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率
搜索文档
学大教育负债率79% 却又有上亿资金去买理财产品 到底是否缺钱?
搜狐财经· 2025-07-10 17:10
公司创始人及高管薪酬 - 学大教育创始人为金鑫,1977年出生,本科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专业,2001年创办学大教育,现任董事长兼总裁 [3] - 金鑫2020-2024年薪酬分别为834.2万元、449.4万元、40.69万元、167.4万元和256.7万元,2022年大幅下降后近两年回升,2024年同比上涨89.3万元 [3] - 2024年金鑫薪酬在公司已披露高管中最高,比副总经理崔志勇82.81万元高出174.52万元 [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637亿元,同比增长22.46%,归母净利润7377万元,同比增长47.00% [3] - 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38.28亿元,总负债30.26亿元,资产负债率79.05%,在A股教育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 [4] - 2024年理财产品投资从251.65万元大幅增加至1.06亿元,显示公司账上资金充裕 [4]
金龙汽车负债率攀升至85.9%创新高,陈锋刚掌舵又遇销量大跌
证券之星· 2025-07-09 09:36
公司股东变动 - 第二大股东福建投资集团拟减持不超过7170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比例未披露,按当前股价1288元/股计算套现规模约923亿元 [1][8] - 福建投资集团当前持股739276万股(占比1031%),减持后持股比例将降至约966% [8]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销量11万辆(同比+1179%),但4月/5月销量分别同比-391%/-215%,前5月累计销量182万辆(同比+021%) [1][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922亿元(同比+2369%),净利润467613万元(同比+16479%),扣非净利润仍亏损99541万元(同比减亏6957%) [5][6] - 2022-2024年营收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目标,分别为1824亿元(+1830%)、194亿元(+636%)、22966亿元(+1838%) [5] - 扣非净利润连续6年亏损(2019-2024累计亏损2156亿元),2024年亏损收窄至158亿元 [3][5] 财务状况 - 资产负债率自2021年Q4突破80%后持续攀升,2025年Q1达859%创历史新高 [7][8] - 2016年因新能源车骗补被财政部处罚26亿元并取消中央财政补贴资格,导致业绩长期承压 [1][4] 管理层变动 - 谢思瑜2020年6月-2025年4月任职期间实现营收增长但未能扭转扣非亏损,其离任后由陈锋接任董事长 [3][5][8] - 陈锋曾任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高管,此次履新面临销量疲软、负债高企等挑战 [1][8] 战略规划 - 2025年经营目标为营收增长5%、三项费用率与2024年持平,但前5月销量增速已显著低于预期 [5][6]
赛力斯负债率76%被指高度依赖融资补血 近5年募97亿
凤凰网财经· 2025-07-04 19:32
债务状况与偿债能力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25.0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4.24亿元,长期借款44.32亿元 [1] - 期末货币资金余额437.92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合计531.84亿元,供应链付款存在压力 [1] - 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流动比率分别为0.69、0.87、0.83,速动比率分别为0.60、0.83、0.78,偿债能力不足 [1]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87.38%(负债824.58亿元/资产943.64亿元),2025年一季度降至76.83%(负债758.34亿元/资产987.10亿元) [1] 融资历史 - 2021年非公开发行A股募资25.93亿元(发行价46元/股,56,368,913股),净额25.68亿元 [2] - 2022年非公开发行A股募资71.30亿元(发行价51.98元/股,137,168,141股),净额70.59亿元 [3] - 两次非公开发行累计募资97.23亿元 [2][3] 其他信息 - 公司对债务相关问题回应称"不清楚" [4]
赛力斯负债率76%被指高度依赖融资补血 近5年募9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04 13:03
债务状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25.0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4.24亿元,长期借款44.32亿元 [1] - 期末货币资金余额437.92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合计531.84亿元,供应链付款存在压力 [1] - 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流动比率分别为0.69、0.87、0.83,速动比率分别为0.60、0.83、0.78,偿债能力不足 [1] 资产负债率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计943.64亿元,负债合计824.58亿元,资产负债率87.38% [1] - 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总计987.10亿元,负债合计758.34亿元,资产负债率76.83% [1] 融资情况 - 2021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56,368,913股,发行价46元/股,募集资金25.93亿元,净额25.68亿元 [2] - 2022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137,168,141股,发行价51.98元/股,募集资金71.30亿元,净额70.59亿元 [3] - 2021年和2022年两次非公开发行共计募资97.23亿元 [1]
