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恒瑞医药最新人事变动:阿斯利康原中国区总经理冯佶出任总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2 18:44
文章核心观点 恒瑞医药任命冯佶为总裁、首席运营官,原总裁戴洪斌升任副董事长,公司2024年业绩显著增长,创新成果持续获批且出海取得成效,持续加大创新力度,高管团队符合人才策略和企业转型升级需要 [1][2][3] 人事变动 - 4月2日恒瑞医药宣布任命冯佶为公司总裁、首席运营官,负责公司经营管理,原总裁戴洪斌升任副董事长 [1] - 冯佶拥有三十多年医药行业从业经验,曾就职于上海仁济医院、诺华、安万特和阿斯利康,曾是神经科医生后转型药企,在阿斯利康担任过多个职务 [1] - 戴洪斌在公司服务二十余年,在运营改革关键期授命为总裁三年后升任副董事长,副董事长岗位未来将协助董事长进行战略制定、战略投资及董事会有关管理 [3] - 其他主要高管人员分工无太大变化,执行副总裁张连山坐镇创新药研发领域,执行副总裁江宁军主管创新药国际化、临床研究和商务拓展 [3] 业绩情况 -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22.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47.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61.78亿元,同比增49.18%,营收、净利均创新高 [1] 创新成果 - 创新成果持续获批驱动收入增长,2024年创新药销售收入达138.92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同比增30.60%,创新药销售收入占公司总销售收入(不含对外许可收入)一半以上 [2] - 创新药出海取得成效成为业绩增长第二引擎,报告期内收到德国Merck Healthcare1.6亿欧元、美国Kailera Therapeutics1.0亿美元对外许可首付款等许可合作对价确认为收入,利润增加较多 [2] 研发投入 - 报告期内累计研发投入82.28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65.83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29.40%,至今累计研发投入已超440亿元 [2] 证券分析 -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恒瑞医药始终将创新和国际化作为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坚持高比例研发投入,创新药重回快速增长轨道,创新药BD授权交易为公司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 [2] 人才策略 - 高管团队既有具备国际化视野和长期行业浸润的高端人才,又有带有恒瑞基因、熟悉各项业务的内部培养干部,符合恒瑞内部晋升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人才策略,也是中国本土医药创新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3]
凯辉基金携手赛诺菲设立医药创新基金:为本土企业提供跨越式发展平台
IPO早知道· 2025-04-02 18:41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早知道消息, 由凯辉基金和赛诺菲在上海共同设立的赛诺菲凯辉医药创新基金 于 4月2日 正 式成立。 作为双方深化合作、助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该基金管理规模约为 20亿元人 民币,将专注于投资中国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药管线和相关产业机会,帮助本土企业打通从研发到 商业化的关键路径,加速创新药的本土市场准入。 凯辉基金创始人及董事长蔡明泼表示: "赛诺菲凯辉医药创新基金的设立标志着我们在推动中国医药 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我们始终相信,中国的医药创新拥有巨大的潜力,而我 们的使命是为本土企业提供跨越式发展的平台。 与赛诺菲多年来的互信合作,让我们能够充分整合 双方在技术、市场与资本层面的优势,为本土企业提供加速实现高水平创新能力的关键支持。我们期 待通过这一基金,推动各界创新力量的协同,推动创新药品市场的多元化与持续发展。 " 赛诺菲执行副总裁夏立维( Olivier Charmeil)表示:"作为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医疗健康市场之 一,中国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为跨国药企与本土伙伴的深度协同提供了战略 机遇。 ...
