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高山杨梅迎丰收 “云上杨梅”铺就共富路
环球网· 2025-07-07 10:54
行业概况 -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富山乡4500亩高山杨梅迎来成熟期,产值近3亿元 [1] - 富山乡作为中国最晚上市的东魁杨梅产区,依托高海拔生态优势,以科技赋能、农旅融合为抓手,打造富民产业 [1] 产品与技术 - 富山乡杨梅采用罗幔栽培技术(全树覆盖防虫网),有效阻隔果蝇,虫害率大幅降低,优质果率显著提升 [3] - 全乡约4000亩杨梅采用罗幔技术,占总种植面积80%以上 [3] - 富山杨梅糖度普遍较高,果肉厚实、汁水丰盈,市场售价较普通杨梅高出30% [3] 市场与销售 - 富山杨梅成熟期比平原地区晚20天左右,7月进入盛采期,填补市场空档 [3] - 通过顺丰寄送的杨梅比去年多近四成,物流成本降低,利润提升 [5] - 杨梅产业带动近千人就业,60岁以上老人参与采摘日均收入可达150—200元 [7] 产业链与附加值 - 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30多户低收入家庭实现年收入翻番 [7] - 规划建设杨梅深加工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7] - 申报"富山高山杨梅"地理标志,增强品牌影响力 [7] 旅游与体验 - 富山乡以其独特的凉爽气候成为避暑胜地,吸引上海、杭州等地自驾游客 [5] - 游客可体验采摘、农家菜、漂流等农旅融合项目 [5] - 高达81%的森林覆盖率带来满目苍翠,增强旅游吸引力 [5]
行进中国|念好文旅经 乡村正振兴
人民网· 2025-07-05 10:03
公司发展 - 和茹手工茶坊通过手工茶销售实现单笔交易500元收入 [1] - 2021年公司所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5000元 超50%为脱贫户 [2] - 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至23600元 [10] - 公司带动户均增收约20000元 通过茶叶种植和文旅融合实现 [9] 行业转型 - 行业从传统茶叶种植转向"茶旅文"深度融合模式 [6] - 茶叶种植面积从2021年500亩扩张至2630亩 实现规模化升级 [9] - 行业形成"茶叶种植+文旅体验+光伏发电"多元收入结构 [9] 经营数据 - 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29500人次 旅游收入647万元 [9] - 村集体收入达20376万元 通过合作社带动29名村民就业 [9] - 86户脱贫家庭在产业链延伸中实现稳步增收 [9] 产品与服务 - 常态化举办黎苗文创展 茶艺展演等文旅活动 [9] - 开发精品民宿 实现游客从"一日游"向"过夜游"转变 [9] - 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开办农家乐 土特产店提升收入 [10] 行业荣誉 - 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 [10] - 入选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优秀案例 [10]
云南旅游产业链竞争力研究:数字化驱动下的体验升级与产业重构
新浪财经· 2025-07-01 08:31
云南旅游产业链现状 - 上游资源富集自然景观如玉龙雪山、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及人文资源如丽江古城、傣族泼水节,拥有众多5A与4A级景区 [1] - 中游形成15个机场及高铁网络交通骨架,住宿体系涵盖高端酒店与特色民宿,特色餐饮如过桥米线,演艺娱乐如《丽水金沙》,但存在偏远景区交通不便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问题 [1] - 下游客源以国内周边及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入境游客来自东南亚与欧美,2023年游客接待量达10 4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 44万亿元,文旅融合、康养旅游、乡村旅游成为新趋势 [1] 竞争力分析 - 优势包括独特自然与民族文化资源如丽江、大理品牌,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推动跨境旅游合作 [1] - 挑战包括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待提升、产业链协同不足 [1] - 发展机遇来自政策支持、消费升级与技术进步,现实威胁包括周边市场竞争、突发事件及环境压力 [1] 数字化技术应用 - 截至2024年云南5G基站达15 5万个,实现A级景区全覆盖,丽江古城部署3万余个物联网感知单元用于消防与客流监测 [2] - 大数据构建游客画像,AI驱动智能客服与导游,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2] - "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整合预订、导览、投诉功能,丽江古城智慧小镇通过5G无人巡逻车、全息投影实现智慧化管理与体验 [2] 产业重构与企业变革 - 文旅融合催生东巴文化体验等项目,农旅融合推动弥勒可邑小镇等乡村旅游发展,体旅融合打造梅里雪山徒步等IP [2] - 产业链各环节通过数字化优化,产品开发基于游客偏好定制,营销借助短视频平台精准触达,服务实现电子票务与智能导览升级 [2] - 企业运营管理向信息化转型,与科技、金融企业跨界合作,在线旅游平台整合资源提升效率 [2] 竞争力提升路径 - 加强5G深度覆盖与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企业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开发VR/AR等创新产品 [3] - 高校增设数字化课程并引进高端人才 [3] - 出台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数据安全监管,完善投诉处理与信用管理机制,推动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 [3]
