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更新
icon
搜索文档
沉浸式感受吴越文化 临安再添新地标
每日商报· 2025-07-10 10:21
项目概况 - 临安首个城市地标级文商旅项目吴越里将于明年6月正式亮相 由国兴集团、临安文商旅集团、吴越商管公司及明道集团联合打造 [3] - 项目位于临安核心区域锦城街道 地处一街三区核心位置 总投资8 2亿 总占地面积7 2万平方米 共17幢楼 [3] - 商业部分2 6万平方米 含文昌阁2796平方米和南坛剧场1326平方米 酒店部分1 3万平方米 [3] 项目特色 - 建筑设计深度挖掘吴越文化历史基因 融合宋代街巷肌理与现代设计 重现衣锦城坊市风貌 [3] - 业态布局以文化+、商业+为主线 汇聚非遗工坊、国潮零售、特色餐饮及数字文旅体验 形成全天候消费场景 [3] - 计划引进超过30%的临安首店及文化店 打造集非遗传承、在地文化、品质商业、夜色经济于一体的地标项目 [4] 招商与合作伙伴 - 希尔顿格芮精选酒店已签约入驻 位于项目西南侧 共3幢楼 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 设置客房约100间 [4] - 酒店将以一房一景一故事演绎吴越文脉 提升临安文旅配套品质 [4] 文化亮点 - 文昌阁遵循历史原韵 采用钢木混合结构与传统楼阁结合 建设三层五重檐十字歇山顶式楼阁 配备两部楼梯与电梯 [5] - 文昌阁将设置文创空间、茶空间、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及象征祈福的敲钟仪式 [5] - 南坛剧院将上演以吴越国历史为蓝本的《陌上花开》歌舞剧 并举办脱口秀等当代艺术活动 [5] 周边联动 - 一座石桥将街区与衣锦城遗址公园相连 游客可领略唐宋时期历史遗迹 同时享受滨水酒吧、咖啡厅、餐厅等现代设施 [5]
海南建投上半年营收增长51%
海南日报· 2025-07-10 09:56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累计实现营收增长51%,利润总额增长95%,净资产增长17% [2] - 聚焦建筑施工、建设投资和绿色生态产业三大主业精准发力 [2]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 - 中标海口五源河片区(式金村)城市更新项目,规划总用地约317亩,总投资约47.55亿元 [2] - 浩业物流园安居房项目(海建雅居)总投资35.49亿元,预计年内开始销售,将提供2700余套安居房 [2] - 琼山区桂林片区(二期)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14.73亿元,施工进度总体完成35%,部分住宅楼已施工至19层 [2] - 海南大学观澜湖校区教学及生活服务设施(三期)项目总投资9.51亿元,总建筑面积12.54万平方米,进度近半,计划2026年6月竣工 [2] 下半年工作计划 - 加快推进浩业物流园安居房项目和琼山区桂林片区(二期)城市更新项目进入装修阶段 [3] - 力争海口五源河片区(式金村)城市更新项目和陵水陵河南片区五期城市更新项目动工建设 [3]
杭州7个项目入选省级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新华网· 2025-07-10 09:07
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 杭州市7个项目入选浙江省首批25个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数量居全省首位,涵盖老旧小区改造、厂房活化利用、历史遗存保护等领域 [1] - 入选项目包括东清大厦消防改造、和睦街道老旧小区改造、翠苑一区完整社区建设、大运河杭钢工业遗址更新、天目里国际街区更新、高桥工业园更新、拱宸桥运河沿岸历史文化街区更新 [1] - 城市更新成为杭州统筹存量提质与增量优化、推进高质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涉及建筑改造、社区建设、产业更新及文化传承 [1] 产业空间重构 - 高桥工业园从21家厂区及151家低小散租户的粗放型园区转型为生态创业园,新增办公空间8万平方米、商住空间2万平方米 [2][3] - 