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省呗十周年:AI驱动,公益先行,铸就稳健发展
财富在线· 2025-07-15 15:33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发布全新使命愿景"让金融更温暖,成为最受信赖的金融科技先锋",以十年技术积累为基础,AI创新为驱动力,公益情怀为底色 [1] - 公司始终围绕使命愿景优化战略布局,推动金融服务向普惠高效方向发展,十年间持续提升自身实力 [2] 技术创新与AI应用 - 公司累计申请500余项知识产权,在智能风控、隐私计算等领域形成技术护城河,提升审批效率与信息安全 [3] - 公司深度融合AIGC技术与AI决策智能,训练生成式模型模拟千万级用户行为样本,增强反欺诈系统风险识别能力 [5] 社会责任与公益实践 - 公司通过贫困助学、农业生产支持、基础设施修建、农产品销路拓宽等方式帮扶广西龙岗村,助力乡村振兴 [6] - 公司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联合监管机构通过短视频、讲座等形式普及金融知识 [8] - 公司参与科技阅读公益分享会、自闭症爱心市集、雷锋集市等多样化公益活动,传递企业温暖 [8] 合规经营与行业认可 - 公司连续六年入选毕马威"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50强",获《银行家》"年度十佳金融科技创新奖"等荣誉 [9] - 公司将监管要求深度融入合规管理与业务流程,坚持合规经营作为发展生命线 [9]
苹果公司在中国的社会责任实践: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新浪财经· 2025-07-15 14:28
核心观点 - 苹果公司通过"科技赋能+本土深耕"模式在中国开展教育、环保、乡村振兴等社会责任实践,为企业社会责任提供新范式 [3][13][15] - 公司将商业基因与社会价值融合,将社会责任实践升级为企业战略组成部分 [15] 教育赋能 - 通过"智惠计划"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合作,推出"科技小院助力计划""智惠教室"等项目,向乡村输送教育资源 [4] - 在四川雅安蒙顶山学院,农户通过iPad直播技能实现农产品增收 在贵州云南乡村学校,iPad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4] - 开展移动应用创新赛和Swift Student Challenge培养编程人才,为乡村振兴储备本土人才 [5] 科技助力农业 - 支持科技小院项目,提供资金和平台,推动"政产学研用"模式在乡村落地 [6][7] - 蔚县果蔬科技小院引入11种特色果蔬试种,通过iPad数字化工具实现精准种植,提高产量 [9] - 北京门头沟苹果科技小院开发"智农"应用,解决农业app本地化问题,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9] 合作创新 - 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机构合作,精准对接乡村需求 [10] - 与农户合作开展技术培训,提升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 [10] 社会责任实践 - 向浙江大学捐赠3000万元启动"移动应用孵化基金"支持编程人才培养 [11] - 投资7.2亿元启动第二期中国清洁能源基金,每年新增55万兆瓦时风光发电能力 [12] - 推进2030年全供应链碳中和目标,将环保责任与供应链韧性结合 [12][15] 模式创新 - 社会责任实践三大维度:技术驱动的系统性变革、多方协同生态系统、长期能力构建 [13] - 移动应用创新赛人才可反哺生态系统,科技小院技术保障供应链质量,形成商业与社会价值闭环 [15]
青春筑梦田野间,广州航海学院学生党支部赴阳山西连村助农
南方农村报· 2025-07-15 12:02
广州航海学院学生党支部助农实践 核心观点 - 广州航海学院低空装备与智能控制学院学生党支部组建"筑梦七拱突击队",赴阳山县七拱镇西连村开展助农社会实践,通过直播带货、教育帮扶、环境整治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1][2][3][4][5][6] 直播助农 - 突击队搭建助农直播间,通过直播展示淮山生态种植环境和丝苗米加工过程,指导老师出镜讲解农产品品质和营养价值 [9][10][11][12] - 实现当地农产品线上销售从零突破,创下日销售额超千元的成绩 [14][15] 教育帮扶 - 在苦竹湖文化娱乐中心开展"党建+教育帮扶"活动,捐赠书籍建立"移动图书馆",并组织红色文化、海洋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17][18][19][20][21] - 通过篮球教学、趣味游戏等活动促进乡村青少年全面发展 [21][22][23] 环境整治 - 组织"清洁街道"专项活动,带头清扫主干道、整理公共区域,带动村民参与,显著改善村容村貌 [25][26][27][28][29][30][31][32][33][34][35][36] - 活动提升了村民环保意识,为绿美广东建设贡献力量 [36][37]
建德探索人文乡村共富新路径
杭州日报· 2025-07-15 10:48
