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重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瘦不下来,是身体给你最好的信号
洞见· 2025-08-16 20:35
肥胖问题现状 -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41%,肥胖率为9%,两者合计超过50% [13] - 青少年肥胖问题严峻,每5人中就有1人超重 [14] - 若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将达70%,儿童超重肥胖率接近32% [15] 肥胖的健康风险 - 肥胖会增加13种癌症风险 [17] - 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个单位,患肝癌、食管腺癌的风险提高100% [17] - 胰腺癌、肾癌风险提高50%,胆囊癌风险提高20%~60%,乳腺癌风险提高20%~40% [17] 情绪性进食 - 情绪性进食是现代人肥胖的主因 [22] - 情绪驱使下进食速度加快,食量超出正常需求 [6] - 表面是饥饿,本质是内心的匮乏 [27] 减肥方法建议 - 采用SMART原则设定具体、可实现的小目标 [32] - "5:2 轻断食"适合上班族:每周5天正常吃饭,2天稍微少吃 [37] - 每天快走40分钟能让快乐激素(内啡肽)飙升50% [38] - 力量训练能分泌"快乐因子"鸢尾素 [38] 心理调适 - 准备"情绪日记本"记录进食原因 [39] - 用"我今天已经很棒了"代替"我又吃多了" [40] - 每天花10分钟闭着眼深呼吸调节情绪 [40]
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探访北京朝阳医院暑期儿童减重营
央广网· 2025-08-16 14:46
儿童减重训练营概况 - 北京朝阳医院首次在暑假开设儿童减重训练营,针对8-14岁符合肥胖及相关并发症标准的儿童以住院方式参与 [3][4] - 训练营结合营养、消化、呼吸、内分泌、运动康复、心理等多学科力量制定治疗方案 [4] - 住院期间对肥胖儿童进行多器官系统评估,包括呼吸睡眠监测、认知及心理状态评估 [4] 减重方法与挑战 - 训练营每日安排中高强度运动,并严格控制饮食,食谱由医院营养科制定 [3] - 饮食调整面临家庭传统观念冲突,部分家长对医院提供的清淡餐食表示不理解 [3] - 肥胖儿童需改变个人及家庭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和结构,这是减重的主要难点 [3] 家长与儿童行为分析 - 家长反映儿童肥胖原因包括祖辈高油盐烹饪、学校食堂高油脂饮食及夜间进食习惯 [5] - 部分儿童因中考体测BMI要求被动减重,但短期内反弹现象普遍,如案例中12岁女生体测后体重从120斤反弹至150斤 [6] - 心理治疗师建议家长通过共同运动和正面鼓励参与减重过程,而非仅作为任务要求 [7][8] 训练营成效与长期目标 - 参与儿童一周内体重通常减少1-3公斤,但医院更注重健康行为模式的建立而非短期减重数字 [8] - 通过随访和复诊机制帮助家庭维持饮食控制、运动等健康生活习惯 [8] - 训练营旨在通过专业引导纠正儿童异常饮食和运动行为,形成长期行为改善 [8]
北京市属医院科普精英大赛决赛举行
新京报· 2025-08-15 17:45
北京市医管中心科普精英大赛 - 8月15日举办2025北京市属医院科普精英大赛决赛,16位医学专家参与将医学知识转化为科普作品 [1] - 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库目前共有科普专家近千人(934名) [1][2] - 大赛作品采用创新形式如音乐表演(北京安定医院医生王宇翔用吉他演示音乐治疗)和动画云合作(同仁医院医生付建力与《哪吒》角色互动) [1] 参赛作品数据表现 - 参赛作品聚焦三大健康主题:儿科与精神心理健康知识、体重管理知识、疾病预防和诊疗知识与新技术新方法 [2] - 22家市属医院提交111部短视频参加初赛,50部优秀作品晋级复赛 [2] - 复赛作品在"健康北京"抖音号展播累计播放超360万次,获点赞近6.5万次 [2] 专家库建设进展 - 北京市卫健委联合市体育局组建市级健康体重管理科普专家库,确定152名体重管理科普专家 [2] - 全市形成"健康科普专家库(934人)+体重管理专家库(152人)"的双体系架构 [2]
体重超标危害远超想象!NEJM子刊重磅研究揭示肥胖与16种重大疾病的密切关联
GLP1减重宝典· 2025-08-15 11:47
