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元霸权
icon
搜索文档
三高一低?美国经济或出现技术性衰退,特朗普下午4点到访美联储
搜狐财经· 2025-07-24 19:45
特朗普与美联储的政策冲突 - 特朗普签署《税收与支出法案》将联邦债务上限提高至40万亿美元,预计未来十年新增债务3.3万亿美元[1] -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萎缩0.5%,失业率攀升至4.2%,减税刺激失效[1] - 特朗普公开要求美联储降息,威胁若不降息将导致经济危机,声称降息每年可节省1万亿美元利息[1]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拒绝降息,强调决策基于通胀、就业和增长数据,并指出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核心商品通胀反弹至3.8%[3] 美国经济现状与政策影响 -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环比萎缩0.5%,若第二季度继续负增长将陷入技术性衰退[5] - 《大而美法案》预计未来十年增加联邦赤字3.4万亿美元,减税导致收入减少4.5万亿美元,支出削减仅1.1万亿美元[5] - 法案修改《平价医疗法案》条款,预计到2034年使1000万美国人失去医疗保险[5] - 美国债务/GDP比率可能在2029年升至135%,赤字率持续高于7%危险线[5] -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债发行量达破纪录的7.2万亿美元,超过2020年疫情危机时期[5] 美联储独立性与政治压力 - 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强调货币政策独立性,反对政治干预[3] - 特朗普团队试图通过法律手段罢免鲍威尔,共和党议员提交刑事转介信指控其在美联储总部翻修项目中作伪证[3]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警告美联储屈服于政治将威胁美元霸权[3] 政策矛盾与市场风险 - 特朗普关税政策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加剧通胀,高利率抑制企业融资导致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7] - 特朗普宣称美联储不降息将导致每年损失1万亿美元,但其《大而美法案》减税造成的收入损失达4.5万亿美元[7] - 摩根大通测算显示若财政部与美联储政策背离超过6个月,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幅度可能扩大至150基点,触发系统性风险[9] 特朗普访问美联储的潜在影响 - 特朗普计划访问美联储,显示其团队意识到政策执行受阻[9] - 历史经验表明白宫与美联储角力往往伴随剧烈市场震荡,如1979年沃尔克紧缩周期和2013年缩减恐慌[9] - 当前美国国债市场规模达35万亿美元,政策错位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9]
中国敢买俄伊石油试试?迟迟等不到回复的美财长,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搜狐财经· 2025-07-24 13:36
能源贸易格局 - 俄罗斯每日出口720万桶原油,月收入达136亿美元,中国是其最大买家并占据核心市场份额 [3] - 中俄石油贸易90%采用人民币结算,价格比国际油价低10美元以上 [3] - 印度将俄罗斯石油转售欧洲,马来西亚、印尼等国通过多种渠道继续采购俄罗斯石油 [3] 国际能源合作 - 中俄伊三国建立长期协作机制,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框架 [5][6] - 中俄双边贸易额在2024年飙升,"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和北极LNG项目体现深度合作 [5] - 中国在非洲、中东、拉美等地开拓新能源渠道,降低对传统石油依赖度 [5] 能源结算体系 - 中俄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飙升,金砖国家框架下的能源结算体系快速成型 [5][8] - 人民币结算机制削弱美元霸权地位,形成替代性国际支付体系 [3][6] 行业技术转型 - 中国电动车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减少对传统石油的依赖 [5] - 科技领域的互补合作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8] 贸易政策影响 - 美国对欧盟和日本加征汽车关税导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暴跌26.7% [3] - 美国页岩油商面临市场份额被抢的压力 [3]
我国5月份仅减持9亿美债,为何不清仓或大把抛售?
