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搜索文档
又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严查 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金融时报· 2025-07-16 09:37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 - *ST苏吴因连续4年财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拟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 2020年至2023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和3.77亿元,占当期营收的26.46%、26.39%、21.26%和16.82% [2]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2.89%、51.65%、26.42%和29.81% [2] 关联方资金占用 - 2020年至2023年未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期末余额分别为1.27亿元、13.93亿元、15.43亿元和16.93亿元,占净资产比例从6.88%升至96.09% [2] 处罚措施及市场影响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罚款总计3050万元,实际控制人钱群山拟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3] - 公司股票自7月14日起被上交所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前已因财务报告问题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 [4] 行业监管动态 - 中国证监会近期对元道通信、南京越博动力等公司涉嫌财务造假立案或处罚,强调"零容忍"态度 [5][6] - 监管部门通过打击虚构业务、滥用会计政策等行为强化市场生态治理 [6] 公司背景及应对 - *ST苏吴成立于1994年,1999年上市,主营业务涵盖医药、房地产及投资 [4] - 公司称将配合证监会调查并行使听证等权利,目前生产经营正常 [4]
童颜针难掩财务皱纹!25年药企江苏吴中因17亿造假濒临退市
新浪证券· 2025-07-16 09:33
公司概况 - 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扎根A股市场25年的老牌医药企业 近期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触及退市标准 [1] - 公司近年通过"代理+收购"模式切入医美赛道 包括控股尚礼汇美获得韩国Humedix玻尿酸中国独家代理权 并斥资1 66亿元收购达透医疗51%股权引入韩国童颜针AestheFill [2] 业务表现 - 童颜针AestheFill作为国内首款进口童颜针2024年上市后销售8 5万支 创收近3 5亿元 [2] 财务违规 - 2020-2023年通过关联交易虚构营收17 7亿元 虚增利润7599 75万元 其中2021年虚假利润占比超51% [3] - 2018年控股股东变动导致实控人易主 但公司隐瞒该事实长达五年 [3] - 关联方占用资金余额从2020年1 27亿元飙升至2023年16 93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高达96 09% [3] 监管处罚 - 证监会对公司警告并罚款1000万元 对董事长钱群山合并处罚1500万元(含实控人罚金1000万元) [4] 市场影响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股东总人数达86154户 若退市成真将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 [4]
又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严查
金融时报· 2025-07-16 09:20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情况 - *ST苏吴因连续4年财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拟处以1000万元罚款,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 2020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和3.77亿元,占当期营收26.46%、26.39%、21.26%和16.82% [2]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2.89%、51.65%、26.42%和29.81% [2] - 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2020年末至2023年末分别为1.27亿元、13.93亿元、15.43亿元和16.93亿元,占净资产6.88%、74.2%、84.6%和96.09% [2] 公司基本情况 - 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999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4] - 公司以医药为核心、房地产为重要产业、投资为辅,产品涵盖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调节等多个领域 [4] - 公司股票自7月14日起被上交所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监管处罚措施 - 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罚款总计达3050万元 [3] - 实际控制人钱群山拟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3] - 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被年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已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行业监管动态 - 监管部门坚决"零容忍"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 [5] - 7月11日元道通信因涉嫌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立案调查 [5] - 6月下旬南京越博动力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行政处罚 [6] - 证监会通过严厉打击虚构业务、滥用会计政策等行为维护市场生态 [6]
环球产业观丨江苏吴中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被罚1500万元 董事长遭10年市场禁入 公司或面临退市
