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
搜索文档
连续21年刷新纪录,日本再成全球老龄化最严重国家
第一财经· 2025-09-16 20:18
日本人口老龄化现状 - 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619万人 占总人口比例29.4%创历史新高 为全球老龄化最严重国家[4] - 7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7.2% 百岁老人数量增至9.97万人[7] - 据推算到205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升至37.1%[4] 老年就业状况 - 65岁以上就业人数达930万人 连续21年刷新纪录 占总就业人口13.7%[7] - 65-69岁年龄段就业率53% 70-74岁达35% 75岁以上仍有12%选择就业[7] - 企业被要求改善高龄员工工作条件 多数60岁以上日本人希望继续工作[8] 劳动力短缺与移民政策 - 日本面临35年来最严重劳动力短缺 2024年上半年因人手短缺破产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10] - 在日外国人数量达377万人 同比增长10.5% 连续3年创新高[10] - 牛津经济研究院指出当前移民增速不可持续 需制定成熟移民政策而非仅增加签证数量[11]
日本老年人口占比29.4%,创历史新高
日经中文网· 2025-09-15 10:56
日本人口老龄化现状 - 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619万人 占总人口比例29.4% 创历史最高纪录 [2] - 该比例在人口超4000万的38个国家中位居第一 远超意大利(25.1%)和德国(23.7%) [2][5] 老年人口结构特征 - 65-74岁老年人占比12.1% 与意德两国持平 [5] - 7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17.2% 高于其他主要国家 显示较高长寿水平 [5] - 男性老年人口1568万人 女性2051万人 总数较上年减少5万人 [4] - 自1950年以来第二次出现减少 首次减少发生在2023年 [4] 老年人就业状况 - 老年人就业人数达930万人 连续21年增加 创历史新高 [4] - 每7名就业者中就有一位老年人 在全体就业者中占比13.7% [4][5] - 受雇佣老年人563万人(不含企业高管及个体经营者) 其中近8成(433万人)为兼职及合同工等非正式雇佣 [5] - 从就业领域看 "批发业、零售业"的老年人最多 [5] 未来人口趋势预测 - 随着第二次婴儿潮时期(1971-1974年)出生人群逐渐步入老年 中长期老年人口将增加 [4] - 预计到2040年 日本老年人口将达到3928万人 占总人口比例34.8% [4] 社会政策与挑战 - 5月通过《劳动安全卫生法》修正案 规定企业有义务改善工作环境防止老年人发生工伤 [4] - 需应对独居老人数量较多问题 扩充生活支援服务及确保住房成为重要课题 [4]
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创新高
新华社· 2025-09-14 21:20
人口结构变化 - 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619万人 占总人口比例29.4%创历史新高[1] - 65岁以上人口较去年减少5万人但占比上升0.1个百分点[1] - 在全球人口超4000万的38国中日本老年人口占比最高[1] 年龄与性别分布 - 65岁以上男性1568万人 女性2051万人[1] - 70岁以上人口2901万人 75岁以上2124万人 80岁以上1289万人 各年龄段均较上年增加[1] 老年就业趋势 - 65岁以上就业人数达930万人 较前一年增加16万人 连续21年刷新纪录[1] - 老年就业者占总就业人口比例13.7%创历史新高[1] - 因人手不足和退休年龄延后等因素 预计老年就业人数将持续增长[1] 未来人口预测 -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推算 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或将达37.1%[1]
人口灰犀牛:现状、影响和应对(国金宏观张馨月)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9-13 13:04
文章核心观点 - 面对人口加速老龄化趋势 保持产出增长的关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应技术进步 提高劳动参与率 出海三条路径 [2][51] - 人口老龄化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将对经济增长 通胀 政策和资产配置产生深远影响 [4][15][31] - 中国已进入加速老龄化时期 面临未富先老 少子化严峻等挑战 应对时间窗口可能更短 [16][18][20]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 - 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0.2% 步入轻度老龄化社会 预计2035年达到13.1% 接近中度老龄化水平 [10] - 发达经济体老龄化问题严重 2024年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美国和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分别为29.8% 23.2% 22.2% 19.5% 17.9%和15.6% 均处于中度或重度老龄化社会 [10] - 全球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60年代峰值5.32人下降至2024年2.25人 