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数字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国际金融展书写数字化转型新注脚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5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于6月18日至20日在世博展览馆举行 展台面积达5万平方米 近300家参展单位参展 [1] - 展会不仅吸引主流金融机构 还出现快仓 华为 海光信息 软通动力等科技公司 显示金融与科技产业融合趋势 [1] 金融科技融合 - 快仓从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对象转变为服务银行客户的科技公司 提供智能移动机器人 大数据 AI等技术 [1] - 华鲲振宇以"融多多"AI全栈解决方案解决金融行业AI落地"用不起"和"不会用"痛点 [1] - 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展台相邻布局 体现传统金融与新兴科技产业走向深度融合 [1] 数字化转型进展 - 大行业务智能化经验正加速向中小银行复制 国产算力成为金融数字化转型新基石 [2] - OceanBase分布式数据库48小时内完成133个系统割接 服务超100家银行的190多套核心系统与1000多套关键业务系统 [2] - 金融领域自主创新进入"深水区" 用户对核心交易系统自主创新接受度提升 [2] - 金融大模型从"探索期"进入"深水区" 大模型赋能金融业务提质增效明显加速 [2] 行业合作动态 - 展会促成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快速合作 "展台变讲台 展品变商品"案例频发 [3] - 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在数据 技术 管理 安全合规等方面开展创新探索与合作 共同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3] - 展会参观者关注点从智能化服务体验转向捕捉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方向 [3]
数据要素与金融深度融合 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
快讯· 2025-06-24 16:44
国家数据局新闻发布会要点 - 央行将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 - 央行将发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保障金融数据安全 [1] - 证监会将数据要素视为新质生产力,推进其在资本市场的创新应用 [1] - 两部门希望通过数据要素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抗风险能力 [1] - 两部门计划引导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聚集 [1]
写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杭州银行携20余项金融科技成果亮相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19:19
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概况 - 展会主题为"开放创新科技赋能共创金融新未来" 汇聚400余家国内外金融机构 科技企业及行业组织 [1] - 杭州银行携20余项金融科技成果亮相"地方特色金融展区" 成为最具人气的数字金融展示窗口之一 [1] 杭州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 - 公司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 聚焦数字政务和普惠金融领域 将前沿科技转化为服务动能 [3] - 参展的20余项"数智"解决方案全景式呈现近年数字化转型成果 突出科技赋能业务的三大实践亮点 [3] 技术底座建设 - 完成新一代分布式 云原生 全栈信创核心业务系统建设 2023年11月上线后持续稳定运行 [4] - 该系统获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二等奖" AI技术已渗透办公 研发 营销等六大业务领域 [4] 智慧金融场景创新 - 与华为联合打造鸿蒙智慧厅堂生态 基于开源鸿蒙5.0操作系统实现全链路技术标准化 [5] - 推出覆盖柜面 自助机具 移动展业的全渠道信创解决方案 形成轻型化智慧网点雏形 [5] 政企服务生态构建 - "四通三易"方案整合七大核心产品 覆盖政企客户金融全生命周期需求 [7] - "薪易宝"平台集成薪税代发 人事服务等六大功能模块 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伙伴 [7] 未来发展布局 - 公司将聚焦金融科技核心能力建设 持续深耕科技赋能场景 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创新活力 [7]
震撼金融展!达梦数据强势登陆,国产力量护航金融核心
观察者网· 2025-06-19 18:13
公司展示与行业影响 - 公司以"自主筑基 护航核心"为主题,全面展示金融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能力与创新成果 [1] - 作为金融信息化核心基建领军者,公司展台吸引众多国内外金融专家驻足参观并获得高度肯定 [3] - 公司通过260多家金融用户、近3000套上线金融系统的成绩单,覆盖银行、保险、证券等多领域 [8] 产品与技术突破 - 自主设计的数据库一体机DAMENG PAI采用软硬协同架构,解决金融行业国产化迁移中的适配难、迁移难、移植难三大痛点 [4] - 提出柔性迁移策略,通过亚秒级数据同步技术解决国产化迁移中"AB角"数据一致性问题,并拓展至容灾备份、应急切换等应用领域 [7] 行业应用案例 - 银行领域:完成国内首个国产数据共享存储集群用于银行核心生产的案例(梅州客商银行核心系统升级改造) [5] - 证券领域:支持中信建投OTC系统全国产升级改造,日均调用承载量达百万次以上 [5] - 保险领域:实现中国人寿CMDS保单路由系统从业务系统到CMDS系统的全面替换 [5] 生态合作与创新 - 联合金仕达、中科软等头部合作伙伴打造"金融数字化联合解决方案"沉浸式体验区,展示深度协同能力 [8]
