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交易

搜索文档
财经早报:A股一季报披露大幕拉开 高增长名单出炉 宁德时代登顶公募第一股
新浪财经· 2025-04-07 08:27
文章核心观点 美国关税政策落地影响全球金融市场,A股上市公司受影响有限并灵活应变,同时市场还有一季报披露、监管政策、地方债发行等动态,各公司也有业绩、增减持、合作等相关情况[2][6][10] 行业动态 关税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落地,一些来自钢铁、信息通信等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表示整体影响有限,部分公司对美业务收入占比小、商品暂不受“对等关税”约束或加快国产替代进程,也有公司将关注贸易形势变化优化出口策略[2] - 欧盟可能对高达28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采取对策,外媒称关税或将致美国日用品全面涨价[2] - 富岭股份产品外销为主,美国是主要销售市场,“对等关税”征收将加大对公司经营的不利影响[16] 市场表现 - A股3日主要股指悉数下跌,沪指小幅下跌0.24%,深成指跌1.4%,创业板指跌1.86%,成交总额放量,主要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但表现出较强韧性[10] - 港股三大指数大幅下跌,恒生科技指数一度大跌3.2%,最终收跌2.09%,不过南下资金大幅抄底净买入超280亿港元[10] - 美股期货大幅低开后跌幅收窄,纳指期货一度暴跌5%,现跌4.6%,标普500指数期货跌3.8%,道指期货跌3.4%[6][11] - 欧股主要指数全线下挫,德国DAX30指数跌4.91%,英国富时100指数跌4.96%等[11] 监管政策 - 三大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细则7月7日起实施,对程序化交易多方面事项作出全面细化规定,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为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300笔以上或单账户全日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20000笔以上[2][3] 一季报披露 - 4月8日A股正式进入2025年一季报时间,小商品城将于4月8日披露,金岭矿业、光智科技将于4月9日公布[4] 新股市场 - 一季度A股新股发行放缓,发行27只新股,融资金额164.76亿元,数量同比减少10%,金额同比下降30.24%,新股无一破发,首日平均收盘涨幅达243.34%,六成新股实际募集资金低于预计[7] - 本周有2只新股申购,分别为肯特催化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宏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 地方债发行 - 截至4月5日,今年地方债发行已逾2.84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后续新增地方债供给或放量,二季度有望达年内供给高峰[8] 行业热点 - 特朗普威胁征收半导体关税,CPU、GPU或将大涨价[9] - 固态电池产业化渐行渐近,“卖铲人”或率先受益[9] - 稀土产业因战略价值提升和供需格局改善,有望迎成长机遇期[9] - 充电桩行业加速洗牌,基金经理看好两大发展方向[9] 机构策略 十大机构认为A股有望走出独立性行情,“以我为主”大趋势不会改变,虽短期有波动,但中国资产有韧性,A股整体估值不高,内需消费板块防御属性凸显[12] 话题公司 市值与持仓 - 比亚迪市值时隔多年超过宁德时代,重新夺回深市市值第一宝座,但在2024年公募基金年报中,宁德时代首次超过贵州茅台,登顶公募持仓第一股[13] 诉讼事件 - 胖东来起诉经济学家宋清辉索赔百万,宋清辉回应将死磕到底,事件引发企业声誉维护及言论边界讨论[14] 公司公告 资产交易 - 紫金矿业澳大利亚子公司出售全资子公司股权完成交割,收到现金1.565亿澳元及价值1000万澳元股票,符合公司战略规划[17] 业务说明 - 海鸥住工控股子公司产品可用于空气能热泵热水器,但营业收入占比极低,联营企业暂无业务开展[18] 上市计划 - 兆威机电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9] 业绩预告 - 莲花控股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亿元至1.2亿元,同比增长103.16%至143.79%,因经营向好、销售增长等[21] 增减持计划 - 方正证券股东中国信达拟减持不超过1%股份,减持期间为2025年4月29日至7月28日[22] - 百达精工股东杭州重湖拟减持不超3%股份[23] - 三联锻造持股5%以上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24] 战略合作 - 京沪高铁与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预计对2025年度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25] - 绿色动力与固高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多领域展开技术探索与合作[26]
程序化交易监管最新动态!刚刚,沪深北三大交易所联合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4-03 18:51
文章核心观点 4月3日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从严监管、规范发展的监管目标导向,对程序化交易多方面作出细化规定,试运行情况显示触发异常交易指标主要是量化私募、券商自营等机构投资者,中小个人投资者基本未发生相关情况,投资者正常交易行为不受影响 [1][2] 突出公平细化四类异常交易行为 - 《实施细则》立足于国情市情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一方面明确监管预期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另一方面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市场公平 [4] - 明确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四类异常交易行为构成要件,2024年4月起交易所制定具体监控指标试运行,上交所对频繁触发指标投资者进行问询和合规交易教育,投资者交易合规性明显提升 [5][6] - 针对投资者发生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实施细则》规定上交所可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对多次异常交易投资者采取限制账户交易等措施,还会视情况通报相关机构协同采取措施 [6] 每秒申报、撤单数最高达300笔认定为高频交易 - 《实施细则》明确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为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300笔以上或单账户全日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20000笔以上,该标准借鉴境外经验、结合自身监管实践并充分测算 [8] - 标准设定考虑聚焦重点注重实效、突出特点便于执行、有序衔接持续完善三方面,交易所将对高频交易进行差异化监管,包括督促履行额外报告义务、设置异常交易监管标准、加强交易监管 [8][10][11] 一视同仁 沪深股通投资者参照适用 - 《实施细则》明确沪深股通投资者参照适用相关规定,实行与内资一致监管标准,兼顾内地与香港市场差异做出适应性安排 [13] - 沪深交易所起草《报告指引》公开征求意见,针对报告具体事项细化规定并为存量投资者预留过渡期,保障沪股通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平稳落地 [13] 与前期发布报告通知衔接 前期发布的报告通知与《实施细则》内容不冲突,继续为市场主体履行报告义务提供指引,交易所将结合市场实际持续完善报告制度,适时整合修订通知内容并发布 [14]
股市泡沫生存入门:轻仓并荒废第一个十年
雪球· 2025-03-06 15:40
投资学习的时间成本 - 投资学习需要经历至少两轮泡沫或牛熊周期才能成熟,通常耗时十年以上 [2][6]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农·史密斯的实验显示,投资者需三次实验才能理性定价,前两次会加剧泡沫 [4][5] - 股市学习的反馈具有延迟性,与考证等即时反馈的学习不同,即使努力也可能因市场周期而亏损 [6] 入市时点对学习路径的影响 - 投资者的初始入市时点决定学习方向,例如2020年核心资产行情与2022年红利股风格的切换导致不同结果 [7][8] - 市场风格切换使早期学习的投资方法可能成为后期掣肘,例如成长股投资者在低估值周期中表现不佳 [8] - 长期投资难以依赖幸运的入市时点,需持续适应牛熊切换 [9] 高频交易与价值投资的对比 - 外汇、期货市场的高频交易提供快速反馈,训练密度远超股市,加速完成“泡沫实验” [9][10] - 华尔街偏好培养高频交易员而非价值投资者,因前者技术标准化,后者需长周期认知 [11] - 缺乏牛熊经验的基金经理可能在风格切换中失败,例如2019-2020年核心资产行情后的案例 [11] 轻仓策略与长期学习 - 轻仓可控制试错成本,避免初期失败导致信心崩溃,并保持心理弹性 [15] - “荒废第一个十年”指降低初期盈利预期,专注于积累牛熊周期经验 [15] - 投资本质是自我博弈,时间沉淀是形成认知差距的关键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