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搜索文档
天舟九号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将于近日择机发射;纳米“双光子工厂”问世,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新型量子纠缠光源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7-13 10:02
航天科技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近日择机发射[1] 量子科技 - 中山大学团队研发出保真度达99.4%的按需触发式新型微纳量子纠缠光源 实现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自发双光子辐射[2] - 该成果为新一代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发展和功能化光量子信息处理芯片构建提供关键支撑[2] 智能制造 - 运来智能机器人研制总部项目落地无锡高新区 总投资超10亿元 将建设5.5万平方米智能机器人研制中心[2] - 项目专注于智能化全向重载物流机器人系统研发制造 助力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链[2] - 无锡高新区着力打造"6+2+X"现代产业集群 布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5+2+N"未来产业[1] 新能源 - 越南电动车商VinFast与印度BatX Energies合作开展高压电池回收与再利用项目[2] - 合作涵盖高压电池回收 锂/钴/镍等材料回收 以及电池再利用 是VinFast印度市场本地化供应链战略重要组成部分[2]
“2025法国百名华裔中国行”首批成员巴黎启程
中国新闻网· 2025-07-13 09:52
项目概况 - "2025法国百名华裔中国行"项目首批30名成员于7月12日从巴黎戴高乐机场启程前往上海,搭乘中国东方航空MU554航班,行程为期20天 [1] - 项目由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主办、远海智行承办,法国奔腾中文学校协办,后续两批成员分别于7月13日和15日出发 [2] - 活动共组织100名12至18岁在法华裔青少年,覆盖上海、杭州、深圳、珠海、厦门、香港、澳门等7个中国城市 [2] 活动内容 - 以人工智能实训与科技名校参访为主题,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无人机等前沿科技开展研学 [2] - 行程包括走访中国知名高校(如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与科技企业实验室,结合短视频大赛等文化体验活动 [2][3] - 参与者张家灵提到将重点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知识,并体验中国大学校园环境及夏令营语言培训 [2] - 成员胡锌迪特别关注科技公司研究基地的参观,认为活动能深入了解中国城市发展差异 [3] 合作方参与 - 中国东方航空提供全程交通保障,其巴黎营业部长期支持法国青少年赴华夏令营项目 [3] - 项目目标为拓展中法/中欧青少年双向交流,增进华裔青少年对中国现代化成就及文化的认知 [2]
弘景光电(301479):卡位智能影像镜头,小而美的光学专家(XR系列之11暨AI硬件系列之4)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2 22:2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弘景光电,给予买入评级 [8][9][14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弘景光电专注差异化和高端光学需求,卡位全景/运动相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领域优质客户,积极布局AI硬件等创新曲线 募投项目达产后产能将翻倍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26/3.01/3.67亿元,YOY+37%/+33%/+22% 2025/26E PE为34/26X,较可比公司26E平均PE 31X有21%空间 [8][9][14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弘景光电:3+N布局,小而美的高端光学供应商 - 深耕光学技术,专注差异化和高端领域 2012年成立,在多领域成重要供应商,形成客户、技术、制造差异化优势,实施“3+N”战略 [20][23][25] - 业绩规模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2020 - 2024年CAGR分别达47%和82% 毛利率提升,运营费用率控制在12% - 14% [34][36] - 募投年产3,500万颗镜头及模组,较当前翻倍 分别在广东中山和湖北仙桃设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高 拟投资2.9亿元扩产,截至2025年3月10日,中山和仙桃项目有一定投资进度 [41][42][45] - 实控权稳固,战略股东有望带来资源协同 实控人赵治平控制表决权57.01% 德赛西威等产业股东持股,有望带来资源协同 [46][47] 2. 