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

搜索文档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经济韧性提振油价 欧佩克增产与地缘风险交织 市场陷入拉锯
搜狐财经· 2025-06-07 13:24
美国5月非农就业数据与油价影响 - 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3.9万人,高于预期的13万,失业率维持在4.2%低位,显示劳动力市场韧性,缓解了经济放缓担忧,提振石油需求预期 [1][2][3] - 非农数据公布后,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7月期货结算价每桶涨1.21美元至64.58美元,涨幅1.91%,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8月期货结算价每桶涨1.13美元至66.47美元,涨幅1.73% [1][3] - 美联储哈克表示当前利率政策具有适度限制性,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降息,特朗普则公开施压美联储降息1个百分点 [2][3] 原油市场供需格局 - 欧佩克联盟同意7月日增产41.1万桶,沙特将7月销往亚洲的原油价格下调至近两个月低点,反映其通过"价格—产量"组合策略争夺市场份额 [2][4] - 汇丰银行预计夏季石油需求将在7-8月达到峰值,与欧佩克增产相匹配,二三季度市场趋于平衡,但2025年第四季度可能出现比预期更大的供应过剩 [2][4] - 沙特主张更大幅度增产,这是其夺回市场份额并约束欧佩克联盟成员国过度生产战略的一部分 [2] 地缘政治风险 - 美国可能加强对委内瑞拉制裁限制其原油出口,以色列可能袭击伊朗基础设施,这些因素增加了油价上行风险 [2][4] - 地缘冲突(伊朗、委内瑞拉)支撑油价,但欧佩克增产与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经济连锁反应可能削弱油价持续上行势能 [3][4] - 关税措施已导致美国运输、零售业招聘放缓,企业因成本不确定性推迟投资,形成"政策—就业—消费"的负向循环 [4] 原油市场三重拉锯 - 当前原油市场处于三重软实力拉锯:经济数据韧性支撑需求、地缘风险制造供应恐慌、产油国政策调整重构供应格局 [3][4] - 短期动力来自夏季需求峰值将至(7-8月)支撑油价,但沙特降价与欧佩克增产压制油价 [4] - 中期矛盾体现在地缘冲突支撑油价,但汇丰预警2025Q4供应过剩扩大压制油价 [4]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贸易谈判预期升温 原油市场仍缺乏清晰可持续的交易主线
搜狐财经· 2025-06-06 11:22
油价走势 - 周四国际油价走高,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7月期货结算价每桶涨0.52美元至63.37美元,涨幅0.83%,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8月期货结算价每桶涨0.48美元至65.34美元,涨幅0.74% [1] - 市场对中美领导人通话成果的乐观预期提振投资者对经济增长和油价需求前景的预期,石油软实力向上 [1] - 尽管欧佩克联盟预期增产可能导致市场供应过剩,但地缘政治事件和加拿大野火可能削减石油产量,这些因素仍在为油价提供支撑 [1] - 原油供应增幅有限,而旺季消费正逐步回升,这将助力油价延续震荡修复的走势 [2] - 当前油价回升是政策性软实力(中美缓和)与预期性软实力(风险偏好转换)主导的阶段性修复 [2] 中美关系影响 - 中美两国元首同意双方团队继续落实好日内瓦共识,尽快举行新一轮会谈 [1] - 通话后,特朗普称将举行更多中美贸易谈判 [1] - 中美领导人通话推动贸易谈判预期升温,通过制度化对话机制构建战略缓冲带,短期内释放关税松绑信号 [3] - 这种政策沟通形成的软实力溢价,有效对冲了欧佩克增产引发的供应过剩担忧,促使投资者修正对全球经济需求及原油消费的悲观预期,直接提振油价 [3] - 关税阶段性缓和,对市场风险偏好以及经济需求预期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但长期风险依旧未解除 [2] 市场预期与情绪 - 尽管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抑制需求,且沙特阿美下调亚洲原油售价(每桶降幅0.20美元)传递看空信号,但市场仍选择聚焦中美关系缓和带来的"和平溢价" [3] - 