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北交所科技成长产业跟踪第三十二期:铁镍集流体或将推动硫化物固态电池量产落地,关注远航精密等北交所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
华源证券· 2025-06-29 23: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铁镍集流体或推动硫化物固态电池量产落地,建议关注北交所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如远航精密等;2025年6月23 - 27日北交所科技成长产业企业多数上涨,各行业市盈率和市值有不同变化;多家公司有项目中标、对外投资、获专利等公告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铁镍集流体或将推动硫化物固态电池量产落地 - 2025年4月合肥召开固态电池相关大会,围绕固态电池材料、工艺等核心议题探讨 [7]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类,多家车企及电池厂确定硫化物路线,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海外丰田、三星SDI等也有布局 [10][12][14] - 预计2025年全球复合集流体规模接近300亿元,复合集流体对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有积极影响;目前锂离子电池集流体材料多样,不锈钢或铁基材料可解决腐蚀与膨胀问题,日本东洋钢板和三星有相关产品进展 [16][20][28] - 北交所共有13家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材料端7家,设备端6家 [32] 总量:北交所科技成长股股价涨跌幅中值+7.38% - 2025年6月23 - 27日,北交所科技成长产业企业多数上涨,区间涨跌幅中值为+7.38%,上涨公司达141家(占比96%),广道数字、同辉信息等位列涨跌幅前五;北证50、沪深300、科创50、创业板指周度涨跌幅分别为+6.84%、+1.95%、+3.17%、+5.69% [3][36] 行业:汽车产业市盈率TTM中值+7.63%至33.1X - 电子设备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58.9X升至63.1X,总市值由1328.3亿元升至1438.8亿元,星辰科技、雅葆轩等市值涨跌幅居前 [40][41] - 机械设备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62.3X降至60.8X,总市值由1049.4亿元升至1092.7亿元,优机股份、三友科技等市值涨跌幅居前 [45][47] - 信息技术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97.2X升至104.2X,总市值由861.9亿元升至968.4亿元,广道数字、同辉信息等市值涨跌幅居前 [52][53] - 汽车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30.7X升至33.1X,总市值由525.3亿元升至562.9亿元,捷众科技、同心传动等市值涨跌幅居前 [57][61] - 新能源产业:市盈率TTM中值由36.3X升至38.4X,总市值由459.5亿元升至498.1亿元,长虹能源、力佳科技等市值涨跌幅居前 [62][63] 公告:开特股份拟投资设立武汉市开特具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球冠电缆中标国家电网及其产业公司相关项目,中标金额83,124.21万元(含税) [3][67] - 开特股份拟投资设立武汉市开特具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 [3][67] - 建邦科技、威贸电子、舜宇精工获发明专利证书 [67][68] - 科达自控拟受让常州海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股份,成控股股东 [68]
2025年,人形机器人电池哪家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9 11:53
人形机器人能源挑战与电池技术发展 - 人形机器人"天工"完成半程马拉松但需中途更换电池3次,突显能源挑战,目前电池单次充电续航仅4-6小时,远低于工业场景要求的20小时[1] - 当前主流采用圆柱形锂电池:宇树H1搭载0.864kWh电池,特斯拉擎天柱2.3kWh,Figure 02为2.25kWh可运行5小时[1] - 瑞银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00-500亿美元,2050年达1.4-1.7万亿美元,年产量8600万台[1] - 专家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用锂电池市场规模超1亿元,2035年出货量达72GWh对应360亿元市场规模[1] 锂电池性能需求与技术瓶颈 - 人形机器人对锂电池要求:能量密度≥300Wh/kg,放电倍率≥2C,需快充/快换功能及宽温域工作能力[2] - 当前锂离子电池年性能提升仅7%,需10年才能实现运行时间翻倍,行业亟需颠覆式创新[2] - 