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Agent
icon
搜索文档
Grok和维基百科站上擂台
虎嗅· 2025-10-22 14:38
AI对信息中间商的影响 - 人工智能导致维基百科人类页面浏览量相比去年下降8个百分点[2] - AI利用百科内容寻找答案使用户远离维基百科平台[3] - AI Agent发展将带来生产关系整合对中间商形成围剿[3] Zocdoc的案例与应对策略 - Zocdoc作为连接患者和医生的平台在美国与Uber Airbnb等公司并驾齐驱[3] - 公司从2007年就开始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提高医患匹配质量[5] - 平台深度整合医生日程保险规则患者偏好等动态私有数据形成竞争壁垒[7] - 通过20年积累的现实业务经验构建学习曲线和应对边缘情况的能力[5] - 积极利用AI提升效率并实现以前不可能的新服务[5] 不同中间商模式的脆弱性对比 - 维基百科的核心资产是静态结构化公共知识易被AI消化重新包装[7] - Zocdoc类服务依赖动态私有且充满容错的深度整合数据网络更难被绕过[7] - 维基百科最珍贵的资产可能转变为持续演进自我修正的知识构建机制[7] AI Agent发展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 AI存在幻觉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影响其在医疗等高风险领域的应用[4] - 提升系统可靠性如从90%到99.999%面临类似测量英格兰海岸线的无限细节挑战[4] - AI Agent的盈利模式尚未明朗订阅费与广告模式存在矛盾[7] - 产业链价值分配蛋糕如何分割由谁主导等核心问题仍无答案[7]
OpenAI发布AI浏览器Atlas,我们要开启AI版“上网冲浪”时代了吗?|Jinqiu Select
锦秋集· 2025-10-22 12:30
AI浏览器行业动态 - Perplexity AI推出基于Chromium架构的AI浏览器Comet,默认集成其搜索引擎,已于2025年7月上线[1] - Atlassian以约6.1亿美元收购AI浏览器产品Dia的公司The Browser Company,强化AI浏览器领域布局[1] - OpenAI正式发布以ChatGPT为核心构建的智能浏览器ChatGPT Atlas,主打"网页陪伴"功能,用户可在任何网页唤出侧边栏获取上下文感知协助[1] ChatGPT Atlas核心功能 - 引入"浏览器记忆"功能,可记住用户访问的网页内容与任务进度,未来自动调取相关信息提升工作效率[3] - 支持"Agent模式",使ChatGPT能在网页上自动执行检索资料、规划会议等复杂任务,该模式面向Plus、Pro与Business用户开放预览[3] - 实现浏览器从被动工具向主动伙伴的转变,支持在当前窗口直接处理任务[1] 浏览器行业发展历程 - 1993年Mosaic浏览器通过图文混排能力首次让普通人直观浏览互联网,点燃公众热情[9] - 1994年网景通信公司推出Netscape Navigator,引入JavaScript和SSL安全协议,一度占据近九成市场份额[10] - 微软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深度捆绑Internet Explorer,执行"拥抱、扩展、消灭"策略,最终导致网景被AOL收购[11][13] - 2004年Mozilla基金会发布Firefox 1.0,以开放、标准、安全和可定制性为旗帜,推动Web标准回归[17] - 2008年Google推出Chrome浏览器,以惊人速度、简洁界面和沙箱安全架构迅速征服用户,市场份额长期稳定在六成以上[18] 当前浏览器市场格局 - Google Chrome全球市场份额达66.6%,覆盖超过36.9亿用户,在桌面端占65.67%,移动端占67.67%[30][33] - Safari以18.01%的全球份额位居第二,拥有约10亿用户,其成功高度依赖苹果硬件生态系统[34] - Edge全球份额5.23%,拥有约2.92亿用户,桌面端表现亮眼达13.77%,自2020年以来从1.45%持续增长至5.23%[36] - Firefox全球份额仅剩2.57%,约1.42亿用户,较2009年高峰期的32%大幅下滑,移动端份额仅0.53%[37] 