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
搜索文档
用产品缔结情感,以公益传递温度 蓝月亮书写中国家庭的“洁净记忆”
北京商报· 2025-08-26 19:15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公司成立33年 始终专注于洗涤领域 通过科研创新回应消费者需求升级[1] - 2000年推出抑菌洗手液 加速洗手液在国内对香皂的替代进程[2] - 2008年推出深层清洁护理洗衣液 当时国内洗衣液仅占洗涤市场4% 成功开创中国洗衣"液"时代[4] - 2015年推出国内首款泵头计量式包装「浓缩+」洗衣液机洗至尊 当时中国浓缩洗衣液市场占比不足4% 而发达国家占比超98%[5] - 2024年推出至尊生物科技洗衣液 具备入水1秒快速溶解 适配15分钟快洗模式等创新功能[5] 财务表现与市场渗透 - 2007至2015年营业收入从4亿元人民币跃升至43亿元人民币 年复合增长率达49%[5] - 截至2015年产品触达1.91亿消费者 家庭渗透率达46.5%[5] 营销与品牌建设 - 采用创新营销和商超渠道拓展策略迅速占领市场份额[4] - 长期冠名央视中秋晚会 将传统节日盛典打造成连接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符号[6]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起步于厨房清洁剂"强力型油污克星" 后延伸至家庭清洁护理全品类[2] - 从洗衣粉到洗衣液 从浓缩+到生物科技 始终以科研创新为引擎[6] - 新产品具备多元去味 多重去渍 面料护理等多项功能 适配不同洗衣场景需求[5] 社会责任与公益活动 - 2025年初向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捐赠500万元现金支持抗震救灾[7] - 2025年度"美丽乡村 洁净家庭"宣导活动覆盖贵州 广东两省4个县100个乡村 直接惠及近10万户农村家庭[7] - 2024年洁净健康项目总投入金额约701万元[8] - 连续十年获得"年度责任品牌奖" 公益基金会于2024年获5A级社会组织认定[8]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多次引领行业变革 打破跨国公司盘踞国内日化市场的格局[4] - 以"小体积大能量"的绿色哲学引领行业步入高效低碳的浓缩+纪元[5] - 通过知识营销策略将专业洁净等品牌理念镌刻进消费者生活[1]
走进敷尔佳智慧工厂,解码国货美妆背后的科技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6 11:56
行业背景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 受国民生活水平提升和需求进阶驱动 [1] - 本土品牌通过智能质造 科研创新和自主成分等优势改变国际品牌主导的市场格局 [1] 生产制造能力 - 公司产业基地总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 涵盖研发质检中心 医疗器械车间 化妆品车间和全自动化立体库房 [3] - 配制设备采用全自动控制系统 实现智能监控和高效操作 支持自动清洗和在线灭菌 符合GMP标准 [4] - 建立四性测试流程(临床/功效测试 安全性评价 稳定性及包材兼容性测试)和十道安全把关程序 [3] 研发体系 - 采取内外协同研发模式 整合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 建立人才联合培育机制 [6] - 与哈工大 江南大学 四川大学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 涵盖三类医疗器械 新原料开发和配方升级 [6] - 已完成4款化妆品原料备案 包括阿魏酰三肽-129酰胺 β-烟酰胺单核苷酸 苦参碱水杨酸盐和乙酰姜黄酮 [7] 产品布局 - 拥有六十余种专业皮肤护理产品 覆盖医疗器械类敷料和功能性护肤品 [7] - 产品形态以敷料和贴膜类为主 并拓展至水 精华 乳液 喷雾及冻干粉等其他品类 [7] 质量管控 - 在研发期进行国标基础检测 皮肤刺激性实验 斑贴实验及功效评价 [3] - 对原料和包材供应商实施严格筛选 从入库到出货按计划验收 [3] - 生产期执行入厂检测 半成品/成品品控 完善可追溯通道和风险物质筛查 [6] - 货架期进行稳定性考察和定期抽样送检 [6]
国际医学股价微涨0.55% 机构调研透露上半年经营进展
金融界· 2025-08-26 02:01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5日收盘股价报5.51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55% [1] - 当日成交额2.54亿元 换手率2.10% [1] - 8月2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368.75万元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663.41万元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为医疗服务 旗下医院覆盖综合医疗与专科诊疗领域 [1] - 近年来通过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推动业务发展 [1] 机构关注度 - 8月22日接待天风证券等多家机构调研 高管介绍202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 [1] - 近一年累计接受235家机构315次调研 [1] - 调研内容涉及学科建设与业务布局优化进展 [1]
1.05亿元!苏州大学采购大批仪器
仪器信息网· 2025-08-23 11:58