浪潮计算机亮相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以全栈创新驱动金融数字化转型
财富在线· 2025-06-19 15:24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于6月18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幕,主题为"开放创新,科技赋能,共创金融新未来",汇聚境内外近300家机构参展 [1] - 浪潮计算机以"一机多芯、多元算力"为核心理念,通过"技术+场景+生态"协同模式展示数据全流程技术体系 [1] - 多家国内知名银行、证券与保险机构领导与浪潮就安全可靠硬件产品与解决方案展开深入交流 [1] 硬件产品展示 - 浪潮展示"一机多芯、多元算力"安全可靠硬件产品,应对金融行业对高效性、灵活性与安全性的需求 [3] - 服务器产品线包括英政CS5280等多款搭载C86、ARM国内主流技术路线的服务器,具备高性能、灵活兼容、智能运维等特点 [3] - 计算机产品线涵盖CE520、CE530、CE720系列台式机与CP300、CP320系列笔记本电脑,基于国内主流技术路线打造 [3] - AI服务器CS5698H3支持千亿级参数规模大模型训练,搭载2颗最新处理器与OAM 8-GPU模组,提供旗舰级算力 [3] 场景化解决方案 - 浪潮通过"技术+场景+生态"模式为银行、证券、保险客户提供细分场景解决方案 [5] - 银行领域部署多元智能化算力集群,打造领先金融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多轨运行 [5] - 证券领域提供超低延迟算力支撑量化交易,运用NLP和知识图谱技术构建智能投研平台 [5] - 保险领域打通国内主流算力底座技术壁垒,构建多类型业务数据库核心系统应用 [5] - 联合生态伙伴推出大模型金融解决方案、OCR智能处理方案、智能客服营销方案等定制化方案 [5] 生态合作与未来规划 - 浪潮积极参与上下游生态伙伴展区活动,共同打造开放创新的金融算力基座 [6] - 未来将持续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深化金融垂直场景应用创新,丰富产品与解决方案矩阵 [6]
金融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从业务实际出发,看重系统融合
第一财经· 2025-06-19 11:53
金融数字化转型 - 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正聚焦核心系统改造、AI应用、数据安全等关键领域,推动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 [1] - 金融机构需进行企业级架构改变,需要各方厂商共同探讨下一步计划 [1] - 自主创新转型中,软硬件适配是金融行业最大挑战之一,需通过充分准备、评测及厂商合作解决 [1] 技术应用与性能提升 - 朝阳银行采用海光C86架构进行核心数据库迁移,成本与原来持平,性能提升12倍,年终业务处理时间大幅缩短 [1] - 海光芯片内置专用安全模块,支持国密算法、可信计算与机密计算架构,满足等保2.0四级及以上安全要求 [2] - 海光芯片在AI训练集群、金融大数据中台、开放银行平台等场景已有规模化应用实践 [2] 生态兼容性与业务驱动 - 海光芯片的最大优势在于生态兼容性,强调与银行原有应用系统的融合 [2] - 金融机构正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如DeepSeek与传统模型结合,以适应业务模式重构升级 [2] - 生态合作需从业务角度出发,利用AI技术解决创新、获客和风控等核心需求,而非仅追求技术迭代 [2][3] 未来技术趋势 - 大模型每三个月更新一次,预示未来3到5年人工智能将有重大突破,世界模型加速落地 [2] - 金融机构需为未来技术突破做好准备,结合AI技术推动业务改造 [2][3]
网联清算公司亮相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13:41
公司业务规模与能力 - 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支付清算体,2024年共处理支付交易超1万亿笔,交易金额520万亿元 [1] - 2025年除夕处理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达11万笔/秒创历史新高,系统成功率、资金清算准确率和及时率、核心应用系统可用性连年保持100% [1] - 搭建金融业首个"三地六中心"分布式云计算架构,系统处理能力超过30万笔/秒,交易平均耗时缩短至200毫秒 [3] 行业协同发展 - 会同成员机构提升行业峰值保障能力,2024年以来全行业联合压测系统成功率从95.27%提升至99.99%以上 [2] - 商业银行应对高并发的处理能力提高超过40%,全链路平均耗时降低30% [2] - 已连接超3000家商业银行、支付机构,覆盖各类银行和支付主体 [2] 农村金融服务 - 2025年1-5月平台处理全国农村金融机构日均交易量1.75亿笔,同比提升12.87% [2] - 服务农信用户1.90亿人,同比提升5.06% [2] 跨境支付业务 - 2019年以来开展跨境业务,推出"外包内用"和"外卡内绑"两大创新产品 [2] - 2019-2025年5月两项业务总交易笔数3.79亿笔,总交易金额604.39亿元 [3] - 2025年5月两项业务日均交易达121.93万笔、1.69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倍和1.35倍 [3]
坚持创新引领,深化数据应用,“三数”联动提升数字金融竞争力
搜狐财经· 2025-06-13 10:37