区域市场特征 - 中国市场Chrome份额45.12%,未形成绝对统治,UC Browser和360安全浏览器分别占据7.42%和5.67%份额[51] - 印度市场Chrome份额高达89.34%,其他浏览器份额可忽略不计[51] - 美国市场Chrome占52.91%,Safari占31.22%,展现苹果在美国市场的强大号召力[51] AI浏览器的战略意义 - AI正扮演类似图形界面、V8引擎的革命性角色,使浏览器从信息检索通道转变为具备行动能力的通用执行平台[55][60] - 美国司法部提出"让Google出售Chrome"为行业带来变数,OpenAI公开表态有意接盘,认为这是展示"AI优先浏览器"的机会[61] - 掌控AI浏览器意味着抢夺下一代互联网入口控制权,可构建生态闭环战略支点,开辟智能广告投放、付费订阅等创新商业模式[65][68][69] 浏览器行业成功要素 - 技术创新是市场格局变化突破口,从Mosaic的内联图片到Chrome的V8引擎,每次技术质变都带来市场机会[47][48] - 分销渠道决定用户规模,IE借助Windows捆绑、Chrome依托Google生态、Safari凭借iOS默认安装都证明渠道控制力的重要性[49][50] - 用户体验是成功核心,无论技术多先进,用户选择最终由浏览器是否直观易用、界面简洁高效决定[52][53]
Z Event|AI和硬件同学下班一起聊AI?10.25深圳和11.7新加坡两地线下闭门饭局报名
Z Potentials· 2025-10-22 10:38
活动信息 - 计划于2025年10月25日周六晚7点在深圳举办一场8-10人的小型聚餐 主题为AI及硬件出海 面向大厂、创业公司产品/技术及创业者人群 [1] - 计划于2025年11月7日周五晚7点在新加坡举办一场6-8人的小型聚餐 主题为AI及硬件出海 面向大厂、创业公司产品/技术及创业者人群 [1] - 活动旨在交流想法、分享经验、拓展人脉 报名截止时间为活动前一日晚8点 名额有限 [1] 业务与招聘 - 公司业务涉及AI Agent领域 [3] - 公司正在招募新一期的实习生 [6] - 公司定位为AI时代中国年轻版YC 旨在寻找有创造力的00后创业者 [8] - 公司旗下包含Z Potentials、Z Combinator、Z Finance、Z Lives等多个品牌或业务线 [7][8][9]
2026AI Agent六大趋势,编程热潮后谁是下一个风口?
36氪· 2025-10-22 08:02
10倍速赛道来袭! CB Insights的CEO Manlio Carrelli在前言中发出感慨: 美国风投数据机构CB Insights最近发布了一份69页的重磅报告《AI Agent圣 经:颠覆性智能体终极指南》,全面讲述了AI Agent的生态图景。 这份报告包括了对2026年的6大预言、AI Agent生态全图(看懂"江湖"势力)、独家披露头部Agent初创的营收梯度,以及AI Agent深入企业工作流,行业 专属应用加速落地等等。 文中的一些趋势和案例,非常令人大开眼界,展现了无限可能的未来。各种形式的初创公司正以前沿和开拓性的做法纷纷获得投资。我们从中摘取了精华 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AI Agent在短短2年内已从实验品转变为企业的优先事项。我看到自2023年以来,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及Agent的次数增加了10倍。这种速度是我前所未 见的!" "最令我惊讶的是:AI Agent正在比我见过的任何技术都更快地攀升价值链。我们于2025年6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的企业表示将在未来12个月内把 AI智能体应用于客户支持领域。" 这股势头,还在加速! 在CB Insights追踪的1500多个 ...
2026AI Agent六大趋势,编程热潮后谁是下一个风口?
