持续流失直至2015年该丑闻被曝光 [2]
高价收购银行卡:“洗钱”的隐秘角落
北京商报· 2025-08-19 23:35
银行卡非法交易模式 - 非法中介通过社交平台以高价回收或快速上岸等话术吸引持卡人出售或出租银行卡 交易方式包括买断和短期租用 买断价格可达6000元 租用1万元转账限额返现1500元 [3] - 中介对收购银行卡设定明确筛选标准 要求非柜面交易额度50万元以上 购汇功能正常 用户星级高且状态正常 优先选择入金不秒死的银行 [3][5][6] - 收购后的银行卡主要用于非法资金转移 包括洗钱 诈骗和跨境赌博等犯罪活动 中介通过组合不同功能卡片形成资金转移闭环 [1][4][6] 银行卡功能滥用机制 - 高非柜面交易额度便于通过网银 手机银行等渠道快速转移大额资金 一次性转移规模满足非法交易需求 [5][6][7] - 购汇功能允许用人民币购买外币 每年5万美元额度 通过多卡分散购汇累积大额外币 实现非法资金跨境流转 [5][6][7] - 卡片搭配运用中 高额度卡负责核心资金转移 其他卡用于资金中转分流 形成完整洗钱链条 [6][7] 监管与司法应对措施 - 2020年10月全国启动断卡行动 严厉打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 银行卡违法犯罪 公安机关查处大量案件并抓获涉案人员 [8] - 司法案例显示 个人出借银行卡收取犯罪资金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硕士学历毕业生张某被判刑6个月缓刑1年罚金3000元 [9] - 专家建议完善跨机构风险信息共享机制 社交平台需加强YHK 高价收等黑话巡查 银行引入大数据画像对高风险账户降额 [10] 行业影响与社会危害 - 银行卡非法买卖严重破坏金融秩序和社会治安 成为电信诈骗 跨境赌博等犯罪的重要供血渠道 [4][10] - 中介行为已形成组织化 职业化黑产链条 社会危害性极大 需依法严厉打击 [4][10] - 个人法律意识不足易受诱惑 为蝇头小利铤而走险 需加强普法宣传和入职教育 减少不知法犯法现象 [9][10]
600万骗贷链条大起底:从资质造假到POS机套现,数十名涉案者终领刑责
新浪财经· 2025-08-12 08:06
案件概述 - 犯罪团伙通过虚构工作单位、伪造收入证明等手段包装不具备贷款资质的群体 骗取银行信用贷款后利用POS机虚构交易套现资金 涉案金额超600万元[1][3] - 套现资金经中介抽取提成后转移至诈骗团伙 其中虞某和李某转移150余万元并获利6万余元 王某单独转移300余万元后又伙同张某转移40余万元 二人合计获利6万余元[3] - 检察机关通过资金流向分析模型将涉案人员从1人扩展至37人 涉案金额从18.3万元追溯至600余万元[5] 司法定性 - 王某等中介人员因未与诈骗团伙直接共谋 被认定涉嫌非法经营罪和洗钱罪 构成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理 虞某、李某和王某因涉案金额超百万以非法经营罪公诉 张某系从犯以洗钱罪公诉并建议缓刑[5] - 法院最终以非法经营罪和洗钱罪判处王某等人有期徒刑三年至六年 张某适用缓刑 各并处罚金 上游52名涉案人员因贷款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至七个月[7] - 检察机关发现19件生效民事裁判实属刑事诈骗 发出再审检察建议8件并提出抗诉5件 同时向金融机构制发检察建议书和风险提示函[7] 行业操作模式 - POS机套现犯罪通过虚假交易将信用卡额度以现金方式套取 形成灰色产业链 孙某东案中通过伪造材料办理46张信用卡 套现资金达1324万元[9] - 套现行为将信用消费服务变为借贷服务 扰乱金融秩序并破坏诚信环境 属于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 易滋生洗钱和非法经营等犯罪行为[9][10] - 监管部门要求POS机实行"一机一户"和"一机一码"制度 但不法分子仍通过多商户机码和收款码等新型工具进行非法套现 谭某案中通过收款码套现3亿余元[10][11] 监管政策 - 司法解释规定使用POS机以虚构交易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 数额超100万元或造成金融机构资金20万元以上逾期未予以追诉[6][7] - 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发布《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 明确POS机"一机一户"要求以提升支付行业合规水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