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

搜索文档
央行:2025年前八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2 17:11
人民财讯9月12日电,央行:初步统计,2025年前八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 同期多4.6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3万亿元,同比少增4851亿元;对实体 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816亿元,同比少减76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855亿元,同比多减307 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942亿元,同比少增161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23亿元,同比少减 256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56万亿元,同比少221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0.27万亿元,同比多4.63万 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669亿元,同比多1093亿元。 ...
中国1至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6.5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
华尔街见闻· 2025-09-12 17:05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中国1至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265600亿人民币,前值 239900亿人民币。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 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
基本金属内强外弱工业硅两连涨铁矿跌逾1%欧线集运跌超4%
搜狐财经· 2025-09-11 14:28
金属市场表现 - 内盘基本金属普遍上涨,沪铜涨0.59%至80150元/吨,沪铝涨0.48%至20885元/吨,沪锌涨0.36%至22250元/吨,沪铅涨0.24%至16880元/吨,沪锡涨0.56%至271000元/吨,仅沪镍跌0.17%至120290元/吨 [1] - 工业硅主连延续涨势,大幅上涨1.64%至8670元/吨,铸造铝主连涨0.47%至20445元/吨,氧化铝主连涨0.41%至2934元/吨,碳酸锂主连涨0.29%至70320元/吨,多晶硅主连微涨0.13%至52760元/吨 [1][3] - 外盘LME金属涨跌互现,伦铝涨0.13%至2628.50美元/吨,伦铅和伦锌微涨,伦铜跌0.16%至9996.50美元/吨,伦镍跌0.3%至15100美元/吨,伦锡跌0.31%至34500美元/吨 [1][3] 黑色系及双焦市场 - 黑色系普遍下跌,铁矿石主连跌1.18%至792.5元/吨,螺纹钢主连跌0.71%至3086元/吨,热卷主连微跌0.06%至3333元/吨,不锈钢主连跌0.39%至12865元/吨 [1][3] - 双焦走势分化,焦煤主力合约跌1.12%至1128.0元/吨,焦炭主力合约涨0.34%至1606.5元/吨 [1][3] 贵金属及外汇市场 - COMEX黄金跌0.27%至3672.0美元/盎司,COMEX白银跌0.06%至41.575美元/盎司,沪金主连跌0.26%至831.22元/克,沪银主连涨0.2%至9791元/千克 [1][3] - 美元指数跌0.03%至97.82,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7.1034元 [3][5][6] 能源及运输市场 - 原油期货窄幅波动,NYMEX原油跌0.11%至63.6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跌0.1%至67.42美元/桶,受美国需求疲软和库存增加影响 [3][7] - 欧线集运主力合约大幅下跌4.08%至1219点 [2][3] 宏观政策及数据 - 中国央行开展292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794亿元,利率维持1.40% [4] - 上海推出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补贴活动,涵盖冰箱、洗衣机等15类产品,活动时间为2025年9月20日至12月31日 [5] - 上海市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要求新车在上海市注册登记,自9月11日起实施 [5] - 美国8月PPI意外下跌,市场预期美联储下周降息25个基点,关注晚间美国CPI数据 [6] 现货市场及基本面 - 广东1电解铜现货均价80120元/吨,较前日涨405元/吨,现货升水30元/吨,湿法铜贴水70元/吨,库存连续7日下降但降幅减弱 [4]
8月份新增信贷、社融或环比回升
证券日报· 2025-09-06 00:10
货币政策与金融环境 - 三季度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 为实体经济提供适宜货币金融环境 [1] -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16万亿元 M2增速维持较高水平 新增信贷减少500亿元 [1] - 业界普遍预计8月份新增信贷及社融环比回升 [1] 新增信贷预测 - 东方金诚预计8月新增信贷规模达1万亿元 主要支撑来自企业贷款 [1] - 企业中长期贷款恢复正值 票据融资维持高位 居民贷款仍处偏低水平 [1] - 浙商证券预计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000亿元 信贷供给端延续维稳基调 [1] - 财通证券预计8月新增信贷0.7万亿元 票据利率上移且月末冲量效应不强 [2] 社融增量预测 - 浙商证券预计8月新增社融2.47万亿元 同比少增约0.56万亿元 [3] - 东方金诚预计8月新增社融约2.8万亿元 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少增约2000亿元 [3] - 华源证券预计8月社融增量2.6万亿元 同比少增主要来自信贷及政府债券净融资 [3] 政策趋势展望 - 金融数据领先宏观经济数据 货币政策在逆周期调节方向持续发力 [3] - 四季度初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 新增信贷及社融有望恢复同比多增 [3] - 2025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 预计年内进行50基点降准和20基点降息 [3]