全景/运动相机:与影石创新共成长 - 影石引领全景/运动相机品类创新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崛起,全景相机和运动相机出货量有望增长 影石创新在全景相机和运动相机领域领先 [54][55] - 影石供应链穿透:弘景模组+索尼CIS+安霸DSP 影石消费级全景产品主要成本为摄像模组、CIS和DSP 摄像模组主要供应商为弘景光电等,CIS主要为索尼,DSP主要为安霸 [60][66][71] - 核心工艺+定制设备构筑门槛,有望维持高份额地位 弘景占影石采购份额74%,旗舰主力X3/X4独供 掌握核心技术和工艺,有定制设备,能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具较强竞争力 [78][80][82] 3. 智能家居视觉:受益亚马逊IoT高端光学需求 - 智能家居海外市场空间大,价值量高 全球智能家居摄像头及智能门铃出货量和市场规模有望增长 中、美为出货量主力区域,海外发达地区定价高 市场格局分散,生态/渠道为核心竞争要素 [88][94][97] - 全球份额逾10%,Ring/Blink镜头核心供应商 产品以光学镜头为主,客户结构优质 全球市占率逾10%,有望凭借多方面优势持续扩大份额 [103][104][107] 4. 车载视觉:增量来自智驾光学镜头 - 车载摄像头加速渗透,远期空间2.5倍 全球车载摄像头出货量有望从2025年3.4亿颗增长至2040年8.7亿颗 智能驾驶光学镜头技术迭代方向为高像素、大视场角、远探测距离 [117][120] - 全球份额约4%,卡位领先车载Tier1客户 客户结构优质,获德赛西威战略投资 2024年全球车载光学镜头市场占有率3.7%,排名第7 预计增量来自智能驾驶光学镜头,在手订单支撑业绩增长 [121][127][128] 5. 投资分析意见 - 盈利预测与关键假设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15.56/21.01/25.31亿元,YOY+42%/+35%/+20%;归母净利润2.26/3.01/3.67亿元,YOY+37%/+33%/+22% 对智能汽车光学镜头等业务给出收入和毛利率假设 [134][135][138] - 估值与评级 选择舜宇光学科技等可比公司 弘景光电有估值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40]
黄仁勋,又减持!
中国基金报· 2025-07-12 18:44
英伟达市值与CEO减持 - 英伟达总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1] - 7月11日股价报164.92美元上涨0.50%[2] - 黄仁勋7月11日减持22.5万股价值3640万美元[2] - 6月20日至25日累计减持22.5万股价值3320万美元[4] - 减持计划依据10b5-1规则2025年可减持600万股[4] 黄仁勋个人财富 - 净资产达1440亿美元超越巴菲特1430亿美元[5] - 仍持有8.58亿股英伟达股票[6] - 按165美元股价计算600万股可套现9.85亿美元[5] 英伟达业务展望 - 华尔街预测股价将上探185-190美元[7] - AI需求扩张推动估值上升空间[7] - 机器人将成为新增长引擎[7] - 自动驾驶汽车或成首个重大商用应用[7]
黄仁勋,又减持!
中国基金报· 2025-07-12 18:35
英伟达市值与高管减持 - 英伟达总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股价报164 92美元,上涨0 50% [4] - 黄仁勋7月11日减持22 5万股,价值3640万美元 [4] - 6月20日至25日累计减持22 5万股,总规模3320万美元,分4次交易完成(5万股/721万美元、5万股/719万美元、5万股/736万美元、7 5万股/1144万美元)[5] - 减持为2025年600万股售股计划的一部分,按当前股价可套现9 85亿美元 [5][7] 高管财富与行业地位 - 黄仁勋净资产达1440亿美元,超越巴菲特的143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九 [7] - 仍持有8 58亿股英伟达股票,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控制 [7] - 华尔街预测股价将上探185-190美元,AI需求扩张支撑估值提升 [8] 公司战略布局 - 英伟达定位超越芯片公司,AI与机器人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8] - 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被视为AI技术的首个重大商用应用场景 [8]
大象论股|3500点后怎么走?《大象财经•论股》指点迷津
搜狐财经· 2025-07-12 13:54
市场表现 - 沪指站上3500点创年内新高 周涨幅1 09% 深证成指涨1 78% 创业板指涨2 36% [1] - 两市成交额显著回升 7月11日达1 71万亿 创3月15日以来新高 [1] - 大金融板块领涨 四大行股价刷新历史纪录 券商股周五接棒上涨 [1] 行业动态 - 稀土板块受业绩预告驱动上涨 北方稀土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大涨 龙头企业宣布涨价引发行业拐点预期 [3] - 创新药 光伏 钢铁 煤炭 建筑板块集体拉升 机器人板块结束回调转涨 [3] - 稳定币及区块链概念活跃 比特币突破11 8万美元 上海国资委提出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等领域的应用 [3] - PCB概念出现明显回调 [3] 消费板块 - 外卖平台价格战带动A股食品饮料板块上涨 港股奶茶股大涨 [4] - 港股新消费股周五走低 "新消费三姐妹"老铺黄金 泡泡玛特 蜜雪冰城午后股价跳水 [4] 媒体聚焦 - 《大象财经•论股》节目讨论指数突破3500点后走势 聚焦金融板块能否成为阶段主线 [5]
