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甘草定

搜索文档
溢价能力不足 国产化妆品亟待价值升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5 07:38
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元 溢价能力不足 国产化妆品亟待价值升维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品牌专委会专家、未来迹创始人刘李军表示,TOP10品牌的零售总额为 2191.29亿元,占总盘的20.41%。这也揭示了整个化妆品行业处于"蚂蚁雄兵"的竞争生态(当 TOP10品 牌市场份额小于30%,证明市场是高度分散竞争的市场)。"当前,第一名的品牌的市场份额只有 6.9%,也是整个行业中唯一一个市场份额超过5%的品牌。这也说明化妆品行业中,没有一家企业有能 力通过价格战来清场。在一个极度分散并且难以形成规模壁垒的行业里面,企业想通过价格战来抢夺市 场是不可行的。企业通过差异化的策略,在局部形成垄断的地位,获取超额利润是可行的。"刘李军 说。 科技创新突围 在化妆品行业,科技创新已成为国产品牌、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核心武器,国内外企业都在加速储备专 利。大会现场,化妆品企业的"掌门人"也将突围的希望押注在科技创新方面。 谷雨生物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林雨汀表示:"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在核心原料和科研创新上的投入。 比如光甘草定,其不溶于水,不溶于油,提纯难度大。我们希望通过两项创新型专利实现全球布局。" 中国化 ...
万亿规模再起跑,中国化妆品迎来“价值觉醒”时代
FBeauty未来迹· 2025-07-02 23:2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已达万亿级别,但面临从"大"到"强"的质变挑战,需构建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2] - 2025年Top50品牌中中国品牌占22席,零售额占比39.98%,但平均规模(42.43亿元)低于美国(56.19亿元)和法国(51.37亿元)品牌 [6][39][40] - 行业正经历流量红利终结、内卷化竞争加剧的转型阵痛,需回归品牌价值内核 [6][16] 品牌价值提升路径 - 欧莱雅提出三大战略支点:消费者为中心的定制化品牌力、年投入13亿欧元的科技驱动创新力、生态圈共建的生态力 [9] - 品牌联盟董事长王永提出四重升维路径:信任升维(透明供应链)、体验升维(AI交互场景)、资产升维(用户分层运营)、运营升维(数据驱动迭代) [10] - 自然堂通过"喜马拉雅"文化符号贯穿全渠道,华熙生物强调"科学-技术-产品-品牌"的研发驱动逻辑 [13] 破内卷方法论 - 蒙牛总结内卷三大特征:同质化消耗(80%资源投入营销)、短期主义导向、系统性生态侵蚀 [18][19] - 吨吨健康提出"可持续增长五力模型":品类创新、爆品打造、内容种草、全域经营、渠道收割,强调"无内容不增长" [21] - 四大主流破局主张:科技+传统文化融合(谷雨光甘草定技术纯度99%)、全球化布局、AI/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细分赛道深耕(银发经济/男性护肤) [25][26][28][29] 行业生态建设 - 化妆品企业呈"图钉结构":Top5企业占16.21%市场份额,50名外企业占65.93%,需构建"共创共进共赢"新生态 [31] - 东方美谷发布PRIME品牌孵化力模型,涵盖平台支撑、资源整合等5大要素,其区域品牌价值达338.78亿元 [41][43] - 中国香妆协会发布首部《中国化妆品产业数据统计规范》团体标准,建立覆盖70%零售额+30%品牌沉淀的评价体系 [36][38] 政策与趋势 - 中央财经委员会明确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16]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新增反内卷条款,禁止平台强制低价销售等行为 [17] - 行业未来将聚焦研发深度、文化厚度、生态健康度与全球话语权的系统性竞赛 [44][45]
国货美妆“第二梯队”暗涌资本野心
新浪财经· 2025-05-23 14:10
文 | 蓝鲨有货 王冲和 编辑 | 卢旭成 毛利率高达80%以上的毛戈平,三次冲击A股均"不成",其他国货美妆企业可能更难。 成立于2004年的老牌美妆企业环亚科技,从2011年传出上市消息,到2021年真正涉足上市之路,到2023 年撤回上市申请,其上市路"一波三折",但并未成功。据悉,在最后一轮问询函中,环亚科技的销售及 研发费用、主营业务收入变动、销售模式等方面均被监管重点"关注"。 还有更早的成立于2000年的相宜本草,早在2012年就曾首次启动IPO进程,拟在上交所上市,计划募集 约7亿元资金。但由于与投资方产生矛盾等原因,公司在2014年主动终止了首次IPO计划。时隔多年, 相宜本草于2020年再次启动上市计划,并与中金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拟于A股上市。但经过两年 多的努力,相宜本草的上市之路再次遭遇挫折,于2024年10月终止了与中金公司的辅导协议。 新锐国货美妆企业也难逃撤回上市申请的遭遇。成立于2015年的湃肽生物,是一家具有央企背景的国家 级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称号,还凭借其在多肽合成和修饰技术方面的领先 地位,迅速在化妆品原料和医药产品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然 ...