环球网· 2025-07-15 19:39
财务造假与处罚 - 公司2020年至2023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 虚增营业收入超17亿元 利润总额近8000万元[1] - 四年分别虚增营收4.95亿元 4.69亿元 4.31亿元 3.77亿元 占当期营收比例26.46% 26.39% 21.26% 16.82%[2] - 四年分别虚增利润1458.27万元 2027.12万元 1992.42万元 2121.94万元 占当期利润比例2.89% 51.65% 26.42% 29.81%[2] 资金占用与违规 - 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形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 - 2020-2023年末占用资金余额分别为1.27亿元 13.93亿元 15.43亿元 16.93亿元[2] - 占用资金占当期净资产比例达6.88% 74.2% 84.6% 96.09%[2] 监管处罚措施 - 公司及主要责任人合计被罚3050万元 其中公司被罚1000万元 实控人钱群山被罚1500万元[1][3] - 钱群山被实施10年证券市场禁入[1][3] - 公司股票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 医美业务发展 - 2021年投入1.66亿元取得达透医疗51%股权 获得韩国"童颜针"中国大陆独家代理权[4] - 代理产品艾塑菲于2024年初在国内获证 为首款进口"童颜针"产品[4] - 2024年医美板块营收3.3亿元 同比增长4225.65% 占总营收20%[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总营收16亿元[4]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000-6000万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4460-6460万元[4] - 去年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2445.46万元 扣非净利润1059.29万元[4] 公司背景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4年 1999年在上交所上市 为"中国普教第一股"[1][3] - 目前涉足医药 医美 投资等领域[3] - 为吴中区第一家 苏州市第六家上市公司[3]
江苏吴中被指连续四年财务造假,涉虚增营收18亿触发退市危机
新浪证券· 2025-07-15 17:06
核心违规行为 - 公司涉嫌隐瞒实际控制人变更 2018年2月控股股东股权变更后钱群山成为实际控制人 但2018至2023年年报持续虚假披露钱群英为实控人[1][2] - 2020至2023年通过三家子公司与关联方虚构无商业实质贸易交易 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7.7亿元[2] -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4.95亿元占当期营收26.46% 虚增利润1458.27万元占当期利润2.89%[2]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4.69亿元占当期营收26.39% 虚增利润2027.12万元占当期利润51.65%[2]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4.31亿元占当期营收21.26% 虚增利润1992.42万元占当期利润26.42%[2] - 2023年虚增营业收入3.77亿元占当期营收16.82% 虚增利润2121.94万元占当期利润29.81%[2] - 资金循环通过空壳公司伪造闭环 实际货流与报关单严重不符 存在单笔千万级交易仅12箱货物的异常情况[2] - 以虚假贸易采购款形式向关联方输送资金 2020年末资金占用余额1.27亿元占净资产6.88%[3] - 2023年末关联方资金占用余额飙升至16.93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高达96.09%[3] 监管处理与市场影响 - 2025年7月13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股票自7月14日起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 - 若最终处罚认定财务造假事实 公司将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条款[4] - 2025年7月14日股价一字跌停至2.19元/股 年内市值蒸发超过75%[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医美板块凭借韩国童颜针产品"艾塑菲"代理权实现营收同比暴增4225.65%[4] -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亏损4000-6000万元 主要因贸易业务应收款减值计提增加[4] 行业警示意义 - 案件凸显上市公司治理失效问题 存在实际控制人隐瞒、财务造假到资金侵占的完整违规链条[5] - 信息披露真实性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石 在注册制深化改革背景下具有重大警示意义[5]
逃离“11日跌停”避损约18万,华铁股份内幕交易人被罚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14:35
公司违规与处罚 - 华铁股份因财务造假、未披露关联交易及定期报告虚假记载等违规行为被广东证监局处罚 [1][3][4] - 公司2020-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 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达13.38亿元 [4] - 实控人宣瑞国被警告并罚款800万元 同时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5] - 公司及多名董监高人员同日收到15份行政处罚决定书 公司被罚800万元 [5] 内幕交易事件 - 华铁股份相关方宋某明因内幕交易被罚没合计约78万元 其中违法所得17.99万元被没收 并罚款60万元 [1][8] - 宋某明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卖出100900股华铁股份 成交金额38.19万元 避损17.99万元 [7][8] - 内幕信息涉及公司资金占用及关联交易未披露事项 导致股价连续11日跌停累计下跌43.11% [7] 公司历史与业务 - 公司前身为2000年上市的广东开平化纤产品公司春晖股份 后通过借壳转型为高铁装备制造 [3] - 主要业务包括高铁座椅、轨道给水卫生系统、备用电源系统、车门、空调和制动闸片等 [3] - 主要资产为位于山东青岛的亚通达设备、亚通达制造等 [3] 公司退市情况 - 华铁股份因面值退市规则于2024年8月27日终止上市 11月1日转入新三板退市板块 [6] - 退市后公司因未按时披露2023年年报再收罚单 被警告并罚款300万元 [6]
四年虚增营业收入近18亿元 江苏吴中连续两日跌停!超8万股民怎么办?
