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酒低度化
icon
搜索文档
低度白酒天花板单品,为什么会是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6:40
市场表现 - 38度国窖1573有望成为行业首个迈入"百亿俱乐部"的低度大单品,奠定"低度白酒天花板"地位 [1] - 在河北市场独占泸州老窖80%份额,年销40亿元 [1] - 在山东、江苏、浙北等市场,每10瓶国窖1573中有8瓶是38度国窖1573 [1] - 2024年国窖1573品牌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其中38度单品贡献率达50% [4] 技术优势 - 依托701年活态酿酒技艺和442年1573国宝窖池群,攻克低度酒"浑浊、寡淡、水解"三大技术难题 [2] - 独创吸附过滤工艺,实现"低而不淡"的品质突破 [2] - 仅吸附过滤工艺就历经20余年研发,牵头制定低度白酒国家标准 [5] - 已完成28度国窖1573产品研发储备,低度产品线将更加丰富 [9] 行业趋势 - 2025年低度酒市场规模将突破74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5% [4] - 超两成酒企(21.1%)已将年轻化产品列为战略重点 [4] - 低度化正成为白酒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4] - 85-94年出生的新中产成为消费主力,更青睐低度酒 [4] 产品特性 - 具备"醉得慢、醒酒快、入口柔、尾回甘"特点 [2] - 在华北地区商务宴席中占比高达70% [7] - 在江浙地区凭借"轻松干杯"特性备受青睐 [7] - 在三四线城市逐步替代洋酒 [7] 战略布局 - 上世纪70年代就确立"高低度并重"发展策略 [9] - 持续推动白酒低度化进程,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双重驱动 [11] - 未来低度国窖1573系列产品将进一步拓展全国市场 [11]
国窖1573凭38度领跑行业新浪潮
中国经营报· 2025-08-07 08:10
行业趋势 - 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低度白酒正在重构行业新版图 头部酒企通过产品创新和场景创新争夺消费者[1] - 低度酒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74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5%[1] - 低度白酒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年复合增长率显著高于传统高度白酒[4] - 低度酒满足消费者自饮和朋聚等差异化需求 有利于开拓新销售增量市场[3] - 低度酒饮酒门槛较低 有利于年轻消费群体口感培育和认知培养[3] - 低度酒推广不仅面向年轻人 也解放商务宴请中的中年人 缓解身心负担[4] - 低度酒在国际市场展现巨大潜力 酒精度数低易被接受 有助于中国白酒打开国际市场[4] 公司表现 - 38度国窖1573或已成为破百亿的低度白酒大单品[1] - 泸州老窖凭借38度国窖1573成为低度酒行业佼佼者[4] - 38度国窖1573近年来增长势头强劲 在河北 山东 江苏 浙北等核心区域市场表现亮眼[6] - 38度国窖1573销售占比在国窖品系中提升至50%左右 成为业绩重要支柱[12] 技术优势 - 低度酒对基酒品质和降度工艺要求极高 泸州老窖提前布局低度酒领域 成为全国最早攻克白酒降度技术难题的企业之一[7] - 针对吸附过滤关键降度工艺持续研究二十余年 拥有深厚技术沉淀[7] - 浓香型白酒依赖泥窖窖池发酵 持续使用越久的窖池酿出的原酒品质越高[9] - 泸州老窖现有持续使用百年以上老窖池占全国总量90%以上 1573国宝窖池群持续使用452年[11] - 老窖池中可检测微生物达3000余种 形成庞大微生物群落 酿造出的原酒品质上乘[11] - 泸州老窖积极推动行业标准建设 牵头制定低度白酒国家标准[8] 产品战略 - 采取高低度并行策略 不断丰富产品矩阵 巩固高度国窖1573市场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低度产品[12] - 不断研发更低度数产品 如已研发成功的28度国窖1573 将适时投放市场[12] 营销创新 - 通过低度酒加年轻化场景营销策略 重构白酒在年轻消费者心中的价值属性[14] - 从2009年起着眼于白酒冰饮 今年推出国窖1573冰・JOYS"灵感发酵局" 融合白酒冰饮 艺术展和买手店等元素[14] - 低度国窖1573适用场景从传统商务宴请扩展至亲朋小聚 个人独酌 以及小酒馆和剧本杀等新兴社交场景[14]