抖音顶流、小红书种“钞”机,揭秘IPO美妆的流量炼金术
36氪· 2025-05-22 18:54
国产美妆行业现状 - 国产美妆品牌如完美日记、花西子、薇诺娜、谷雨通过高密度内容营销和线上渠道快速崛起,2024年谷雨GMV突破50亿元,年增速超40%[1][10] - 行业经历资本狂热期后进入理性回归阶段,逸仙电商股价较发行价跌超97%,市值蒸发120亿美元,贝泰妮市值蒸发600亿元[2] - 2022年美妆个护行业融资事件同比下降57.71%至74起,投资金额下降72.88%至79.49亿元[5] 谷雨发展路径 - 2016年以"光甘草定"成分为核心切入美白赛道,目标用户为年轻女性[7] - 先后抓住淘宝直播、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流量红利,2021-2024年GMV从10亿跃升至50亿[7][9][10] - 线上收入占比超90%,但淘天美妆GMV同比下滑10%,抖音渠道面临商家投诉量暴涨问题[12] 行业核心挑战 - 流量成本飙升:抖音美妆CPM从几元涨至上百元,营销费用暴增导致"增收不增利"[5] - 产品同质化严重:玻尿酸面膜等爆款被快速复制,品牌力不足导致用户忠诚度低[5] - 技术短板明显:国际品牌年专利超500项,国内企业多在100项以下,依赖国际原料商[19] 财务表现 - 贝泰妮2024年营收57.36亿元(+3.87%),净利润5.03亿元(-33.53%),Q1净利润暴跌83.97%[5] - 敷尔佳2024年营收20.17亿元(+4.32%),净利润6.61亿元(-11.77%)[6]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53.71亿元(-11.61%),净利润1.74亿元(-70.59%)[6] 资本市场关注点 - 从GMV增速转向单客生命周期价值评估,对"烧钱换规模"模式持谨慎态度[1][5] - 国际品牌经营利润率达20%,国内企业多在5%-10%区间[18] - 监管政策收紧导致10% SKU面临淘汰,限制概念营销空间[22] 未来发展方向 - 需从营销驱动转向研发驱动,构建技术护城河与产品生态[13][19] - 平衡短期增长与长期价值,实现从流量收割到用户资产运营的转型[13][15] - 年轻消费者更注重产品实效,58.3%受访者最反感"被收智商税"[22]
丸美生物20250428
2025-04-28 23:33
纪要涉及的公司 广东完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丸美股份)、Porr 品牌、PL 品牌、链火品牌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财务表现** - 2024 年营收 29.7 亿元,同比增长 33.44%,2025 年 Q1 营收 8.47 亿元,同比上升 28%,连续 9 个季度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2][4] - 2024 年整体毛利率 73.7%,同比上升 3.01 个百分点,2025 年 Q1 毛利率升至 76.05%,同比上升 1.45 个百分点,环比提升 2.35 个百分点,得益于大单品策略和产品结构优化 [2][5] - 2024 年归母净利润 3.42 亿元,同比增 31.69%;扣非净利润 3.27 亿元,同比增 73.86%。2025 年 Q1 归母净利润 1.35 亿元,同比增 22.07%;扣非净利润 1.34 亿元,同比增 28.57% [2][5] - 应收账款周期缩短,库存周转天数略增至 90 天,整体财务指标健康稳定 [4] 2. **品牌建设和渠道发展** - 2024 年完美品牌营收 20 亿,占主营收入 69%,眼部产品贡献 33%;PL 品牌营收 9 亿,占主营收入 30%,粉底类单品 GMV 过亿。