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

搜索文档
青春“湘”聚,听金种子花开的声音
长沙晚报· 2025-05-26 07:09
赛事概况 - 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在长沙举行,主题为"青春'湘'聚 竞创未来",设置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四大赛道 [3] - 大赛共颁发16个金奖、32个银奖、48个铜奖和63个优胜奖 [3] 参赛项目亮点 - 传统产业赛道聚焦现代石化与绿色矿业升级,优势产业赛道展示工程机械智能化解决方案 [4] - 新兴产业赛道涵盖新能源与"文化+科技"融合模式,未来产业赛道聚焦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前沿领域 [4] - 芬兰大学刘喆团队凭借《空天星链NFIPC——新一代量子太空通讯及产业化》项目获新兴产业赛道金奖,该项目致力于构建"星地量子链路闭环体系" [4] - 中南大学王奕彩团队凭借《吃'矸'渣净——建材冶金融合助力打破煤矸石综合治理困局》项目获传统产业赛道金奖,该项目攻克煤矸石低碳高值化利用难题 [7] - 长沙学院刘保男团队凭借《"云途杖引"——杖尖智绘山河,云端探引幽途》项目获优势产业赛道金奖,该项目研发的智能登山杖已在多个景区落地,单日营收突破2万元 [8] 长沙创业生态 - 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5.05亿元,采用"股权投资"方式与团队"合伙创业",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可豁免偿还投资 [10] - 湖南湘江新区提供高效企业注册服务,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的高校创业者可享受最长3年的办公场地服务费减免 [11] - 长沙市已有各级创业孵化基地170家,在孵实体总数近6000个,计划打造200人的创业导师团 [11] - 长沙提出"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口号,鼓励大学生来湘留湘创业 [11]
2024年广发证券·KAB大学生微创业行动成果发布 各方联动构建创新创业生态
证券日报网· 2025-05-25 18:56
本报讯 (记者李春莲)5月22日至23日,2025年广发证券·KAB大学生微创业行动启动仪式暨2024年成果发布会在京举办。 2025年KAB创业教育生态会同步举办。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的创新创业领域教师、孵化机构负责人、青年创业者近200代表齐 聚,共同探讨如何释放青年潜能,构建微创业生态。 面对微创业者的真实需求,在"共建微创业生态"对话环节,广发乾和硬科技行业投资部总经理张皓谈道,从源头找到对国 家、对社会有更好价值的创业项目尤为重要,"当然,作为金融平台、投资机构,要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及时赋能,在不同阶段 帮助创业公司找到不同的创新点"。 (编辑 郭之宸) 当前,中国正加速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兼具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 才。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何平谈道,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院为学生提供优质 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平台,构建了从机会发现到企业落地的全流程培育体系,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模式,让学生在多场景中 解决真实问题。"希望同学们在创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保持创新精神,勇于面对困难,同时,积极借助各方联动构 建 ...
播下“金种子”,长沙创未来| 麓山快评
长沙晚报· 2025-05-25 06:52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青春长沙正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每一颗"金种子"都能在此找到破土而 出的阳光雨露。这里既有院士领衔的科研高地,也有街头巷尾的创业活力;既有"十年磨一剑"的培育耐 心,也有"随叫随到"的服务温度。长沙始终向青年大声邀约:青春长沙,大有可为;创新创业,欢迎在 此启航。 付臣欢 播下"金种子",长沙创未来! 昨日,湖南省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在中南大学(潇湘校区)开赛。这场立足湖南、辐 射全国、面向全球的赛事,不仅是青年创新创业的竞技舞台,也是长沙创新生态与城市活力的集中展 现。 长沙的创新环境,首先体现在"政产研用"的深度融合。本次大赛由湖南省政府主办,联合20余家省直单 位及中南大学等高校、企业协办,构建了"遴选—培育—转化—支持"的全周期全流程创业指导服务体 系。四大赛道精准对接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基金投资、政策礼包等叠加支持,实现"赛 场"与"市场"的无缝衔接。这种系统性设计,让创业项目既能扎根产业链需求,又能获得从资金到落地 的全方位保障,为"金种子"的生根发芽培植沃土。 长沙的吸引力,在于其独特的城市基因。作为"房价洼地",其房价收入比始终保持低 ...
