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

搜索文档
山西政企联手加强高标准农田电力设施建设管理
新华财经· 2025-05-28 17:31
高标准农田电力设施建设与管理 -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联合印发《通知》,旨在构建高标准农田用电保障机制,重点聚焦农田机井、泵站等灌排电力设施 [1] - 《通知》从7个方面规范电力设施建设流程,包括联络机制、协同建设、验收机制、设备管护、应急机制、存量问题解决及监督指导 [1] - 要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与供电企业协同建立"一项一档"用电设施信息档案,确保设施信息清晰且定期更新 [1] 责任主体与运维管理 - 首次明确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及运维责任主体,以供用电合同产权分界点为界划分维护责任(电源侧归供电企业,负荷侧归用电人) [2] - 提出存量高标准农田电力设备问题梳理的指导意见,并畅通问题反映渠道 [2] - 对非国家电网供电区域的电力设施建设与管理提出指导 [2] 电力服务与农业支持案例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通过优惠电价(如运城市提黄灌溉电价)减轻农民负担,保障24处大中型电力排灌站供电 [2] - 运城市冬小麦播种面积达432万亩,同比增加12.5万亩(增长2.9%),电力服务支撑春浇春灌需求 [2]
“三夏”智变农机跑出“新速度” 解锁多维夏收“快跑”密码↓
央视网· 2025-05-28 10:20
全国小麦主产区收获情况 - 全国小麦大面积机收全面展开 由南到北有序推进 目前西南麦区已开始收获 重心逐步向河南 安徽 江苏转移 [1][3] - 全国小麦主产区分为西南麦区 长江中下游麦区 华北和黄淮海麦区 西北麦区 [3] - 截至5月26日17时 各地已收夏粮小麦超7000万亩 日机收面积连续3天超过400万亩 [7] 2025年麦收效率提升 - 2025年夏收农机作业周期显著缩短 以湖北为例 作业周期从2024年21天缩短至17天 同比缩短19% [5] - 冬小麦收割轨迹显示 从西南麦区开始 分两路推进 一路北上至北京 一路直达河南 最终汇合向西北麦区进发 [6] 大马力农机提升效率 - 大马力收割机效率显著提升 12公斤大喂入量收割机收获10亩地仅需20分钟 比过去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9] - 2025年收割机迭代升级 绞龙直径从400毫米增至610毫米 伸缩扒尺改为螺旋式 100亩地收割时间比普通机型快1个多小时 [11] - 农机购买补贴政策推动设备更新 部分机型可获得4万元补贴 两年内可回本 [9] 高标准农田建设 - 农田地块从"巴掌田"变为"连片高标准农田" 显著提升农机作业效率 [11] AI技术应用 - AI大模型助力农机跨区作业精准调度 通过遥感卫星检测小麦数据 结合历史轨迹预测最佳收获时间 为机手提供跨区建议 [14] - AI实现农机维修精准调度 农机维修平台接入AI大模型后 可提前预测收割高峰期并调度维修资源 如湖北襄阳案例中维修队提前5天调度到位 [16] - 农机故障响应时间大幅缩短 案例显示从故障发生到维修车抵达仅需20分钟 [16]
实践故事 | 守护“粮田”变“良田”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7 08:29
"要从根源上杜绝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各类问题滋生,就要扎紧制度笼子。"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 示,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验 收管理、建后管护"三个办法",推动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镇村自主规划、县属国 企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全程监管"的机制,并在镇级设立监管组、村级选聘监督员,形成高标准农田项 目全链条监督体系,确保建设项目决策科学、实施高效、监管有力。 "以前这地啊,一下雨就涝,天一干就旱,种地是靠天吃饭。"站在焕然一新的高标准农田里,四川省资 中县银山镇黄莲树村村民老张,对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现在好了,高标准农田建成之后,地 平了,灌溉也方便了,心里踏实多了!" 去年以来,资中县纪委监委以"案"为基础,以"改"为关键,以"治"为目的,抓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以 案促改工作。 针对田坎破损、蓄水池关不住水等影响项目质效问题,该县探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试点工作,实 行智慧动态监管,着力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建轻管治理难题,为夯实"良田"安全根基提供坚强保障。 为实现从"一域治理"到"全域提升"的跨越,该县坚持问题导向、以案为鉴 ...