完美品牌同比增长 31%,PL 品牌增长 40% [2][6] - 2024 年线上渠道营收 25 亿,同比增长 36%;线下渠道营收 4 亿,同比增长 21%,但线下零售端表现较弱 [6] 3. **研发投入及专利储备** - 2024 年研发费用 7350 万元,同比增长 18% [2][8] - 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 596 项,其中发明专利 475 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319 项,其中发明专利 232 项;累计发表论文 53 篇,并主导参编标准 82 项,研发投入和专利储备行业领先 [2][3][8] 4. **营运管理及分红政策** - 应收账款周期天数从去年同期的 7 天减少至今年同期的 4 天,库存周转天数略微增加至 90 天,整体业务指标运行良好,各项财务指标健康稳定 [9] - 自 2019 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 9 亿,占净融资金额 124%,重视股东回报 [2][9] 5. **可持续发展** - 今年是公司发布 ESG 报告的第四年,连续三年获得 World ESG A 评级,入选万德、中证等多个 ES 指标 [10] - 2024 年入选广东省绿色工厂,三款产品获得产品碳中和认证证书,并荣获多项 ESG 荣誉 [10] 6. **品牌定位和营销策略调整** - 从“眼部护理专家”转向“专注于淡化每一条细纹”,更注重用户连接 [4][11] - 高举大单品策略,以小红笔眼霜升级为 3.0 版本为代表,带动品类增长 [4][12] - 发布眼部护理白皮书,打造完美眼霜节 IP,提升品牌价值 [4][13] 7. **未来发展方向** - 坚持科技创新,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提升科技力、产品力、品牌力与运营力 [4][14] - 线上转型成果进一步夯实,生物科技将成为公司重要底色,2025 年将更注重科技创新、业务协同和运营效能,加速成为行业头部企业 [4][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眼部产品升级**:2024 年丸美以小红笔 3.0 和蝴蝶眼膜升级为支点,通过明星代言撬动平台资源,实现高性价比营销链路 [16] 2. **应对低价时代**:丸美转向建立品牌态度和新价值,满足新锐白领、精致妈妈、资深中产等用户群体的情绪价值需求,达成与用户在情绪和精神上的共鸣 [17] 3. **运营策略**:采用眼霜单独开号、美妆大厂模式,提高复盘、备货及机制制定的效率,实现流量精准抓取;通过大厂带小厂、流量聚合模式,发挥飞轮效应 [18] 4. **短剧红利**:2023 年底至 2024 年制作 7 部短剧,总播放量达 12 亿,75%转化为新客,总计 6000 多万次首单转化 [19] 5. **眼部营销体系**:以大单品为靶心,通过内层价值传导、中层品牌营销和外层流量触点,再到线上线下融合销售转化,形成协同增长体系,实现 5.33 亿的大爆款,同比增幅 146%,连续三年在天猫旗舰店护理占比达 60%,成为中国眼部护理销售第一名 [20] 6.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 - 决心成为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头部玩家,投入资源占据生态位,确保技术唯一性及体系构建稳定性 [21] - 采取专利布局、技术升级、标准制定、双润行动等措施确保技术领先 [22] - 从次抛精华液扩展至面霜、水乳护肤套组、超级面霜产品,并计划未来扩展至电商平台及眼霜领域,构建覆盖多品类的大单品梯队 [23] 7. **产品研发和营销创新** - 推出小红笔精华、小清针眼霜等新产品,强化胶原蛋白成分的品牌联想及心智 [24] - 开展实证营销,通过快速传播真相吸引消费者并实现商业变现 [24] - 2024 年丸美股份改名为完美生活,以更好地体现品牌理念 [24] 8. **社媒化内容营销**:在小红书平台上,单品破百万销售,品牌搜索量飙升 33 名,峰值增长两倍多;推出专属直播间,每个单品都有独立账号进行深度运营 [25] 9. **线上渠道布局** - 2024 年重注抖音和天猫平台,抖音全号出击,有 9 个直播旗舰店账号,直播人才队伍增长一倍多,视频团队制造爆款视频数量相比过去增长 