采购计划概述 - 苏州大学发布11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预算总额达1.05亿元[2][3] - 采购计划涵盖高通量荧光成像系统、通感融合光网络传输系统、超高真空拉曼系统、600MHz固体宽腔核磁共振波谱仪等高端设备[3] - 所有设备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8月[3][8] 重点采购设备详情 - 多功能STM-AFM显微镜:集成扫描隧道显微术与原子力显微术 用于原子级形貌成像及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分析[4] - MALDI TOF/TOF质谱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与双飞行时间技术 适用于蛋白质组学、微生物鉴定及药物研发领域[5] - 600MHz固体宽腔核磁共振波谱仪:专用于固态样品原子级结构分析 在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关键作用[6] 采购清单及预算分配 - 通感融合光网络传输系统预算最高达1360万元 其次为C1350AI-2/D型柔性材料真空复合智能制备系统2340万元[8] - 600MHz固体宽腔核磁共振波谱仪预算1900万元 放化分析系统1760万元 放射成像系统660万元[8] - 附属儿童医院高通量荧光成像系统预算460万元 光网络交换系统640万元 超高真空拉曼系统120万元[8] 学校科研实力背景 - 苏州大学位列U.S. News 2024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317位 中国内地高校第38位[9] - 1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其中化学、材料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10] - 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为国家首批17所试点学院之一 培养8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0] 科研平台与产学研合作 - 拥有30个博士后流动站和3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 - 重点实验室包括省部共建纺织与服装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等[11][13][19] - 与华为、中芯国际、药明康德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 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20]
持续聚焦优势细分领域 莱美药业上半年实现营收3.77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22:20
公司科研创新体系 - 构建短中长期三维科研创新体系 短期积极引进优质项目和创新技术 筛选符合发展需求的潜力标的[1] - 技术中心开展新药仿创科研工作 丰富细分领域产品组合 提升领域竞争力[1] - 中长期推进纳米炭铁等创新技术开发 推动参股公司康德赛研发细胞免疫疗法和个性化创新医疗技术 培育核心技术和长期竞争力[1] 产品研发与市场进展 - 报告期内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6个品种取得批件或通过一致性评价[1] -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等3个产品中选省级集中采购项目[1] -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被纳入2024年医保目录 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1] 财务表现与战略聚焦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2] - 持续聚焦优势细分领域 巩固拳头产品卡纳琳的领先地位[2] - 保持新品引进并加快上市转换 通过仿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引进扩增仿制药业务[2]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创新硬水软化技术保障钻井提质增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9 12:06
技术突破 - 创新应用"溶度积法"硬水软化技术成功解决高硬度生产用水难题 将生产水硬度从超标5.2倍降至4.8毫摩尔每升[1] - 技术突破传统"双碱法"局限 在硬度大于10毫摩尔每升时钻井液处理成本可降低15%以上[1] - 形成标准化"检测-配方-实施-监控"流程 为高硬度水源区钻井提供可复制的低成本解决方案[2] 成本效益 - 单井节约钻井液费用4万元 避免拉运生产水费用9万元 综合成本降幅达18%[1][2] - 技术应用前硬度大于15毫摩尔每升时需依赖水源更换或长途拉运 单井额外产生费用约9万元[1] 作业成效 - 保障71.49度大井斜安全施工 井身质量与固井质量全部合格[1] - 钻井液性能保持稳定 有效避免钙镁离子污染导致的井壁失稳问题[1] - 通过实时监测水质硬度与PH值进行动态调整 完全满足钻井液配浆要求[1] 研发能力 - 依托"博士+硕士"高层次科研团队优势 结合文献研析与实验室验证开发新技术[1] - 现场工程师根据设备特点制定"沉淀软化-化学调节"实施方案 明确处理剂添加比例并优化搅拌时间[1]
仙乐健康股价上涨1.47% 携创新成果亮相汕头康博会
金融界· 2025-08-12 00:43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23.49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34元 涨幅1.47% [1] - 开盘价23.23元 最高价23.58元 最低价23.10元 [1] - 成交量24618手 成交金额0.58亿元 [1] 资金流向 - 8月1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4.28万元 [2] - 近五个交易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825.76万元 [2] 公司业务 - 属于食品饮料行业 专注于营养健康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涵盖软糖、片剂、粉剂等多种剂型 [1] - 服务于全球营养健康食品品牌 [1] 近期动态 - 参与首届汕头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健康产品博览会 [1] - 展示孕婴童营养、女性健康、益生菌等创新解决方案 [1] - 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共同设立创新基金 重点支持仿生增效与剂型技术、营养与健康领域科研创新 [1]