农田“高标准” 粮仓根基稳——“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系列观察之一
河南日报· 2025-05-26 07:41
5月19日,收割机在襄城县紫云镇侯堂村种粮大户家的麦田里抢收小麦。古国凡 徐子洋 摄 5月的河南,沃野千里,麦浪翻滚。各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战在田间地头,全力变"丰收在望"为"丰收在 仓",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 从"望天收"到"旱涝保收",从"土里刨食"到"科技种田",连年稳产增收的背后,是河南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显 著提升,更是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硬实力"支撑。 筑牢"耕"基多打好粮 5月24日,行走在杞县高标准农田,一条条水泥路直通田间深处,一座座现代灌溉设备矗立地头,金色的田野 静待收获。 "和普通耕地相比,高标准农田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水源充足,能及时灌溉,小麦产量有保障。"今年的 旱情,让杞县泥沟乡后小寨村村民周三岭真真切切感受到高标准农田的优势。 "以前井少,浇地都得排队,三更半夜等水是常事。现在地头就是出水口,还有自动喷灌设备,浇地就像拧开 自家水龙头一样方便。"周三岭说。 周三岭家的5亩地在杞县2025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去年收完秋,项目施工方还免费给他家的承包地进行了 深耕,并增施了土壤调节剂。"这季小麦穗大、籽粒饱。" "杞县结合全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 ...
湖南拓良田提效益助增收
经济日报· 2025-05-25 06:20
5月的洞庭湖畔,湖南省益阳市南县金之香稻虾种养基地里,连片稻田青翠如毯。基地管理员周四喜拧 开闸门,汩汩清流顺着管道注入田间,"过去抽水要三四个劳力,现在'拧龙头'就能灌溉400亩地"。这 样的转变,正是南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南县 通过系统化破解"地碎、水缺、路难、效低"等瓶颈,近3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56万亩,粮食产能提 升10%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湖南如何建 好、用好、管护好高标准农田,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近年来,湖南通过统筹规划布局、统筹资金投入、统筹项目建设,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97万亩, 粮食产能亩均提升100公斤左右,亩均节本增效200元左右,为粮食产量稳定在610亿斤以上提供坚强支 撑。 建好:一体化联合改 走进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湘江村,纵横交错的现代化农田基础设施令人眼前一亮:12公里防渗灌溉 渠如同"毛细血管"贯穿田间,灌溉水利用率从55%跃升至85%,单亩进水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1小时;15 公里排水渠同步升级,排水效率大幅提升。同时,6公里机耕道与6条生产 ...
藏粮于技:2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丰收密码”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12:37
在吉林省大安市,陕建华山建设集团承接了首个盐碱地改造项目。面对严寒和复杂的施工条件,项目团队立下军令状,决心在短短半年内完成任务。他们克 服了低温、运输困难、施工面分散等诸多挑战,通过科学的田块规划、土地平整、灌溉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将万余亩盐碱地改造为良田。2023年, 这片土地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收获,年产水稻达90万公斤,不仅实现了生态治理,还显著提升了粮食产量。 项目团队每天天不亮就带着测量仪器和干粮出门,顶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进行红线确认和地面复测工作。由于工区离项目部有40多公里,工人们在野外一 忙就是一天,手脚被冻伤是常事。每年4月土地解冻后,大型运输车辆无法进入,建设团队必须赶在解冻前将20万方山皮石运到工作面附近,作为田间道路 路基的主要材料。山皮石从300公里外的内蒙古山区购买,运输路途遥远,工人们常常天黑回到项目部才能吃上热饭。夜间收料时,大家更是通宵达旦地忙 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这是中央连续第14年提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 求。自2012年起,陕建股份(600248)(以下简称"陕建")积极参与高标准 ...
金融活水浇出万亩高标准农田
金融时报· 2025-05-20 11:21
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 - 重庆市合川区二郎镇、官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与稻麦收割景象交相辉映 [1] - 重庆景旭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合川区二郎镇等4个镇街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联合体形式运营 [1] - 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田间机械道路贯通、排水渠铺设、泵房建设等工程 [1] 金融支持与资金情况 - 中国人民银行合川分行创新政银合作机制,指导农发行合川支行成为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排头兵" [1] - 农发行合川支行向重庆景旭实业有限公司授予4800万元流动资金额度,已发放1805万元用于3.42万亩农田改造提升工程 [2] - 重庆景旭实业有限公司需先自行筹集资金开工建设,资金回笼较慢影响其他业务经营 [1] 项目运营与产业带动 -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运营包括土地流转、"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促进项目区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2] - 项目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和持续稳定增收,同时促进加工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2] - 村民可通过项目务工增加收入,体验山区机械化耕作 [2] 政策与规划背景 - 高标准农田建设旨在落实《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下达的任务 [1] - 中国人民银行合川分行建立企业诉求直通车,联合农发行加强信贷支持力度 [1]