新浪证券· 2025-07-15 14:17
公司股价表现 - 7月15日开盘再度跌停,跌停板上封单金额近3亿元,公司总市值仅剩15.6亿元 [1] - 披露处罚公告后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股价跌至2元附近,较最高点42.71元大幅下跌 [6][7] 行政处罚情况 - 7月13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2] - 违法行为包括未如实披露实控人、虚增营收和利润、未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 [4] - 公司及5名高管合计被罚305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1000万元,董事长钱群山被罚1500万元 [6] 财务造假细节 - 2018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实控人,钱群山实际支配公司行为 [4] - 2020年至2023年四年间虚增营业收入17.72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6.95亿元 [4] - 四年合计虚增利润总额7598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89%至51.65%不等 [4] - 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从2020年1.27亿元增至2023年16.93亿元,占净资产比例从6.88%升至96.09% [5] 公司经营状况 - 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000至600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7] - 截至2024年3月股东户数超8.6万户 [7] 退市风险 - 因2020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6]
财务造假后五次提示退市风险,*ST广道午盘再度涨超20%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13:10
股价表现 - 7月15日早盘*ST广道股价6.84元,涨22.58% [2] - 一个月内因股价异常波动三次停牌核查,累计涨幅超过100% [2] - 2024年11月底股价曾达30元以上,6月23日跌至2.40元低点 [5] - 6月25日至26日连续两日30CM涨停,7月4日再次30CM涨停 [5] - 7月14日股价跌4.94%,7月15日再现20%以上涨幅 [5] 财务造假与监管处罚 - 公司通过虚假购销合同、发票、银行回单等方式虚构销售和采购业务 [4] - 实控人金文明协调第三方借款,审批关联公司配合资金流转 [4] - 深圳证监局拟对公司罚款1000万元,对金文明罚款1500万元 [5] - 金文明、赵璐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5] - 2024年年报被中审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 退市风险 - 公司五次发布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2] - 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但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2] - 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属于北交所终止上市情形之一 [3] 公司背景 - 广道数字主营业务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 - 主要从事大数据智能化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2] - 会计师事务所年报审计时发现公司调包询证函、加盖假印章 [2] - 2024年12月4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3]
提高鉴别能力 远离财务造假 | 风险警示案例解读(三)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7-15 10:0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 案例涉及上市公司为完成重组利润承诺而实施财务造假 [3] - 上市公司通过收购D公司100%股权并更名成为上市公司J [5] - 根据重组协议 D公司在2011至2014年度实际净利润需不低于预测水平 否则需进行补偿 [7] 监管背景与投资者保护 -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强投资者保护 维护良好市场环境 [2] - 上海证券交易所梳理发行人及中介机构造假欺诈案例 以警示投资者 [2] - 典型案例解读旨在提高投资者财务信息识别能力 远离造假欺诈行为 [2]
提高鉴别能力 远离财务造假 | 风险警示案例解读(四)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7-15 10:01
财务造假案例概述 - 文章核心观点为通过典型案例解读揭示财务造假手法及后果 旨在提升投资者识别能力并维护合法权益 [1][2] - X公司为IPO实施系统性财务造假 涉及虚构应收账款收回及伪造银行单据等行为 [3][7] 造假具体手法 - 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 通过外部借款/自有资金伪造银行单据虚构应收账款收回 在会计期末冲减应收款项(多数次年初冲回) [7] - 截至2013年6月30日累计虚减应收账款1.584亿元 虚减其他应收款5324万元 少计提坏账准备313万元 [9] - 同期虚增应付账款2421万元 虚减预付账款500万元 虚增货币资金2.123亿元 虚增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638万元 [9][10] 监管处置结果 - 2015年7月因涉嫌欺诈发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股票遭暂停交易并发布风险警示 [12] - 2016年7月处罚落地:公司及17名董监高受行政处罚 实控人/董事长/总会计师被终身市场禁入 公司进入退市程序 [15] - 涉案IPO保荐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同步被查处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5] 市场异常反应 - 立案调查期间股票成交量未显著下降 复牌后30个交易日内出现涨停板 显示投资者仍在大量买入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