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
搜索文档
金融问需解忧愁 葡萄架下话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5
核心观点 - 江永农商银行通过实地走访葡萄种植户 主动提供金融支持以解决农业技术瓶颈和资金需求 并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1][2] 银行服务举措 - 夏层铺支行深入葡萄园开展实地走访调研 将金融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1] - 客户经理现场承诺对技术改进和设备购置提供及时高效的金融支持[2] - 银行计划继续下沉服务 采用"向下扎根、向上结果"的葡萄藤式服务模式支持乡村振兴[2] 农业经营现状 - 葡萄园占地面积达两百亩 采用分区种植模式且规划有序[2] - 因疏果和水肥管理技术不足 导致部分果实外观不饱满影响品相[2] - 种植户计划布置景观彩灯打造夜间灯光景观 探索夜间采摘农旅融合新模式[2] 银农合作成果 - 银行走访缓解了种植户的资金焦虑 并共同勾勒灯光景观旅游发展场景[2] - 银企双方通过实地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合作关系[2]
(活力中国调研行)花香巧韵赋彩 “香甜美”嘉善有颜值更有产值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10:58
嘉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嘉善县定位为接轨上海的浙江重要门户,目标是到2035年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典范 [1] - 2024年嘉善经济体量尚未进入千亿级别,在长三角县域经济中不突出,但通过特色产业寻求突破 [1] 巧克力主题工业旅游产业 - 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是以巧克力文化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项目,连接旅游和工业元素 [3] - 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包括可可森林溯源、生产线参观、博物馆讲解、DIY体验及规划中的主题住宿 [3] - 企业员工60%以上为周边居民,2024年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对周边餐饮住宿有辐射作用 [3] 杜鹃花特色农业与文旅产业 - 碧云花园是嘉善最大的杜鹃花规模化生产栽培基地,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杜鹃花造型艺术”传承基地 [4] - 产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农户提供展示销售平台和技术培训 [4] - 杜鹃花产业已成为推动嘉善农业增效、农文旅融合的特色优势产业 [4] 传统文化工艺与乡村振兴 - 泥塑工艺通过文化青蓝成长营等培训形式传承,丁海龙作为文化特派员免费为村民授课 [5] - 已有400多位村民参与泥塑培训,参观学习人数超过10万,传承馆年产值约200多万元 [5] - 传统手艺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动力 [5]
2025上半年国内出游人次破32亿 农村旅游市场潜力释放成增长亮点
长江商报· 2025-08-04 07:3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加速回暖,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 [1] - 2025年1月至6月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为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1] - 行业增长受政策红利、消费热情和产品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 [1] 农村旅游市场 - 2025年上半年农村居民出游人次达8.33亿,同比增长30.6%,增速显著高于城镇居民的17.5% [2] - 2025年上半年农村居民出游花费为0.55万亿元,同比增长30.1%,增速远高于城镇居民的12.5% [2] -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78.2%的农村居民有出游意愿 [2] - 低线城市、县域和农村成为国内旅游客源新增长点 [2] 产品与业态创新 - 乡村旅游从观光转向沉浸式体验,春季赏花游、农事体验游、民俗文化游等新玩法涌现 [3]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有32条乡村旅游线路被纳入文旅部推荐名录 [3] - “赏花经济”已发展为涵盖农产品销售、手工艺体验、民宿经济的复合型产业链 [3] 政策支持 -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从六大维度系统提升旅游市场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 [4] - 2025年3月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多业态融合 [4] - 审批制度优化,实施“一次审批、全国巡演”机制,部分地区审批周期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 [4] - 节假日成为撬动消费复苏的重要杠杆,各类活动如“5.19中国旅游日”放大了旅游的溢出效应 [4]
从“靠山吃山”到“绿富同兴” 句容青山村绘就生态宜居新图景
镇江日报· 2025-08-04 07:29
