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对外开放

搜索文档
跑出共赢加速度(观象台)
人民日报· 2025-07-16 06:10
中欧班列发展现状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含回程),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 [1] - 中国境内128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通达26个欧洲国家229个城市及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 [2] - 中欧班列(西安)2024年回程班列占比54%,2025年一季度升至60% [2] 中欧班列竞争优势 - 运输价格为航空的1/5,时间为海运的1/4,受自然环境影响小且稳定性高 [2] - 95306"数字口岸"系统将通关时间压缩至30分钟内,提供全程保险、货物追踪等特色服务 [2] - 覆盖17个国家的131个还箱堆场,创新开行全程时刻表班列 [2] 中欧班列双向流通效应 - 去回程开行基本均衡,综合重箱率稳定在100%,改变早期重车去、空车回的局面 [2] - 哈萨克斯坦通过中欧班列获得直通太平洋出海口,波兰苹果14天运抵中国 [3] - 德国杜伊斯堡港因中欧班列吸引上百家物流企业落户,创造2万多个就业机会 [3] 中欧班列对产业链影响 - 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中欧班列驶向欧洲,德国精密机床助力中国智造 [3] - 哈萨克斯坦面粉进入中国家庭,波兰苹果更好打开中国市场 [3] - 促进中国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主要贸易伙伴,签署23个自贸协定 [3] 中欧班列战略意义 - 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实现多种铁路规则对接及多次口岸通关,依赖沿线国家支持 [2] - 体现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制造业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清零"及RCEP生效 [3] - 推动中国与世界同频共振,形成"手拉手"合作共赢模式 [3]
李强:中国将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快讯· 2025-07-15 22:08
金十数据7月15日讯,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15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 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近30位中澳商会和企业负责人出席。李强表示,政府和企业相向 而行才能更好促进发展。中国将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依法保护外国企业 和企业家在华权益。希望澳方公平对待赴澳中国企业,妥善解决企业在市场准入、投资审查等方面遇到 的问题。(新华社) 李强:中国将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中国基金报· 2025-07-15 20:07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 - 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法宝,封闭必然导致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1][5][29] -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促进商品、资本、科技和文明流动[3][20][28] - 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脱钩断链"和单边制裁,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3][39][69] 对外开放的核心举措 -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2][37][62] -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探索,打造更高层次开放平台[2][53][62] - 完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27][44] 外资与营商环境优化 - 中国利用外资政策长期不变,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190项缩减至全国版29项和自贸区版27项[64] -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2][37][57]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蕴含巨大投资潜力[3][64][65] 产业链与全球合作 -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反对"脱钩断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37][71][74] -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质量[37][44][46] -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发展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新机制,建设贸易强国[37][44] 区域开放布局与创新 -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海南自贸港[27][37][44] - 以开放促创新,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27][44][53] - 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37][46][62]
国家发改委专家:“内卷式”竞争削弱价格信号灯功能,没有受益方
和讯· 2025-07-15 18:16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二季度环比增长1.1% [1] - 宏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 [1] - 经济特征概括为"稳、实、新、优":"稳"符合市场预期,"实"体现实体经济支撑作用,"新"反映新动能成长,"优"指结构优化 [2] 行业趋势特征 - 出口展现长期韧性,非短期现象 [2] - 文旅消费市场火热,衍生产业链需求旺盛 [2]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持续快于整体工业增加值,科技新动能加速成长 [2] 政策导向 - 需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聚焦就业、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领域需求 [4] - 推动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平衡供给需求关系 [3] -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制度型开放与精细化政策 [4] 市场竞争治理 - 将规范"内卷式"竞争,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品质 [5] - 公平竞争与"内卷式"竞争本质区别在于价格信号作用,后者导致多方受损 [6] - 需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运用标准规范约束不正当竞争,切断价格战链条 [7] - 招商引资应转向产业链精准招商,避免存量争抢 [8] 统一大市场建设 - 重点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协调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 [7] - 需统一政府行为尺度,让市场主体按价格信号调配生产行为 [7]
新华社丨《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国家能源局· 2025-07-15 16:46
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方向 - 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法宝 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 [1] - 未来高质量发展需在更开放条件下进行 需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联动效应 [2] - 将扩大制度型开放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深化外贸和外资管理体制改革 [2] 外商投资环境建设 - 中国利用外资政策长期不变 拥有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最大中等收入群体 [3] - 已建立健全的外资法规体系 政局稳定且社会安全 是外商理想投资目的地 [3] -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鼓励首创性探索 打造更高层次开放新高地 [2] 全球化与经济治理立场 - 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 反对保护主义/脱钩断链/单边制裁 [3] - 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3] - 完善"一带一路"共建机制 统筹开放与安全 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2][3]