低度酒赛道激战正酣,泸州老窖领跑百亿市场
北京商报· 2025-08-06 20:50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中国低度白酒市场规模从2020年约200亿元攀升至2024年570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74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 [1] - 低度化革命由健康理念普及与年轻消费群体崛起双重驱动 技术革新 场景迭代与消费代际更迭共同推动行业变局 [1] - 低度白酒在20世纪80年代前仅占行业1%的份额 当前已成为酒企竞相布局的战略新高地 [2][7] 技术突破与行业标准 - 白酒降度面临三大技术魔咒:酒体浑浊 风味寡淡 储存易水解 [2] - 泸州老窖自主研发吸附过滤技术 解决酒体浑浊问题 精准保留风味物质 缓解降度后寡淡感 [2] - 1987年全国酿酒工业会议明确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 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低度酒参选数量由8个猛增至128个 [3] - 泸州老窖低度酒蝉联中国名酒称号 牵头制定低度酒国家标准 [3] 产品品质与工艺优势 - 低度酒是原酒质量的试金石 泸州老窖拥有连续使用百年以上老窖池上千口 占行业老窖池总量90%以上 [4][5] - 明代窖池已连续使用452年 老窖池菌群总数是新窖池3.1倍 中龄窖2.6倍 可检测微生物达3000余种 [5] - 百年老窖池酿出的酒体复合香气饱满浓郁 降度后仍能保持低而不淡 [5] - 勾调环节使用调味酒和年份酒 实现降度不降味 低度不低质 [6] 市场表现与战略布局 - 38度国窖1573成为销量最大的低度白酒大单品 2024年国窖1573品牌销售额突破200亿元 其中38度单品占比50% [7] - 在河北市场独占泸州老窖80%份额 山东 江苏 浙北市场每10瓶国窖1573有8瓶是38度 [7] - 泸州老窖已研发完成28度国窖1573 将适时投放市场 将白酒度数拓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9] 消费群体与场景变革 - 85后 90后及年轻女性成为最具潜力的酒类消费人群 更青睐小型聚会 下班小酌等轻社交场景 [8] - 轻饮 微醺 尽兴不醉渐成主流需求 国窖1573以冰饮白酒重塑传统饮用规则 [7][8] - 品牌实施多样化 时尚化 个性化 低度化战略 系统性重构高端白酒想象空间 [8] 企业战略与行业地位 - 泸州老窖上世纪70年代前瞻性研判饮酒舒适性未来价值 率先投入低度白酒核心技术攻关 [7] - 技术共享举措为低度白酒全面繁荣埋下伏笔 向全国培育输送酿酒骨干 [2] - 低度化赛道赢家需具备坚实品质基础 强大技术储备与清晰战略远见 [8]
38度国窖1573突破百亿背后:低度化热潮下,一场品质与需求的双向奔赴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2 08:25
白酒行业低度化趋势 - 2019年起低度白酒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年复合增长率显著高于传统高度白酒 [1] - 低度化、健康化、微醺成为酒饮消费新关键词,年轻消费群体更追求利口性和健康性 [1][6] - 85年至94年出生的普通白领成为酒场新主力,商务及管理人群仍占消费主力85.1% [6] 泸州老窖低度化战略成果 - 38度国窖1573规模达百亿级,销售额占比从15%上涨至50%,成为行业首个破百亿的低度酒单品 [4] - 公司计划投入28度国窖1573及更低酒精度新品,继续领跑低度白酒赛道 [9] - 低度国窖1573成功源于长期技术储备,解决降度后风味保留难题 [7][10] 浓香型白酒的低度化优势 - 浓香型白酒因"千年老窖万年糟"工艺形成庞大风味物质库,适合低度化 [10] - 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群的微生物菌群代谢丰富风味物质,支撑"低而不淡"口感 [10][11] - 浓香型白酒在低度化趋势下重新受到市场关注 [9] 消费场景与文化重塑 - 低度国窖1573融入商务宴请、亲朋小聚、个人独酌等多元场景,打破高度白酒的场合限制 [12] - 更低酒精度契合现代人对理性饮酒、舒适微醺的追求 [11] - 低度化推动白酒品饮体验日常化、轻松化和愉悦化 [12]