采用"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模式,开园两年获"四星级园区"等荣誉,预计5年内引进企业超200家 [3] - 东清大厦通过消防改造和业态升级,整合1.47万平方米商业空间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园,吸引英特医药、海联讯科技等上市企业入驻 [3] 工业遗存活化 - 大运河杭钢工业遗址将钢铁厂区改造为数字艺术馆和音乐节场地,吸引9.4万游客,实现工业与艺术融合 [4] - 拱宸桥运河沿岸通过"一带一街一圈"空间格局更新,形成文旅产业带、沉浸式生活街区及风貌核心圈,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 [5] 更新模式创新 - 余杭区高桥工业园采用综合开发模式,实现空间与产业双重重塑 [2][3] - 拱墅区东清大厦遵循"综合改一次"原则,同步解决消防隐患与业态低端问题 [3] - 运河片区更新注重"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以慢生活动线串联历史与现代体验 [4][5]
南京税务:一张图一指引一次办 税费支持助力城市更新提速增效
新华日报· 2025-07-10 07:01
城市更新项目推进 - 南京市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通过样板引路打造高品质城市,税务部门提供精准税费服务助力项目提速[1] - 石榴新村项目作为江苏省首批、南京市首个城市更新安全消防改造试点,A地块6幢新建住宅已交房,税务部门为92户118套房产办理契税抵免[2] - 税务部门绘制全市城市更新项目点位图,实时掌握项目立项、规划、实施进度,推动税费政策有序落地[2] 跨部门协作机制 - 税务部门与发改、规划资源、城乡建设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实现项目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2] - 鼓楼区税务部门与建设局、街道办事处及实施单位座谈,解读项目规划并解答政策疑问,提前提示工程和涉税事项风险[3] 税费政策精准辅导 - 南京税务编制《南京市城市更新税费政策指引》,涵盖多个税种,适用于不同类型更新项目[4] - 针对南湖咖啡厅等新业态企业,税务部门提供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精准辅导,帮助30余家企业建立税收管理体系[4] - 《政策指引》帮助企业厘清开票逻辑和申报流程,实现从"跟着感觉走"到"按规矩办事"的转变[5] 高效涉税服务创新 - 税务部门设立"城市更新涉税服务专窗",实行"专人、专岗、专线"运作,首月办结涉税事项超100件,平均办理时长大幅压缩[5][6] - 开设"城市更新退税专场",集中审核批量处理退税申请,审核效率成倍提升[6] - 强化与不动产登记、财政等部门数据共享,实现"一次上门、一站办结",避免重复提交材料[6]
新“潮”范儿 老味道(城市更新这样推进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0 06:49
城市更新与业态升级 - 北京丰台长辛店国潮时尚街区通过"修旧如故"原则最大程度保留老街风貌,同时引入国潮业态实现传统与时尚融合 [3][6][8] - 改造后街区由丰台文旅集团与依文集团共同运营,划分风貌精华区、协调区及延承区三类特色分区 [8][13] - 业态布局实现"新老互嵌",保留南门涮肉等老字号餐饮,新增霸王茶姬、华为体验店等新业态及非遗工坊等文化空间 [6][12] 历史保护与文化传承 - 施工中发现清代青石板古道,通过编号复位技术还原历史原貌,保留"年代博物馆"特色 [8][9] - 打造"长辛食集"板块优先安置老商户,保留30年老字号酱肉店等传统商铺延续人文记忆 [10][11] - 非遗工坊集中展示绒花、拓印等传统技艺,吸引13名青年创业者及20多位设计师入驻 [12][13] 创新运营与消费场景 - 街区推出沉浸式国潮体验路线,举办55场"五一"活动包括工装主题大秀等首演经济 [6][13] - 依文国潮时尚艺术中心采用光电玻璃幕墙等科技元素,实现建筑"随时换装" [6] - 二期项目计划释放5000平方米产业空间,提供免费租等政策吸引创业者 [13] 社会效益与居民反馈 - 原回民食堂旧址等建筑通过清除赘余、引入新业态实现活化利用 [8] - 居民反馈改造后保留烟火气,老邻居回流开设工作室,年轻人聚集创业 [4][11] - 理发店等传统服务场所融合美甲、茶饮等新业态提升复合功能 [11]