4 倍,总计制作 7000 多条内容,直播渗透率高、观看后转化率显著提升,比同行成本低 25% [26] - 尽管天猫整体市场 2024 年下降 2%,完美却实现 28%的增长,会员活跃人数同比增长 30%,GMV 增长 20%,核心单品成交占比达 79%,TOP3 核心产品销售额占比 64% [28] 10. **线下渠道应对策略** - 采取稳中求进策略,坚持适合线下的运营体系,如每季度要求代理商召开会议,举办 BA 认购会和会员沙龙会,强调线下体验和护理的重要性 [27] - 升级护理体系,在百货专柜开放专属护理空间,每个柜台每月平均接待 60 - 80 次护理服务 [29] - 通过促进连带销售提升客单价,如推出 CP 组合和高效渗透组合,构建消费场景 [30] - 采取异业联盟、商场扫楼、BA 纳新、会员老带新等方法纳新,线下新客户销售占比稳定在 25% - 30%之间 [31] - 对线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新技能以及传播触发培训,每位 BA 成为自媒体,通过视频号传播产品信息 [32] - 坚持在线下推广活动,如眼霜节、年货节等,开展五一活动“一日店长”,优化玩法降低成本并提升活动场次,使销售额有所增长 [33] - 尝试拓展单品牌店,几百个门店采用抖音本地生活引流方式吸引顾客到店体验,培育新的零售渠道如商服、KTV 等 [34] - 通过云仓和暗码追溯货品流向,解决窜货和乱价问题,线上与线下货盘不同,70%的线下货品为专属货盘 [35] 11. **Porr 品牌相关问题** - 认为目前销售费用健康且必要,用于品牌建设以维持消费者情感共鸣和品牌价值,考核非销售数据 [35] - 小红瓶和小金针要进一步破圈,需加强市场推广力度,扩大产品影响力,优化产品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增加复购率,采用多渠道分销策略 [36] - 自建写字楼快要竣工,计划通过部分出售或出租对冲折旧费用 [37] 12. **其他产品相关** - 胶原小金针超级面膜预计 2025 年实现 2 - 3 亿元销售额,2026 年有望达到 5 - 6 亿元,未来可能达到 8 - 10 亿元;玻色因光甘草定次抛精华专为线下实体零售开发,目前只在线下销售 [52] - 618 大促已启动,一季度推广主题是情感价值,二季度以科学传播为主题,目标是确保二季度达到 30%的预期,并做好费用控制 [53][54] - 小红盾防晒霜虽不主推,但在防晒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不会缺位,技术上力求做到不拔干、不油腻、不闷 [55] - PL 品牌 2024 年 GMV 突破 15 亿,销售收入超过 10 亿,线上渠道占比大,今年两手抓产品迭代与优化和提供颜值与情绪价值,一季度推出蹭不掉粉底液 4.0,三季度将推出看不见粉底液升级版及其他新品,二季度和四季度发布限定系列 [56] - Porr 品牌今年第一季度增长未达预期,第二季度预计实现 40% - 50%的增长,上半年仍有望完成 30%的增长目标 [57] - 小金针系列已布局完整产品 SKU,今年计划将直播间打造成日播日销 100 件的平台,预计占比从 30%左右提升至 50%,成为完美品牌第一大系列 [57] - 新老客户结构为 70%新顾客贡献 40%销售收入,30%老顾客贡献 60%销售收入,重视新客户拓展和老客户维护 [58][59] 13. **数字化建设** - 数字化推进分为底层数据资产积累、各业务板块数据可视化、高效利用数据、大数据助力业务增长四个层次,已取得一定成果,未来将继续基于这四个层次有序推进,并与业务共创推进 [48] - 大模型虽能提高问答效率,但对于 B 端复杂细化需求难以直接解决,公司去年 4 月启动智能体项目,去年 6 月推出研发数字人,今年 1 月上线培训数字人,3 月上线招聘数字人,接下来还将推出合同管理等领域的数字人,今年智能体将成为重点关注方向 [49][50] 14. **成功关键因素及未来增长保证** - 全面业务转型,从线下为主转向线上为主,线上生意占比从 30%提升至 80% [51] - 最高管理层亲自抓线上工作和数字化战略,对货盘进行重大变革,重组团队架构 [51] - 销售渠道从服务三线及以下小镇贵妇转向服务新锐白领、小镇青年、精致妈妈和资深中产等不同群体 [51] - 中国国货美妆品牌具备研发领先、供应链强大等五大优势,预计国货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将持续提升,有望稳定在 75% - 80%之间 [51]