生态治理转型 - 青山村从采矿导致的生态破坏成功转型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全国文明村镇",修复矿坑为千亩樱花林和景观林 [1][3] - 关停矿山企业并复绿采石宕口,将矿坑改造为2600亩樱花园与300亩景观林,积水低洼地变为小水库 [3] - 铺设6公里污水管网,完成800户家庭改厕,安装300盏路灯,设置76座垃圾房实现动态保洁 [3] 乡村治理模式 - 推行"文化共建积分制",成立8支志愿服务队年均开展活动150余次,文明家庭占比超80% [2] - 通过村民议事会(如千年银杏树下会议)推动民主决策,例如垃圾分类投放点选址 [2] - 建设法治长廊、防诈课堂,实施移风易俗新规,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2] 文旅产业发展 - 打造"研学+民宿+农旅"产业链,运营6家农家乐和3处精品民宿,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 [4] - 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2万元 [4] - 依托非遗"西岗酒药"和古戏台等文化设施,年均举办传统节庆、民俗展演250余场次 [2][4] 生态农业经济 - 稻鸭共作生态农场产出有机大米售价24元/公斤,供不应求 [3] - 利用鱼化石等资源吸引长三角研学团,激活沉睡文化资源 [3] - 投资250万元修复"青山八古"(如古戏台、古井),强化农耕文化展示 [4]
行进中国丨乡村振兴看“湘”村
人民网· 2025-08-02 19:09
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 圣峰果业基地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综合营收突破2000万元,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和"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4] - 莲花镇三个千亩种植基地(爱格花卉、圣峰果业、龙洞园林)全年总产值超3000万元,带动就业超200人,近三年累计产量达8000公斤[4] - 茶亭镇2025年油菜花季吸引68万人次游客,带动农旅综合收入超4000万元,通过"花海+艺术+农创"模式成为长株潭都市圈"微度假"首选地[4][5] - 茶亭镇红薯粉加工非遗体验工坊年产值近千万元,推出"花田音乐会""汉服巡游"等沉浸式活动[5] 农业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 - 浏阳市葛家镇蔬菜基地采用"三层膜保温技术"使早春蔬菜上市提前一个月,智能灌溉系统实现102亩基地仅需5名工人管理[11] - 李世武合作社每年向长沙供应超100万公斤蔬菜,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通过互联网思维打造"小李蔬菜"品牌[11] - 望城区乔口镇蓝塘寺村乡村CEO杨海亮策划中秋灯塔游园会,2天活动吸引游客6万人次,为村民增收约40万元,获得1000万次播放流量[11][12] 基层治理创新 - 长沙县综治中心通过县、镇、村三级多元解纷模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劳动纠纷调处成功率提升70%,时间缩短三分之二[7][9] - 夏铎铺镇通过"屋场恳谈会""民情分析会"分级议事制度解决村民用水问题,两个月内完成自来水工程[7] 青年人才返乡创业 - 00后李世武放弃城市高薪返乡接手合作社,引入现代营销与超市、电商平台合作[11] - 80后杨海亮利用文旅行业经验为蓝塘寺村设计"798"产品体系(7个核心产品、8个爆品、9条线路),计划打造康养生活社区[11][12]
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8-01 05:47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农业农村部联合10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举措,旨在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培育消费增长点[1] - 方案聚焦农产品消费对稳定市场和农民增收的双重作用,推动产业链升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1] 供给端优化措施 - 全国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达3.6万个,较"十三五"末增长70%,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超6000亿元[2] - 实施扩总量战略:加强四类农产品培育(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有机农产品生态化开发/名特优新产品特色挖掘/地理标志产品追溯体系)[2] - 促优质举措: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重点建立水果/牛肉等分级标准,推动生物技术赋能食品工业[3] - 工信部推动食品工业升级:首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发布,重点发力生物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建设/消费扩容[3] 流通体系升级 - 全国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2024年新建冷链设施2000万立方米,"十四五"新增产地冷库容量9800万立方米(较"十三五"翻番)[4][5] - 建设重点:产地端完善冷链集配中心,销地端改造菜市场/生鲜超市,推动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4][5] - 商务部将举办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促进产销对接[5] 消费场景创新 - 开展绿色农产品进商圈/街区/景区活动,结合体育赛事举办土特产展销[6] -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农事研学/农创市集/非遗体验带动地产地销[7] - 强化品牌建设: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提升数字化营销能力[7][8] 消费升级方向 - 推动营养健康消费:重点补充优质蛋白(大豆/乳制品),开展特定人群营养科普[8] - 促进产销模式创新:支持营销服务体系构建,整合展会/对接/促销资源[8]