新美星1实控人套现556.6万 资产负债率一季度末达74%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11:36
股东减持情况 - 控股股东何德平于2025年6月24日减持公司股份683293股[1] - 自2022年7月25日至2025年6月24日,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643288股,占总股本1.2292%[1] - 何德平本次减持套现556.61万元,减持均价8.146元/股[2] 减持计划 - 何德平计划在2025年6月10日至9月9日期间减持不超过8892000股,占总股本3%[3] - 其中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2964000股(1%),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5928000股(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6.03%[3]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2116.39万元,同比增长118.37%[3] - 2024年营业收入10.75亿元,同比增长15.78%[4] - 2024年净利润4525.22万元,同比增长94.36%[4]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末总资产24.03亿元,总负债17.87亿元,资产负债率74.34%[4] - 2025年一季度末总资产24.76亿元,总负债18.39亿元,资产负债率74.26%[4]
“A拆A”失败后 潍柴雷沃转战港交所
北京商报· 2025-06-23 00:05
上市计划 - 潍柴动力拟推动旗下子公司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赴港上市,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1] - 潍柴雷沃曾于2023年3月申请创业板IPO但于2024年4月撤回申请,现转战港交所[4] - 潍柴动力表示分拆上市有助于提升潍柴雷沃综合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7] 公司业务 - 潍柴雷沃是中国领先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业务基于两大核心支柱:成套智能农机装备和智慧农业服务[3] - 智能农机装备涵盖拖拉机等,覆盖农业生产全周期,聚焦高端化、智能化[3] - 智慧农业服务以农机作业实时数据为核心,融合IoT、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3] 股权结构 - 潍柴动力和潍柴控股分别直接持有潍柴雷沃约61.1%和27.26%的股权[3] - 潍柴控股持有潍柴动力约16.32%的股权,山东重工全资拥有潍柴控股[3] - 潍柴动力、潍柴控股和山东重工合计控制潍柴雷沃约88.36%的投票权[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59.5亿元、146.76亿元、173.93亿元,2023年收入下降主要因农机销售收入减少[4]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7.72亿元、8.71亿元、9.57亿元,连续两年增长[4] - 2024年收入增长主要因拖拉机销售收入增加、收获机械销售收入增加及农机具销售收入增加[5] 资产负债情况 - 2020-2022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5.45%、84.84%、83.4%[6] - 2023-2024年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但仍超80%,分别为80.44%、80.24%[6]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反馈 - 潍柴动力股价自2024年3月19日高点17.71元/股震荡下行至6月20日15.27元/股,总市值约1331亿元[6] - 部分投资者对持续分拆子公司上市表示不满,认为摊薄上市公司权益[7] - 潍柴动力宣布拟以5-10亿元回购股份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7] 战略目标 - 潍柴集团原董事长谭旭光曾表示2025年前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的目标[5] - 目前营收与目标仍有较大差距,2023年营收出现下滑[5]
资产负债率八连增 帝欧家居“谋局”化债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22:30
公司债务与可转债情况 - 帝欧家居资产负债率连续8年攀升,从2016年的10.91%增至2025年一季度的73.27%,显著高于同业企业(东鹏控股36.29%、蒙娜丽莎52.59%、惠达卫浴29.69%)[15][16] - 公司2021年发行的15亿元可转债(帝欧转债)当前剩余期限2年,未转股余额13.96亿元,未转股比例高达93.04%[3][5] - 可转债募资主要用于扩产及智能化项目(7.2亿元投向高端墙地砖生产线二期、3.6亿元用于陶瓷地砖生产线),但两项目投资进度仅72.77%和23.11%,均延期1年半[4] 实控人变更与转股承诺 - 新增实控人朱江通过签署《一致行动协议》进入管理层,原实控人持股比例由26.46%增至28.31%[2][6] - 朱江承诺推动可转债转股:已促使一致行动人水华智云完成1031.69万股转股(约52.62万张转债),并敦促另一一致行动人张芝焕持有的104.99万张转债动态转股[8][11] - 转股后实控人合计持股需控制在30%以下,以避免触发强制要约收购[9] 公司治理与决策权调整 - 朱江获得最终决策权:董事会9席中提名5席,董事长由其提名人选担任;若实控人意见分歧,以朱江意见为准[12] - 控制权稳定性条款:若可转债风险化解成功,至少两名原实控人需与朱江续签24个月《一致行动协议》[11] 业务结构与财务风险 - 公司自营工程业务占比从2017年的10.31%飙升至2019年的68.98%,高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商客户[17] - 当前每股收益为负,若继续推动可转债转股将进一步稀释每股收益[2] - 可转债票面利率逐年递增,2024年利率1.6%,下次付息额约2233.6万元(按当前余额测算)[5]
账期从170天降到60天,车企迎资金“大考”?