近来资金利率走高
期货日报· 2025-08-20 06:37
资金市场利率表现 - 国内资金市场利率呈现全面上升态势 短端利率回升主因月中缴税 缴款叠加国债发行因素 中长端利率稳中有升受融资需求回暖及股市攀升提振市场信心影响 [1] - 截至8月19日 Shibor各期限利率较8月12日普遍上升 其中隔夜利率报1.464%升14.9个基点 1周期利率报1.517%升8.4个基点 2周期利率报1.599%升14.3个基点 1月期至1年期利率均小幅上升0.1-0.9个基点 [1] 央行流动性操作 - 本周央行有7118亿元逆回购到期 前两个工作日已通过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投放8468亿元流动性 周内大概率继续投放大量流动性以平抑短端利率上行趋势 [1] - 7月社会融资规模达11600亿元 同比上升9% 今年以来月度社融规模同比增速除5月持平外均持续上升 表明中长期融资需求持续回暖 [1] 利率未来走势预期 - 预计国内市场资金利率呈现短弱长强格局 短端利率因缴税缴款高峰期结束及央行逆回购投放加大而回落 中长端利率受融资数据好转及资本市场表现良好推动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影响有望走强 [2]
央行加大逆回购力度
期货日报· 2025-08-19 08:55
资金利率走势 -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隔夜品种报收1.436% 较前周上升12.1个基点 [1] - 1周期及2周期利率分别升至1.483%和1.537% 周度涨幅达5.1和8.2个基点 [1] - 中长期品种表现分化 9月期与1年期利率分别上升0.5个基点至1.633%和1.643% [1] 流动性供需变化 - 国债发行推升短期资金需求 逆回购到期规模达7118亿元 [2] - 央行通过2665亿元逆回购操作对冲流动性 7天期品种投放量增加 [2] - 短期利率因国债发行结束存在回落压力 中长期利率受风险偏好支撑 [2] 社会融资状况 - 7月社会融资规模11600亿元 同比增长9% 创近18个月增速新高 [1] - 除5月外今年各月社融同比增速持续上升 反映融资需求稳步回暖 [1] - 资产价格回升推动市场风险偏好 中长期投资需求持续扩张 [1]
经济日报文章:不宜过度炒作单月信贷数据波动
搜狐财经· 2025-08-19 08:50
7月金融数据表现 - 7月末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6.9% 增速较上月回落[1] - 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 体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1] - 6月和7月贷款平均增速远高于经济增速 反映银行对实体经济有力支持[1] 信贷波动原因分析 - 7月是传统信贷小月 因银行6月末为考核时点推动信贷增量前移[1] - 单月贷款数据不足以准确反映经济活跃程度或金融支持力度[3] - 政府债券发行加速对贷款形成替代效应[3] 融资结构变化 - 债券融资增速整体快于信贷融资增速[2] - 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比重逐步上升 融资结构持续优化[2] - 贷款难以完整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效 因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1] 金融指标有效性 -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包含贷款 政府债券 企业债券 股票和非标等广泛融资渠道[1] - 该指标于2010年前后推出 能更全面刻画金融总量增长全景[1] - 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应更多观察社会融资规模和M2等全面指标[1] 金融机构行为转变 - 银行正从比规模比增速转向比服务比精准[2] - 金融机构破除内卷式竞争会挤出虚增空转贷款[2] - 金融机构需适应经济结构转型 加快转变经营思路并下沉服务重心[3] 政策效果与需求变化 - 上半年人民银行出台一揽子增量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3] - 财政政策积极发力可拉动总需求 进而撬动增量信贷需求[3] - 传统信贷需求减少 新动能领域信贷需求增加[3]
不宜过度炒作单月信贷数据波动
搜狐财经· 2025-08-19 04:52
7月金融数据表现 - 7月末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6.9%,增速较上月有所回落 [1] - 社会融资规模和广义货币(M_2)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体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1] - 7月为传统信贷小月,6月与7月合并贷款平均增速远高于经济增速,反映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 [1] 融资结构优化趋势 - 债券融资增速整体快于信贷融资增速,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比重逐步上升 [2] - 融资结构持续优化,直接融资占比提升有利于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2] - 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贷款难以完整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效,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更具分析价值 [1] 金融机构经营转型 - 银行经营思路从"比规模、比增速"转向"比服务、比精准",以更可持续方式支持实体经济 [2] - 金融机构破除内卷式竞争挤出虚增空转贷款,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2] - 金融机构需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下沉服务重心挖掘新动能领域信贷需求 [3] 政策协同与数据解读 - 政府债券发行加速对贷款形成替代效应,但财政政策发力有助于撬动增量信贷需求 [3] - 单月贷款数据不足以准确反映经济活跃度,不宜过度炒作单月信贷波动 [3] - 人民银行2023年上半年出台增量货币政策,支持宏观经济指标总体表现良好 [3]