逼近2.1人的世代更替水平 发达经济体生育率更低 2023年美国 欧盟 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6 1.4 1.2和0.7人 [11] 人口转型理论 - 人口转型分为四个阶段:前工业化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工业化初中期加速增长阶段(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工业化中后期减速增长阶段(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后工业化增长停滞阶段(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可能负增长) [5][6] - 人口红利理论认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提升带来经济增长额外源泉 但随着经济体完成工业化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9] 中国人口现状与挑战 - 中国2024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5.6% 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预计2032年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2035年占比达22.8% [16] - 2025-2035年中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以年均0.3%和0.6%速度下降 65岁以上人口以年均4%速度增长 [16] - 中国总和生育率2023年降至1.0人 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仅略高于韩国 育儿补贴制度已落地 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18] - 中国面临未富先老挑战 2024年人均GDP约13100美元 仅为日本同等老龄化水平的三分之一 [20] 人口结构变化的宏观影响 供给侧影响 -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萎缩 给潜在增长率带来下行压力 中国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74.5%峰值后持续回落 2024年降至68.3% 劳动年龄人口总量2013年见顶后2024年下降至9.6亿人 较峰值回落4.8% [31][34] - 预计2026-2030年中国潜在增长率中枢下降至5.0%左右 2031-2035年进一步回落至4.5%左右 [34] - 人口老龄化导致储蓄率显著降低 当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5%后 储蓄率通常进入下行区间 日本 韩国 美国 法国等发达经济体都经历此过程 [35] - 人口老龄化导致经常项目顺差收窄 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S-I=NX 储蓄率下降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减少 [35] 需求侧影响 - 人口老龄化加剧总需求不足 表现为负产出缺口 日本跨过第一人口转折点后 实际经济增长持续低于潜在增长 1993年1季度到2024年4季度间128个季度中88个季度录得负增长缺口 占比高达69% [36] - 人口老龄化提高服务消费占比 日本1994-2005年服务消费占比提高3.8个百分点 2024年中国服务消费占比仅46.1% 显著低于发达经济体同等老龄化水平 [36][39] 通胀影响 - 人口老龄化对通胀影响表现为先下后上 对劳动力供给冲击滞后于需求侧收缩 短期内对总需求负面影响更显著 对通胀形成压制 长期看劳动力短缺和不可贸易服务需求增加将带来通胀上行压力 [42][43][45] - 2023年以来美国 欧盟 日本通胀率保持在2%以上 表面是服务需求旺盛和劳动力市场强韧 本质是老龄化带来劳动供给短缺和不可贸易服务需求增加 [44] 日本经验借鉴 - 日本1990-1995年跨过第一人口转折点 1992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见顶回落 1995年总量达峰后持续萎缩 2010年总人口达峰后下降 [22] - 1995年日本劳动年龄人口达8746万人峰值 2024年降至7288万人 较峰值回落17% 潜在增长率降至0.61% [23] - 日本人口老龄化导致低经济增长率 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利率特征 1996-2024年实际GDP年均增速0.7% CPI长期低于2%通胀目标 政策利率长期徘徊零利率附近 [28] - 日本政府债务率从1990年69.4%攀升至2024年236.7% 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政府债务率呈正相关趋势 [28] - 2000-2024年日本15-64岁劳动人口以年均-0.7%速度减少 总产出以年均0.6%速度增长 劳动生产率以1.3%以上速度增长 劳动人口人均GDP累计增幅37.1% [46][48] - 日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劳动生产率提升 1996-2024年以日元计价对外直接投资增长11倍 年均复合增速9.0% 2024年底海外净资产达533.05万亿日元 创历史新高 [48] 应对人口老龄化路径 技术进步 - 利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 物联网 