第一财经· 2025-06-11 23:58
车企应付账款现状 - 17家头部车企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但目前国内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170天,远高于承诺标准 [1] - 北汽蓝谷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长达248天,小鹏汽车233天,长安汽车超过200天,"蔚小理"均超过160天 [1] - 广汽集团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低为108天,比亚迪和吉利控股均为127天 [1] - 12家车企应付账款累计规模超1.1万亿元,比亚迪2440亿元、上汽2411亿元、吉利1824亿元位列前三 [1] - 应付账款占营收比例平均超40%,11家车企超30%,奇瑞、长安、赛力斯、蔚来、北汽蓝谷达50%左右 [1] 长账期对产业链影响 - 长账期显著改善整车厂经营性现金流,减少外部融资依赖,相当于获得无息或低息融资 [2] - 车企通过延迟支付将资金风险转嫁给供应商,供应商被拖欠货款但不敢断供 [2] - 汽车行业极致降本要求上游钢铁企业降价超10%,汽车板已基本无毛利 [3] - 部分车企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延迟数月支付货款,将融资压力转嫁给供应商 [3] 60天账期承诺影响 - 新政策将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但会加大车企现金流压力 [3] - 对比亚迪、吉利等应付账款多、账期长的车企影响有限,但对资金链紧张车企构成挑战 [3] 车企财务状况分析 - 汽车行业2024年平均资产负债率66.32%,高于大部分制造业 [4] - 蔚来资产负债率87.45%,赛力斯87.38%,北汽蓝谷75.33%,比亚迪74.64% [4] - 新能源转型投入大但收益未达预期是负债率高企主因,造车新势力普遍依赖外部融资 [4] - 赛力斯经多年亏损后2024年开始盈利,蔚来仍处于烧钱阶段导致负债率偏高 [4]
从170天降到60天,车企在“60天账期承诺”下迎资金“大考”?
第一财经· 2025-06-11 22:03
车企应付账款现状 - 17家头部车企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但当前12家样本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170天,远超承诺标准 [1] - 北汽蓝谷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长(248天),其次为小鹏汽车(233天),长安汽车也超过200天,"蔚小理"均超160天 [1] - 广汽集团账期最短(108天),比亚迪和吉利均为127天 [1] - 12家车企应付账款总规模超1.1万亿元,比亚迪(2440亿元)、上汽(2411亿元)、吉利(1824亿元)位列前三 [1] 财务数据对比 - 应付账款占营收比例平均超40%,奇瑞、长安、赛力斯、蔚来、北汽蓝谷达50%左右,广汽最低(20%)[1] - 比亚迪应付账款占营收31%(2440亿元/7771亿元),上汽占38%(2411亿元/6276亿元)[2] - 蔚来应付账款占营收比例最高(52%),对应344亿元应付账款与657亿元营收 [2] 产业链影响机制 - 长账期使车企获得无息融资,改善经营性现金流,但将资金压力转嫁供应商 [3] - 车企要求钢铁等供应商降价超10%,汽车板产品已无毛利,供应商被迫接受账期延长 [4] - 部分车企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延迟支付,用企业汇票替代现金,转移融资成本 [5] 车企财务健康状况 - 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6.32%,蔚来(87.45%)和赛力斯(87.38%)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6] - 传统车企负债率:北汽蓝谷75.33%、比亚迪74.64%、上汽63.77%、广汽47.61% [6] - 新势力因持续投入研发及产能建设,造血能力不足导致高负债,如蔚来仍处烧钱阶段 [6] 政策承诺的潜在影响 - "60天账期承诺"将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但加剧车企现金流压力,尤其对融资难的车企形成挑战 [5] - 比亚迪、吉利等应付账款规模大但资金储备充足,受影响较小;资金链紧张车企面临更大压力 [5]
A股年内最大IPO,轮胎巨头高负债率下5年分红28亿
凤凰网财经· 2025-06-08 22:30
公司概况 - 中策橡胶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九的轮胎企业,主要从事全钢胎、半钢胎、斜交胎和车胎等轮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在A股20家轮胎轮毂上市公司中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排名第一 [4] - 公司始建于1958年,历史悠久,实控人仇建平通过巨星集团收购中策橡胶57.11%股权,交易价格70.52亿元 [4][5] 资本运作与上市 - 公司原计划募资70亿元,实际募资40.66亿元,成为A股年内最大IPO,募资额缩水主要因删除28.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1][10] - 上市前5年(2020-2024H1)累计分红28亿元,其中2024年5月股东大会通过7亿元分红决议,与证监会新规发布仅隔一周 [7][9][10] - 新版招股书补充"在审期间不进行现金分红"承诺,并下调募资总额至48.5亿元 [10] 财务与负债状况 - 2021-2024H1公司资产负债率(62.62%-69.15%)显著高于同行均值(49.69%-51.94%) [12] - 2024H1流动比率(0.92倍)和速动比率(0.53倍)低于同行均值(1.70倍、1.32倍) [12] - 持续分红部分用于偿还收购贷款(中策海潮19.8亿元并购贷款),还款资金依赖中策橡胶分红 [5][12] 业务协同与收购背景 - 巨星科技与中策橡胶存在渠道协同,前者手工具产品通过国际连锁超市销售,后者轮胎业务尚未开发该渠道 [5] - 收购中策橡胶源于中信产业基金退出需求,杭叉集团与中策橡胶长期合作促成交易 [5] - 巨星集团通过控股杭叉集团(持股98.8%)形成并购平台,逐步构建产业版图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