搜狐财经· 2025-07-24 13:07
中国减持美债策略分析 减持规模与持仓现状 - 5月中国减持美债9亿美元 较3月189亿和4月82亿大幅收窄 当前持仓降至7563亿美元 [1] - 中国持仓仅占美债总额36万亿美元的2.1% 不足海外总持仓8.7万亿美元的9% [1] 减持策略的制约因素 - 大规模抛售可能压低美债价格 导致剩余持仓价值缩水 并引发美元流动性过剩推升人民币汇率 挤压出口利润 [1] - 美债已成中美博弈工具 3-5月280亿减持与特朗普关税行动同步 保留7500亿持仓可在稀土出口、科技制裁等议题上增加议价权 [1] 美债的金融属性与战略价值 - 美国76%债务由国内机构持有 激进抛售或迫使美联储印钞接盘 加速通胀恶化 影响中国对美出口(占外贸15%)及全球供应链 [2] - 渐进减持配合黄金增储和人民币结算网扩张 是瓦解美元霸权的长期策略 [2] - 美债作为全球流动性危机时的逃生通道 长债收益可覆盖部分减持成本 支撑外储增值 [2] 国家外汇管理的战略考量 - 外汇管理需平衡多重约束 持有适度美债可为突发地缘冲突预留缓冲带 [2] - 美债操作体现全球化变局中的博弈智慧 是金融与政治信号的复合载体 [3]
达利欧的国家债务认知错在哪里?
中银国际· 2025-07-24 10:54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指出理解债务问题有微观、宏观和国际货币体系三个思维层次 ,瑞·达利欧在分析宏观经济问题时方法论有误 ,用微观思维分析宏观问题且将宏观经济看成机器 ,导致对国家债务有诸多错误认知 ,强调分析宏观经济要少谈直觉、多讲逻辑 ,认识到自身对宏观经济的无知并学习 [2][5][11][13]。 分组1:分析债务问题的三个思维层次 - 微观思维层次:微观经济主体债务可持续的前提是现金流能在任何时点覆盖债务本息支出 ,否则会债务违约、爆发危机 ,达利欧“债务是否创造足够收入支付偿债费用”的观点适用于此层次 [5]。 - 宏观思维层次:分析国家债务时微观思维不适用 ,国家债务约束在于生产能力 ,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国家债务可持续 ,内需过剩、产能不足的国家债务不可持续 ,美国除外 [5][8][9][11]。 - 国际货币体系的思维层次:美国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 ,可用本币借外债 ,其债务约束在于“美元霸权” ,而非供给能力 [11]。 分组2:达利欧的错误 - 方法论错误:用微观思维分析宏观问题 ,将宏观经济看成机器 ,未看到不同宏观经济状况下运行逻辑的差异 [2][13][14]。 - 错误认知衍生:认为国家积累过多债务会爆发危机 ,需“去杠杆”压缩规模 ,未点出国家债务真正约束 ,对央行印钞和货币贬值关系判断错误 ,对美国和中国债务风险误判 [4][13][20][21]。 分组3:理解宏观经济的要点 - 认识无知:宏观经济运行逻辑陌生 ,人们易将微观分析思维用于宏观分析 ,应认识到自身对宏观经济的无知 [22][25]。 - 依靠学习:克服无知需学习 ,但非照搬理论 ,要结合实践形成符合现实的理论框架 ,分析要少谈直觉、多讲逻辑 ,慎谈常识、多讲学识 [25][26]。
深度解读|“稳定币”稳定吗
搜狐财经· 2025-07-23 15:36
稳定币火了。无论是《天才法案》还是互联网大厂加紧布局,稳定币在个人投资、金融市场、政府监管 等领域都成为热门话题。 ——稳定币是什么? 第二,有锚定物或抵押品的加密资产。美元稳定币锚定美元,1稳定币相当于1美元,发行1稳定币即储 备1美元,保证持有者能够兑换。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天才法案》规定了一比一的储备金,标志着 稳定币正式进入合规运作轨道。 第三,和市面上流行的加密代币如以太币、狗狗币等不同。稳定币的底层技术也包括区块链的分布式账 本,但其价值不完全是由市场和用户决定的,不会大范围偏离锚定物。稳定币中"稳定"二字由此而来。 第四,目前市场高度集中。根据中国银行研究院报告,目前全球99%的稳定币锚定美元或美元资产。 USDT、USDC两家在全球稳定币超过2400亿美元的市值中占比约90%。 第三,加入金融制度创新竞争,试图用美元霸权取得下一代金融创新中的控制地位。近年来,数字法币 技术优势明显,可以方便地推动货币跨境或进行多种金融操作。《天才法案》指出,美国必须在稳定币 规则制定中抢占先机,防止"由他国制定新金融秩序"。 ——稳定币稳定吗? 美国支持稳定币,已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越来越多的机构、企业加 ...