云计算等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替代重复性 低附加值劳动岗位 [52] - 2023年中国安装工业机器人27.6万台 占全球安装量51% 预计到2027年年均增长率5%至10% 医疗机器人安装量约6200台 同比增长36% 是增长最快领域 [52] 提高劳动参与率 - 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可增加就业人数对潜在增长率贡献 2024年中国男性和女性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分别为79.4%和69.7% 较日本低8.1和6.5个百分点 [57] - 中国已出台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有助于应对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和产出增长的挑战 [57] 出海策略 - 将资本投向海外 在当地配置生产要素 利用当地劳动力和资源 通过贸易 利润分红 技术回流等方式回流本国 [59] -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 中国企业加速出海趋势愈发明显 预计十五五时期将出台更多系统性政策支持企业出海 [60]
日本百岁老人超9.9万 连续55年创新高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4:26
人口结构趋势 - 日本百岁老人总数达99,763人,较去年增加4,644人,连续55年创新高 [1] - 女性百岁老人占比88%,共87,784人,男性为11,979人 [1] - 每10万人口中约有80名百岁老人,岛根县比例最高(169人/10万),埼玉县最低(49人/10万) [1] 长寿特征分布 - 现存最长寿女性为114岁的贺川滋子(奈良县),男性最长者为111岁的水野清隆(静冈县) [1] - 女性平均寿命达87.13岁,男性平均寿命为81.09岁(2024年数据) [1] 历史增长轨迹 - 百岁老人数量从1963年153人持续增长,1981年突破1,000人,1998年超10,000人,2022年突破90,000人 [1] - 增长主要驱动因素为医疗与护理水平持续提升 [1]
双赛道深耕筑牢业绩根基,战略布局拓展全球市场 海昇药业上半年营收增长42.14%
全景网· 2025-09-01 13:2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42.14% [1] - 归母净利润3032.59万元,同比增长29.33% [1]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利润3099.99万元,同比增长29.53% [1] - 原料药业务收入7793.94万元(同比增长58.14%),中间体业务收入2271.24万元(同比增长5.46%) [3] - 原料药毛利率43.81%,中间体毛利率42.25% [3] 行业驱动因素 - 全球65岁以上人口2050年占比将达16%(总人数近16亿),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 [2] - 老龄化催生慢性病管理及老年病治疗刚性用药需求 [2] - 全球兽药市场预计2025年突破600亿美元,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7.5% [2] - 畜牧养殖集约化加速推动兽药行业黄金成长期 [2] 技术与研发优势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520.87万元(占营收5.17%),同比增长28.68% [4] - 2023-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903.41万元(占营收4.20%)和957.71万元(占营收5.76%) [4] - 掌握磺化反应技术、氯化反应技术等核心专利技术,具备成本控制精准、产品收率高、工艺稳定等优势 [4] - 拥有省级高企研发中心和浙江省"专精特新"认定资源 [4] 产品与业务布局 - 以抗微生物/抗寄生虫为核心的兽药原料药和以解热镇痛/抗菌为核心的医药原料药双赛道发展 [3] - 磺胺类产品产业链最长、品种最全,覆盖磺胺氯达嗪钠、磺胺噻唑系列、磺胺氯吡嗪钠等兽药原料药 [3] - 医药原料药涵盖结晶磺胺、塞来昔布,中间体包括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 [3] - 成功拓展非磺胺类原料药及中间体领域 [3] 市场拓展与资质认证 - 2025年上半年境内营收7844.05万元(毛利率39.70%),境外营收2240.52万元(毛利率56.34%) [5] - 2024年中国原料药出口额429.8亿美元(同比增长5.1%),出口量1491.2万吨(同比增长19.4%) [5] - 取得甲硫新斯的明原料药国内上市批准及苯溴马隆欧洲CEP证书 [6] - 拥有兽药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许可证、GMP认证、TGA证书、欧盟CEP证书、日本PMDA认证等国际资质 [6] 客户资源与合作网络 - 国际客户包括ELANCO、CHORI、NUTRIEN等知名企业 [7] - 国内合作鲁抗医药、九洲药业等制药企业及温氏股份、中牧股份、双胞胎、回盛生物等养殖集团 [7] - 通过客户合作优化运营管理模式 [7] 战略发展动力 - 下游养殖行业景气度回升带动兽用原料药销售增长 [1] - 新产品投放及募投项目投产拓宽营收渠道 [1] - 全球化战略推动境外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 [5][6] - 全方位合规管理体系覆盖生产、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管理 [6]
什么时候房价能重回升势?