凯辉联手赛诺菲设立20亿新基金
投资界· 2025-04-02 16:08
基金成立与合作背景 - 凯辉基金与赛诺菲共同设立赛诺菲凯辉医药创新基金 管理规模约为20亿元人民币 专注于投资中国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药管线和相关产业机会 [2] - 基金旨在帮助本土企业打通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关键路径 加速创新药的本土市场准入 [2] - 基金成立标志着双方在推动中国医药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4] 战略意义与目标 - 基金将为中国创新药企提供从研发 临床实验到监管合规等多个维度的全方位支持 帮助企业突破关键瓶颈 [7] - 基金将推动中国医药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满足更多患者的未尽之需 [7] - 基金将为全球医药领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创新解决方案 促进技术 产品与市场的流动 [7] 合作方观点 - 凯辉基金创始人表示基金将为本土企业提供跨越式发展的平台 整合双方在技术 市场与资本层面的优势 [4] - 赛诺菲执行副总裁认为中国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跨国药企与本土伙伴的深度协同提供了战略机遇 [5] - 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表示基金是赛诺菲深入参与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里程碑 [5] 行业影响 - 基金将推动前沿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助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 [5] - 基金体现了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承诺 助力上海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8] - 上海正在加快发展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先导产业 推动科技创新 资本支持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8]
年度思路梳理:医药行业与青侨基金
行业总量 - 医药行业营收增速长期维持1.2-1.4倍超额于名义GDP增速 中国2019-2023年名义GDP年化增速6.3% 卫生总费用年化增速8.3% 医保基金收入年化增速8.2% 超额倍数1.3倍 [3] - 医药制造业增速略低于卫生总费用 2019-2023年预计5%-6% 主要消化药占比回落的历史包袱 拥有明确临床疗效的药械将获得更好增长 [3] - 创新药械增长潜力分化显著 出海顺利+国内政策支持下年增速可达18%-20% 仅国内政策支持下约14%-15% 若双重受阻则回落至10%-12% 当前中国创新药仅占全球3%-5%市场 [3] 盈利周期 - 中国医药制造业利润率呈阶梯式上升 1998-2000年首轮医改推动利润率从6%升至8% 2005-2009年GMP改造+居民医保设立推升至10% 2015-2018年创新转型驱动利润率达12%-14% [5] - 2020年新一轮医改通过DRG/DIP支付改革和高价值原创+出海拓展 可能开启新一轮利润率上升周期 [6] - 集采政策本质是释放资源支持创新 2018年集采后医药板块仍诞生大量5-10倍股 仿制药降价是结构性改革的必要代价 [8] 国产创新药 - 港股18A公司可持续营收从2018年12亿飙升至2023年400亿 预计2026-2027年突破1000亿 复宏汉霖已率先盈利 百济/信达/康方等头部企业预计2025-2027年集体扭亏 [9] - 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2023-2024年已成规模 首付款金额超越欧盟仅次于美国 典型案例包括传奇生物DLL3 CART获诺华1亿美元首付款 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获Summit 5亿美元首付款 [11][12] - 港股创新药估值显著低于A股和美股 中位溢价率超100% 部分标的海外价值潜力尚未充分定价 [13][14] 港股高值耗材 - 行业PB从2020年10倍跌至2024年1.2倍 需上涨200%才能回归历史均值 2017-2020年因15%-20%增速优势受追捧 2021年后受集采和供给过剩冲击 [15][17] - 三大驱动因素持续存在:医疗需求升级(低渗透率基数) 医疗体系改革(手术定价调整) 国产替代加速(供应链安全) [18] - 2022-2023年出现基本面拐点 2023年雇员增速仅3%-4%低于15%-20%营收增速 净利率连续跳升 但2024年股价仍大跌形成背离 [19][21] 投资布局 - 当前持仓超90%集中于港股 其中80%为创新药械 显著超配国产创新械(港股高耗) 标配国产创新药 低配美股创新药等其他资产 [22] - 港股医药经历超长下跌周期 恒生医疗指数3年累计跌幅超75% 但行业基本面保持强劲 创新药械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27][29] - 投研体系正从2.0专业研究阶段向3.0认知决策阶段升级 更重视极端状态应对和视角切换 典型案例包括某港股双抗药企基本面符合预期但股价腰斩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