38度国窖1573突破百亿背后:低度化热潮下,一场品质与需求的双向奔赴
第一财经· 2025-08-02 08:18
白酒市场低度化趋势 - 健康理念推动白酒市场变革,低度化、健康化、微醺成为酒饮消费新关键词 [1] - 2019年起低度白酒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年复合增长率显著高于传统高度白酒 [1] - 低度化已成为不可逆的消费趋势,将重塑白酒市场格局 [3] 泸州老窖的低度化战略成果 - 38度国窖1573规模达百亿级,销售额占比从15%上涨至50%,成为行业首个破百亿的低度酒单品 [5] - 公司计划推出28度国窖1573及更低酒精度新品,继续领跑低度白酒赛道 [11] - 低度国窖1573的成功源于长期技术储备,非短期追逐风潮 [7][11] 消费群体与需求变化 - 疫情后消费者健康关注度提升,饮用习惯改变 [7] - 85-94年出生的普通白领成为酒场新主力,更追求酒饮的利口性和健康性 [7] - 年轻消费群体(90后、00后)偏好低度酒,推动行业转型 [11] 低度白酒技术突破 - 低度白酒面临浑浊、寡淡、水解三大技术难题 [8] - 泸州老窖在基酒选择、酒体设计、吸附过滤、分子结构稳定等环节取得突破 [9] - 浓香型白酒因风味物质丰富,更适合低度化,泸州老窖的"活态双国宝"窖池群为技术核心 [12] 浓香型白酒的低度化优势 - 浓香型白酒在降度后仍能保持"低而不淡"的口感,因风味物质库庞大 [12] - 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群的微生物菌群代谢出丰富风味物质,支撑低度酒体 [12] - 低度国窖1573契合理性饮酒、舒适微醺的健康化消费趋势 [13] 消费场景与文化重塑 - 低度国窖1573融入商务宴请、亲朋小聚、个人独酌等多元场景 [14] - 打破高度白酒与特定场合的强绑定,使高端白酒品饮更日常化、轻松化 [14] - 低度化战略助力泸州老窖打破固有消费圈层,探索品牌年轻化 [14]
低度白酒崛起,国窖1573的长期主义正在兑现
行业趋势 - 低度白酒正从边缘品类转变为行业新的增量引擎 白酒企业纷纷推出低度产品以开拓新消费场景和触达更广泛人群 [1] - 年轻消费群体成为主力 推动饮酒习惯向"轻饮""微醺"方向转变 低度酒成为酒企竞相布局的新蓝海 [2] - 低度化趋势由国窖1573率先跑出结果 该产品通过二十余年消费培育实现市场引爆 [1] 公司战略与市场表现 - 泸州老窖旗下38%vol国窖1573成为全国首款销售额突破百亿的低度白酒大单品 [1][6] - 低度国窖1573在河北市场贡献泸州老窖超50亿元销售额 在江浙沪等经济发达区域渗透率显著提升 [2] - 公司采用"高低度并行"战略方向 早在2001年就推出38%vol产品 具备战略前瞻性 [1][2][6] - 产品通过"冰饮风尚"改写中国白酒饮用方式 适配商务、聚会、轻社交等多元场景 [6] 技术壁垒与品质保障 - 优质低度白酒需克服浑浊、寡淡、水解三大技术难题 核心在于实现"低而不淡" [3] - 浓香型白酒依赖老窖池发酵 持续使用越久的窖池酿出的原酒品质越高 泸州老窖拥有全国90%以上百年老窖池 [4] - 1573国宝窖池群持续使用452年 蕴含3000余种微生物 形成庞大微生物群落 保障原酒上乘品质 [4] - 公司攻克吸附过滤等降度技术难题 研究关键工艺超二十年 并牵头制定低度白酒国家标准 [5][6] 产品特性与消费体验 - 低度国窖1573具有入口柔和、轻负担、更尽兴、醒酒快的特点 实现降度不降格 [6] - 产品建立"低度不是品质减法而是体验加法"的消费认知 形成年轻化、时尚化的品牌表达 [7] - 公司通过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发展战略推动产品表达与饮用方式革新 [6]
消费主权时代,白酒产业步入变革重构新阶段
搜狐财经· 2025-07-29 21:05