吉林长春:新民大街焕新开街 文化赋能街区经济成效显著
中国发展网· 2025-07-09 15:47
文化活化与街区焕新 - 长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文化展演和业态升级实现单日吸引客流52万人次,直接带动经济收入1.7亿元[1] - "一馆三厅"(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及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等专题展)和14处静态演艺点位集中亮相,将历史资源转化为沉浸式体验[2] - 中央歌剧院13位艺术家的高雅艺术演出与街头音乐会、默剧等多元表演形式结合,拉动开街当日23万人次参观[2] 业态升级与商业价值 - 新民大街引入29家特色品牌,包括13家东北首店,形成"历史建筑+新兴业态"模式[3] - 网红餐饮与本土老字号并存,"阅读+艺术+社交"复合空间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3] - 新民大街成为连接桂林路与红旗街商圈的"中轴线",开街当日带动两大商圈客流量分别达11万、18万人次[3] 经济辐射效应与区域发展 - 长春市当日整体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4亿元,新民大街的改造显著拉动区域经济[4] - "文化守正+业态创新"模式成功实践,为东北振兴中的城市更新提供可复制样本[4] - 未来新民大街将持续通过特色活动与品牌联动,深化文旅商融合,激活城市消费新动能[4]
广州旧改寻新路:走通老小区“原拆原建”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14:59
共和村旧改项目 - 广州市越秀区共和村启动"原拆原建"旧改模式,计划通过居民自筹资金完成改造,首轮1600户中仅500户同意出资,同意率未过半[1][4] - 共和村区位优势显著,15分钟生活圈覆盖优质教育资源及公共服务设施,但现有住宅楼龄超40年,部分被鉴定为B级危房,存在消防隐患和停车资源紧缺问题[1][3] - 改造成本分为4档(3000-7000元/平方米),50平方米房产需支付15-35万元,改造后预估售价或从200万元增值至500万元[4] 原拆原建模式分析 - 该模式在广州已有成功案例,花都区集群街2号项目由25户自筹800万元完成改造,实现房屋增值1.6倍[1][8] - 核心难点在于居民出资标准制定(需考虑不同群体支付能力)和多样化诉求统筹,建议通过低息贷款、公积金提取等方式降低居民负担[5][8] - 相比传统开发商主导的旧改(如富力参与的杨箕村项目),该模式减少政府财政投入,但需建立"政企民"三方协同机制[2][8] 行业发展趋势 - 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进入存量更新阶段,传统"微改造"已无法满足居住需求升级,"原拆原建"成为新探索方向[2][6] - 广州自2009年起创新城市更新政策,2023年新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加速改造进程[6][9] - 建议通过试点小体量项目逐步完善政策体系,开发商可转型提供代建服务,并通过REITs等工具盘活社区商业资产[8][9] 实施路径建议 - 成立居民委员会协调内部意见,对少数异议业主探索征收模式,保障多数人改造权益[8][9] - 政府需发挥政策制定和资源整合作用,包括协调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制定操作细则等[2][9] - 前期重点推进产权单一的小型项目试点,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流程后再大规模推广[9]
南京浦口火车站文商旅融合焕新发展活力
新华日报· 2025-07-09 07:19