肥胖与健康风险研究 - 当前社会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隐形杀手 全球范围内肥胖人群持续扩大 这种体重问题暗藏致命风险 [6] - NEJM Evidence最新研究突破传统局限 首次全面揭示肥胖程度与16种重大健康问题的剂量-效应关系 填补特殊人群研究空白 [7] - 研究依托美国"全民健康计划"大规模数据 纳入270,657名合格研究对象 采用WHO BMI分类标准 将肥胖细分为I-III级进行精确评估 [9] 研究设计与人群特征 - 研究系统性考察16种肥胖相关疾病 包括代谢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 肝肾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并发症 [10] - 受试者平均年龄51.9岁 女性占62% 整体肥胖率高达42.4% 其中I级21.2% II级11.3% III级9.8% [10] - 肥胖人群呈现明显性别和种族差异 以女性和黑人为主 普遍具有教育程度较低 经济收入较少等特征 [10] 关键研究发现 - 所有16种疾病患病风险均与BM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III级肥胖群体中高血压发病率达52.5例/1000人年 深静脉血栓最低为4.0例/1000人年 [11] - 极端肥胖人群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比飙升至10.94倍 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别达7.74倍和6.72倍 [12] - 人群归因分数分析显示 III级肥胖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贡献度达20.7% 综合所有肥胖级别时该指标突破50%大关 [13] 研究结论与启示 - 肥胖特别是重度肥胖与16种常见疾病存在明确正相关性 健康风险随BMI攀升呈现阶梯式增长 [14] - 肥胖已成为潜伏的健康"定时炸弹" 需立即采取行动控制体重 包括调整饮食结构 建立科学运动习惯等 [14] - 体重管理应提升为健康生活首要任务 这不仅关乎个人健康 更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14]
华东医药:预计于2026年Q4获得揭盲后的顶线数据
证券日报网· 2025-08-14 19:13
临床研究进展 - HDM1002体重管理适应症3期临床研究设置200mg 400mg及安慰剂三个剂量组 [1] - 研究需给药52周并进行4周安全性随访 总周期为56周 [1] - 预计于2026年第四季度获得揭盲后的顶线数据 [1]
这几种碳水,健康又减肥!照着吃就对了→
央视新闻· 2025-08-14 15:17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影响 - 碳水化合物分为"好碳水"与"坏碳水",关键在于选择而非完全排斥 [1][3] - 好碳水来源于低加工天然植物性食物,具有低升糖指数、高膳食纤维、高营养密度特点,有助于稳定血糖和降低慢性病风险 [4] - 坏碳水多为精加工或高糖食品,营养价值低且升糖快,易导致饥饿感加剧和过量进食,长期增加肥胖及代谢疾病风险 [6][7] 碳水饮食与体重管理 - 低碳水饮食的减重效果取决于质量:高质量(植物蛋白+健康脂肪)可减少体重,低质量(精制碳水+动物蛋白+不健康脂肪)可能加速增重 [3] - 好碳水通过缓慢消化和稳定供能,成为减重帮手,而坏碳水因饱腹感差易引发过量摄入 [4][6] 科学摄入碳水的策略 - 结构优化:用全谷物、薯类、杂豆替代1/3精制谷物(如糙米替代白米),但消化功能弱人群需避免全粗粮 [11] - 总量控制:每日碳水供能占比50%-65%,谷类推荐200-300克/天(全谷物50-150克),减重者需按比例调整,过量易致脂肪堆积,不足可能引发肌肉丢失等健康问题 [12] - 搭配原则:好碳水需结合优质蛋白(豆制品、鱼虾)和健康脂肪(坚果、植物油),增强饱腹感和血糖稳定性 [13] - 食物多样性:每日建议3种谷薯杂豆+4种蔬果,确保营养全面 [15] 实践建议 - 将精制碳水替换为好碳水(如全麦面包替代白面包),平衡健康与口感 [16]
华东医药:HDM1002体重管理适应症3期临床研究设置了200mg、400mg及安慰剂三个剂量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09:46
临床试验设计 - HDM1002体重管理适应症3期临床研究设置200mg 400mg及安慰剂三个剂量组 需给药52周并进行4周安全性随访 总试验周期56周 [1] - 预计于2026年第四季度获得揭盲后的顶线数据 [1] 竞品试验对比 - 礼来最新减肥药二期试验最高剂量试验周期达36周 三期试验最高剂量周期达72周 [1] - 投资者关注点集中于HDM1002二期试验中40mg最高剂量仅试验2周 与竞品长期试验方案存在差异 [1]
