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入境游
icon
搜索文档
赏美景、品美食、“买买买”……入境游升温 外国家庭“组团”体验中华文化魅力
央视网· 2025-08-17 10:26
国际客运市场表现 - 7月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达709万人次 同比增长15.7%并创历史新高[1] - 深圳机场口岸暑运期间出入境人员同比增长13.2%[1] - 深圳机场口岸外国人出入境同比增长31.8% 其中免签入境占比近60%且同比增长139.7%[5] 家庭游市场趋势 - 14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年长者旅客数量同比增长43.4%[5] - 英国 阿联酋 美国 西班牙 法国等国家旅客显著增长 其中阿联酋往来人员同比增长160.8% 欧美四国入境外国人同比增长37.1%[7] - 外籍家庭游旅客普遍反映中国免签政策带来出行便利[3][7] 区域市场表现 - 义乌成为外籍旅客增幅榜首目的地 同比增长2.6倍[7][9] - 1-6月义乌登记境外人员达30万人次[9] - 贵阳龙洞堡口岸出入境人员超3.3万人次 同比增长209% 其中外籍旅客增长五倍以上[15] 基础设施与航线扩展 - 深圳机场暑期加密迪拜航线并新开马累 暹粒等航线[7] - 贵阳机场新增加密40余条国内外航线 国际地区航线由7条增至10条 周班次由20班增至30班[17] - 义乌离境退税商店由7个网点扩至37个 其中26个支持即买即退[13] 商业与旅游协同效应 - 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均接待超3000名外国采购商 商位数量达7.5万个 商品种类超210万种[11] - 商户反馈外国客流量同比翻倍 中亚 非洲 南美客源显著增长[11] - 贵阳依托22℃平均气温发展避暑游 乌江寨景区通过民族夜间巡游 非遗表演和美食延长产业链[13][17][19]
China Travel有了新玩法,外国游客去小城住民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3 20:09
入境旅游市场趋势 - 外国游客暑期民宿预订覆盖中国32个省级行政区和253个城市 显示旅游目的地分散化趋势 [1]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持续扩容推动入境游市场升温 [1] - 民宿行业外宾接待能力提升显著增强对外国游客吸引力 [1] 区域市场表现 - 历史文化小城民宿预订增速领先 山西晋城同比增长超200% 河南开封增长170% 河南新乡增长160% 山西忻州和临汾均增长120% [1] - 外国游客预订量前五城市仍为上海 广州 北京 成都和深圳等一线城市 [1] - 云南地区表现突出 大理 昆明 丽江进入外国游客民宿预订量前十城市榜单 [1] 特色目的地偏好 - 云南迪庆和新疆伊犁成为外国游客预订量最多的小城目的地 [3] - 少数民族风情地区增长强劲 云南保山和新疆吐鲁番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均超100% [3] - 贵州铜仁民宿预订量增长63% 福建龙岩增长50% 显示文化特色目的地吸引力提升 [3] 产品需求特征 - 特色房型需求旺盛 Loft复式 特色客栈 独栋别墅和老洋房等房型占比超过25% [2] - 韩国年轻游客偏好结伴出行 欧美国家游客以家庭出游为主 [2] - 多语言服务成为民宿运营新趋势 部分房东增加韩文等外语欢迎语提升接待体验 [2]
前11月入境外国人同比增长86.2%——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带动入境游
新华网· 2025-08-12 14:02
过境免签政策放宽 - 过境免签停留时间从72/144小时统一延长至240小时(10天)[1] - 政策适用口岸总数从39个增加至60个 适用省份从19个增加至24个[1] - 符合条件的54国人员可从任一口岸免签入境 停留期间可从事旅游商务访问探亲等活动[1] 政策实施效果数据 - 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使用人数同比上升132.9% 80%以上人员临近期限届满才离开[1] - 前11个月全国口岸入境外国人2921.8万人次 同比增长86.2%[2] - 通过免签入境1744.6万人次 同比增长123.3%[2]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 允许跨区域通行促进旅游资源共享 加速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进程[2] - 政策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家重点发展区域及中西部特色地区[1] - 前11个月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5市入境外国人889.8万人次 同比增长107.3% 占全国比重30.5%[3] 旅游消费升级举措 - 上海5.7万家商户8.5万余台终端支持境外银行卡受理 北京实现境外银行卡直刷地铁[3] - 重庆重点涉外酒店实现外币兑换服务全覆盖 广州开展入境消费季活动[3] - 推动旅游+医疗/教育/会展/体育等特色产品融合 促进旅游消费结构升级[3] 国际旅游推广措施 - 开展百名欧洲旅行商来华踩线等系列活动 邀请多国旅行商考察旅游产品和线路[3] - 建立境外旅游推广机构 与境外旅行商合作宣传特色旅游资源[4] - 搭建国内外旅游企业合作交流平台 建立稳定合作机制[5]
首都机场打造“来华第一站” 携程全国首个一站式入境游咨询中心启用
央广网· 2025-08-08 15:09