混沌学园· 2025-10-21 20:46
AI Agent行业发展态势 - AI Agent在短短2年内已从实验品转变为企业的优先事项 自2023年以来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及Agent的次数增加了10倍 [3] - 2025年按投融资交易数量排名前10的科技赛道中有5个与AI Agent直接相关 占据最火爆投融资热点的一半 [3] - AI Agent是当下最吸金的创业赛道 同时在估值与营收两端刷新最快成长记录 [4] 市场成熟度与商业化进展 - 82%的企业表示将在未来12个月内把AI智能体应用于客户支持领域 [3] - 在2025年收入最高的20家Agent初创公司里 有一半3年前都不存在 几乎从零起步迅速闯进营收榜前列 [13] - 每5家新晋独角兽中就有1家把Agent技术作为核心产品 [13] 头部初创公司营收表现 - 软件开发Agent在商业化中领先 有6家公司进入收入榜单前列 市场领导者Cursor年经常性收入达5亿美元 Replit为1.5亿美元 [34] - 客户服务AI智能体获得最高估值溢价 平均收入倍数高达219倍 远高于所有顶级创收AI智能体的平均值80倍 [34] - 这些创收领先的公司平均成立时间只有3.8年 大多数已处于部署或规模化产品的阶段 [35] 技术演进路径 - 2025年AI Agent运行在受限环境中 利用结构化工作流和护栏完成特定目标 [6][7] - 2025年以后将发展为完全自主代理 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运行 具有更复杂的决策和任务执行能力 [9] - AI Agent正从副驾驶时代转变为超能力仪器或工具 将推动工作走向以前不可能的方向 [10][11] 2026年六大趋势预测 - 语音AI加速崛起 企业正为人类通过对话而非文本界面与AI交互的未来做准备 Meta在2025年接连收购语音AI初创企业Play AI与WaveForms AI [16][17][18] - AI并购潮席卷智能体领域 截至2025年AI智能体与Copilot领域已发生35笔以上的收购 [19][20] - 利润压力蔓延 推理模型将输出Token数量增加约20倍 导致计算成本显著增加并侵蚀利润空间 [22][23] 新兴商业模式与基础设施 - 新一批初创公司正在构建AI原生支付轨道和数字钱包 支付巨头Stripe在2025年9月宣布推出代理式支付API [25][26] - 随着AI智能体能力增强 现有软件巨头正在限制对其客户数据的访问 引发数据护城河之战 [28][29] - AI智能体可靠性仍是主要挑战 推动了市场对智能体监控工具的需求 今年该领域已发生7笔早期交易 总融资额3090万美元 [31][32][34] 企业应用落地进展 - 软件开发智能体正在超越编程 纳入测试、质量保证、代码审查和调试等护栏功能 超过一半公司专注于降低氛围编程风险 [44] - 网络浏览智能体从通用走向专业化 通过有针对性的应用进行差异化竞争 例如遗留系统集成和软件测试 [45] - 医疗保健和金融服务占智能体AI公司的19% 其中32%的垂直化智能体已在积极部署解决方案 另有45%处于新兴/验证阶段 [46]
真假混战:Agent元年,如何拨开概念迷雾?
36氪· 2025-10-21 15:22
AI Agent行业市场热度与规模 - 2025年AI Agent从技术概念快步走进产业应用,过去几个月涌现的产品数量超过去年全年总和[1] - 中国企业级AI Agent市场规模在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0%,至2027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55亿元[6] - 超60%央企已构建"大模型+Agent"双引擎,将AI Agent作为新型基础设施[2] - AI Agent在中国SaaS行业渗透率从2025年7月的约30%迅速攀升至9月的40%以上[7] 产业落地与应用场景 - AI Agent已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在央国企领域展现出深度渗透态势[2] - 截至2025年二季度,发布并投入应用的行业大模型总量已突破百个,深度赋能金融、电信、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命脉领域[2] - 企业级AI Agent应用场景从To C向To B延伸,深度渗透金融、制造、医疗、企业服务等垂直领域,具备高频次、高价值、强刚需属性[6] - 