地缘冲突与供应链中断风险构成的复杂性,反而强化了投资者对"边际改善"的敏感度,推动资本从"冲突折价"向"缓和溢价"切换 [3] - 从交易量看,尽管欧佩克目前仍存在超产问题,似乎市场在看多石油 [1] - 原油市场继续有很多噪音,在油价处于波动区间中段之际 [1] 供需基本面 - 沙特阿美把7月份销往亚洲的轻质原油价格对阿曼和迪拜原油价格议价每桶下调至1.20美元,比6月份每桶低0.20美元 [1] - 供应弹性受限,欧佩克超产与增产预期被地缘事件及季节性消费回升部分抵消,形成"紧平衡"格局 [4] - 需求端韧性显现,夏季消费旺季临近,叠加中美关税阶段性缓和改善制造业预期,原油实际消耗获基本面支撑 [4] - 中国"技术主权构建"间接提升全球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4] 市场不确定性 - 自6月起,原油市场面临多个重大变量的影响,包括俄乌与美伊等地缘局势、欧佩克联盟的生产情况、夏季消费的实际表现、美国关税政策以及各国谈判的进展等 [2] - 今年以来,原油交易逻辑频繁切换,影响因素的复杂程度多年未见,不确定性或成为常态 [2] - 当前油价波动凸显市场缺乏可持续交易主线,涉及政策变量、地缘变量和产业变量 [4]
也许,你比AI更懂价值的真谛
36氪· 2025-06-03 17:43
行业趋势认知转变 - 从忽视宏观趋势到重视前瞻性内容 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1] - 趋势作为现实方向 重塑行业环境和机会 [2][3] - AI作为典型趋势案例 与岗位结合提升效率 [4] - 趋势帮助识别风向 指导职业选择方向 [5] AI对行业的影响 - AI替代重复性工作 如信息整理和逻辑推理 [11] - AI具备计算性思考能力 高效处理海量数据 [11] - 人类保留创造性工作 包括跨界灵感和情感共鸣 [12][13] - AI无法实现非线性思维和人性化理解 [12][14] 人类核心竞争优势 - 软实力包括判断力 人际关系和临场反应 [16] - 情感连接建立信任 超越数据驱动的交互 [17][18] - 品牌价值源于真实互动 如小米和华为的粉丝经济 [19][20] - 创造性工作需直觉 情感共鸣和独特视角 [14][15] 职业发展策略 - 将AI作为超级工具 处理标准化任务 [22] - 人类专注共情 判断和创造性的工作 [22] - 深挖人情味 建立价值交换的伙伴关系 [24] - 打造最小可复制影响力 形成个人品牌资产 [26][28] 互联网趋势报告 - 玛丽·米克尔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共340页 [8] - 报告涵盖互联网和新兴科技领域演变 [9] - 精准预测Google 苹果等科技巨头崛起 [9] - 追踪互联网广告等多个领域发展 [9]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美国经济数据疲软叠加欧佩克增产预期 国际油价冲高回落
搜狐财经· 2025-05-30 12:00
美国经济数据疲软叠加欧佩克增产预期,国际油价冲高回落。需求侧崩塌与供给侧扩张形成主要矛盾, 地缘风险与政策博弈加剧市场波动,油价呈现"脉冲式反弹、趋势性承压"特征。邓正红软实力表示,美 国经济数据疲软,投资者对原油供应增加的前景感到担忧,削弱了此前法院叫停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关税 所带来的风险偏好情绪,石油软实力承压,周四(5月29日)国际油价走低。截至收盘,纽约商品期货 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7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0.90美元至60.94美元,跌幅1.46%;伦敦洲际交易所 布伦特原油7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0.75美元至64.15美元,跌幅1.16%。尽管当天亚洲时段早盘时段美国 国际贸易法院"叫停"特朗普政府一揽子关税的消息提振油价一度涨超1%,但对欧佩克联盟机制下的8个 产油国可能在7月份再次以较快速度退出自愿减产的担忧不减,最终令油价冲高回落。美国公布的数据 显示经济在第一季度出现收缩,这进一步打压了油价。 雪佛龙因核心许可证于3月被特朗普政府吊销,已终止在委内瑞拉的原油生产及其他业务,这加剧供应 风险。委内瑞拉4月以美国制裁导致付款不确定性为由,取消了雪佛龙的原油装载计划。此前该公司每 日出口29万桶委内 ...
特朗普为什么要搞垮美国旅游业?