入境游服务升级 - 公司联合首都机场启用全国首个一站式入境游咨询中心 提供多语言一对一服务 涵盖交通接驳 酒店预订 景点门票 外卡支付等十余项高频需求[3][4] - 旅客扫码即可基于停留时间生成个性化行程建议 一键打包解决机票+酒店+门票全链路产品 并可领取专属入境礼券包[1][4] - 配备免费北京半日游服务 已吸引近5000名来自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中转旅客参与[6] 市场增长数据 - 2025年1月至5月北京口岸入境外国人达121万人次 同比增长40% 其中过境免签旅客69万人次 同比增长100%[6] - 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占GDP比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具备万亿级增长空间[4] - 免签政策新增巴西等五国 叠加暑期客流高峰 预计北京口岸将迎来入境游客持续增长[6] 战略布局意义 - 通过政企协同模式打造国际旅客来华第一站 标志着城市级服务窗口升级[3][4] - 以服务前置为起点 依托全球化平台与资源整合能力 计划将北京口岸经验推广至更多城市[6] - 推动入境游从过境打卡向深度漫游跃迁 实现从一次惊喜到多次到访的转化[6]
走进中国 读懂中国(览胜观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8 09:40
签证政策与入境便利化 - 中国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 [1] - 将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扩展至55国 [1] - 持续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并优化签证政策 [3] 入境旅游市场表现 - 北京故宫 西安兵马俑 上海外滩等标志性景点频现外国游客如潮景象 [1] - 上海主要商圈旅游购物和餐饮销售额大幅上涨 [1] - 海南三亚国际免税城单日销售额屡攀新高 收银台前排起长队 [1] 旅游消费与产业链带动 - 上海艺龙酒店外国客人增多带动营收增长 [1] - 周末韩国游客扎堆 上海涌入大量泰国游客 [1] - 酒店 餐馆 免税店等旅游产业链为城市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1] 文化体验与深度旅游 - 江西景德镇吸引外国游客体验制瓷工艺 包括制作青花瓷和绘制文化图案 [2] - 浙江杭州西湖茶楼出现日本茶道师与中国茶师交流茶艺 [2] - 四川成都火锅店有欧洲游客体验筷子涮毛肚等中国美食文化 [2] 服务升级与基础设施 - 中国在旅游接待 语言服务 支付便利等方面持续改进 [3] - 陕西西安出现外国游客穿汉服体验唐代礼仪 [3] - 云南昆明有外国背包客学习少数民族扎染和茶艺 [3] - 江苏苏州推出非遗体验项目让外国游客学习苏绣制作 [3] 国际交流与形象展示 - 旅游活动促进文明对话与跨文化理解 [2] - 通过深度体验项目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 [3] - 签证便利化与服务升级向世界传递开放信号 [3]
外国人爱上“中国游”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8 06:52
入境游政策与市场增长 - 中国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 过境免签国家扩展到55个 [5] - 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 占比71.2% 同比上升53.9% [5] - 携程海外平台入境游机票和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均超100% [5] 区域市场表现 - 北京口岸上半年入境外国人149万人次 免签和临时入境许可政策入境84万人次 为去年同期2倍 [5] - 上海上半年入境游人数415.8万人次 过夜人数382.7万人次 [6] - 深圳接待外国游客98.41万人次 同比增长44.7% [6] - 韩国游客到上海42.3万余人次 增幅130.7% 居主要客源国榜首 [6] 消费与退税政策 - 离境退税商店超7200家 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186% [5] - 退税商品销售额和退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4.6%和93.2% [5] - 离境退税办理效率提升40%以上 [5] - 支付宝推出"碰一下"即时退税服务 [9][10] 目的地与产品多样化 - 众信旅游入境游产品丰富度较去年提升60% 新增游学和康养产品 [7] - 云南 四川 贵州 西藏 新疆成为新兴热门目的地 [8] - 宁夏葡萄酒之旅 工业旅游 文化寻根之旅等主题产品受青睐 [8] - 春秋旅游暑期西班牙 希腊 美国 日本游客预订人次同比翻番 [8] 支付与商业设施 - 北京秀水街1-7月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一倍 销售额增80% [10] - 秀水街外卡POS机覆盖率超90% 支持多币种支付和定制服务 [11] - 广州正佳广场广交会期间外币卡交易金额环比增182% 同比增50% [11] - 商圈文博场馆和景区加速布局退税商店 [9]
“来中国旅游最难的,是你得先成为半个中国通”——外国游客的7大吐槽
新浪财经· 2025-08-07 19:23
"中国真的很棒,但我们不是来'闯关升级'的。" 2025年,中国入境游市场正在大爆发。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上海1-5月接待外国游客262万人,单月5月 更是超越2019年同期。全国范围内,"外国游客热"席卷各大城市,从北京到成都,从广州到西安,各大 博主镜头里的中国,频频登上海外社交平台热榜。但与此同时,一句吐槽却频频出现在评论区: "中国很美,但旅游体验也太'硬核'了。" 越来越多来华的外国游客,在惊叹中国城市繁荣、交通便利、美食多样的同时,也在反复遇到各种"看 不懂、用不上、搞不清"的服务困境。 下面,是外籍游客常见的7个吐槽点。每一个都值得文旅行业、城市管理者与国家服务体系反思: 01. 地图App是中国版"迷宫",不是导航工具 中国的高德、百度地图确实强大。 但对外国人而言,语言门槛+功能缺失+英文搜索失败,让人几乎无法独立使用。 他们的解决方案是——截图 + AI翻译 + 走错路。 连"寻找附近饭店"都变成解谜题,实在说不过去。 正如Youtube博主Mike&Ashley从他们的中国之行得出: "There's no great maps App in China!" 02. 刚刚摸到移动支付的门槛 ...