蒙牛低温武汉工厂荣膺FWRC福布斯世界之最桂冠
新华网· 2025-08-11 11:03
产能与工厂认证 - 蒙牛低温武汉工厂荣获FWRC福布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产能最大的单体低温酸奶工厂" [1] - 工厂规划产线22条 日产能高达1432.16吨 年产能达9.4万吨 [1][2] - 工厂于2021年投产 坐落武汉东西湖区 是单体学生饮用奶低温酸奶生产基地 [1][2] 智能制造与供应链 - 工厂采用全球领先智能化柔性生产线 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大规模多品类高效率生产 [1] - 构建72小时黄金供应链体系 通过全链路数智化管理系统实现全程高速流转与精准管控 [1] - 工厂为蒙牛数智化战略关键成果 支撑世界级产能稳定输出 [1] 研发创新与质量体系 - 公司在全球设立9大研发基地 近三年研发投入增长13.4% [1] - 建立超1.8万株菌种资源库 2010年实现中国自主菌种研发零突破 [1] - 自主研发专利菌株PC-01耐胃酸强活性 消化不良改善率达88% [1] 产品质量与认证 - 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4Q质量管理体系 [2] - 九大类产品全部通过食品欧盟标准认证 成为全品类通过该认证的企业 [2] - 产品包含工厂生产的发酵乳和乳饮料 [2]
全球乳业新标杆!蒙牛低温武汉工厂获“世界上产能最大的单体低温酸奶工厂”认证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8 21:56
公司成就与认证 - 蒙牛低温武汉工厂荣获FWRC福布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产能最大的单体低温酸奶工厂",标志着中国乳业在创新驱动和新质生产力建设方面的里程碑式成就[1][3] - 该工厂于2021年投产,规划产线22条,日产能达1432.16吨,建成时产能规模已居亚洲之首,现成为全球产能领跑者[3] - 工厂获得"中国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资质认证,学生奶设计年产能达9.4万吨/年,是全国最大单体学生饮用奶低温酸奶生产基地[7] 智能制造与供应链 - 工厂深度聚焦"数智""柔性""创新""绿色"定位,部署全球领先的智能化柔性生产线,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积木式自由组合,显著提升排产效率[3] - 构建72小时黄金供应链体系,借助全链路数智化管理系统实现从原料端到消费端的全程高速流转与精准管控[3] - 自主研发数字化检测系统,通过智能监控与数据分析闭环提升检测效率,消除人为干预因素,同步采集多维数据完成自动校验与结果判定[7]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在全球设立9大研发基地,近三年研发投入增长达13.4%,汇聚全球100余位院士及科研机构资源,形成乳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5] - 在益生菌领域深耕15年,2010年实现中国自主菌种研发零的突破,拥有超1.8万株菌种的自主知识产权资源库[5] - 自主研发专利菌株PC-01耐胃酸、强活性,消化不良改善率达88%,获中国专利银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荣誉[5] - 攻关MN-Gup、LC-19等明星菌株功能细分,将前沿科研成果融入产品矩阵,尤其在肠道健康领域推动技术转化[6] 产品质量与标准 - 公司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4Q质量管理体系,融合国际八大标准和全球最佳实践[6] - 旗下九大类产品(含低温武汉工厂生产的发酵乳和乳饮料)全部通过食品欧盟标准产品认证,为全国首个全品类通过该认证的企业[6] - 通过全国35个实验室和3亿元检测设备投入实现生产全流程污染风险的精准识别[7] 产品与市场定位 - 工厂通过数智化升级与柔性生产体系构建多品类立体化产品矩阵,满足消费者对营养、美味与功能性的多元化需求[6] - 以"世界品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从牧场到餐桌的品质健康解决方案[6]
发达面粉为企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齐鲁晚报网· 2025-08-08 19:29
公司发展历程与荣誉 - 公司联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设立"粮科—发达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表彰5名联合培养研究生[1] - 公司被认定为"中国粮食加工业十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多项国家级荣誉[1] - 公司创始人徐山元创业初期就确立重视人才理念,曾以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2] 科研创新与人才战略 - 公司目前拥有6个研发小组、上百名专业研发人员[2] - 设立"国家小麦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小麦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科研机构[2] - 成功研发高纤维、高蛋白、低GI等创新产品系列[2] - 与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申报专利30余项,授权18个[3] 生产能力与市场布局 - 小麦加工能力达10000吨/日,挂面加工能力600吨/日[3] - 产品矩阵包含14大类1600余款单品[3] - 国内客户3156个覆盖2268个城市,国外客户112个遍布欧美多国[3] 行业地位与标准制定 - 公司作为唯一民营企业参与小麦粉与小麦专用粉两项国家标准起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