青龙管业(002457) - 2025年5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
2025-05-15 17:30
行业发展情况 - 2024 年水利建设投资 13529 亿元,同比增长 12.8%,创历史新高,行业稳定增长趋势明显 [2] - 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等重大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推进,涉水领域建设投资将保持高位,管道行业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行业处于景气周期 [2] 公司业绩与业务 - 公司致力于成为输节水领域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商,以质量和品牌为依托,技术创新为发力点,混凝土管、复合钢管和塑料管道三大类产品并进,拓宽应用领域 [2] - 公司在填补全国少数空白市场的同时深耕现有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2] - 2023 年公司中标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 4 亿元标段,推行“东进南下”战略,未来以广东市场为根基覆盖周围市场 [3] 股价与股东回报 - 股价涨跌受国家政策、宏观环境、公司基本面、资金倾向等多种因素影响 [3] - 公司连续 15 年向投资者分红,并积极向投资者介绍公司价值 [3] 应收账款与回款 - 2024 年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对应收账款和回款做调整,完善合同管理及执行,分析项目背景和资金配套情况,评判合同风险性,成立小组专项管理 [3] 一季度财报下滑原因 - 一季度公司在手大项目订单集中在北方区域,因天气原因未施工,发货同比减少,一季度是行业发货淡季,二季度订单将进入集中发货周期 [3] 定增计划 - 公司考虑以简易程序定增,若启动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项目,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资金实力,提升长期竞争力 [3]
抗旱保麦战 河南这么打
河南日报· 2025-05-15 07:36
旱情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 河南自3月中旬起持续高温少雨伴随大风,土壤失墒加快,对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4月份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3] - 此次旱情特殊之处在于发生在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此时小麦正需要大量水分,缺水会减少亩穗数并对穗粒数产生较大影响 [5] - 高温、少雨、大风三者叠加加剧了旱情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5] - 全省小麦返青期一、二类苗占比90%左右,苗情为近年来最好的一年,群体最大、苗情最好、植株最壮、病情最轻 [5] 抗旱措施 - 扶沟县黄土地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花费60多万元新建灌溉设备,包括田间"储水室"和喷灌设备,提高了浇灌效率 [7][8] - 获嘉县位庄乡大位庄村种植大户采用滴灌设备,节水省时省力,300亩小麦从需要7个人20天浇一遍水变为一个人轻松管理 [11][12][13] - 灵宝市故县镇农户使用移动式喷灌设备,100多亩麦田已完成第四次喷灌 [13][14] - 内乡县打磨岗灌区实现高效节水全覆盖,亩次灌溉用水量从200立方米降为40立方米 [18] - 郸城县汲冢镇黄竹园村高标准农田把水渠引到田边,解决了浇水难题 [20] - 兰考县考城镇高标准农田因浇灌及时,麦田未受旱情影响,有望实现增产 [21] 耐旱小麦品种 - 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洛旱"系列小麦品种在旱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如"洛旱22"根系能达到3米以上,远超普通小麦 [22][23] - 河南省每年小麦播种面积8500万亩,其中有1000多万亩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等丘陵区 [23] - 如果一半中低产田种上抗旱小麦,每亩产量能提高100公斤 [23] - 洛阳市农林科学院拥有全国最大的旱地小麦种质资源库,保存有5000多份种质资源 [24] 政府支持与行业协同 -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气象部门启动抗旱气象保障服务特别工作状态,组织空地一体化人工增雨作业 [22] - 省农业农村厅组建技术指导专班,分赴全省各地开展"一喷三防"及抗旱浇麦培训 [22] - 水利系统及时调度全省灌区开闸引水,为农田灌溉提供水源 [22] - 河南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800多万亩 [21][22]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方案,要求河南作为黄淮海区代表重点提高灌溉保证率,完善现代化耕作条件 [21]
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 今年将再建高标准农田八十万亩——北大荒集团加力建设高标准农田(聚力攻坚 协同发力·政策落地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14
与黑龙江不少地方一样,北大荒集团军川农场的3.4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已全部完成。"高标准就是不一 样,真得劲儿!"唠起自家承包的220亩水田,农户吕贤达喜不自禁。 小田变大田——从3亩一块的小田变18亩一块的大田,农机可以撒欢跑。每年因此节省机耕费、人工费 1800元,插秧进度还能提前1天。 田埂变耕地——经过规模化格田改造,多出3.2亩有效耕种面积,预计增产水稻4000斤。 方格水田,平整如镜,直连天际。 "有了国债资金支持,越来越多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有望变成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 田'。"红星农场党委书记王元林对未来充满期待。 田间地头科技范儿更足。 走进北大荒集团二九〇农场的数字化高标准农田基地,物联网设备矗立田间,联通着智能化数控灌区系 统——46座分水闸、12座节制闸智能调节开合,实现精细精准供水。 "智能灌溉后,产量提升不少。"田里的新科技,给了农户王秀丽扩种的底气,"我家承包的430.9亩地, 去年多打了将近1.7万斤粮。来年有机会还打算多包一点!" 二九〇农场农业生产部总经理李广茂介绍,借助国债资金支持,他们农场综合运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玉米亩产提升约60斤。 北大荒集团,是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