习近平: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国家能源局· 2025-07-15 16:46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定位 - 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关起门搞建设不可能成功,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2][7] -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3][19] - 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内外联动问题,需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内外联动性[8][24] 对外开放的实践路径 -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8][19] - 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190项缩减至全国版29项、自贸试验区版27项[19][41] - 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5][26][37] 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 - 反对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注发展的多边经贸体制[3][28] - 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国际合作[34][36] -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反对"脱钩断链",倡导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46][47][48] 开放与发展的联动效应 -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过去40年经济发展得益于开放条件[21][22] -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效应[23][27][31] -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需实施提升战略深化制度创新[33][40] 外资与产业机遇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外资准入已实现"清零",服务业开放水平持续提升[31][41] - 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外资企业提供最佳应用场景和投资机遇[31][41]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37][41]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证监会发布· 2025-07-15 15:55
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方向 -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1] - 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要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2] -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2] - 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2] -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2] 外资政策与市场优势 - 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 [3] - 已形成比较健全的利用外资法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长期保持政局稳定、社会安定 [3] - 中国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3] 经济全球化立场 - 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 [3] - 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 [3] - 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3]
“十四五”的高分成绩单(望海楼)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2 05:25
经济发展成果 - 经济总量连跨3个10万亿元台阶,增量预计在35万亿元以上,超过世界经济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1] -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1] - 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较2020年增长超10万亿元 [2] 绿色转型与能源效率 - 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1] - 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1/4 [1] - 能源转型走在了世界前列 [1] 民生福祉与社会发展 -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4亿多人次 [2] - 托位数达到574万个,比"十三五"末增长125% [2] - 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 [34][2] 对外开放与外资政策 - 关税总水平降至7 [3%][2] -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清零",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缩减到29项 [2] - 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 [7万亿元,超过"十三五"期间的总额][2] 创新与物质基础 - 制度优势更加巩固、创新活力更加强劲、物质基础更加雄厚 [3] - "十四五"在中国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3]
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地瓜经济理论内涵 - 比喻企业向外投资开拓市场同时通过资本技术回流反哺家乡产业形成共同发展效应[2] - 体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鼓励企业跳出本地谋发展并反哺家乡产业壮大自身[2] - 体现勇于开拓进取意识支持企业对接全球市场资源科技人才等高端资源[2] - 体现扎根特色坚韧品质鼓励企业聚焦专业领域做深做精形成特色经济[2] - 体现合作共赢开放胸襟指明企业发展应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2] 理论实践意义 - 破除地区保护市场壁垒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有利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3]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3] -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对全球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影响力[3] 政策实施方向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开放水平支持企业更大范围参与竞争[4] - 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包容审慎监管保护经营主体权益激发企业活力[4] -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公信力[4] - 鼓励跨区协作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4] - 支持壮大特色产业制定强基政策发展总部经济吸引企业回归[4] - 构建产业高校创新平台联合体促进专精领域发展[4]
中欧合作是助力欧洲发展的积极力量(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7-06 06:02
中欧关系发展 - 中欧关系50年历程整体保持发展,各领域交往合作密切,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取得丰富成果 [1] - 中欧秉持伙伴定位、加强对话合作能实现互利共赢,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 [1] - 欧洲面临国际影响力下降等挑战,中欧合作有助于欧洲因应挑战,中国高质量发展为欧洲带来机遇 [1] 中欧经贸合作 - 2024年中欧货物贸易额达7858亿美元,新能源领域贸易合作表现突出 [2] - 2023年中国对欧盟绿地投资达53亿欧元,同比增长48%,2024年双方双向投资存量达2600亿美元 [2] - 中欧经贸合作增强双方对外贸易韧性,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欧洲发展带来红利 [2] 战略协同与全球治理 - 中欧战略协同有助于加强欧洲战略自主,提升欧盟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2] - 双方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平台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 - 中欧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合作密切 [2] 产业升级与技术合作 - 中国在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技术为欧洲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3] - 中国企业在欧洲建设本地工厂,带动当地就业和技术升级,中欧货物贸易支撑欧盟约300万个就业岗位 [3] - 中欧经济互动有助于缓解欧洲经济疲软和移民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