“整个村子好了,大家都能受益”(稳就业·暖心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乡村创业发展模式 - 庙后村通过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实现农旅融合转型,吸引城市客群驱车30分钟到庭院消费[1][2] - 庭院火锅店旺季每天雇佣5-6名村民,定期收购村民自种蔬菜,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1][4] - 创业初期获得政府免租入驻、创业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支持,后期政府协助宣传推广[1][5] 乡村经济带动效应 - 火锅店直接解决近20人就业,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4] - 带动全村基础设施升级,拓宽村道新建停车场,周末游客量显著增加[4] - 形成商业集聚效应,特色小店数量增长,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4] 创新业务拓展 - 创业者尝试无人机销售业务,计划开展农事服务、外卖配送等新业态[4] - 筹划无人机培训和研学项目,探索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4] - 发挥原有电商营销经验,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商业模式转变[2] 区域发展成果 - 普陀区建成7个乡创基地,集聚230余家新业态企业[5] - 累计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4亿元[5] - 培育1100余名"乡创客",带动22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5] - 吸引1350余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返乡创业[5]
黑龙江省庆安县 坚持党建引领 农旅融合铺就乡村共富路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黑龙江省庆安县庆安镇8个村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打造"绿乡花田欢乐王国"游乐园,采取"股份经营、保底分红"原则发展联合型村级产业 [4][5] - 项目一期无动力乐园2023年7月开业,包含27个项目,单日营收最高达7万元,同年冬季推出"冰雪嘉年华"日均吸引游客超500人次 [7] - 2024年二期新增四合院民宿、网红火车餐厅等设施,开业当年实现两次分红,5个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 [7] 农旅融合成效 - 项目带动周边产业链延伸,保安村打造吉庆美食街引入10家商户,村集体预计年增收3万元 [7] - 庆安镇围绕主干道打造6个美丽乡村示范屯,将农旅项目与稻作文化深度融合成为热门打卡地 [7] - 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模式探索出乡村共富新路径 [7] 运营模式创新 - 8个村集体入股旅游公司采取"抱团发展"模式,整合保安村闲置土地开发旅游项目 [5] - 周边商业采用"两年免租+后期分成"的创新招商模式吸引商户入驻 [7] - 项目实现了从"有资金无资源"到"村村入股、户户分红"的转变 [7]
“618”电商热浪起 “寻味武隆·云端盛宴”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搜狐财经· 2025-06-14 22:28
电商直播活动 - "618"电商节点燃消费热情 区商务委主办"寻味武隆·云端盛宴"乡村振兴公益直播月同步启幕 [1] - 18位本土主播接力上阵 覆盖乡镇街道 以带货农特产品为切口 串联乡村振兴、旅游、民宿及高铁机遇 [1] - 直播阵容包括全国电商公益大使、村支书、驻村干部、退伍军人、残疾人等 各展所长推介武隆元素 [2] 直播内容与形式 - 农特产品带货是基础 羊角豆干、武隆苕粉等借直播间走出大山 [3] - 乡村旅游与民宿宣传是延伸 主播带镜头逛村落、看民宿 直观展示武隆山水魅力 [3] - 高频提及高铁贯通 "乘高铁游武隆"成为直播关键词 串联交通便利与乡村发展 [3] 政府与企业联动 - 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变身"带货主播" 详解乡镇特色 为产品背书 [2] - 干部站台传递乡镇发展信心与决心 推介生态农产品、乡村旅游、民宿等 [2] - 乡镇联动打出"农旅融合 + 高铁赋能"组合拳 拓宽富民增收路 [3] 活动成效 - 活动持续推动"幸福经济"从概念落地 书写武隆发展新篇 [1] - 乡村振兴既有产品"硬实力" 又有文旅"软实力" 武隆乡村故事在云端续写新章 [3]
四川金川推动特色农业融合发展 一颗雪梨串起亿元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在一线·小城宝藏)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08
雪梨产业概况 -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雪梨种植面积达4.2万亩,年产量3万余吨,年产值突破4.2亿元 [4] - 雪梨产业覆盖当地汉、藏、回、满等14个民族,成为共同收入来源 [2] - 雪梨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旅游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模式 [4] 种植环节 - 当地推广雪梨标准化种植"5项管理"措施,包括浇灌越冬水、刮果树翘皮、果园清园、涂石灰粉防虫、修剪果树枝条 [2] - 种植户曾乾友家去年产鲜果12万斤,毛收入20多万元 [2] - 当地政府为果农提供每斤0.6元的销售补贴 [3] 加工环节 - 金川金雪梨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去年收购鲜果4900多吨,加工成雪梨膏、雪梨含片等产品 [3] - 金川县去年销售加工雪梨1万余吨,产值达2000多万元 [3] - 金川贰壹玖叁食品有限公司去年雪梨产品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 [3] 销售与旅游 - 种植户通过快递线上销售鲜果,同时向果商和加工厂批量销售 [2] - 金川县已建成70余家农家乐和旅游民宿,形成农旅融合业态 [4] - 今年梨花节期间接待游客超51万人次 [4] - 种植户计划建设梨园步道,打造四季旅游项目 [3] 产业发展方向 - 当地推动雪梨品牌化、梨园景区化、梨品产业化三产融合发展 [4] - 目标实现梨产业产加销、游购娱全产业贯通 [4]