智能客服以超70%的渗透率成为成熟标杆,数据分析场景渗透率达60%紧随其后,研发、营销、知识助手场景孕育下一轮爆发点[7] 市场格局与发展特征 - 市场呈现通用平台型与垂直场景型双路径并行发展,阿里云通义千问、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等提供通用平台,垂直型解决方案专注于财务自动化、医疗研发等细分领域[8] - 钉钉、飞书等头部SaaS厂商全面部署AI Agent战略产品,将智能体能力作为核心模块嵌入ERP、CRM、HRM等主力产品[7] - AI Agent本质是技术积累与企业需求沉淀的存量市场集中爆发,正在深刻改变SaaS行业格局[7] 真伪AI Agent的界定与特征 - 真正AI Agent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与行动执行能力,核心能力架构包含感知能力、规划能力、行动能力、记忆能力四个关键维度[17] - 真伪AI Agent关键分水岭在于是否具备工具调用能力,真AI Agent能主动调用外部工具达成复杂目标,实现从"解答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跨越[14][21] - 伪AI Agent主要有四类典型伪装形态:模板化问答工具、API换皮包装产品、浅度数据处理工具、功能碎片化工具[13] 技术演进与发展阶段 - AI Agent发展经历三个关键阶段:初级阶段实现部分自动化,中级阶段实现有条件自动化,高级阶段实现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22][23] - 2017年谷歌Transformer架构提出成为关键转折点,2023年AutoGPT发布彻底引爆概念,2025年多模态模型和标准化工具协议推动产业爆发[11] - 从初级到高级的跃迁不仅是技术能力升级,更是AI Agent价值逻辑的重塑,从提升旧世界效率到定义新世界规则[24] 行业挑战与未来趋势 - 行业面临供给端技术成本壁垒与需求端组织基础障碍的双重制约,通用化标准化发展倾向与垂直化定制化诉求形成尖锐供需错配[25] - AI Agent正经历从"Copilot"到"Autopilot"的定位之变,从辅助工具进化为能主动思考决策的"新型生产力"[26] - 三大产品形态开辟新蓝海:编码智能体将开发速度提升10倍,计算机使用智能体打破人机交互壁垒,多模态交互智能体重塑交互体验[27] - 通用AI Agent正挑战传统搜索引擎地位,未来互联网流量入口可能向少数通用AI Agent集中,新的流量大战预计在年底拉开帷幕[27]
特斯拉AI前成员给Agent泼冷水:真正成熟还需十年;支付宝首页AI健康管家AQ广告本周起下架整改丨AIGC日报
创业邦· 2025-10-21 08:08
AI Agent技术发展现状 - OpenAI创始成员、特斯拉前AI总监安德烈·卡帕西认为当前AI Agent技术尚处早期,存在无法持续学习、非真正的多模态、不能自如操作电脑等核心缺陷 [2] - 卡帕西指出AI Agent技术要实现真正的实用化还需要十年左右 [2] 企业AI产品动态与调整 - 支付宝宣布自本周起暂停AI健康管家AQ在支付宝首页的广告投放,暂停投放是基于用户体验的考虑 [2] - 视觉中国披露与字节剪映的合作已有收入确认,该合作是公司在AI应用领域的重要合作 [2] - 视觉中国表示目前正在与国内领先的AIGC内容生成服务商合作,推动AI生成+版权的商业模式落地 [2] 企业战略合作与资本联盟 - 软银集团与日本初创企业JDSC就AI开发达成资本及商业联盟协议,将在AI代理开发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2] - JDSC宣布与软银签署资本及商业联盟协议,但未在声明中透露本次协议的具体财务条款 [2]
AI沉思录:从智驾看AI Agent落地范式
2025-10-19 23:58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人工智能行业 特别是AI Agent和智能驾驶领域 提及的公司包括互联网巨头如华为、小米、苹果、腾讯以及芯片公司如OBM、AMD和博通 [1][3][11][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AI产业现状与挑战 * 市场对AI投入成本回收存在担忧 尽管大厂发布合作计划但股价表现平平 [2] * AI变现路径与移动互联网不同 移动互联网通过扩大用户数量盈利 AI则需要通过系统化提升任务精度来实现非线性爆发的商业化 [2] * 互联网To C侧巨头将进行全面业务重构和边界划分 引发新一轮竞争和技术资源投资 [2] AI应用货币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 模型能力达到O3水平是关键 模型能生成COT思考链将复杂问题分解为更小步骤 提高处理复杂任务的准确度 [4] * Agent产品形态的出现是另一关键 Agent通过任务分解和系统协作提升每个步骤的精确度 降低对单一模型理解能力的依赖 [4][6] * O系列模型能像人类一样通过多步骤执行和慢思考过程处理任务 提高结果的精准度和可落地性 更好地融入工作流程 [5] Agent与Copilot的形态差异 * Agent能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多个步骤并逐步执行 提高精确度 Copilot则更多依赖单一模型对整个任务的理解 最终完成度较低 [6] * Agent通过系统协作如RAG及小模型协作解决问题 而非完全依赖单一大型模型 因此更高效、准确、可扩展 [6][7] AI应用货币化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落地为王" 供给端变化时谁能最快实现产品落地 当前全球处于此阶段 变现主要依赖模型本身 独立应用变现有限 [8] * 第二阶段是"数据飞轮" 从技术单点突破到全模块打通 实现数据飞轮效应并提升行业门槛 [8] * 第三阶段是"规模经济" 进入运营阶段后谁能率先达到35%-40%的市场占有率临界点成为最终胜出者 [8] 海外与国内AI市场对比 * 海外AI变现快于国内 主要因海外人力成本中枢较高 AI替代人工的效益更大 [3][9] * 海外市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高 企业更愿意投资AI以降低运营成本 [10] * 随着AI供给成本下降 如2025年模型侧token成本下降 国内市场将迎来变现机会 成本是当前AI落地的核心要素 [3][10] 智能驾驶的发展与趋势 * 智能驾驶在中美两国已开始大规模落地 [11] * 辅助驾驶阶段分为可用阶段和好用阶段 可用阶段是单点功能实现 好用阶段则是全流程闭环 行业门槛提升 单车价值从几千元增加到上万元 头部公司如华为开始垄断利润 [11] * 无人驾驶从试点转向大规模替代 催生无人物流等新业态 使下游市场得到二次扩容 [11] AI原生应用发展阶段与投资关注点 * AI原生应用发展分三个阶段 可用、好用以及从辅助转向替代 目前大多数场景仍处于可用阶段 新老玩家共存竞争激烈 [13] * 初期阶段 提供基础设施的"铲子股"最具盈利潜力 [13] * 随着场景全流程贯通 行业向头部公司集中 全流程能力成为决定性因素 新业态出现后竞争转向市占率与成本 [13] 其他重要内容 未来重要应用场景与竞争格局 * ToC互联网巨头将在AI加持下深化产品与服务结合 对传统产品形态进行降维打击 [14] * 高任务复杂度、高容错率的ToB侧领域如教育、医疗若实现全流程覆盖 将成为重要投资方向 [14] * 终局竞争中 占据操作系统主导权或流量入口优势的厂商如小米、苹果、腾讯等有望胜出 [14] 全球市场参照与启示 * 截至2025年 ChatGPT全球月活跃用户达8亿 即使排除中国 全球渗透率仍仅约10% 付费用户数在几百万量级 表明海外市场潜力巨大 [15] * 投资应关注处于可用阶段并能快速实现全流程闭环、具备强数字化基础设施与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企业 如互联网巨头 并观察教育、医疗等高复杂度场景中的领先企业 [15]
追责云业务造假和经济舞弊!华为云CEO被连降三等
财联社· 2025-10-18 17:01
公司管理层变动与内部治理 - 华为云计算业务多位管理层因云业务造假与经济舞弊问题被问责和处分 [1] - 华为云计算BG CEO张平安作为业务负责人被连降三等 工资向下调整至新职级最大值 并予以严重警告 [2] - 华为云服务产品部部长张宇昕 云计算全球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石冀琳 云计算全球生态部部长康宁因管理不到位被连降两等 [2] - 公司对造假问题持零容忍态度 此次处罚在内部看来并不意外 [3] - 针对云计算业务问题的问责自上而下 除管理层外还有多人被处罚 [4] 公司业务战略与组织调整 - 华为云CEO张平安于8月22日宣布对云BU下层组织进行大范围撤销与合并 重点围绕产品部 公有云服务部及研发部等核心团队 涉及数十个下层部门与组织 [5] - 