虎嗅· 2025-05-30 08:33
美国签证政策收紧对旅游业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计划撤销中国学生签证并加强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签证申请的审查[1] - 美国近期暂停了赴美留学、交流的外国公民在海外申请签证的面谈程序,并加强对申请者社交媒体帖子的审查[2] - 这些政策导致国际游客对美国旅游的兴趣下降,46%的受访者表示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没有去美国旅游的计划[6] 国际游客对美国旅游的态度变化 - 加拿大受访者中62%表示不会去美国旅游,德国受访者中59%持相同态度[7] - 游客对美国的态度从"不想去"转变为"躲着走",反映出对美国签证政策和边境审查的担忧[8] - 一对加拿大情侣将年度旅游目的地从美国俄勒冈改为墨西哥,原因是感觉在美国不受欢迎[73][74] 美国旅游业的经济损失 -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与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美国2025年将损失125亿美元的旅游收入[10] - 2025年美国游客支出预计低于1690亿美元,同比下降7%,比2019年巅峰期下滑22%[10] - 美国成为全球184个经济体中唯一预计旅游收入负增长的国家[11] Brand USA的困境 - Brand USA作为美国旅游目的地营销机构,在特朗普任职期间面临预算削减和组织动荡[27] - 2024年4月底,白宫解雇了Brand USA 11名董事会成员中的5名,包括董事会主席弗格森[26] - Brand USA在中国区的代理竞标结果显示预算大幅削减,活动减少[21][22] 特朗普政府对旅游业的态度 - 特朗普政府认为旅游业无法直接带来可量化的经济回报,因此不重视旅游推广[38][39] - 旅游业的主要受益城市(如纽约、洛杉矶)不属于特朗普的政治基本盘,导致政府缺乏支持动力[42][44] -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与旅游业"请进来"的理念相冲突,导致边境政策越来越严格[62][64] 美国旅游业的现状与历史对比 - 2013-2019年是中美旅游交往的蜜月期,美国各州旅游局在中国积极举办推广活动[16][18] - Brand USA曾是美国旅游营销的"国家金字招牌",但现在已边缘化并面临预算危机[19][20] - 美国从"世界的目的地"转变为"没必要非去"的旅游地点,反映出国际形象的下滑[76]
特朗普被打了措手不及,判决结果送进白宫,中国罕见公开发声,关税战美国彻底败了?
搜狐财经· 2025-05-29 17:08
中美两国的关系可谓跌宕起伏,已不仅仅停留在经济与贸易领域,更渗透到了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 这场争夺战的白热化,不仅表现为特朗普政府加大对中国的制裁力度,更是在留学政策和人才争夺上演 出了一幕幕戏剧性场景。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特朗普政府自上任以来的"关税战"。近期,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裁决成为一记警 钟,揭示了特朗普政府在对外经济政策中面临的法律挑战。法院裁定特朗普发布的多项关税措施越权, 必须立即停止执行,这对于依赖贸易战取胜的特朗普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作为"美国优先"政策 的核心,关税不仅影响着进口商,也直接损害了相关产业,尤其是那些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 不仅是企业,特朗普的政策还带来了社会层面的不安。受其影响,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考虑离开美 国。调查显示,高达75%的科研工作者对此表示忧虑,其中年轻研究人员尤为显著。这一趋势不仅关乎 个人职业选择,更是对美国科技创新和学术竞争力的一次重大考验。特朗普的"强人叙事"正受到来自社 会各界的反击,法律的束缚让他逐渐失去往日的耀眼光环。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顶尖学府之一的哈佛大学也无辜卷入其中。特朗普政府不断加码的制裁与审查,使 得许多国际学生面临着前所 ...
最新!特朗普再威胁哈佛,要求校方提供国际学生名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09:19
美国政府与哈佛大学的争端 - 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将不再向哈佛大学提供新的拨款,并要求校方提供所有国际学生的姓名及国籍信息以便审查 [1] - 美国政府宣布取消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资质,禁止该校招收国际学生,哈佛大学已就此禁令起诉美国政府 [1] - 美国教育委员会表示许多高校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收到了美国国会和政府的调查威胁 [2] - 哈佛大学教授称美国政府正试图对哈佛施加惩罚,原因是该校没有屈服于政府的政治意愿 [2] 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的做法被批评为将民粹主义意识形态扩展到高等教育,将在校园制造恐惧文化 [3] - "禁招令"将影响占哈佛学生总数超过四分之一的国际学生 [3] - 舆论认为这将导致教师、学生及科研人才流失,加速美国教育和科研界已显现的人才"出走潮" [3] 国际人才竞争格局 - 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正加大激励力度招募来自美国的人才 [3] - 法国宣布将拨款1.13亿美元主要用于吸引来自美国的科研人员赴法工作 [3] - 欧盟将投入5.66亿美元将欧洲打造成全球科研人才聚集地 [3] 对美国软实力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的做法被认为正在切断支撑美国繁荣的全球优秀人才循环 [4] - 《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显示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指标明显下滑 [4] - 专家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正严重损害美国的"软实力" [4] 经济影响 - 国际学生去年一年给美国带来了430亿美元的经济收益 [2] - 美国教育委员会担心国际学生数量将因风险感知而下降 [2]