集思录· 2025-08-31 22:33
房价现状与市场表现 - 北京城区房价从高点下跌约20% [1] - 部分省会城市房价跌幅达50% [1] - 合肥出现房价腰斩现象 从240万跌至80万 [2] - 二手房挂牌价虚高 实际成交困难 中介建议降价出售 [1] - 房地产成为个人历史上最大投资亏损 部分案例亏损达50% [17] 房价下跌原因分析 - 居民杠杆率于2021年见顶 后续资金不足 [3] - 三条红线政策限制企业杠杆 中小房企持续破产清算 [4] - 新房库存高企 开发商面临销售压力 [4] - 人口老龄化导致继承房产大量入市 [5] - 新生人口减少 房产承接能力下降 [6] - 政府建设保障房分流商品房需求 [7] - 租金收益率偏低 东京1.5%-2.5% 低于触底标准 [14] 多空观点分歧 看多观点 - 一二线城市房价已很便宜 属于核心资产 [9] - 通胀起来后房价必涨 [10] - 日本房价从2019年上涨至今 [9] - 尽早改善居住体验 不必过度等待底部 [17] 看空观点 - 居民杠杆已透支三代人财富 [11] - 二十年后新房价格与现二手房无关 [11] - 高层住宅满20年后缺乏增值空间 [14] - 房产抗通胀功能消失 进入低通胀环境 [18] 长期解决方案 - 需通过文化胜利吸引外国年轻人接盘 [13] - 学习日本用30年时间完成文化输出 [13] - 放开娱乐限制 扶持动漫游戏电影产业出海 [13] - 改善签证和移民政策引进外国人口 [13] 市场情绪表现 - 朋友圈不再晒房产证 视为亏损证明 [18] - 房地产政策出台缓慢 矫枉未过正 [18] - 市场对房地产过度悲观 影响经济信心 [17] - 房产被视为水泥钢筋堆砌 类比古代炼丹术 [15]
每年2000万“新老人”入场,银发经济风口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29 17:07
人口基数 -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22% [1][5] - 2023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占比21.1%标志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5] - 预计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4.4亿占比32.1%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7] 需求升级特征 - 老年消费需求从基础生存型转向品质生活型数字化健康化社交化价值实现成为核心特征 [1] - 60岁以上网民规模达1.71亿人占网民整体15.6%互联网普及率57.5% [18] - 60.7%银发族日均手机上网超3小时网上购物看新闻支付刷视频为主要内容 [18] - 37.5%银发族年安排1-2次旅游31.8%年旅游3次及以上 [22] - 2024年1-9月银发族线上成交单量购物用户数成交金额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38%187%105% [28] 市场规模 - 2019-2023年银发经济规模以13.2%复合年增长率达7万亿元约占GDP6% [28] - 预计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达19.1万亿元占GDP9.6%2050年达49.9万亿元占GDP12.5% [28] - 老年旅游收入有望超万亿元55岁以上人群出游数量增长近2倍 [50] 供给瓶颈领域 - 养老设施存在100万张床位缺口适老化改造直接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 [39][41] - 养老照护服务存在巨大人员缺口2025年需2000万护理员现仅有50万 [45] - 老年食品品类匮乏主要集中于冲调类和无糖糕点 [53] - 成人失禁用品渗透率仅5% [55] - 老年鞋服市场2028年预计突破3000亿元但产品风格单一供给半空白 [57] 支付能力支撑 - 46-64岁年龄段家庭总资产达350-355万元负债参与率最低 [64][66] - 三线城市离退休人员退休金3000-5000元一二线城市达5000-8000元 [68] - 2023年中高收入老年群体(4000-10000元/月)占比68.5% [68] 政策驱动 - 2024年"银发经济1号文"出台系统性推进顶层设计 [3][78] - 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第一支柱覆盖10.3亿人结余6.4万亿元第二支柱覆盖2875万人规模4.4万亿元 [59] - 智慧养老产值从2014年0.17万亿元升至2019年3.2万亿元预计2050年达22万亿元 [61]
多国央行行长及经济学家警告称劳动力短缺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商务部网站· 2025-08-27 23:39