全球创新创业人才落地上海“首站枢纽”!临港新片区再迎一批创客
新浪财经· 2025-05-24 16:24
海聚英才大赛概况 - 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临港新片区选拔赛于5月22-23日在上海临港举办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出席并为临港科创中心分园授牌 [1] - 大赛进一步丰富新片区承接海外科创项目和高端人才的资源储备 为海外人才提供全链条支持 目标成为全球人才落地上海的"首站枢纽" [1] 参赛项目数据 - 自2025年3月启动征集以来 吸引101个海内外项目报名 包括种子期21个 初创期61个 成长期19个 其中海外项目9个 [3] - 经线上评审后 93个项目进入路演 覆盖未来智能 信息技术 生命健康等六大赛道 [3] - 参赛数量从最初个位数增至突破100个 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项目占比超70% [3] 人才与产业趋势 - 参赛者范围扩大 海外人士积极参与 年龄结构年轻化 硕士博士占比高 包括应届毕业生 [3] - 临港新片区定位为"国际创新协同重要基地" 赛事已吸引十余个团队表达落地意向 [3] 政策支持体系 - 2025年临港科创大会发布《临港创客新政"十二条"》 构建"360"全周期政策服务体系 提供3项免费 6项补贴及0等待服务 [3] - 推出"蓝鲸计划" 对入选领军型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个人资助 创新创业人才可获最高500万元购房补贴 [4]
互联网项目融资平台,崛起与蓬勃发展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5-24 16:18
互联网项目融资平台的崛起背景 - 创新创业的时代需求推动互联网项目融资平台兴起 传统融资方式如银行贷款和亲友投资存在限制 难以满足创业者需求 平台提供更便捷灵活的融资方式 [3] - 互联网技术为平台提供强大支持 包括项目展示 投资者吸引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准确性 [4] 互联网项目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 -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创业者和投资者对平台认知度提高 更多创业者选择通过平台筹资 投资者寻找优质项目 [9] - 融资模式不断创新 包括股权众筹 债权融资 联合投资等 引入担保机构和风险准备金增强投资者信心 [9]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监管部门加强规范 为平台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保障投资者权益 [9] 互联网项目融资平台的未来趋势 - 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 如供应链金融和产业链金融 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9] - 技术创新推动智能化发展 运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 区块链技术实现智能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 [9] - 跨界合作构建生态系统 与政府部门 行业协会 金融机构合作提供政策解读 法律咨询等增值服务 [9] - 国际化发展趋势明显 通过与海外平台合作引进优质项目 为创业者提供国际化发展机会 [9]
“昌聚杯”创业创新大赛启动报名,整体奖金超170万元
新京报· 2025-05-23 17:07
新京报讯(记者叶红梅)近日,第八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昌平区选拔赛暨"昌聚杯"第八届"创业 昌平"创业创新大赛暨"昌平雨燕杯"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启动。大赛整体奖金由去年的45万元提升至 172.5万元,重点聚焦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挖掘优质项目、激发创新活力。 据介绍,本次大赛由昌平区人社局、昌平区人才工作局主办,面向全社会开放,只要是在北京地区注册 创业项目,或者16-35周岁的高校及技工院校在校生、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未注册创业项目均可报名参 赛。参赛项目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无知识产权纠纷。符合条件的创 业项目可通过"北京人社""好工作""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微信公众号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6月15 日。 本次昌平区选拔赛分设"昌平雨燕杯"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创意赛道)、先进制造赛道、现代服 务赛道、美丽健康特色赛道4个赛道。各赛道将通过路演的形式集中比赛评比,区级初评后择优向市级 推荐参赛。青年创意赛道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先进制造赛道、现代 服务赛道、美丽健康特色赛道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5名;同时,评 ...
设千万赛事奖金 2025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启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18:23
大赛概况 - 2025年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于5月22日启动 报名截止日期为7月15日 主题为"聚光谷 创未来" [1] - 大赛设置80个奖励名额 总奖金1250万元 包括一等奖4名(100万元/名) 二等奖6名(50万元/名) 三等奖10名(25万元/名) 首次设立60个优秀奖(5万元/名) [1] - 获奖项目落地东湖高新区后奖金一次性拨付 一等奖得主可直接认定为3551创业人才 5年内最高可获1000万元无偿资助 [1] 参赛创新 - 参赛资格开放包容 2020年1月1日后成立的科技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计划扎根东湖高新区的未成立公司团队负责人均可参赛 [2] - 设立四大产业赛区(光电子信息 生命大健康 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 人工智能) 新增"多模态与跨模态技术"等前沿领域支持 [2] - 布局四大国际区域赛区(京津冀 长三角 大湾区 欧美) 构建"4+4"全球项目网络 [2] 支持体系 - 总决赛三等奖及以上项目需满足注册公司 持股比例 办公场所等6项核心落地标准 引入第三方专家实地考察 [2] - 提供"五个一"成长礼包 包括差旅补助 天使投资团队 资源对接平台 创业培训 综合服务人才卡 [3] - 光谷数字人才卡为三等奖及以上项目负责人提供教育 医疗等3551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 [3] 历史成果 - 大赛自2015年创办 十年间8次入选人社部"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计划" [3] - 累计吸引全球5000余个项目参赛 400个项目落地光谷 30位负责人认定为3551创业人才 [3] - 培育4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20家瞪羚企业 近5年22家企业获股权融资 总额近20亿元 [3]