中国经济评论_ 新增贷款小幅收缩,信贷增速有所改善
2025-08-18 10:5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经济与信贷市场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上市公司,但涉及中国整体信贷数据及政策分析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信贷收缩与结构变化** -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收缩500亿元,为2005年7月以来首次单月收缩[1] - 居民贷款收缩4,890亿元(同比多减2,79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收缩1,100亿元(同比多减1,200亿元)[1] - 企业贷款新增600亿元(同比少增700亿元),中长期贷款收缩2,600亿元(同比多减3,900亿元)[1] - 票据融资改善(新增8,710亿元,同比多增3,130亿元)部分抵消其他贷款收缩[1] - 存款结构变化: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或反映资金流向金融市场[1] **2 信贷疲软原因** - 年初至今新增人民币贷款12.9万亿元,同比少增6,600亿元[2] - 居民中长期贷款少增1,30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少增1.3万亿元,主因房地产低迷及企业信贷需求疲软[2] -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转为债券)抑制企业银行贷款需求[2] - 部分企业支付逾期款项(如汽车制造商)改善中小企业现金流,降低其信贷需求[2] **3 社融表现与政府债券支撑** - 7月新增社融1.157万亿元,同比少增3,860亿元,低于预期(1.5万亿元)[3] - 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收缩4,260亿元(同比多减3,460亿元)为主要拖累[3] - 政府债券新增1.2万亿元(同比多增5,560亿元),企业债券新增2,790亿元(同比多增760亿元)[3] - 信贷增速小幅升至9%(6月为8.9%),信贷脉冲稳定在GDP的3.2%[3] **4 下半年信贷展望** - 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前7月完成全年额度的57%-67%)是年初信贷增长主因,但下半年发行节奏或放缓[4] - 政府债券对1-7月社融增长的贡献为2.2个百分点(同比扩大1.1个百分点)[4] - 消费贷贴息政策(1%)或效果有限,因收入与消费信心疲软仍是瓶颈[4] - 预计广义财政赤字可能扩大0.5个百分点(占GDP),支撑信贷增长[4] - 官方社融增速或从7月的9%放缓至2025年末的8.6%[4] --- 其他重要内容 - **图表数据**: - 信贷脉冲与社融增速关系(图表1、7)[6][7] - 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快于去年(图表4、13)[12][13] - 社融分项表现(图表3、9)[8][9] - **免责声明**:报告由瑞银证券编制,含分析师薪酬、利益冲突管理及数据来源说明[14][15][16][17] --- 数据单位与换算 - 所有金额单位为人民币(如无特别说明) - 1万亿=1,000 billion,1十亿=1 billion,1百万=1 million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了三大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8-18 00:25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 央行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上半年政策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价格预期目标相匹配 [1] - 业内专家建议密切跟踪政策传导效果,保持连续性并增强灵活性以释放政策效应,同时强化宏观政策一致性巩固经济回升势头 [1] 货币政策调整方向 - 报告表述从"实施好适度宽松"调整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重心转向政策落地显效而非继续加码宽松 [2] - 专家分析下半年政策将保持支持性立场但降准降息时点可能后移,因财政贴息政策相当于定向降息且结构性工具更精准 [3] - 新增"落实落细"表述或表明上半年政策运行良好,下半年将更关注执行见效并灵活应对 [2] 信贷政策变化 - 信贷基调从"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调整为"稳固信贷支持力度",强调"稳量提质"而非单纯规模增长 [4] - 金融机构需破除内卷式竞争,从"比规模"转向"比服务精准",挤出虚增空转贷款提升实体经济支持质效 [4] - 宏观调控更关注社会融资规模、M2等全面指标而非单一贷款数据,因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使贷款难以完整反映金融支持成效 [5] 信贷结构优化 - 新增贷款结构显著优化,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占比达70%,较2016年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超60%明显改善 [6] - 新动能和内需领域贷款增速较快,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为企业提供稳定资金支持,企业贷款主体占比持续增加 [6][7] - 直接融资占比持续上升,总体融资结构不断改善 [7]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 - 普惠金融将提升小微金融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 [7] - 科技创新领域将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推动债券市场发展完善科技创新金融生态 [7] - 促消费政策侧重供给侧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释放消费潜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