解散金砖?特朗普放话威胁,因为他明白,美元霸权必然被瓦解
搜狐财经· 2025-07-23 07:24
美元霸权危机 - 美元指数跌破100 30年期国债利率飙破5%导致美国每年多付500亿美元利息 [2] - 日本抛售美债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23个国家加征100%关税 涉及巴西铁矿 沙特石油 印度仿制药等核心出口品 [2] - 中国一年抛售740亿美债 持仓量跌至7750亿美元创16年新低 印度抛售14亿美元 巴西抛售12亿美元 [4] 去美元化进程 - 俄罗斯与金砖伙伴92.3%贸易已摆脱美元 采用卢布 人民币或卢比结算 [4] - 俄罗斯SPFS支付系统连接159个国家 3秒完成人民币跨境结算 法国企业也在使用 [5] - 阿联酋使用数字迪拉姆向中国购买光伏板 全程零美元参与 [5] 金砖国家行动 - 俄罗斯黄金储备8年激增1100吨 中国突破2200吨 [4] - 沙特推出人民币结算石油合约模板 伊朗对俄贸易100%禁用美元 [7] - 南非德班港使用"金砖支付"标志货轮运送铬矿至重庆 土耳其申请加入金砖清算网络 [7] 全球支付格局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跌破55%创1995年以来新低 [7] - 七国集团冻结俄罗斯3000亿美元资产引发全球警惕 [4] - 巴西计算显示若美国对牛肉征100%关税 可转向埃及进行本币交易 [7]
中美日三大经济体负债出炉:美国36万亿,日本9.1万亿,中国意外
搜狐财经· 2025-07-22 21:17
全球主要经济体债务状况分析 美国债务现状 - 美国国债加地方债务总额超40万亿美元,远超GDP规模[4] - 债务结构中70%来自国内民众、银行和企业,主因超前消费文化盛行[6] - 2005年数据显示3亿美国人平均负债3.1万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3[8] - 剩余30%债务由外国持有,中国、日本、英国为主要债权国[10] 美国债务管理机制 - 长期依赖"借新还旧"策略维持债务链条,利用美元霸权转嫁风险[12] - 当前面临全球利率上升导致利息支出激增,美元收割财富能力下降[14] - 多国抛售美债转向黄金储备,美元霸权动摇加剧债务市场压力[16] 日本债务特征 - 债务总量达1300万亿日元(约9.1万亿美元),为GDP的200%+[18] - 央行持续购债维持市场稳定,但近年购债能力受全球环境影响减弱[20][22] - 汽车产业遭美国施压,经济支柱受威胁加剧债务危机风险[24] 中国债务模式 - 总债务86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约60%,处于国际安全区间[26] - 实施10万亿元化债计划优化结构,降低利息成本并延长还款期限[28] - 债务主要投向高铁、公路、水利等基建,形成可增值的优质资产[30] 中国债务转化机制 - 基建投资形成"借款-建设-发展-偿债"良性循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32] - 基础设施完善带动产业链发展,创造就业并持续增强偿债能力[34]
中国带头拆美元台:特朗普硬怼金砖国家,反被“砸美债”
搜狐财经· 2025-07-22 06:2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占比已跌破60%,这是自三十年前以来的最低点。 这并非偶然事 件,而是长期以来美国滥印钞票、挥舞"金融核弹"——美元制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资产被冻结的惨痛教训,让其他国 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看清了美元的风险。 "今天俄罗斯,明天可能轮到我"的担忧,促使金砖国家加快推进自身支付系统建设。 2025年,美元霸权的黄昏悄然降临。美国,这个曾经凭借军事、科技和美元这"三驾马车"横行全球的超级大国,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根基——美 元,正经历着三十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全球"去美元化"的浪潮势不可挡。 面对金砖国家的崛起,特朗普政府一再放出狠话,声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要"终结"金砖国家的挑战。 然而,美国国内通货膨胀高企,财政赤字持续扩 大,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这些都暴露了美国霸权的虚弱。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加税、制裁、甚至是言语攻击来掩盖美元根基动摇的事实,最终都无法阻止 去美元化的大趋势。 2025年,美元霸权的衰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金砖国家的扩员,支付系统的稳步推进,以及去美元化的加速,都预 ...
