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丽中国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大学张林波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就彰显中国制度优势
中国环境报· 2025-06-09 09:4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优势 - 党中央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升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动纲领,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均提出相关要求并完善机制[2]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被纳入国家五年规划,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的关键抓手,并与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发展战略融合[2] -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全方位部署[2] 法治保障与政策支持 - 新修订的草原法、森林法与新制定的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法律对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作出规定,保障保护自然获得合理回报[3] - 2024年出台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确立生态保护补偿基本制度规则,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法律保障[3] 民生改善与生态惠民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 5平均浓度达29 3微克/立方米,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90 4%[4] - 通过生态工程建设务工、设立生态护林员等岗位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国家储备林、森林湿地旅游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4] 协同机制与产业转化 - 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保护补偿等试点示范,地方如浙江丽水打造"丽水山耕"品牌促进生态产品增值[5] - 林草、文旅等行业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转化通道,如发展林下经济、EOD模式等[5][6] - 各地探索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飞地经济等区域协作模式,解决生态产品供给区与受益区的经济红利分配问题[6] 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 -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四梁八柱"[7] - 福建南平创新"生态银行"机制,重庆、山东临沂探索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机制,破解资源分散和价值提升难题[7]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形成中国特色模式[8]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央广网· 2025-06-06 12:09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 强调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 -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1] -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2] 生态治理项目进展 - 内蒙古杭锦旗库布齐沙漠治理项目总任务72.4万亩 预计2024年底全面完成 [1] -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已完成221万亩建设任务 推进"三北"六期等重点生态工程 [1] - 塔克拉玛干沙漠建立阻沙防护带 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2] 水质与空气质量改善 - 长江干流连续5年 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2] - 太湖2024年水质创30年来最好水平 江苏无锡与苏州间游轮重新启航 [2] -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京津冀 长三角 汾渭平原PM2.5浓度同比下降 [2][3] 科技与治理创新 - 利用遥感 大数据技术提升黄土高原治理精准性 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2] - 山西省强化夏季臭氧污染治理 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 提升清洁运输水平 [3] 全球生态贡献 - 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 贡献全球1/4新增绿色面积 [3] - 构建全球最大 发展最快可再生能源体系 [3] - 2024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3]
“美丽城市”示范 “美丽经济”繁荣
科技日报· 2025-06-05 10:20
美丽中国建设实践 - 重庆市桃花溪经环境治理后呈现碧波荡漾、飞鸟翩然的宜人风景 [1] - 天津王稳庄镇以万亩稻田为画布、彩稻为笔绘制主题稻田画,发展农旅融合的"美丽经济" [1] - 山东烟台"长岛国际零碳岛"实现全域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置 [1] - 青海省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16%,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林草综合植被达到96%以上 [2] - 青海在全国率先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全覆盖" [2] - 四川从2022年开始建设"美丽四川",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2] 美丽城市建设成果 - 四川确定15个先行县和7个培育县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先试,已有5个河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3] - 四川创建4条全国最美乡村路,建设20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评选100所美丽校园 [3] - 2024年四川PM2.5年均浓度首次低于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3] - 青岛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连续5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 [4] - 青岛7个区(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两山"基地 [4] - 广州搭建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投融资建设项目库,入库28个项目,储备规模超千亿元 [4] - 广州推动5个美丽广州建设项目签署融资贷款协议,获得17.42亿元融资授信 [4]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负责人就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起诉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央视网· 2025-06-05 10:19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发布背景 - 发布背景为六五环境日,主题是"美丽中国我先行",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1]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1]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 -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原创性成果[1] 2024年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工作成效 - 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7.4万件[3] - 其中行政公益诉讼6.1万件、民事公益诉讼1.3万件[3] - 提起公益诉讼6700余件,约占全部领域提起公益诉讼案件的57%[3] - 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四级检察机关共立案602件[4] - 黄河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基层行活动共办理公益诉讼2719件[4]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行动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4307件[4] 典型案例特点与意义 - 本批发布10个案例,6件行政公益诉讼,4件民事公益诉讼[7] - 涉及水污染、固废危废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及农用地、矿产、湿地生态等保护[7] - 浙江嘉兴检察机关针对长三角跨区域倾倒危险废物违法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7] - 广东省中山市检察院针对非法挖掘海洋沙洲破坏海洋生态行为提起诉讼[7] - 湖北检察机关对长江流域非法采矿案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7] 下一步工作举措 - 聚焦生态保护重点工作,持续加大办案力度[11] - 开展检察公益诉讼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和流域水环境治理专项监督活动[11] - 深入推进珠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公益诉讼专案[11] - 坚持高质效办案理念,提升公益保护质效[12] - 加快制定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重点领域办案指引[12] - 强化执法司法协作联动,汇聚生态保护合力[13] - 加强岗位练兵和业务实训,提升专业化履职水平[13]