权威营养科普再启航 新华网《营养翻译官》全面焕新升级
新华网· 2025-08-12 13:55
节目升级背景与意义 - 新华网《营养翻译官》节目于5月15日全面焕新升级 依托国家级媒体平台优势 通过专家智库扩容 内容板块细化 互动形式创新等措施 构建更系统专业有趣的全民营养健康知识服务新生态[1] - 节目升级背景为国家多项营养健康战略文件出台 包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 营养健康已成为推动全民生活质量提升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2] - 节目自2020年上线以来累计播出120集 全网播放量突破10亿次 成为大众获取营养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2] 节目内容与形式升级 - 升级内容聚焦深度 广度与用户参与度提升 针对不同人群 场景和需求设置丰富多样的营养科普专题 增强观众参与感和体验感[5] - 创新互动形式 细化内容板块 扩充专家团队 优化内容呈现形式与传播效果[5] - 将科学营养知识与茶文化等传统元素结合 提供更丰富全面有滋味的健康生活指南[7] 行业政策与监管动态 - 特殊食品安全事关"一老一小"等敏感人群健康 是"健康中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特殊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9]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建立政府监管 企业自觉 行业自律 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要求媒体用通俗易懂方式加大科普宣传力度[9] - 2025年全民营养周主题为"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 体重管理成为大众关注热点话题[14] 营养健康产业发展 - 营养健康产业在保障人民健康 推动经济发展 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减少医疗费用开支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11] - 国民对营养健康关注度与日俱增 行业迎来新发展机遇也面临新挑战[13] - 宠物营养成为新兴趋势 宠物食品营养需求成为行业焦点 行业正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8] 企业参与与行业实践 - 雀巢通过透明营养标签 营养教育项目和实用食谱等形式提供全面营养信息服务 引导科学膳食观念[19][21] - 佳沛联合新华网发布《职场人外卖营养"体检"报告》 发起"健康定投站"活动 与多个权威机构合作推动营养健康教育[22] - 元气森林面临新工艺新原料(如天然代糖阿洛酮糖)带来的消费者认知滞后挑战 需专业科普平台传递新营养知识[23][25] - 蒙牛集团呼吁媒体加大乳业科普宣传 探索建立牛奶品类长期教育机制 让消费者建立科学饮奶常识[26] 专家观点与研究数据 - 中国居民2015年膳食中蛋白质供能比为12% 但蛋白质质 量与功能仍需优化 需兼顾数量 质量与功能性[15] - 肥胖作为慢性代谢性疾病可能导致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需通过长期生活方式调整或医疗干预管理[14] - 倡导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天天运动量力而行 多动慧吃的健康体重管理方式[14]
科学减重时代已至,GLP-1千亿美元市场迎争夺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9:36
中国肥胖问题现状与政策背景 - 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突破50%,预计2030年相关人群规模达5.15亿人 [1] - 肥胖引发的代谢综合征每年造成社会经济负担超千亿元 [1] - 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委联合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并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 [1] 肥胖健康风险与中国人群特征 - 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2] - 