行业核心观点 - 白酒行业正迎来全面变革时代,产品创新只是未来竞争的起点 [1][8] - 行业核心命题将从"企业主导"转向"消费者定义价值",商业模式面临重构 [9] - 未来竞争是系统性商业竞争,需以"用户思维"构建综合竞争力 [15] 产品创新趋势 低度化 - 五粮液推出29度产品,洋河股份称有丰富低度酒储备并开展布局 [3] - 水井坊将试点推出38度以下产品,泸州老窖研发28度国窖1573并测试16度/6度产品 [3] - 38度国窖1573在国窖系列中份额占比升至50%,成为核心营收支撑 [3] 小酒化 - 洋河推出211ml光瓶酒"话桑梓",酒鬼酒、水井坊等推出小包装产品 [5] - Z世代消费群体崛起推动小容量酒需求,随性、悦己、健康化诉求明显 [5] 光瓶酒 - 胖东来与宝丰酒业联合推出的"自由爱"日均销售3000-4000箱,节假日达5000-7000箱,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 [5] - 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登顶京东热卖榜,预售首日秒罄,48小时破万瓶 [5] 未来核心竞争力 渠道变革 - 传统经销渠道步履维艰,商超直采、电商流量博弈加剧 [10] - 胖东来"自由爱"系列劲销,对比传统渠道艰难求生形成反差 [12] 消费场景创新 - 商务宴请场景销量同比下降60%-80%,800-1500元价格带倒挂严重 [12] - 婚庆寿宴、家庭独酌成为新增长极,五粮液推出"祝君金榜题名"场景酒 [12] 产品表达创新 - 现有品质表达体系需改善,需建立新的感官品质和价值表达方式 [13][15] - 白酒国际化与年轻化成为行业焦点,但供给侧需改变语境和教育方式 [15]
越卖越亏?酒鬼酒等业绩暴跌!白酒基金经理如何调仓?
搜狐财经· 2025-07-28 18:32
核心观点 - 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多家酒企业绩显著下滑或亏损 部分公司出现销量增长但利润下降现象 [1][5] - 机构投资者对白酒板块持仓比例持续下降 基金经理大幅调仓 减持部分酒企股票 [1][7][9] - 酒企采取多种策略应对挑战 包括渠道下沉 终端动销提升 低度化产品开发等措施 [1][13][14] 业绩表现 - 顺鑫农业预计上半年盈利1.55-1.95亿元 同比下降53.85%-63.32%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3.79%-63.27% [2][3] - 酒鬼酒预计上半年营收5.6亿元左右 同比下降43% 盈利800-1200万元 同比下降90.08%-93.39% [2][3] - 水井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05亿元 同比下降56.52% 营收14.98亿元 同比下降12.84% [2][3] - 金种子酒预计亏损6000-9000万元 *ST岩石预计亏损5000-7500万元 皇台酒业预计亏损450-650万元 [3][4] 销量与利润背离 - 水井坊销量同比增长14.54% 增加543千升 但净利润大幅下降 [5] - 业绩下滑原因包括销售费用率上升 经销端回款与终端动销不同步 新品推广费用增加 [5] - 行业深度调整期主动战略调整 包括渠道精细化管理和高端化投入导致短期费用增加 [6] 机构持仓变化 - 鹏华酒指数C基金减持古井贡酒持仓占比下降0.46% 今世缘下降0.96% 洋河股份下降0.05% [8][9] - 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将洋河股份移出前十大重仓股 [9] - 公募基金白酒重仓持股市值2090亿元 持仓占比下降0.81个百分点 已低于3%标准配置比例 [11] - 指数型基金白酒重仓市值1412亿元 占比68% 占股票投资市值3.9% 较上季度下降0.68个百分点 [12] 企业应对策略 - 酒鬼酒通过宴席活动 扫码促销强化消费意愿 推进扫雷行动增加渠道网点 开拓新渠道和降本增效 [13] - 水井坊计划加速门店覆盖 重点城市新增拓店双位数增长 提升单店产出双位数提升 发展团购业务 [13] - 多家酒企推出低度化产品 五粮液推出29度产品 泸州老窖研发28度和6度产品 水井坊试点38度以下新品 洋河升级33.8度产品 酒鬼酒准备四款40度以下产品 [14]
白酒扎堆“低度化”,但低度化能解决3大痛点吗?