IPO周报|谷雨正式启动A股IPO;东鹏饮料赴港二次上市
IPO早知道· 2025-04-06 21:02
正力新能 - 公司于4月3日至9日招股,计划4月14日以代码"3677"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1.215亿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1215万股,国际发售1.094亿股)[3] - IPO引入三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7990万美元(约6.21亿港元),包括江苏国企混改基金(1350万美元)、苏州高端装备基金(2760万美元)及东南投控(3880万美元)[3][4] - 发行价8.27港元/股对应市值207.45亿港元,2021-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50.7%(14.99亿→51.30亿元),2024年扭亏实现净利润9101万元[5][6] - 动力电池装机量全国第九(三元/磷酸铁锂细分市场均第九),2023年磷酸铁锂装机量增速行业第一,对零跑汽车BEV车型和上汽通用GL8 PHEV渗透率超50%[5] - 产品覆盖电芯至电池管理系统全链条,中期聚焦磷酸锰铁锂/钠离子/半固态电池,长期布局全固态技术[5] 谷雨生物 - 3月27日与中信建投签署A股IPO辅导协议,定位"中国肤质科学美白品牌",专注光甘草定成分(纯度99%)及东方植萃技术[8] - 2021-2024年销售额从10亿增至50亿GMV,2024年零售额居国货美白护肤品第一(欧睿数据)[9] - 构建原料-生产全产业链壁垒,拥有独家光果甘草种植基地,获金鼎资本/凯辉基金(欧莱雅系LP)等美妆专业机构投资[8][10] 东鹏饮料 - 4月3日递交港股招股书拟"A+H"上市,2021-2024年功能饮料市场份额从15%增至26.3%(销量连续四年第一)[12]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36.5%(85亿→158.3亿元),净利润复合增长52%(14.4亿→33.3亿元),净利率从16.9%提升至21%[12] - "东鹏特饮"为百亿级单品(2024年能量饮料收入133亿元),运动饮料"东鹏补水啦"上市次年收入15亿(+280%),覆盖400万终端网点[12] - 2021年上市后累计派息41亿元(派息率60%),2024年权益回报率47.5%[12][13] 云知声 - 3月30日更新港股招股书,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商(2024年收入9.39亿元),生活AI/医疗AI细分领域分列第三/第四[15] - 自主研发山海大模型(600亿参数),智算集群算力184 PFLOPS,亚洲最早实现AI大模型商业化(2018年Transformer技术应用)[15]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25%,毛利率稳定在39%左右,经调整净亏损率从30.5%收窄至17.9%[15] 京东工业 - 3月30日更新港股招股书,中国最大MRO采购服务商(2024年交易额288亿元,复合增长13.5%),服务50%中国财富500强企业[18] - 2022-2024年总收入复合增长20.1%(141亿→204亿元),2023年扭亏后2024年净利润达7.6亿元[18] - B轮融资后估值67亿美元,SKU达5710万覆盖77个品类,链接12.17万家供应商[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