12亿富民产业点亮乡村振兴路|2025连州水晶梨采摘活动开启
南方农村报· 2025-07-30 11:40
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连州水晶梨种植规模达6.5万亩,惠及2.8万农户,年产量超7万吨,产值突破12亿元 [10] - 水晶梨产业形成"生态、经济、文化"三重价值体系,成为粤北最大种植基地 [10] - 现场向12个乡镇1.3万名老人捐赠5万斤鲜果,体现产业社会效益 [11] 产业链延伸与市场拓展 - 豪爽天然保健食品公司与陈李济大健康产业公司签订深加工协议,提升产品附加值 [15] - 岭南现代农业发展公司联合燕喜创新园、太极云平台协会签订产销协议,拓宽销售渠道 [15] - 冷链专线实现鲜果6小时抵达广州,预计今年大湾区销量将有显著增长 [15] 品牌建设与营销创新 - 连州农业品牌logo与农产品IP家族宣传片首次发布,整合五大特色农产品 [10][11] - 将水晶梨与长寿水、富硒米等纳入全域营销体系,强化区域品牌协同效应 [11] - 举办"梨想青年、水晶梨进社区"等20余场线上线下活动,持续至8月30日 [16] 农旅融合与体验升级 - "梨园幻境"夜游活动融合鲜榨梨汁、梨王竞猜、特调茶饮等沉浸式体验 [2] - 推出水晶梨冻、烘焙糕点等衍生食品,延伸消费场景 [5][7][9] - 结合古琴表演与刘禹锡IP真人秀,打造文化体验新场景 [2] 数字化转型与活动创新 - 七位领导共同启动"触屏摘梨"装置,通过虚拟果实展现数字化应用 [16] - 采摘季系列活动包含线上线下多元形式,强化互动体验 [16]
泼水狂欢、特色民俗……沉浸式体验激活乡村消费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7-29 18:51
泼水狂欢、特色民俗……沉浸式体验激活乡村消费活力 近年来,乡村游市场持续火热,"可看、可玩、可尝、可买"的农旅融合消费场景不断涌现。福建华安县坪水村,基于当地的泼水习俗,在暑期开展泼水狂 欢活动,吸引不少游人。一起跟随总台记者,去现场体验一下吧。 山区村落气候宜人 民俗体验吸引游客 特色产品丰富文旅场景 坪水村所在的华安县主要有高山族和畲族两个少数民族,所以这里也为游客准备了丰富的民俗展示。 高山族的抛陀螺,这种活动有着祈求丰收的寓意,陀螺转得越快,农作物就生长得越高、越好。 此外,这里还有不少畲族的特色演出,例如竹竿舞,持竿者做出开合的动作敲打出节奏、发出喊声,舞者随之灵活地跳跃。游客可以参与到这些趣味项目 当中,充分地感受民族习俗的魅力。 游客还可以在一旁的市集品尝当地的美食,"米香"以糯米为主要原料,花生、芝麻等为佐料,经过蒸、炸等烹饪工序后,压制切块制成。 "亲水"体验消暑纳凉 坪水村坐落于鹰仔尖山麓,森林覆盖率超72%,海拔680米,夏季的平均气温只有23℃。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这里成为许多游客消暑纳凉、感受美景 的好去处。 虽然是周一上午,但这里还是聚集着不少游客正在进行泼水狂欢的活动。大家泼的 ...
年中经济观察丨泼水狂欢、特色民俗……沉浸式体验激活乡村消费活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8 20:37
乡村游市场发展 - 乡村游市场持续火热,"可看、可玩、可尝、可买"的农旅融合消费场景不断涌现 [1] - 福建华安县坪水村基于泼水习俗开展暑期泼水狂欢活动,吸引大量游客 [1] - 坪水村森林覆盖率超72%,海拔680米,夏季平均气温23℃,成为消暑纳凉好去处 [1] 民俗与文旅体验 - 坪水村保留盛夏用瀑布水相互泼洒祈求安康的习俗,吸引游客参与 [1] - 当地高山族抛陀螺活动寓意祈求丰收,陀螺转速与农作物生长关联 [3] - 畲族特色演出如竹竿舞,游客可参与体验民族习俗魅力 [3] - 市集提供当地美食如"米香",以糯米、花生、芝麻为原料制成 [5] 游客增长与消费带动 - 夏季每周吸引游客约1万人次,同比增长15% [6] - 当地农户以"一镇一品"主题售卖特色水果及好物,覆盖100个行政村和社区 [8] - 热门旅游乡镇举办智能家居、家电、数码产品巡展,带动消费超1.35亿元 [8] 县域旅游资源整合 - 华安县立足世遗土楼、温泉康养等资源,开办活动激发乡村消费活力 [10] - 上半年接待游客264.73万人次,同比增长13.4% [12] - 旅游收入24.03亿元,同比增长11.3% [12] - 返乡创业年轻人增多,当地居民增收途径多样化 [12]
解锁各地花样避暑新玩法 沉浸式体验绽放夏日消费活力
央视网· 2025-07-28 15:08
乡村游市场发展 - 福建华安县坪水村依托泼水习俗开展暑期泼水狂欢活动,吸引大量游客 [1][6] - 该村森林覆盖率达72%,海拔680米,夏季平均气温23℃,成为消暑纳凉热门目的地 [4] - 泼水活动串联周边村落漂流资源,形成"亲水"体验消费场景 [6] 民俗文化与特色产品 - 当地展示高山族抛陀螺(寓意丰收)和畲族竹竿舞、"对磉"等民俗活动 [9] - 市集提供米香小吃、咸水鸭、百香果等农特产品,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11] - 夏季每周游客量达1万人次,同比增长15% [11] 电商与县域经济联动 - 华安县开展直播带货,销售葡萄、高山茶、畲族香囊等"一镇一品"特色商品 [15] - 举办智能家居巡展覆盖100个行政村,带动消费1.35亿元 [15] - 上半年接待游客264.73万人(+13.4%),旅游收入24.03亿元(+11.3%) [15] 文旅金融支持 - 铅山县篁碧畲族乡推出"民宿贷""产业贷",累计提供文旅产业贷款超6000万元 [19] 博物馆乡村游新趋势 - 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暑期客流高峰,推出描金简、拓片拓印等文化体验活动 [16] - 清凉舒适的博物馆成为暑期避暑新选择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