人文乡村建设模式 - 建德市通过"新安诗路"文化带建设串联散落文化资源,形成"精神共富+产业共富+人才共富"乡村振兴路径 [2] - 采用"文艺村长+文化特派员+乡村运营师"三维联动机制激活乡村文化活力 [2] - 下涯镇之江村通过摄影模特产业带动50余村民就业,每人日收入200-500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首次突破300万元 [6] 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 下涯镇2024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民宿餐饮收入超800万元,衍生写生培训、艺术品展销等新业态 [6] - 李家镇化石产业带动5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开发化石盲盒等文创产品销往全国 [7] - 梅城镇千鹤村打造6条研学路线及康养产品矩阵,运营收入达151万元,新增就业岗位6个 [8] 影视文旅产业突破 - 建德市三年落户影视企业57家,累计出品承制影视剧103部,群演培训中心输送群众演员300余人次 [9] - 桂花村改造20栋农房为"民宿影棚","田园卡丁车"项目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 [9] - 寿昌镇举办浙江电影"凤凰奖"颁奖典礼,推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8] 人才培育体系 - 之江村通过文化特派员引进专业人才,直接带动50余位村民参与文化服务,3人成长为摄影讲师 [10][11] - 镇头村"1+X+N"培养体系形成音乐人才链,培养出5支文化队伍,村民与专业演员同台演出 [11] - 航川村云下美术馆项目入选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打造中国首个乡村摄影艺术大展 [4][5]
市侨联召开推进“之江同心·侨助共富”工作会议
杭州日报· 2025-07-15 10:45
侨企助村行动 - 市侨联推进"百家侨企(团)助百村"行动,累计促成118个侨企结对109个村,到位帮扶资金16.73亿元,覆盖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文旅开发等领域 [1] - 形成"侨企带村、村企共赢"局面,精准匹配侨界企业资源与乡村需求,针对中西部区县乡村资源禀赋与发展痛点 [1] 侨助工坊模式 - 建成"侨助工坊"219家,三年累计促成"侨"订单近7亿元,带动70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2] - 形成"材料进乡村、加工在农户、产品出市场"的闭环助富模式,引入中国来料加工联盟协会及侨商侨企资源 [2] 新侨美宿发展 - 已建成"新侨美宿"46家,成立"新侨美宿"联盟,其中9家入选浙江省侨联精品"乡村侨舍" [2] - 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拓宽周边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带动乡村风貌提升和旅游产业业态汇聚 [2] 侨青入乡实践 - 临安区侨联迭代"侨亮乡村"计划,建设"侨青入乡实践站点",接待游客4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2] - 余杭区侨联建设"青山自然学校"和"融设计图书馆",传播环保理念并传承传统手工艺,成为文艺青年打卡胜地 [2] 整体成效与规划 - 形成"侨"与"乡村"双向奔赴的良好局面,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侨界作用 [1][2] - 未来将以更开放姿态汇聚侨智侨力,持续优化乡村振兴"新图景",为"同心共富"注入侨界动能 [2]
人民网:武汉黄陂两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
人民网· 2025-07-15 10:25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 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将军庙村获评2024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引领示范村 [1] - 黄陂区蔡家榨街周仁湾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 [1] 将军庙村发展模式 - 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模式打造"生态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的"四美"新乡村 [2] - 投资400万元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提升 [2] - 与7家企业合作培育草莓、南瓜、冬瓜、黄桃等特色农业产业 [2] - 2000亩冬瓜秧苗长势良好,30亩黄桃基地即将丰收 [2] - 预计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 [2] 周仁湾村发展模式 - 坚持"规划引领、产村融合、宜居宜业"发展理念 [3] - 投资200万元建设武汉悦云庄精品民宿项目 [3] - 打造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乡村旅居于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园 [3] - 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市场主体"机制实现村民增收50余万元 [3] - 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以上 [3] 乡村振兴成效 - 两村成为黄陂乡村振兴典范 [3] - 推动区域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3]
海师大学子暑期“三下乡”,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海南日报· 2025-07-15 08:53
乡村振兴与青年参与 - 海南师范大学学生组成"教燃星火·育光启航"教育关爱综合服务团,通过直播带货为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雅秀村的冷泉芋头拓宽销售渠道 [2][3] - 雅秀村过去依赖线下游客销售芋头,但存在滞销问题,服务团通过直播解决村民增收困境 [2] - 团队深入田间调研,挖掘冷泉芋头因矿物质水源形成的粉糯口感特色,作为直播核心卖点 [3] 直播助农模式创新 - 服务团开设临时直播间,采用手势舞、唱歌、弹吉他等互动形式吸引流量,2小时直播售出50余箱芋头 [3] - 团队不仅带货,还培训村民直播技巧,包括操作方法、出镜要点和口播技巧,实现"授人以渔" [3] - 周边村庄主动寻求合作,未来计划扩大助农范围,为更多特色农产品打开销路 [4] 教育与乡村振兴结合 - 校方强调知识实践与青年视角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认为助农直播是双向成长的过程 [5] - 通过直播屏幕连接田间地头与外部市场,推动年轻力量参与乡村经济转型 [5]