长城医药科技六个月持有混合A,长城医药科技六个月持有混合C: 长城医药科技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2季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12 10:26
基金产品概况 - 基金简称长城医药科技六个月混合,主代码011673,运作方式为契约型开放式,合同生效日为2021年6月9日 [3] - 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638,750,694.60份,其中A类份额585,282,558.68份,C类份额53,468,135.92份 [3][4] - 投资目标为精选医药科技领域优质企业进行组合投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 [3] - 股票投资比例为60%-95%,其中医药科技主题相关股票资产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港股通标的股票比例不超过股票资产的50% [9] 投资策略 - 资产配置策略包括对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形势、证券市场走势的综合分析,动态调整股票、债券等资产类别比例 [3] - 医药科技主题涵盖新药研发、生物疫苗、国产创新器械、CXO、肿瘤治疗等子行业,以及Health-tech领域 [3] - 个股选择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研发类公司关注研发经费占比、人员结构等指标,服务类公司关注市场份额 [3] - 港股通投资策略关注差异化及估值优势的医药类公司,以及流动性较好的港股通成分股 [3] 业绩表现 - 2025年二季度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3.06%,C类为22.9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3.12% [6][8] - 过去六个月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41.40%,C类为41.06%,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6.11% [6][8] - 自基金合同生效至今A类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为-23.09%,C类为-24.63%,业绩比较基准为-39.83% [6][8] 投资组合 - 报告期末股票投资金额为421,251,820.90元,占基金总资产比例为82.19% [13] - 通过港股通投资的港股公允价值为173,764,795.14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35.43% [13] - 制造业投资占比最高,达50.45%,其中医疗保健行业占34.06% [14][15] 基金经理 - 基金经理谭小兵具有17年证券从业经验,2014年加入长城基金,现任权益投资二部副总经理 [10] - 目前管理多只医药健康主题基金,包括长城医疗保健混合、长城创新驱动混合等产品 [10]
A股市场成交额创逾3个月新高市场有望形成上行格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7-12 04:50
市场表现 - 7月11日上证指数盘中站上3550点创年内新高 收盘报3510 18点 创业板指报2207 10点 科创50指数涨1 48% 北证50指数涨0 90% [1] - 当日A股成交额达1 74万亿元 创3个月新高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215亿元 上涨个股2960只 涨停68只 下跌2206只 跌停13只 [2] - 本周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上涨1 09% 1 78% 2 36% 全周成交额超7万亿元 超4000只个股上涨占比超七成 80余只个股涨幅逾20% [3] 行业板块动态 - 非银金融 计算机 钢铁行业领涨 分别上涨2 02% 1 93% 1 93% 有色金属 医药生物 国防军工均涨逾1% 银行板块跌2 41% [2] - 本周房地产 钢铁 非银金融行业涨幅居前 分别累计上涨6 12% 4 41% 3 96% 仅煤炭 银行 汽车 家电行业下跌 [3] - 稀土永磁板块活跃 中科磁业涨14% 北方稀土 包钢股份等涨停 北方稀土连续两日涨停 其与包钢股份宣布上调2025Q3稀土精矿价格至19109元/吨 环比涨1 5% [3] 个股亮点 - 非银金融板块中 中银证券 南华期货等5股涨停 国盛金控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 5-2 2亿元同比增236 85%-394 05% 哈投股份预计净利润3 8亿元同比增233 1% [2] - 7月1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五为东方财富(15 97亿元) 中银证券(4 65亿元)等同花顺等 净流出前五为天孚通信(6 11亿元) 跨境通(5 25亿元)等 [4] 资金动向 - 7月11日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超140亿元 本周有4个交易日净流出 [4] - 计算机 非银金融 有色金属行业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 分别36 91亿元 32 78亿元 7 22亿元 电子 电力设备 传媒行业净流出居前 [4] 市场展望 - A股总市值达102 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分析师认为市场反弹趋势确立 成交量稳步释放将吸引增量资金 形成缓慢上行格局 [4][5] - 下半年关注消费(家电 消费电子 线下服务 新消费) 科技(AI 机器人 半导体 军工 低空经济)及高质量红利标的 [6]