搜狐财经· 2025-07-26 14:07
白酒行业低度化趋势 - 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等名酒企业纷纷投入低度白酒研发,泸州老窖推出16度、6度等极致低度产品 [1] 消费场景缩减问题 - 高端餐饮门店数量锐减:上海人均客单价500元以上餐饮店从2023年5月的2700多家降至2024年7月的不足1400家,减少超50% [1][3] - 公务宴饮因"禁酒令"大幅缩减,商务宴饮受地产、消费行业波动拖累动能不足 [3] - 公司尝试通过自建品牌酒馆、融合国潮文化重构消费场景 [3] 社交功能弱化挑战 - 传统政商宴饮场景中白酒的等级秩序象征功能被Z世代视为"职场PUA"而反感 [4] - 婚宴场景萎缩:2024年结婚登记数610.6万对,较2023年768万对下降20.5%,较2013年1346.9万对腰斩 [5][6] - 婚宴标配白酒习惯弱化进一步冲击销售 [8] 年轻消费群体断层 - Z世代对白酒辛辣口感不适应,叠加对酒桌文化抵触导致消费意愿低迷 [9] - 洋酒、低度潮饮等新品类分流年轻消费者,市场选择多元化削弱白酒忠诚度 [9] 行业转型关键问题 - 低度化创新能否有效应对消费场景缩减、社交属性弱化、年轻客群流失三大结构性挑战 [10]
有品牌销量暴跌90%,白酒厂集体押注低度“救命酒”
行业趋势 - 白酒行业面临下行压力,头部企业集体转向低度化产品开发,如五粮液将推29度新品"一见倾心",泸州老窖推出28度国窖1573并测试16度、6度产品,水井坊计划试水38度以下产品,酒鬼酒推出33度至18度产品并制定"两低一小"战略[3] - 行业下行趋势早已显现,年轻人远离白酒现象长期存在,但低度化趋势近期才集中爆发[4] - 政策压力是低度化趋势的关键推手,从中央到地方的"禁酒令"直接冲击高端白酒的商务消费场景和礼品市场[4] - 股东压力也是重要驱动因素,面对业绩不乐观和股价低迷,管理层需要采取措施回应股东要求[4] 产品策略 - 低度酒、小瓶酒和联名款被视为可能的出路,因其价格较低、形象更亲民且带有休闲色彩[4] - 泸州老窖38度国窖1573是唯一成功的低度酒案例,年营收近百亿,占1573销量的50%,主要在京津冀、江苏、浙北等特定区域流行[4][5] - 38度以下超低度产品(如29度、16度、6度)面临更大挑战,需要与啤酒、预调酒、果酒等直接竞争[8] - 历史经验表明,2013-2015年调整期盲目下沉并非行业复苏良方,高端化升级才是核心驱动力[8] 市场格局 - 高端白酒市场参与者少且利润丰厚,中端市场竞争激烈,低端市场则陷入价格战[8] - 国窖1573系列产品价格区间从610元(38度500ml)至29100元(2800ml中华坛),52度产品价格近期上涨15元至835元[7] 潜在问题 - 低度化战略目标模糊可能导致资源错配,企业同时在超低度、小瓶等多个方向试水但投入不足[9] - 缺乏战略耐心与定力,管理层可能将低度化视为权宜之计,遇到挫折后容易放弃或收缩[10] - 仓促推出的低度酒可能陷入价格战和流量陷阱,对高端品牌形象造成潜在伤害[12][13] - 低度化可能忽视品牌文化重塑、饮用场景创新等深层次课题,白酒文化与高度酒密切相关[14][15] 未来展望 - 禁酒令可能在两三年内重塑国内酒文化,"一般不喝酒"可能成为普遍现象[16] - 面向新人群和新场景的探索需要企业具备极大定力与智慧[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