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

搜索文档
白领回乡“头雁”飞
辽宁日报· 2025-05-08 09:09
公司发展 - 公司创始人刘家峰从城市白领转型为树莓种植创业者,9年前在老家租下30亩地开始种植树莓[1] - 创业初期遇到选址不当和销路不畅等问题,但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逐步走上正轨[1] - 2023年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学员,通过浙江大学培训学习品牌经营理念,提升经营思路[1] - 公司修改产品包装设计,将塑料瓶装改为高温瞬时灭菌玻璃瓶装,优化客户体验[2] - 公司目前用工带动当地村民就业,未来计划通过深加工实现全年销售,进一步带动村民参与产业链[2] 行业动态 - 树莓种植具有当年见效、多年受益的特点,生长速度快,8月份果实成熟[1] - 树莓鲜果市场价格较高,深加工产品如果汁具有市场潜力[1] -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计划5年培育3000人规模的带头人队伍,带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3] - 2023年有19名"头雁"学员获得国家级或市级荣誉称号,70余名学员带动周边群众增收或提供技术服务[3]
听夯号品非遗 黄河畔赶大集(城市味道·大河九曲)
人民日报· 2025-05-08 07:00
黄河文化与非遗传承 - 利津县因黄河与渤海的地理优势形成水陆码头和商贸重镇,历史上以盐业著称,清代永阜盐场为山东八大盐场之冠 [8] - 滩区房台村落是黄河独特人文景观,村民为防洪用泥土夯筑高台建房,2018年启动19个滩区村庄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连片加固并完善基础设施 [8][10] - 佟家村保留古房台发展旅游产业,建成民宿、黄河滩文化展示馆、黄河口文学艺术创作基地,吸引美术院校师生及艺术从业者 [10] 非遗文旅产业开发 - 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汇聚35个非遗项目,包括黄河夯号、老扬琴、剪纸、陶印等,布设21家非遗店铺和90余个流动摊位 [12][13] -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0 9万人次,旅游收入940多万元,单日最大客流达5万人次,年均演出400余场并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 [13] - 草编合作社产品畅销海内外,村民月均增收2000元,2024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改革创新二十佳案例 [11][13] 传统技艺活化利用 - 黄河夯号从筑台劳动号子发展为非遗表演,体现"人心齐泰山移"的协作精神,成为文旅融合亮点 [12][15] - 滩区芦苇、蒲草编织手艺转型为特色手工艺品,如坐墩、蒲团、储物筐,通过合作社模式带动村民就业 [10][11] - 盐窝镇利用盐业历史资源打造非遗文化街,扭转盐碱地低收益局面(原每亩年收入不足1000元) [12][13]
振兴“川字号”乡村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4-22 06:10
农业产量与收入增长 - 全省粮食总产量达726.8亿斤 亩产达378.2公斤 均创历史新高 [1] - 生猪出栏量达6149.6万头 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1]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6.6% 高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 [1] 特色产业发展 - 蒲江县柑橘总投产面积44.5万亩 产量约103万吨 产值达72.82亿元 [2] - 蒲江实施"两个替代"工程 有机肥使用覆盖率超75% 绿色防控覆盖率超70% 农产品均价较传统种植高出30%以上 [3] - 米易县采用"稻菜轮作"模式 每亩产出稻谷2000斤 蔬菜20000斤 亩均收益达4万余元 最高达8万元 [4] - 眉山市泡菜产业综合产值达225亿元 培育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6] 产业集群建设 - 四川规划"1+1+8"特色农业产业 包括畜牧万亿元产业 粮油5000亿元级产业 及8个千亿元级产业 [6] - 绵阳市年提供优质种猪30万头 培育百亿元级"链主"企业2家 十亿元级企业5家 [8] - 宜宾市茶园面积达130万亩 干茶产量11.45万吨 计划新增精制茶产能1.2万吨 新茶饮产能5万吨 [8] 产业链整合模式 - 建立"加工企业+农户"直采型 "企业+基地+农户"流转聘用型 "企业+中间组织+农户"订单合作型等5种利益联结模式 [9] - 东坡区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每亩支付400-500元租金 单个蔬菜栽培季节解决务工约5000人次 带动增收90万元以上 [10] - 李记酱菜公司与5000多农户签订订单 收购价高于市场价 2024年初收购10万吨 帮助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 [10] 农民增收机制 - 两河村农民通过水果销售 村集体企业务工 冷库分红三种方式增收 近两年分红400多万元 [11] - 驼峰菌业年产量2.2万吨 吸引200多名当地农民务工 月工资3000多元 [11] - 全省培育114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104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户均增收近1.7万元 [11] 产业融合与加工能力 - 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15个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 省级特色产业集群21个 [12] - 主导产业新增农民就业岗位60.3万个 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万元 [12] - 全省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69% 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1080亿元 接待5.2亿人次 [12] - 青神县果园托管模式带动参与农户户均增收约15000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