美联储传出投降声,中国减持美债运回黄金,李显龙一语激起千层浪
搜狐财经· 2025-07-22 06:21
美国政策转向的经济背景 - 美国财长耶伦释放中美关系缓和信号 暗示8月12日关税大限可能不会严格执行 同时商务部取消对英伟达先进芯片的出口限制 引发市场积极反应 道琼斯指数单日涨幅超1.5% 纳斯达克突破前期高点 [1] - 美国面临3.2%的高通胀压力 贸易战导致消费者每年额外支出约2300亿美元 国债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 新发美债利率超4% 偿息压力巨大 [3] - 资本巨头表达担忧 马斯克警告美债危机或致美元贬值 巴菲特罕见发声关注通胀和财政赤字问题 [3] 中国应对措施与市场反应 - 中国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债 累计规模超280亿美元 总持仓降至7563亿美元近年新低 同时黄金储备连续八个月增持至7383万盎司 显示资产结构调整意图 [5] -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中国金融政策有效限制资本外流 美联储5.25%-5.5%的高利率政策未能引发预期效果 [6] - 英伟达CEO黄仁勋证实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取消 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得重大利好 [1]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 - 东盟推进本币结算 巴西阿根廷筹建"南美元" 沙特人民币原油结算量翻三倍 系统性削弱美元霸权地位 [6] - 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预言的"世界减一"局面显现 各国加速减少美元依赖 [6] 行业竞争与科技博弈 - 美国豪掷920亿美元巩固AI霸权 公开点名与中国竞争 显示科技领域遏制政策持续 [8] - 中国加强战略储备 包括石油粮食等物资 福建舰海试等举措显示应对长期博弈准备 [10] 结构性矛盾与长期影响 - 美国对台军售加速 显示核心矛盾未解 政策缓和仅为解决国内经济压力的权宜之计 [8] - 中美根本认知差异难以调和 美国视中国崛起为霸权威胁 中国坚持发展权 结构性分歧将长期存在 [8]
解雇鲍威尔上演大戏,美财长力劝特朗普,特朗普的降息豪赌
搜狐财经· 2025-07-22 06:15
一场关乎美元霸权的权力博弈:特朗普与鲍威尔的终极对决 美国国债突破36万亿美元,利率每下降1%,每年即可节省3600亿美元的利息支出。 特朗普总统渴望将利率降低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年将节省高达万 亿美元的巨额开支。 然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却对此坚决反对,他私下警告称,为了偿还债务而大幅降息,可能导致2023年重演银行倒闭潮的灾难性后 果。 这便是特朗普与鲍威尔之间史无前例的权力对抗的核心动机,一场关乎美元霸权的终极对决。 这场权力斗争还波及到美联储内部。 鸽派阵营率先发难。7月18日,理事沃勒打破了缄默期潜规则,公开呼吁必须在7月份降息,称就业市场"濒临险 境",并声称关税导致的通胀只是"暂时噪音"。他甚至放话:"若同僚反对,我投反对票!" 另一位鸽派官员鲍曼也表示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沃勒和鲍 曼都是特朗普任命的美联储官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鹰派阵营坚决反对降息。 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美联储三把手)率先发声,警告称"现在 降息是玩火!" 6月份的CPI通胀数据反弹至2.7%,关税商品价格也在加速上涨。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马克则直言:"通胀尚未得到控制,降息?没门!"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7月降息的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