特斯拉采用大圆柱方案(高镍+硅负极)成本低能量密度高,但可能仅为过渡方案[2] - 太阳能电池板因功率输出有限,仅适合固定或超低功率机器人[4] - 快充技术(如比亚迪钠离子电池)存在缩短寿命、发热、需高功率基础设施等弊端[4]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产业化进展 - 全固态电池因难度大产能受限,产业转向湿法+硅基负极/干法+金属锂负极两条路线,电解质主选硫化物[5] - 正极材料短期采用高镍三元,远期转向富锂锰基,配合换电方案[5] 重点企业技术突破与产能布局 南都电源 - 固态电池通过安全测试,20Ah产品能量密度350Wh/kg循环2000次,中试线产能20-30万颗/年[7][8] - 783Ah超大容量固态电池满足储能需求,与太蓝新能源、雅迪达成战略合作[8] - 铅酸电池产能4GWh(2024出货超3GWh),高压锂电产能1GWh拟扩产[7] 德尔股份 - 选择氧化物+有机复合电解质路线,上海建成样品试制线[9] - 投资3亿元建设固态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2025年底前完成中试线,规划1GWh/5GWh量产线[9][10] 贝特瑞 - 推出FLEX半固态/GUARD全固态系列,高镍三元正极体积能量密度提升,富锂锰基+锂碳复合负极缩减电芯体积[12] - FLEX硅基负极采用纳米多孔结构提升压实密度,电解质低温性能优化(零下10℃内阻降10%)[12] 豪鹏科技 - 半固态电池通过针刺/过充测试,6分钟充电至80%SOC,AI BMS系统实现实时监测[13] - 为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提供快充PACK方案,已实现量产供应[13] 亿纬锂能 - 全固态电池小软包完成工艺开发,2025年投运百MWh中试线,2026年推高功率产品,2028年推400Wh/kg产品[15] - 大圆柱电池2023年量产,累计交付2.1万台(1.3万台运行超1000公里),2024年推6C快充Omnicell电池(5分钟300公里)[15] 利元亨 - 软包叠片工艺降低形变风险,已开发固态电池极片制造设备并完成验证[16] - 攻克高压致密化等关键技术,2024年交付MW级硫化物中试产线[16] 曼恩斯特 - 推出干法/湿法双线极片制造方案,干法混料设备等多款产品已交付[18] - 2024年获近2000万湿法+3000万干法设备订单,2025年推极片解决方案[18] 冠盛股份 - 选择聚合物路线(设备2/3与传统锂电池重合),半固态磷酸铁锂能量密度180-200Wh/kg,准固态三元锂达380-500Wh/kg[19] - 固态电池项目预计2024年底部分投产,2026年年中达产[19] 国轩高科 - 推出全固态"金石电池"(350Wh/kg,70Ah容量),通过针刺等安全测试并开启路测[20][21] - G刻电池支持5C快充(9.8分钟充至80%)[20]
高技术制造业宏观周报: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小幅走弱-20250629
国信证券· 2025-06-29 11:29
周度观察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当周,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A录得 -0.2,指数B为50.6,较上期小幅走弱[1][10] 高技术制造业跟踪 - 6 - 氨基青霉烷酸价格260元/千克、晶圆价格2.73美元/片、中关村电子产品价格指数(液晶显示器)91.04,均与上周持平[2][12] - 丙烯腈价格8150元/吨,较上周下降50元/吨;六氟磷酸锂价格5.17万元/吨,较上周下降0.05万元/吨[2][12] - 动态随机存储器价格1.3910美元,较上周上升0.061美元[2][12] - 6月25日,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2][12] - 6月25日,固态电池技术公司QuantumScape将Cobra隔膜工艺整合到标准电池生产线,热处理速度提高约25倍,减少设备占地面积[2][12] 风险提示 -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带来指标失灵;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干预;经济增速下滑[3][23]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 | 璞泰来将作主题演讲
高工锂电· 2025-06-28 17:42
会议概况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主题为"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态",由高工锂电、高工储能、高工产业研究院主办,英联复合集流体总冠名 [1] - 会议将于2025年7月8-9日在成都邛崃羊安新城会议中心举行,璞泰来作为锂电材料与设备综合服务商将出席并作主题演讲 [1] 固态电池产业布局 - 固态电池成为锂电产业升级重要方向,璞泰来2024年4月与国际固态电池技术领先企业Blue Solutions达成合作,签署《联合开发协议》共同推动下一代固态锂金属电池材料与设备解决方案 [1] - 合作中璞泰来提供定制化材料与专用设备开发,Blue Solutions贡献锂金属负极与固态电解质领域十余年量产经验,双方计划共同升级固态电池产线至国际先进水平 [1] - 公司已建立完整固态电池技术储备体系,包括新型CVD沉积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成型方案(含锂带减薄、单双面覆锂等工艺),致力于解决枝晶、体积膨胀和界面不稳定问题 [2] 技术研发进展 - 固态电解质领域实现LATP与LLZO中试,四川基地建成年产200吨中试产线,复合膜方案可满足eVTOL等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场景需求 [2] - 干法电极方面推出整线解决方案,在多辊转移、分段辊压、双钢带辊压三种工艺路线取得突破,干法设备已开始出货验收 [2] - 2024年与北京恩力动力、中科固能签署战略协议,围绕固态技术材料创新与装备迭代开展合作 [3]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2.15亿元(同比+5.96%),归母净利润4.88亿元(同比+9.6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3亿元同比大幅改善 [3] - 高毛利涂覆隔膜与PVDF产品持续增长,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推动利润改善 [3] - 自动化装备业务一季度营收37.69亿元(同比+4.92%),涂布机保持市场领先,中后段设备渗透率稳步提升 [3]
7月9日齐聚上海 | 中科院研究所、温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星源材质、盟固利、杉杉科技 、恩捷、新宙邦、金羽新能源等共话固态电池
鑫椤锂电· 2025-06-27 16:12
论坛信息 - 2025年7月8-9日将举办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高峰论坛 [1] - 论坛由鑫椤资讯主办 [1] - 参会费用为免费 但仅限提前报名者参加 [1] - 未提前报名者需现场缴纳会议报名费 [1] - 企业可联系主办方了解赞助参会方案 [1] 联系方式 - 主办方联系电话/微信:19921233064 [2]
科股早知道:该AI大模型应用成果发布会将举行,机构称这一细分领域是AI落地重要场景
钛媒体APP· 2025-06-27 08:12
跨境支付行业 - 全球跨境支付交易额2024年达到194.6万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以6.4%的CAGR增长至320万亿美元 [2] - 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已披露跨境支付业务规划与指引 [2] - 跨境支付场景中稳定币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2] 电池技术 - vivo X Fold5首发第二代半固态电池技术,支持-30℃正常供电,并采用第四代硅负极技术,能量密度达866Wh/L [2] - 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达614.1GWh,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 [3] - 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方向,产业链各环节将迎来迭代升级 [3] AI芯片与算力 - 英伟达市值有望从当前3.6万亿美元扩张至6万亿美元,得益于生成式AI应用的新一波黄金浪潮 [4] - 北美算力基础设施厂商业绩超预期,算力需求呈现全球蔓延趋势 [4] - ASIC芯片需求强劲,配套的PCB、CCL、光模块等零部件需求或将迎来结构性增长 [4] AI+教育 - 天立国际将举办AI学伴大模型应用成果发布会,展示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 [5] - 预计2027年"AI+教育"市场规模达1600亿元,2030年接近1800亿元 [5] - 传统教育品牌加速开发自研AI教育产品,AI技术迭代将持续提升资金关注度 [5]
为什么我们今年如此坚定看好固态电池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锂电设备、锂离子材料、新能源 - **公司**:嘉泽新能、纳科诺尔、三峡新材、宁德时代、赣锋、璞泰来、三祥新材、厦钨新能、光华、海辰药业、有研新材、国联研究院、先导智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看好固态电池产业的原因**:2025年是固态电池产业政策补贴成果首次检查年,标志产业进入关键评估期;CIBF展览后,产业链各方积极参与产业化进程,从整车厂主导转向材料和设备企业积极参与;硫化物锂金属电池性能取得突破,能量密度达400Wh/kg,循环次数近500次,并具备提升至500Wh/kg的潜力[1][3] - **固态电池市场行情阶段及持续性**:当前市场行情逐步走强,是关键时期,持续性值得期待。