高原樱桃带火乡村游
经济日报· 2025-06-09 06:06
行业发展趋势 - 乐都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采用新理念 新模式 推动樱桃产业升级 形成"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1][3] - 当地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1 02万亩 其中大樱桃5600亩 成为区域农业主导产业 [3] - 4月下旬至"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44 85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22万元 显示农旅融合成效显著 [3] 技术创新与种植模式 - 阳光温室大棚打破传统露地种植模式 发展集约高效的现代设施农业 实现农业增效 [1] - 自主研发"密集种植法" 科学增加樱桃树密度 控制树高 改善通风采光 单个大棚产量达2000多斤 [2] - 采用精准修剪枝叶技术 使养分集中输送到果实 实现提质增产 [2] 企业经营策略 - 形成"樱桃为主 多品种互补"的种植结构 打造农旅融合示范点 计划扩展亲子乐园等配套项目 [1] -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部分樱桃品种市场价达180元/斤 通过"先尝后买"体验式销售实现优质优价 [2] - "五一"期间单日接待游客超1000人 平均售价80元/斤 显示高端市场定位策略成功 [2] 品牌建设与营销 - 通过产业融合与网红打卡活动 提升线上线下宣传能力 "乐都大樱桃"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1][3] - 严格把控种植环节 确保品质上乘 建立消费者信任 形成品牌溢价能力 [2] - 政府推动"乐都大樱桃"品牌建设 作为农旅融合核心吸引点 带动农民增收 [3]
镜观·回响|海南:用文化激活发展深层动能
新华社· 2025-06-07 15:08
文化传承与创新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技艺已传承3000多年[7] - 海南黎锦元素服装亮相法国巴黎2025春夏时装新品发布会[9] - 琼剧通过"琼剧进校园"活动和传承基地建设实现创新发展,2024年举办"琼韵荟"琼剧精品艺术进社区展演[10] - 五指山民族时装"村秀"将黎族苗族传统服饰与时尚元素结合,推动文旅产业发展[19] 农旅融合发展 - 儋州市嘉禾共享农庄打造热带田园综合体,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就业[14] - 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港开发海上渔排民宿特色旅游资源[16] - 五指山椰仙茶园将茶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探索绿色发展之路[18] - 琼海市以"旅游+"模式推动蔡家宅等侨乡民居与农业文化旅游业态融合[21] 红色与海洋文化开发 - 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馆通过重新布展和活动组织吸引大量游客[23] - 海南疍家博物馆以展演融合方式传播疍家文化,提供丰富文化产品[25] - 三亚亚特兰蒂斯持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速构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25] 旅游消费数据 - 2024年海南接待国内外游客超9720万人次(同比+8%),旅游总花费超2040亿元(同比+12.5%),入境游客超110万人次(同比+115.6%)[27]
山东巨野:电商为县域经济插上“数字”翅膀
中国经济网· 2025-06-06 23:43
电商产业发展 - 顾家家纺电商基地新增两条生产线、50余名返乡员工和技术工人,为618电商大促销做准备 [1] - 巨野县2024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0.4亿元,同比增长7.9% [1] - 全县已培育淘宝村43个、淘宝镇10个,聚集电商企业600余家,开设网络零售店铺超8200个,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 [1] 直播经济与特色产业融合 - "好品山东商行天下"网上年货节直播活动吸引1.2万人次参与,创下总交易额500万元、同比增长18% [2] - 去年开展23场直播活动,助力40余种农特产品销售 [2] - 晶香食品、巧能食品等企业获评省级直播电商示范项目,麟州文旅直播基地获批省级直播电商基地 [2] 人才培育与产业升级 - 全年开展26场电商专业培训,累计培养电商人才超1200人 [2] - 组织20余家企业参加京东、抖音等平台招商活动,开辟多元化销售渠道 [2] - 工笔画电商产业带获批省级电商产业带,龙堌镇农旅产业融合基地成为省级电商党建标杆 [2] 电商生态体系建设 - 采用"直播带货+农旅融合"模式,将特色农产品与乡村文旅深度融合 [3] - 构建"电商销售+本地生产+物流协同"体系,创造百余个稳定岗位 [3] - 带动周边物流、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推动电商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跃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