广东奋力推动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21:03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 - 广东省召开专题会议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强调要抢抓产业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和"最前沿"机遇 [1] - 会议指出广东省发展该产业具备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双重优势,制造业基础雄厚 [1] - 目标是将广东省打造成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1] 产业升级关键举措 - 鼓励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2] - 重点拓展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 [2] - 完善首台(套)应用支持政策,促进"AI+机器人"企业市场化发展 [2] - 加大创投资金供给,重点投向早期、小型和硬科技项目 [2] - 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社区,引育高水平人才 [2] 政策与立法支持 - 加快出台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和数据条例 [3] - 推进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无人船艇、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小切口"立法 [3] - 探索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立法路径 [3] 协同发展机制 - 发挥企业"主力军"、专家学者"智囊团"和人大代表"连心桥"作用 [3] -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产业发展的合力 [3]
去深圳上大学
经济观察报· 2025-07-11 20:17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 深圳自特区成立伊始就怀有创办高水准大学的冲动和雄心,高校建设与城市发展步伐紧密相连 [1][6] - 1983年深圳大学成立时在校学生仅216人,而北京有54所高校,上海有43所,广州有20所,深圳在高等教育领域起步较晚 [5] - 21世纪以来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加速,2014年后以几乎一年一所的速度新建8所高校,截至2024年高等学校数量达17所 [5] - 2025年深圳推进第三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涉及深圳海洋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等8所院校 [5] 三次建校热潮 - 第一波热潮在特区成立初期,1983年深圳大学从提议到开课仅用半年,创下"深圳速度",建校初期采用开放式校园和学生自治等创新模式 [8][9][11] - 第二波热潮在2000年前后,深圳通过合作办学和虚拟大学园解决高端人才培养问题,吸引北大、清华等高校入驻 [14][15] - 第三波热潮在南科大成立后,10年间新增8所高校,合作办学拓展至香港中文大学等境外院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连续9年成为广东高考录取分数最高院校 [20][21] 财政投入与办学特色 - 深圳教育支出从2017年509亿元增至2025年计划1020.6亿元,占比从11.08%升至23% [26] - 高等教育支出从2012年11.4亿元增至2025年预计17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1.69%,占比从10.4%升至近48% [28] - 深圳大学2025年部门预算收入75.07亿元,10年增长366.85%,在全国非"双一流"高校中预算排名第一 [30] - 深圳高校以理工科为主,学科建设紧贴产业需求,南科大拥有超60位院士,国际排名接近清北 [36] 城市与高校协同效应 - 深圳高校毕业生留存率达73.2%,深大毕业生主要被比亚迪、华为、腾讯等本地企业录用 [35]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录取分数线已超本部,体现城市对高校的赋能效应 [42] - 深圳计划在"十五五""十六五"期间新建不少于10所高校,总量或达30所以上,学科将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