各公司业务投入和资源配置积极,技术性能不断突破,为行情提供支撑[4][5] - **具有投资潜力的公司**:嘉泽新能、纳科诺尔、三峡新材等过去一年在固态业务保持高投入,技术研发有进展且积极参与行业交流;更多锂电中游材料和设备公司今年开始投入固态业务并分享进展[6] - **全固态电池技术性能提升体现**:锂金属电池自身性能提升,如宁德时代锂金属电池循环次数显著提高,能量密度也有提升;全固态锂金属负极电池关键综合性能指标逼近液态电池入门级水平[7][8] - **固态电池技术对商业化应用的影响**:到2027年具备商业化价值的固态电池有望量产,特别是在乘用车领域[9] - **2025年全固态电池产业链变化**:产业端业务聚焦、性能端突破、政策端持续支持,下半年龙头企业面临“考试”[1][10] - **2025年全固态产业链投资机会**:核心围绕置信度提升,多数锂电材料、设备公司估值合理,具备配置和投资机会[11] - **固态电池板块扩容情况**:板块持续扩容,从推锂金属材料负极等公司到碳酸锂板块表现抢眼,碳酸锂相关企业布局锂金属负极储备工作[14] - **新能源产业链发展趋势**:从2018 - 2021年周期后,2025年实体产业希望通过新业务转型,如机器人和固态电池等,带来价值挖掘机会[16] - **固态相关公司合理市值评估**:按四个条件打分,满足所有条件给予龙头公司估值空间,每少一个条件减5 - 10倍[17][18] - **选择投资标的判断长期投资价值维度**:业务领域和技术优势、经营状况、与下游客户合作情况、市场认可度和潜力[19] - **值得关注的高弹性投资品种**:金属负极材料,宁德时代锂金属自生成负极技术使该领域进入可跟踪产业周期,预计未来两到三年显著发展;新型添加剂,宁德时代新型电解液配方相关添加剂能改善固态电池性能,受产业链欢迎[20][21] - **锂电设备行业发展状况**:经历2021年以来订单下滑,2025年初熬过三年低谷期。纳克诺尔等公司干电极业务设备表现突出,与下游客户有合作,被认为是潜在龙头[22] - **宁德时代新技术对行业影响**:锂金属自生成负极技术使金属负极材料进入可跟踪产业周期,其他创新提升固态电池性能,推动产业链发展[23] - **全固态电池电解液使用情况**:目前并非完全不使用电解液,多数企业固含量在5%以下,部分力争1%以内,用量显著少于传统液态电池[25] - **全固态电池产业链核心工艺环节**:干电极、等静压和模转印,干电极优先定型,工业化生产流程未完全定型[26] - **锂离子设备公司在全固态产业链优先级**:专注干电极技术公司优先关注,其次是叠切、封装和化成环节,等静压和模转印需进一步观察[27] - **锂离子设备市场发展趋势**:2025年市场增长,龙头公司产能利用率高,二线电子厂开工率提升,需求增速约25% - 30%,2026年二线厂可能扩产[28] - **锂离子材料公司在全固态产业链地位**:占据重要地位,2025年二季度末产业链景气度提升,产品需求增速25% - 30%,主产业链大票下行风险小[29] - **2025年二季度锂电产业链公司估值及业绩期情况**:主要公司估值普遍较低,虽进入业绩期,但对板块持乐观态度[29][30] - **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预期**:现阶段积极发展,预计2026年产品结构设计定型,设备需求提升,2027年年中左右全固态电池量产[31] - **固态电池行业未来发展持续性**:持乐观态度,处于标的挖掘潜力阶段,2025下半年工信部检查和龙头公司装车计划值得期待,2026年为2027年量产做准备[3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纳科诺尔2024年表现**:股价表现强劲,市值高点约80亿,对应业绩50倍,有成为行业龙头潜质[12] - **固态电池产业链龙头公司估值考虑**:具备潜质的细分环节龙头公司,50倍以下估值可布局,板块推进后50倍以上估值大概率出现,2025年固态行情可能发生变化[13] - **有研新材硫化锂业务变化及影响**:近期公告硫化锂业务有变化,召开电话会议讨论国联研究院孵化的硫化锂资产交易,该资产技术积累好、客户端资源优但缺乏工业化能力[32]
野村东方国际 锂电新周期 全球产业格局的变迁
野村· 2025-06-26 22: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日韩电池企业受《通胀削减法案》驱动在北美扩张产能后调整策略,削减开支并可能转向储能领域;中国锂电市场面临供给过剩但产能利用率回升,企业加速海外布局尤其看好欧洲市场;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量产,此前投资围绕技术路线演进,市场有轮动机会;中国企业出海进入国际化2.0阶段,有望提升估值,但需警惕贸易壁垒 [1][3][7] 各部分总结 日韩电池企业在北美市场布局及业绩 - 2022 - 2024年,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推动日韩企业在北美加大产能布局,LG化学北美产能规划从不足50GWh增至500多GWh,占比达40% - 50%,使韩国企业2023年全球锂电市场表现突出 [4] - 2025年起,日韩企业削减资本开支,优先提升现有产能利用率,如LG化学收回合资工厂股权并转向储能领域 [6] - 2025年一季度,LG化学利润扭亏为盈,得益于成本管控、毛利率提升和美国补贴,为应对政策不确定性,降低北美资本开支并可能转产储能电池 [10][11] 中国锂电市场情况 - 2022 - 2024年,中国锂电市场面临严重供给过剩,因前期需求增长吸引大量企业进入,导致产能阶段性过剩和盈利能力下滑 [5] - 当前,国内产能利用率触底回升,部分小型企业出清促进提升,同时企业加速海外布局,看好欧洲市场 [7]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需求 -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增长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50%增速趋稳,美国受政策和价格因素影响渗透率增长乏力,欧洲缺乏高性价比车型,低价车型大规模推出前市场供需衔接不畅 [8] 固态电池发展情况 - 2024 - 2026年处于中试阶段,大量企业将推出中试线,2027年有望规模化量产,单一企业产能可达吉瓦时级别 [8] - 2027年前,投资逻辑围绕技术路线演进,市场呈板块轮动,每年有2 - 3次交易机会,下跌时可投资;SNE Research预测未来三至五年渗透率可能达8%,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下降速度影响该预测 [9] 日韩主要电池企业业绩及策略 - 三星SDI 2025年一季度利润下滑,受电动工具市场去库存和产能利用率下降影响,策略是推动储能市场增长,控制产能投资 [13][14] - SK On较早收缩美国投资,转向中国和欧洲,业绩有所改善但毛利率较低 [15] - 松下能源业务2025年一季度利润改善43%,利润率11%,但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主要客户出货量持平致美国工厂盈利能力不强,仍按规划推进投产和新产品开发 [15] 中国企业出海情况 - 欧洲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投资机会,出海进入国际化2.0阶段,需具备海外建厂能力,预计带来估值提升 [3][16][17] - 中国企业出海欧洲具备客户关系和价格优势,但需警惕贸易壁垒,欧洲电动汽车市场2025 - 2027年因新车型推出将释放需求 [3][19][20] 企业案例分析 - 宁德时代目前市值约1.1万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底达1.6万亿人民币,基于海外市场扩张确定性增强;其欧洲工厂逐步放量,有望验证全球化能力推动估值提升 [2][23] - 科达利作为锂电池结构件行业领先企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客户资源可复用,产能利用率将随下游释放提升,机器人业务若超预期发展将带来新增长点 [24] 投资建议 - 固态电池短期内规避追高风险,长期在2027年量产前有投资机会,稳健型投资者可关注厦钨新能,股价回调至40 - 50元人民币区间可布局,可进行长维度、短期波段交易策略性布局 [25]
QuantumScape、星源材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股价异动
和讯网· 2025-06-26 20:51
美国固态电池厂商QuantumScape进展 - QuantumScape取得里程碑进展,将Cobra隔膜制造工艺整合进基准电池产品生产,股价涨超30% [1] - Cobra隔膜制造工艺是陶瓷隔膜领域重大突破,热处理速度提高约25倍,每片薄膜空间占用率缩小 [1] - 新工艺可减少固态电池生产占地和时间,为商业化奠定基础 [1] A股锂电隔膜概念表现 - 受QuantumScape消息刺激,A股锂电隔膜概念表现亮眼,沧州明珠、佛塑科技涨停,星源材质一度飙升近20% [1] 星源材质技术进展 - 公司开发氧化物和聚合物复合型固态电解质膜,能提升固态电池性能与安全性,用于高镍三元体系可通过热箱测试和针刺试验 [1] - 开发多种类型刚性骨架膜,可用于多种全固态电池,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提高装配效率 [1] - 试制的全固态电池专用电解质复合膜厚度薄至25μm,多项指标达行业领先 [1] - 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针对固态电池做了全面布局,包括参股公司产能和出货,以及与多家公司合作开发并推动商业化 [1]
固态电池技术大突破?这家美国公司大涨超30%,A股也有公司在研发同类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6 16:15
公司动态 - QuantumScape股价单日上涨超30%,市值达31.69亿美元,因宣布成功整合Cobra隔膜工艺至标准生产线,热处理速度提升25倍并减少设备占地面积[1] - QS公司固态电池技术核心为固态陶瓷电解质隔膜,该材料可防止电极接触并传导锂离子,使用锂金属负极使能量密度达传统电池10倍,且具备不可燃特性[1] - 星源材质股价单日最高涨17%,收盘涨10.55%至12.37元/股,因研发与QS类似的固态电解质膜产品受资本市场关注[4] 技术解析 - 固态电池分为半固态(混合电解质)和全固态(纯固态电解质),允许使用高镍三元正极、硅基负极或锂金属负极以提升能量密度[2] - QS的固态锂金属电池用陶瓷隔膜替代传统聚合物隔膜,该陶瓷材料需满足高导电性、锂金属稳定性等关键要求以实现快速充电和长寿命[2] - 星源材质采用柔性基材辅助电解质成膜,技术路线与QS相似但材料不同,已与中科深蓝汇泽、瑞固新材合作开发固态电解质膜体系[3] 行业观点 - 全固态电池理论上无需隔膜,但实际需要刚性骨架膜防止电池变形,半固态因含液态电解质仍需隔膜防止短路[3] - 星源材质解释固态电池需单独电解质层因直接涂附极片良率低,各企业技术路线差异在于成膜方式和成本控制[4] - 真锂研究院认为辅助成膜非核心技术,干法极片等关键技术仍需突破,全固态电池中隔膜将非关键材料[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