全球劳动力短缺问题 - 多国央行行长警告全球主要经济体未来几十年将面临严重劳动力短缺问题 主要原因为人口老龄化 [1] - 日本央行行长指出劳动力短缺是日本最紧迫经济问题之一 外籍劳工仅占劳动力总量3%但贡献近期劳动力增长量50% [1] - 欧洲央行行长预测若无外籍劳工流入 到2040年欧元区劳动力将减少340万人 外籍劳工过去三年贡献欧元区劳动力增长总量50% [1] 各国具体影响 - 英格兰银行行长警告生产率下降与劳动力参与率降低加剧英国经济困境 预测到2040年英国40%人口将老龄化 [1] - 经济学家指出劳动力短缺可能导致产能下降并引发通货膨胀压力 [1] 人口结构变化影响 - 人口老龄化正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挑战 外籍劳工在抵消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
2025年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背景、相关政策、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展望: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模突破万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7 09:01
行业定义与核心价值 -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 利用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服务 满足心理和物质需求 [1] - 服务形式包括上门服务与日间照料两类 覆盖助餐、助浴、健康监测等14类基础项目 重点保障失能、高龄群体 [3] - 内容体系涵盖基础生活保障(助餐助浴、家政服务)、健康护理支持(上门巡诊、专业护理)和精神文化服务(文娱活动、心理疏导) [5] 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524.2亿元增长至2024年11491.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47.1% 预计2025年达13104亿元 [1][10] - 养老服务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从2016年1.04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7.6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8.22% 2025年预计突破8万亿元 [10] - 增长核心动力来自老龄化加速:65岁及以上人口从2015年14524万人增至2024年22023万人 老龄化率从10.5%升至15.64% [8] 政策支持方向 - 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标准规范推动行业发展 例如2024年长沙市政府提出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探索"全街道整体运营"模式 [8] - 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要求扩大社区养老服务供给 发展嵌入式服务 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 [8] - 政策重点支持医养结合、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及社会资本参与 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协同机制 [14]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智能养老设备、康复辅具、医疗器械及人才教育培训 [9] - 中游为服务提供商整合资源 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及精神慰藉 [9] - 下游需求端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群体 [9] 竞争格局与代表企业 - 行业呈现政府公益性组织、市场化专业机构及社区社会组织三方竞争 区域化特征明显 无全国性垄断 [11] - 上市企业涉及思创医惠、九安医疗、小米集团等医疗及科技公司 [2] - 专业服务商包括狮城怡安(管理面积超4000万平方米)、江苏瑞芝康健(构建机构-社区-CCRC三位一体模式)等 [11][12] 未来发展趋势 - 智能化与科技化:通过物联网、AI护理机器人及智慧平台实现健康监测与远程服务 [12] - 个性化与定制化:依据健康状况和经济能力提供差异化服务套餐 [13] - 社区资源整合: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间照料站与志愿者协同网络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