中国人群肥胖主要表现为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内脏脂肪含量极高 [2] - 81.8%的中国肥胖患者合并脂肪肝,远高于西方以皮下脂肪为主的肥胖类型 [3] - 腹型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提升45%,且脂肪肝是约20%肝癌的直接诱因 [3] GLP-1减重药物市场格局 - 2025年全球GLP-1市场呈现双巨头垄断格局:诺和诺德占55%市场份额,礼来占31% [3] - 礼来替尔泊肽(Zepbound)第二季度收入33.81亿美元,同比增长172% [3] - 诺和诺德减肥产品Wegovy同期增长率为75% [3] - 2030年全球GLP-1RA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美元 [7] 本土药企布局与产品进展 - 信达生物GCG/GLP-1双靶点减重药"玛仕度肽"可在48周内实现平均减重18.6%,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达80% [4] - 司美格鲁肽(诺和盈)月费用约1396-2706元,替尔泊肽(穆峰达)月费用约1760-2480元,玛仕度肽(信尔美)2mg四支装价格为1260元 [4] - 博安生物度拉糖肽注射液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度拉糖肽生物类似药 [9] - 司美格鲁肽中国核心成分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国内已有6家企业提交上市申请 [10] 药物治疗效果与研发方向 - GLP-1类药物除降低体重外,还可控制血糖水平、调节血脂、减少肝脏脂肪含量 [5] - 口服小分子药物成本低、使用便捷,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处于世界前沿 [7] - GLP-1药物适应症正从糖尿病、肥胖症向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方向扩展 [9] - 企业正针对临床未满足需求开展研究,如防止体重反弹、减少肌肉流失等差异化迭代 [7]
速递|首届体重管理产业会议在苏州开幕,共筑“科学减重”新生态
GLP1减重宝典· 2025-08-11 17:07
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 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突破50%,预计2030年相关人群规模将达5.15亿 [10] - 肥胖引发的代谢综合征每年造成社会经济负担超千亿元 [10] - 国家卫健委等16部委联合推行"体重管理年"行动,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 [10] 中国肥胖特征与健康风险 - 81.8%的肥胖患者合并脂肪肝,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导致内脏脂肪堆积 [10] - 内脏脂肪直接关联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风险提升45%,且脂肪肝是约20%肝癌的直接诱因 [10][11] 创新药物突破 - 信达生物开发的GCG/GLP-1双靶点减重药"玛仕度肽"在48周内实现平均减重18.6%,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达80% [12] - 该药物研究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成为中国代谢领域首个登陆该期刊的创新药临床研究 [12] - 玛仕度肽通过激活GCG受体,减少脂肪合成、加速脂肪燃烧,针对中国人群"大肚腩"特征更适配 [12] 产业生态构建 - 医疗端推进减重门诊标准化建设,整合内分泌科、代谢外科等多学科协作(MDT)模式 [17] - 产业端打造"线上问诊-线下取药-长期随访"服务闭环,释放减重药物消费医疗属性 [19] - 科普端发布《医生教你科学减重》,涵盖8位核心专家+80位临床多学科专家,解析150个争议性问题 [21] 多方协作与生态宣言 - 信达生物联合美年大健康、腾讯健康等头部机构签署《减重产业宣言》,推进减重生态建设 [24] - 会议设四大平行分会场,探讨学术进展、零售战略、非公协同及商业渠道一体化网络建设 [26] 行业未来方向 - 科学减重从"降数字"走向"调系统",从"碎片化尝试"走向"标准化管理" [13] - 构建覆盖筛查、诊断、干预、管理等全流程的科学体重管理体系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