白宫施压哈佛!美媒:“目光短浅”!哈佛大学学生怒批:“极其错误的决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5 10:53
每经编辑|毕陆名 据央视新闻25日消息,当地时间5月23日,《华尔街日报》批评特朗普政府本周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决定,称 这是对这所常春藤名校的"一次目光短浅的攻击"。 该报社论委员会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美国国土安全部(DHS)撤销了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项 目"(SEVP)认证,这一决定导致哈佛所有国际学生的未来"陷入混乱"。 社论称:"哈佛的大多数国际学生就读于研究生项目,许多人参与科学研究或承担本科课程教学。将他们赶出哈佛将扰 乱研究项目,甚至可能导致部分从事科学研究的教授跳槽至其他高校。这似乎是为了冻结哈佛研究经费而设的目标。" 对此,白宫发言人阿比盖尔·杰克逊24日表示,尽管已多次收到警告,哈佛仍未解决校园内的严重问题,如今他们正在为 此承担后果。 对于美国政府这一禁令,哈佛大学的学生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可怕的决定",禁令不仅会削弱哈佛大学和美国的 国际学术地位,更会对美国社会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哈佛大学学生蒂罗内·布雷斯怀特:我认为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是一个可怕的决定。美国是建立在多样 性和"大熔炉"社会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重视每个人,不能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
莫邦富: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做了两件大事
环球时报· 2025-05-21 06:42
日本经济历史回顾 - 1985年日本中产家庭月收入30万日元,税后24万日元,扣除房租房贷等开销后仅剩5万日元零花钱,经济状况并不宽裕 [2] -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达到顶峰,大量资本涌入海外资产收购,如夏威夷高尔夫球场和海边酒店 [2] - 1992年后东京房价显著下跌,5000万日元以下公寓数量增加,同时百元店兴起,中国制造商品(如5000日元餐具套装)帮助维持日本民众生活质量 [3] 日本软实力建设 - 过去30年日本重点推动日餐文化全球化,并通过索尼等企业强化影视文化输出,成功扭转"经济动物"的国际形象 [4] - 索尼1979年推出随身听成为文化传播工具,典型案例《北国之春》在亚洲广泛传播 [4] - 当前日本科技产业衰退明显,NEC电脑业务被联想收购,手机市场被苹果主导,互联网时代缺乏代表性产品 [6] 中日经济对比 - 1990年中国GDP仅相当于东京都水平,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且被日本经济界视为"会继续发展的第二" [7] - 义乌商品通过微利模式(如单盒牙签利润5厘)打开全球市场,迪拜码头可见大规模转运,某商户日赚1500美元 [7] - 中国企业需从低价策略转向知识产权和原创产品开发以保持竞争力 [8] 社会心态变化 - 日本经济停滞导致职场普遍躺平,30年间从管理层到年轻员工形成"努力无效"的消极循环 [5] - 七八十岁日本创业者仍保持创新活力,但年轻一代因缺乏成功经验而丧失奋斗动力 [5]
美国商学院专家感叹:“硬实力”和“软实力”,中国企业都有!
搜狐财经· 2025-05-20 21:34
中国企业国际崛起 - 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崛起,展现显著增长与转型势头,成为全球经济重要参与者,重塑国际贸易、投资和创新格局 [1] 企业规模与全球分布 - 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有139家上榜,中国128家,涵盖建筑、石油、保险、银行和科技等多个行业 [3] - 全球约10500家营收超10亿美元企业中,25%来自中国,19%来自美国,中国数量超过美国 [3] - 约70%中国大型企业在美国设子公司,超60%在德国设子公司,约40%在英国和荷兰设子公司,至少30%在加拿大、巴西和意大利设子公司,同时在非洲多数国家也有业务 [4] 对外投资战略转变 - 2023年中国企业绿地投资从发达经济体转向亚洲和其他新兴市场,投资目的地和方式转变反映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战略反应 [4] - 中国投资不再紧盯技术和自然资源,而是流向新兴经济体蓬勃发展的制造业,帮助中国企业站稳脚跟 [4] 品牌与软实力提升 - 美国品牌在Brand Finance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占比约40%,中国品牌占比从2010年4%提升至2025年14% [5] - 中国品牌在电子商务、媒体与娱乐、电信及电动汽车等行业获得全球认可,改变全球对中国产品的认知 [5] - 中国企业优化海外布局并深耕国内市场,重心转向新兴市场以维持增长,软实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