此次大规模组织优化调整或波及上千人 [5] - 调整后华为云将聚焦3+2+1业务 包括通算 智算 存储 AI PaaS 数据库以及安全业务 [6] - 华为云回应称通过软硬协同和架构创新为客户打造云服务 同时将更多资源投入到AI产业和算力产业 [6] - 公司在全联接大会上分享了华为云在AI云服务 大模型 具身智能 AI Agent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落地实践 [7]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表现 - 在云服务市场 阿里云处于领先地位 华为云位于第二 但市场份额与阿里云存在不小差距 [8]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116亿美元 同比增长16% [8] - AI相关需求已成为推动企业向云端迁移的主要动力 [8] - 2025年第一季度阿里云市场份额达33% 同比增长15% 其AI相关工作负载已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8] - 同期华为云市场份额为18% 营收同比增长达到18% [8]
聊聊 AI Agent 到底有多大创新?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0-18 12:00
AI Agent技术当前面临的挑战 - 当前AI Agent在用户体验上与传统task bot相比并无显著提升,甚至更差[1] - Planning阶段耗时巨大,工具增多后模型准确率下降,使用旗舰模型进一步增加延时[2] - Planning质量不高,模型构建的复杂工作流可用率远低于人类水平,简单工作流使用判别式小模型性能更好[2] - Reflection策略容易陷入自我内耗和死循环[3] Planning速度问题的本质与解决方案 - 核心问题是工具发现和参数对齐成本被低估,从编译时确定的工具编排变为运行时动态选择,搜索空间随工具数量指数级膨胀[5] - 解决方案包括工具层缩小范围分层治理,先用意图分类器将请求路由到具体域,每个域只暴露5-10个核心工具[5] - 将串行改为DAG并行执行,LLMCompiler支持将调用计划编译成有向无环图,并行化可使链路耗时缩短20%[6] - 在项目开始节点增加路由策略,简单任务路由给SLM或专用执行器,复杂规划才使用强推理模型[6] Planning质量问题的本质与提升方案 - 本质原因是模型生成的文字描述计划缺乏可执行性和全局约束,传统workflow有明确的分支条件和异常处理[8] - HiPlan方案将计划拆分为里程碑和局部提示两层,高层管战略目标,低层负责战术细节,里程碑可离线积累复用[8] - Routine实践提供结构化计划框架,强制模型输出符合语法的计划,可将企业场景工具调用准确率提升平均20多个百分点[10] - 搜索式规划如LATS引入MCTS,展开多条路径用Verifier评分选最优,HyperTree和Graph-of-Thoughts支持非树形图结构[12] - 基于强化学习的多轮训练可有效提升agent长程任务性能,例如RAGEN、LMRL-Gym等研究实现明显指标提升[14] Reflection死循环问题的根源与修复方法 - 根本原因是缺少细粒度可计算信号和明确停机条件,模型反思仅靠主观判断易强化错误假设[15] - UFO研究使用最简单的一元反馈如Try again进行多轮RL,不需要详细错误诊断即可学会自我改进[17] - Tool-Reflection-Bench将错误修复过程变为明确可控动作,模型学会基于证据诊断错误并提出可执行后续调用[18] - 工程层面可设置max_rounds硬性上限、no-progress-k连续无改进则停、state-hash去重、cost-budget预算终止等机制[20] AI Agent技术发展趋势与价值 - Agent现阶段问题需结合强化学习,构建多轮交互特定环境,让模型学到稳定推理执行能力[20] - 端到端RL将整个Agent视为策略网络,直接从环境反馈学习,涌现规划、工具使用、反思等能力,是未来技术趋势[20] - AI Agent是LLM在现实场景业务落地最有价值的技术方向,Agent能力正逐步内化为模型能力[21] - RL契合Agent在垂直领域现实环境的问题模拟,工具高度封装化和运行环境可迁移性使sim2real难题不再成为掣肘[21] - 通过RL训练的Agent模型具备很高实用价值且价值持续扩大,同时降低了应用下限并提升了能力上限[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