历史建筑活化与文商旅融合 - 南京浦口火车站文化旅游区通过"老建筑+新内容"的创新实践,将百年老站转型为文商旅综合体,实现历史肌理与潮流文化的融合[1] - 街区保留火车站大楼百年建筑的历史质感,同时引入泡泡玛特等潮流文化IP装置,吸引年轻群体[2] - 创新模式让老建筑从历史符号转变为可触摸的生活空间,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新窗口[2] 文化活动与情感共鸣构建 - 举办"背影的重量·脊梁的温度"主题摄影展,30幅作品通过父子情深等场景展现情感联结[3] - 展览设在朱自清雕像旁,将文学意境与当代影像结合,实现历史文化从教科书走向生活场景的转化[3] - 父亲节期间开展亲子合影、露天电影等活动,通过可参与、可分享的形式引发市民情感共鸣[3] 商业运营与消费潜力挖掘 - 街区探索"文化体验+消费转化"新模式,风雨廊书店、背影咖啡等商家推出文化惠民活动[4] - 活动带动周边文创、餐饮消费额显著增长,构建文化、商业、旅游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4] - 未来将深化"文旅+IP+消费"机制,通过"小而美"的精准运营持续挖掘区域消费潜力[4]
活力中国调研行 | 从“围起来”到“火出圈”!滕王阁“三还于民”,南昌算对这笔账
新华社· 2025-07-08 21:55
滕王阁景区改造与城市更新 - 滕王阁景区实施"三还于民"政策 拆除围墙后约90%区域免费开放 推动老城区与风景区深度融合 [1] - 北扩工程重现"豫章十景" 通过八一大桥 滨江步道和商业街区串联形成城市漫游路线 [1] - 改造打破物理边界 实现景区与城市生活无缝衔接 让公共资源真正服务于民 [3] 游客数据与经济效益 - 2024年一季度免费区域接待游客超330万人次 核心景区游客达109 78万人次 同比增长21 84% [2] - 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6 18% 显示"二次消费"模式比传统"门票经济"更具活力 [2] - 五一期间汉服体验馆单日接单量达40-50单 显示文旅融合带来的新消费增长点 [2] 周边商业生态变化 - 景区周边形成"汉服一条街" 聚集超过50家汉服体验馆 多数为近两年新开 [2] - 大士院街区改造后商户数量达200余家 其中40%为去年新开或重装店铺 [3] - 典型案例显示餐馆面积从60平方米扩至1000平方米 单日营业额可达3万多元 [3] 文旅产业联动效应 - 滕王阁古建群成为天然摄影棚 带动汉服旅拍新业态持续火爆 [2] - 老街区改造保留传统元素同时优化布局 成功转型为网红打卡地 [3] - 景区"出圈"带动文创店 国潮馆等新兴业态集中入驻 [3]
凤凰路再添新地标!济南云麓中心项目破土动工
齐鲁晚报网· 2025-07-08 18:50
项目概况 - 云麓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位于齐鲁软件园东片区城市更新单元[1] - 项目地处贤文片区08街区东门户 北接新泺大街 东临凤凰路 西靠小汉裕沟[3] - 规划建设用地57亩 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建设六栋楼体 配备1500平方米商业设施[3] - 预计2028年10月全面交付运营[3] 施工进展 - 施工区域临时道路硬化有序进行 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已进场[3] - 即将进入土方开挖阶段 标志项目步入实质性建设轨道[3] - 采用"混凝土支撑+钻孔灌注桩"复合支护体系应对地铁区域地质挑战[5] - 运用微型钢管桩注浆加固技术保障施工安全[5] 设计规划 - 以"曲水流觞"为主题的动态游线贯穿南北空间[5] - 在凤凰路与新泺大街交叉路口塑造城市门户建筑[5] 战略定位 - 建成后将吸引科创企业入驻 打造凤凰路沿线高科技企业总部集群[5] - 依托中央科创区产业升级势能及街区自我焕新动力[5] - 助力济南高新区中心区城市更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5] 区域发展 - 济南高新区中心区通过高标准城市更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7] - 中心区城市更新指挥部统筹推进产业谋划 规划策划 征收拆迁等工作[7] - 未来将持续推进空间拓展 产业升级和品质提升 护航"中央科创区"建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