数字金融发展 - 数字金融通过技术赋能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动金融行业转型升级 正在深刻改变金融行业生态格局 [1] - 党中央将数字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 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构建中国特色数字金融体系 [1] 江西省金融大数据平台建设 - 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持续推进金融大数据平台建设 深入挖掘数据价值 开展数据应用 积累数字金融先发优势 [2] - 加强组织领导 将大数据平台建设纳入全行党建与业务融合重点项目 成立数据安全与数据应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江西省金融大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工作规程》等系列制度 [2] - 搭建联盟链平台 以区块链为底层支撑 实现跨机构跨部门数据安全共享 目前已有30家机构接入 [3] - 打造统一平台 归集10个监管主题域 62张数据表 1498个数据项 数据总量达4500余亿条 约65TB 实际占用存储空间198TB [5] - 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制定《赣金监管数据报送标准规范》 形成7685条数据校验规则库 实现数据分级分域分析利用 [7] 数字金融应用成效 - 建设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企业收支流水大数据征信平台 农村经营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平台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8] - 依托大数据平台改造风险防控流程 定制金融风险分析模型 创新非法集资监测分析模型 提升风险识别准确性和时效性 [9] - 建设县级涉农数据采集平台 归集25项数据 691个字段 244万余条数据 涉及农户28万户 新增授信10350户 授信金额11.78亿元 [10] - 支持业务部门开展调研分析80余次 形成50余篇报告 深入分析223万个居民存款账户数据 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11][12] 未来发展规划 - 拓展数据资源 推动村镇银行数据归集 提升数据报送时效至T+3频率 强化数据安全管理能力 [13] - 研发再贷款类业务全周期线上化操作 构建金融风险监测大格局 建设数字金融服务生态 [14] - 建立数字化转型"一把手"负责制 引进数据挖掘 边缘计算等技术 加强算法研究和算力建设 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15]
“消失”还是“进化”?ATM机正在加速锐减,去年仅剩80万台
新浪财经· 2025-05-27 19:03
ATM机行业衰退趋势 - 我国ATM机具数量从2018年末的111.08万台峰值降至2024年末的80.27万台,六年锐减30.8万台 [1][2][3] - 每万人拥有ATM机具从2018年末的7.99台降至2024年末的5.7台,同比下降近30% [1][3] - 2024年ATM机具数量较上年减少4.28万台,每万人拥有量同比下降4.83% [2] 电子支付替代效应 - 2024年电子支付业务量达3016.68亿笔(金额3426.99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72.19%(金额增长34.94%) [4] - 2024年全国非现金支付交易笔数5763.29亿笔,金额5443.29万亿元,同比持续增长 [5] 银行业务调整动态 - 超50家银行关闭无卡存取款业务,包括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 [6][7] - 招商银行2024年4月全面停止ATM扫码存款,仅支持持卡操作 [1][6] - 银行调整原因包括优化金融服务、风险管理及满足反洗钱/反电诈监管要求 [7] 产业链企业转型 - 御银股份2024年ATM合作运营收入18.74万元(同比降55.37%),ATM技术收入698.65万元(同比降19.4%) [8][9] - 公司主动收缩传统金融设备业务,转向产业园运营,营收占比达89.27% [9][10][12] - ATM厂商转型方向包括综合金融服务终端、外卡取现(如苏州银行2024年外卡取现146.79万元)及适老化改造(浙商银行案例) [11] 行业未来定位 - ATM机在偏远地区、老年社区及外籍人士支付场景仍具不可替代性 [10] - 行业向综合性服务工具转型,重点布局现金需求旺盛区域(如机场、老年社区) [11]
商业银行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应用持续落地 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与跨境贸易便利化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23 21:43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发展现状 - 兴业银行温州分行通过货币桥完成温州市首笔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 同时也是浙江省金额最大的货币桥业务[1] - 货币桥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联合四国央行机构共同建设 旨在提供高效率、低成本、高可扩展性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1] - 兴业银行已在全国实现贸易结算、跨境资金池等多个货币桥应用场景落地 验证其处理效率高、交易成本低的优势[1] 银行在货币桥项目中的角色 - 银行承担货币桥底层技术架构搭建任务 并通过探索多样化应用场景推动跨境支付实际落地[2] - 银行是政策与市场的连接者 通过优化流程降低企业操作门槛 推动货币桥与地方经济需求结合[2] - 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已在陕西、深圳、新疆等地落地货币桥跨境支付业务[3] 货币桥项目的商业价值 - 为银行开辟新收入来源 通过跨境支付、外汇兑换等增值服务获取手续费收入[3] - 货币桥实现"支付即结算"的实时交易 将传统SWIFT系统2-5天的结算周期压缩至秒级[3] - 点对点结算模式可减少中间费用和人工审核成本 银行可通过规模效应扩大利润空间[3] 未来发展方向 - 拓展供应链金融、跨境保险、外汇衍生品等场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4] - 需完善区块链隐私保护机制确保数据安全 建立跨境反洗钱等联防联控机制[5] - 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合规检查提升风险识别效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