时报观察丨“美丽中国我先行” 绿色未来靠大家
证券时报· 2025-06-05 08:22
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成果 - 浙江安吉187个行政村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 形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 [1] - 北京延庆区森林覆盖率达61.8% PM2 5年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 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文旅、冰雪产业动能 [1] 企业ESG实践案例 - 宝钢股份通过技术革新使2024年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较2020年下降超40% [1] - 宁德时代利用产业优势带动地方经济 投身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 ESG发展现存挑战 - 中国特色ESG评价体系构建尚需完善 部分企业存在形式主义与"漂绿"现象 [2] 美丽中国建设参与主体行动方向 - 企业需将ESG融入发展战略 聚焦绿色生产、社会责任履行及治理完善 [2] - 公众需树立绿色生活理念 从日常践行环保 [2] - 政府需持续完善政策体系 强化引导与监管职能 [2]
六五特刊丨示范先行 山河逐绿——我国梯次推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综述
中国环境报· 2025-06-05 07:13
美丽中国建设实践 - 福建厦门筼筜湖通过生态修复实现白鹭栖息与城市发展和谐共存 [1] - 云南威信双河乡通过"一户一景"模式打造苗彝特色庭院,村民自发参与环境整治 [1] - 重庆开州区将260万平方米汉丰湖城市带打造为文旅融合示范区,实现"泽国荒滩"到"城市明珠"转变 [5] 区域生态治理成效 - 黄河流域实现干流水质连续3年保持Ⅱ类标准,上游植被覆盖"绿线"西移300公里 [16] -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拥有685种种子植物和1633种野生动物 [16] - 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十堰市组织320万干部群众参与守水护水 [19]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扩大至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60%以上 [11]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2024年新启动1.66万件,涉及赔偿金额107.64亿元 [11] - 环保产业年营收连续三年超2.2万亿元,民营企业占比超90% [13] - 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规模达1.24万亿元 [13] 区域协同发展 - 京津冀联合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燕山、太行山等生态治理项目 [17] - 长三角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 [17] - 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绿色技术银行和深圳绿色技术创新综合示范区 [17] 生态价值转化 - 丽水市碳汇交易中林农可获得58%收益,为山区共富注入新活力 [10] - 北京市延庆区等10地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13] - 全国确定2573个河湖水体纳入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 [20]
六五特刊 | 环境日献辞:美丽中国我先行 绿色未来共创造
中国环境报· 2025-06-05 07:02
美丽中国建设政策框架 - 国家层面系统推进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实践 包括研究指标体系 制定实施举措 出台先行区建设意见及分领域行动方案[1] - 区域层面加强协同联动 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覆盖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重点贯彻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2] - 地方层面鼓励先行先试 福建构建"五美体系" 浙江实施"千万工程" 江苏"三力齐发"推动绿色转型 形成各具特色的示范样板[2] 绿色产业转型进展 - 能源结构显著优化 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 - 传统产业加速绿色改造升级进程[2] -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正引领绿色出行新潮流[2] 城乡环境治理重点 - 城市环境治理聚焦消除尘埃污染[3] - 乡村环境整治重点解决脏乱问题[3] - 河湖治理着力清除水体污浊现象[3] 公众参与机制建设 - 推出"美丽中国 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实施方案[3] - 持续开展"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主题系列活动[3] - 推动"生态环保第一课"进入校园教育体系[3]
“美丽中国我先行” 绿色未来靠大家
证券时报· 2025-06-05 01:45
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成果 - 浙江安吉187个行政村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形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 [1] - 北京延庆区森林覆盖率达61.8%,PM2.5年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生态优势转化为文旅、冰雪产业动能 [1] 企业ESG实践案例 - 宝钢股份通过技术革新使2024年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较2020年下降超40% [1] - 宁德时代利用产业优势投身乡村振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1] - 部分企业将发展战略与国家战略协同,提升决策科学性与公信力 [1] ESG发展挑战 - 中国特色ESG评价体系构建尚未完成 [2] - 部分企业存在ESG形式主义与"漂绿"现象 [2] 美丽中国建设参与方角色 - 企业需将ESG理念融入战略,聚焦绿色生产、社会责任和治理完善 [2] - 政府需完善政策体系并加强监管引导 [2]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有哪些要点难点?
中国环境报· 2025-06-04 09:08
政策部署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推进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市场化交易 [1] - 该政策旨在促进资源环境要素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 -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是一项重大基础性制度安排,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1] 交易标的扩展 - 目前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已纳入市场化交易标的 [2] - 未来将稳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2] - 因地制宜推进非常规水交易和省级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制度建设 [2] 定价机制 - 资源环境要素定价需考虑市场价值、稀缺程度、潜在影响和生态产品价值等因素 [3] - 建立基准价格区间,基于供需关系使价格合理波动,防止"贱卖"或"爆炒" [3] - 需进行价格监测,对异常剧烈波动适度干预 [3] 市场建设 -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建设需坚持公开、透明、高效原则 [3] -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构建高效便利的交易市场 [3] - 确保算法机制公平,保护参与者合法权益 [3] 配套服务体系 -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需要完善周边服务体系支撑 [4] - 包括核算核查、估值咨询、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 [4] - 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4]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央视网· 2025-06-02 19:54
生态文明建设进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同步[1] - 各地践行绿水青山理念,端午期间治理后的河道如福建木兰溪、海南三亚河成为龙舟竞渡热门地点[1] - 太湖生态清淤工程已处理超150万立方米淤泥,2024年水质达30年来最佳水平[2] - 江苏计划提升太湖上游40条重点河道水质以巩固治理成果[2] 湖泊与森林治理 - 湖北推进汈汊湖退垸还湖工程,一期预计9月完工,2024年计划完成5个省级湖泊综合治理及56个市级湖泊水系连通项目[2] - 中国森林覆盖率超25%,贡献全球约25%新增绿化面积,黑龙江2024年目标营造林90万亩、森林抚育360万亩[3] - 塞罕坝机械林场计划2026年森林覆盖率提升至84%,森林湿地资产总价值预计超230亿元[3] 荒漠化防治工程 - 内蒙古2024年治沙目标超2000万亩,库布其沙漠西段72.4万亩治理项目年底前完成[3] - 宁夏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工程6月底完工,将形成153公里×10公里防护带,2024年投入12亿元实施18个黄河"几字弯"攻坚项目[3]