提前30天,首都机场国际及地区年旅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
新京报· 2025-08-07 14:13
国际旅客流量与航点拓展 - 首都机场国际及地区年旅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较去年提前30天,预计全年将突破1700万人次 [1] - 公司目前通航57个国家的225个航点,国际及地区航点97个,洲际航点52个,位列全国第一 [1][2] - 2025年底国际及地区航点预计突破100个,上半年已新开奥斯陆、马累等航线,加密斯德哥尔摩、伦敦、米兰等航点 [2] 入境服务优化措施 - 设置"临时入境许可"办理专区,签发效率提升60%,入境高峰时段"双排并检"模式提升外籍人员通关速度30% [1] - 3号航站楼国际到达层设"北京服务"机场服务点,累计服务外籍旅客超11万人次,提供外卡取现、货币兑换、SIM卡办理等一站式服务 [1] - "免费北京半日游"服务柜台累计服务80多个国家的近5000名旅客,近期升级为短期入境/过境免签旅客提供定制化行程方案及优惠券 [1] 商业配套与支付便利性 - 机场美食圈新增北京烤鸭、炸酱面等传统特色,全聚德、稻香村、故宫文创等零售店及北京礼物专营店提供伴手礼 [2] - 所有店面支持维萨卡、万事达卡、美国运通卡等国际信用卡,以及现金、支付宝、微信、数字人民币支付 [2] - 航站楼内配备6家外币兑换机构、2家银行、11台ATM机以方便入境旅客 [2]
“奋楫笃行”2025年中经济系列报道③ 店里的“老外”越来越多了
人民网· 2025-08-06 09:33
入境旅游市场表现 - 上半年外国人入出境数量达3805.3万人次 同比上升30.2% [1] - 西安口岸入境外国人超13.5万人次 同比增长124% [2] - 使用免签政策入境外国人超10万人次 [2] 旅游消费行为特征 - 外国游客偏好2-5人小团及个性化定制旅行方式 [3] - 外国游客在西安搜索最多的是肉夹馍、biangbiang面等街头美食 [5] - 外国游客从简单拍照转向沉浸式文化体验 如学习揖礼和水袖舞 [6] 旅游服务设施升级 - 景区开通境外融合服务平台 支持海外门票预订及护照直接入场 [3] - 出租车普遍接入手机叫车系统 外国游客通过翻译软件实现零障碍沟通 [5] - 酒店增加英文接待和外币兑换服务 单日最高接待500余位外国客人 [2][7] 文化体验项目热度 - 秦文化工作室单日最高接待500多位外国客人 [2] - 大唐不夜城汉服体验馆近两个月接待1300多位外国游客 [7] - 传统陶俑制作、唐装体验和唐代主题街区成为热门打卡项目 [2][5][6]
赛事经济为入境游再添“一把火”
证券日报· 2025-08-06 00:12
赛事经济对成都文旅产业的拉动效应 -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于8月7日至8月17日在成都举办 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参赛 [1] - 赛事将直接提振酒店、交通、餐饮等产业需求 形成消费高峰 [1] - 赛事国际传播效应将提升成都城市形象和美誉度 带来长期客流增长 [1] 入境游市场增长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国接待外国游客2694万人次 同比增长96% [2] - 成都依托"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联合周边省份推出暑期入境游精品线路 [2] - 成都推出"世运有礼成都等你"消费季活动 整合140余家餐饮企业、11家博物馆及景区、25家酒店资源提供票根优惠 [2] 释放赛事经济乘数效应的策略 - 需串联赛前、赛中、赛后消费市场 挖掘游客消费潜力 [3] - 加强城市品牌国际营销 开发入境游客深度体验项目 [3] - 培育赛事IP衍生价值 推动文商旅体融合 打造国际消费新场景如沉浸式集市 [3] - 建议构建"一赛多游"主题线路 增强消费黏性 [3] - 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 实现资源共享和线路互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