国家邮政局:大力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4 21:57
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进展 - 行业上半年大力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强化政策供给和制度刚性,将发往部分区域的电商快件寄递服务治理纳入常态化监管 [1] - 农产品寄递服务便捷性、高效性明显提升,为促进农民增收、服务乡村振兴持续贡献行业力量 [1] - 新疆地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近九成 [1] 基础设施升级与多元化服务 - 各地积极推进完善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县级分拨中心升级自动分拣设备,乡镇网点标准化改造、村邮站智能化升级及冷链设备购置 [1] - 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等加大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 [1] - 多地完善产地冷链快递物流设施,建设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基地或本地仓,服务现代农业等多元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1] 农村寄递物流模式创新 - 各地采取邮快合作、快快合作、交邮合作等多种模式进村,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逐步深化 [1] - 多地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线路,城乡双向流通渠道更为顺畅,农村用邮更加便捷 [1] 区域业务增长与农产品寄递 - 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地投递量同比增长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带动本地产品寄递销售量大幅提升 [2] - 上半年新疆哈密瓜、杏子等农特产品寄递业务量5518万件,带动农业总产值67.55亿元 [2] 快递企业与现代农业合作 - 快递企业深化与现代农业企业合作,升级农产品服务方案,推进"快递+乡村特色"融合发展模式 [2] - 丰富特色服务场景,让快递服务更好地惠及乡村百姓,赋能乡村振兴 [2]
南农晨读 | 长洲望江 油茶飘香
南方农村报· 2025-07-14 14:33
乡村振兴 - 阳西县投资近2亿元启动"阳西一号"1+30深远海综合养殖平台项目 旨在打造智能化、规模化的"蓝色粮仓"标杆项目 [10][11][13] - 项目由阳西县政府联合广东华电福新阳江海上风电有限公司推动 中水电四局等企业参与建设 [11][16] - 项目将推动阳江深远海养殖产业升级 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13][14] 中医药发展 - 吴川市中医院拥有296名职工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5人 含正高4人、副高19人 重点发展心血管介入、中医骨伤等特色科室 [21][22][23] - 广西三江侗医药通过粤桂协作机制实现跨区域发展 医教合作推动侗医药从本地服务向更广范围拓展 [27][29][30] 农产品关注 - 广东消费者对荔枝新鲜度要求极高 甚至出现快递整棵荔枝树至黑龙江的极端案例 [4][5] - 全国荔枝供应能力成为社会热议焦点 反映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跨区域流通的高度关注 [2][3]
建德:“渔歌新唱”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杭州日报· 2025-07-14 11:23
乡村振兴与文化赋能 - 建德市三都镇通过"音醉三都·嗨FUN一夏"音乐季开幕式展示文化特派员制度一周年成果,以音乐为纽带激活乡村活力,现场政、校、企、民四方协同推动文旅项目签约落地 [5][6]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与三都镇建立"音乐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佰跃国际旅行社签约音乐研学项目计划年引流超5000人次,江野城外烧烤露营基地与骑行驿站项目构建"音乐+户外"消费场景 [6] - 青柑茶合作开发项目整合建德妇幼保健院科研资源与本地农场,中国水利水电一局五公司支持"山里朋友"青创团队创业,推动人才从"进村指导"转向"驻村深耕" [6] 音乐产业与文旅融合 - 原创音乐舞台剧《渔乐糍香》首演融合建德民歌、九姓渔民历史及生活器具演奏,创新演绎渔村文化,提升乡村精神内涵 [7] - 三都镇构建"音乐生活圈",建成乡村音乐学校、录音棚等阵地集群,联动高校培养120余名乡土文艺人才,6名知名音乐人担任"文艺村长" [8] - 首发"音醉三都山水间"音乐研学路线,串联镇头村音乐学校等特色站点,推出"六个一"体验套餐(演出、渔家酒水、麻糍、婚俗照、录歌、演唱会)深化"音乐+"业态 [9] 政校企合作与品牌建设 - 杭州市文化特派员制度深化校地合作,杭师大音乐学院等高校资源开设器乐培训班并举办乡村音乐会,形成"三江口村艺"大赛等品牌活动 [8] - 三都镇党委书记方睿强调文化特派员机制下政校企民协同模式是乡村振兴引擎,未来将通过音乐品牌持续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