2025年光谷3551创业大赛正式启动
第一财经· 2025-05-22 16:57
大赛启动与报名 - 2025年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于5月22日启动 报名截止日期为7月15日 面向全球创业项目开放 [1] - 大赛总奖金额度达1250万元 共设置80个奖励名额 其中一等奖4名 奖金100万元 [1] - 一等奖得主可直接认定为3551创业人才 5年内依据企业动态积分最高可获1000万元无偿资助 [1] 参赛资格与赛区设置 - 参赛资格开放包容 包括2020年1月1日后成立的科技公司实际控制人 以及尚未成立公司但计划产业化的项目团队负责人 [1] - 设立四大产业赛区:光电子信息 生命大健康 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 人工智能 支持多模态与跨模态技术等前沿领域 [1] - 设立四大国际区域赛区:京津冀 长三角 大湾区 欧美 构建"4+4"全球项目网络 [1] 历史成果 - 光谷3551创业大赛自2015年举办以来 已吸引全球5000余个项目参赛 近400个项目落地光谷 [2] - 培育出4家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20家瞪羚企业 [2] - 近5年有22家企业获得股权融资 融资金额近20亿元 [2] - 30位参赛项目负责人被认定为3551创业人才 [2]
临港发布方案全周期支持“创客” 未来三年预计提供不少于15万个岗位
解放日报· 2025-05-17 09:27
就业与人才集聚 - 未来三年临港预计提供不少于15万个就业岗位并集聚超5万名科创人才 [1] - 临港发布创客新政"十二条"在实习补贴、创业保障、租购房、人才落户等方面给予全周期支持 [1] - 实习大学生每月最高可获得5000元实习补贴创业团队可享受免租金办公场地和人才公寓创新创业人才购房补贴最高达500万元 [1] 科创空间建设 - 临港打造"创客之家"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功能强、成本低的科创空间 [1] - 首批在滴水湖AI创新港等产业园区准备10万平方米共50个可拎包入驻空间远期将扩至30万平方米 [1] - 配套提供1000套"临港青春驿站"和3000套人才公寓以优惠条件支持创新创业者 [1] 人才服务升级 - 临港菁才卡升级涵盖政务绿色通道、三甲医院医疗资源、国际教育资源和文旅休闲福利 [1] - 聚焦人才全周期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 [1] 资金支持与创新项目 - 临港将新设5亿元临港启航基金作为天使基金投向种子期和初创型企业 [2] - 每年投入2亿元左右用于"拨改投"创新试点项目和研发专项以专项补贴形式支持企业早期研发 [2] 重大活动与项目 - 2025临港科创大会启动"X·Time 2025国际创业大赛" [2] - 进行首批"拨改投"创新试点项目签约并揭牌"上海交通大学临港产业创新园区" [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南沙再迎重磅支持 “南沙金融30条”来了
广州日报· 2025-05-13 03:14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南沙金融30条",通过7个维度30条措施强化南沙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1][2] 7个维度30条措施 - 加快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南沙方案》的战略部署,聚焦金融互联互通、规则衔接及跨境业务创新 [2] - 措施涵盖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等7个维度 [2] 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 - 支持符合南沙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创新票据贴现产品,加强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新模式 [3] - 支持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科创企业,重点支持高端制造业、数字产业、海洋产业和未来产业 [3] - 加大对海洋产业、商业航天、全域无人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保险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发展海上保险 [3] 发展特色金融服务 - 发展服务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航运金融业务,引导航运企业国际海运费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加快航运保险发展并研发创新型产品 [4] -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资管中心,支持优质证券公司取得公募基金资质,大力发展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 [4] - 创新发展国际租赁和保理业务,支持境内机构使用自有外汇收入支付境内经营性租赁外币租金,取消船舶和飞机境外融资资本金限制 [4][5] 推进互联互通及扩大对外开放 - 构建便利内外联动的期现货市场交易规则,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推出与香港交易所跨境合作品种,支持南沙建设商品期货交割中心 [6] - 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适合南沙区居民的商业保险年金、跨境车辆保险等跨境保险产品,积极研究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6] 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 - 推动跨境支付服务便利化,扩大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银行范围,试点开展信用卡视频面签,支持银行与非银行支付机构合作开展跨境支付业务 [7] - 推动跨境信用融资便利化,支持粤港澳三地征信机构开展跨境合作,允许南沙和港澳地区均有分支机构的银行开展内部数据跨境流动试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